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對精神生活追求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的婚姻生活不再是禁忌的話題,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重視餘生的生活質量。
《曹德萬出門去找愛情》就是一部反應老年人心裡狀態的短篇小說,小說以記者去採訪一個見義勇為救出落水兒童的84歲老人曹德萬的故事為線索,揭示出勇敢追求幸福生活的老年人形象,同時也感慨這種追求的艱難。
小說的作者裘山山 ,曾出版過多篇中長篇小說以及紀實散文集,獲得過魯迅文學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四川省文學獎,小說月報百花獎,小說選刊年度大獎,以及夏衍電影文學劇本獎等若干獎勵。
曹德萬今年已經84歲了,他餘生唯一的願望就是找到愛情。沒錯,不是找媳婦,是找愛情。
曹德萬的有過兩個媳婦,但是他認為自己並不曾擁有過愛情。
第一個媳婦是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回家的,在曹德萬參軍以後,媳婦誤以為他犧牲便改了嫁。
第二個媳婦是已經犧牲的一個戰友的遺孀,曹德萬見不得孤兒寡母的悽涼,一時心軟娶回來個河東獅,自此被她吼了四五十年。
老伴兒故去以後,曹德萬發現自己和孩子們都相處不來,於是決定住到養老院去,同時也萌生了再找一個伴兒的想法。彼時,曹德萬已經80歲了。
曹德萬不是要找媳婦,他覺得自己應該尋找一次愛情,要不然這輩子白活了。他心裡其實有個目標,他說:我做夢夢到過那個女人的。她的樣子我記得很清楚,短頭髮,大眼睛,個子不高,穿了件紅色燈草絨,說話細聲細氣的,一身乾乾淨淨的。她說跟我在一起很開心,願意跟我……
然後曹德萬在現實中遇到了這個人,就是養老院做飯的陳姐,當兩個人準備領證的時候被家人阻止了,甚至連陳姐都被辭退了。
曹德萬不甘心,於是每日早出晚歸去尋找自己的夢中情人,哪怕只是每天和她在一起說說話,做一點點事。用曹德萬的話說就是:你想要過上幸福生活,你就得不停地找找找找找找找找找找找下去。
老年人想要再婚並不容易,首先就是很難找到情投意合的人。養老院的趙院長說了一句實話,老年人的婚姻是很容易出麻煩的。
養老院裡有個老頭兒,自己找個女人結了婚,沒想到那女人根本就不想和他過日子,就是衝著老頭兒的錢來的。
即使遇到情投意合的人,兩個人真想在一起好好過日子,來自雙方家庭的阻礙同樣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在很多人眼裡,老年人就應該安分守己地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度過餘生就得了,至於愛情那是年輕人才享有的權利。
當曹德萬第一次宣布他要再找個伴兒時,他的小女兒瞪大了眼睛和他吼:「你多大了?你都八十了!跑養老院去找對象,羞死先人了!你不怕丟人我們還怕呢!」
做兒女的在得知老父親有再婚的意願時,第一反應並不是祝福而是覺得丟人。事實上,這些孩子們阻止老年人再婚不止是思想上的固執,同樣還有來自經濟上的貪婪。
老人的房子還有退休金都是一筆很可觀的收入,如果老人單身,這些資產將來都是兒女的,但是再婚以後,他們便會失去這些資產。
於是當曹德萬遇到愛情,也就是養老院做飯的陳姐時,兒女們就跳出來阻止了。阻止的理由也是大義凜然,挑不出錯誤——想結婚就先做個體檢,要不然誰知道將來誰照顧誰呢!
在民政局門口堵住曹德萬領結婚證的行為,不僅僅來自他的女兒的阻撓,院長的推波助瀾不容忽視。
可以預見趙院長已經和曹德萬的女兒達成了協議,從曹德萬的戶口本被趙院長鎖在自己的辦公室裡就可見一斑。
趙院長可能是怕承擔這種額外的風險和責任,但是最主要的是她同樣不認可老年人找老伴兒的這種行為。
可以說,趙院長和養老院的其他人是阻礙老年人婚姻的另一個代表——來自老年人自身的價值觀。
菜地裡有兩個正在摘辣椒的婆婆,停下動作向魏昊宇行注目禮,眼神很專注,一點笑容也沒有。過道上有兩個老頭在曬太陽,一個嘴角淌著口水,頭止不住地點,或許應該叫顫動;另一個用拐杖敲著地,嘴裡嘟嘟囔囔的,像是唱歌,又像是自說自話。魏昊宇忽然覺得進入到另一個世界了。院子裡雖然也有陽光照耀,卻是冷冷的。
眼神專注但是冷冷的;嘴角淌著口水,頭不止地點;自說自話,似乎在所有人都眼裡老年人的生活就是該這樣的,安靜、冷漠、自言自語。
就是這些老年人自己都這麼認為,穿迷彩服的看門人甚至激動地說曹德萬就是一個精神病。皮夾克老幹部認為曹德萬讓人頭痛:八十多歲的人了,一天到晚還想入非非的,不切實際。
曹德萬和他們都不一樣,他一直在爭取著為自己的幸福。
養老院地處偏僻,沒有公交車、沒有地鐵,甚至連打車都打不到,然而這些並不能阻止曹德萬出去尋找真愛。
他每天不到六點起床,走很遠的路去趕第一趟公交車,目的就是為了讓他的夢中情人陳姐,每天開門看見的第一個顧客就是他。他陪她在那吃早飯,洗碗洗菜,還要再吃個午飯,八十多歲的老人家執著起來像是情竇初開的少年。
曹德萬總想搞出點事情來,有事沒事給報社打熱點電話,別人都以為他是想出名,卻不知道他有更深層的目的——讓記者幫忙看看他的情書。
曹德萬自己沒什麼文化,也沒寫過情書;兒女不支持;身邊的人不理解,他唯一可以尋求的出口就是找個記者幫忙。
於是,救下落水兒童的事情理所成章地成為他和記者見面的理由。
曹德萬直到八十多歲才明白,人這一輩子不僅僅擔負著責任,還要為自己活一次。雖然明白得有些晚了,但是還來得及,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著、爭取著。
曹德萬是新時代老年人的代表,他們熱愛著這個繽紛的世界,不懈地追求著幸福。
裘山山的這部小說《曹德萬出門去找愛情》,篇幅短小,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但是非常直面地指出了當下老年人的生活現狀。
觀念的改變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不僅是老年人自己的,還有為人子女的甚至社會各界的。希望有一天每個老年人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而不用像曹德萬一樣窮盡辦法去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