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佛前一支蠟燭報恩,助恩公考取功名,自己灰飛煙滅了

2020-10-11 艾特彩虹

文|艾特彩虹



秦家在陵縣是一個大戶人家,家境富足,衣食無憂。但遺憾的是,秦家人丁單薄,秦老爺膝下只有一個獨子,名叫秦毅。


秦毅雖是獨子,但並非嬌生慣養,秦老爺對其管教甚是嚴厲。秦毅三歲,家裡就給他請了當地最好的先生開蒙,秦老爺希望自己這唯一的兒子,有一天可以考取功名,光耀門楣。


但令先生苦惱的是,秦毅雖然人長得伶俐可愛,但腦袋卻不甚靈光。先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秦毅才勉強背會了三字經。


秦毅就這樣懵懵懂懂地長大了,這些年也不知換了多少教書先生,秦老爺每每想起此事,總是唉聲嘆氣。


為了能讓秦毅好好讀書,秦老爺專門在後院偏僻之處修了一間書房,環境幽靜無人打擾,盼他能早日學有所成。秦老夫人也是每月都會去寺院上香,希望佛祖可以保佑秦毅早日考取功名。



這一日,秦老夫人又要去寺院上香,老夫人希望秦毅出去走走,於是就讓秦毅與自己同去。


來到寺院,秦毅一個人在寺中閒逛,隨意就進了一間偏殿,就在這時,偏殿內佛像前的一根蠟燭倒了,秦毅便快步上前將蠟燭扶起。秦毅沒想到,他的這一舉動,日後竟讓他與這支蠟燭結下了不解之緣。


時光一晃,過去了三年,一天晚上,秦毅正在書房內聚精會神地看書,突然一個紅衣女子飄然而至。秦毅嚇了一跳,慌忙站起,女子見狀忙道:「公子莫慌,小女子名叫紅燭,並非鬼魅」。


秦毅愣在那裡,紅衣女子接著說:「公子可否還記得,三年前在佛堂內扶起了一支蠟燭」。秦毅回想了一下道:「是有此事」。


女子嫣然一笑說:「我便是那支蠟燭,只因久在佛前聽經,得了些道行,如今化作人形特來向公子報恩。當初如不是公子及時扶起了蠟燭,恐怕小女早已釀成大禍。」。



秦毅長出了一口氣說說:「原來如此」。紅衣女子走到書桌前,看著秦毅寫的文章道:「我知公子這些年潛心苦讀,只盼有朝一日能考取功名,小女子不才,這些年也讀過一些詩書,那麼就讓我每晚陪公子讀書吧。」。


從此,紅燭便每晚都會來到書房,陪秦毅讀書,令秦毅沒想到的是,紅燭並非只是讀過一些詩書那麼簡單,她可真是滿腹經綸,才華橫溢。


一年後,秦毅的學問突飛猛進,秦老爺更是心中大喜,但他不知道,這其實都是紅燭的功勞。


在紅燭的幫助下,秦毅的科考之路非常順利,成為秀才後,又順利地考取了舉人,轉眼已經開始準備去京城參加會試了。


秦毅臨行之時,紅燭說:「公子一路珍重,紅燭不能久離此地,就不能陪在公子左右了,願公子此次馬到成功,金榜題名。」,隨後兩人便作揖拜別。


秦毅來到京城,進了會試的考場,在考場內,秦毅文思泉湧,筆走遊龍,考試結束後,秦毅更是信心滿滿。但讓秦毅萬萬沒想到是,發榜時竟沒有自己的名字,自己落榜了。



秦毅心灰意冷,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一時想不開,就來到了河邊,準備投河自盡。就在他跳下河的一瞬間,秦毅突然感到有一股力量將自己託起,慢慢將他拉回了岸邊。


秦毅穩住身形,回頭一看,來人竟是紅燭,是她用法術將自己救回到岸上。秦毅低下了頭說:「我還有什麼臉面見你,你不該救我,不如就讓我跳下去,一了百了。」。


紅燭忙說道:「公子可知,這次會試為何會落榜。」,秦毅低頭不語,紅燭接著說:「此次落榜,並非公子才疏學淺,而是有人將公子的試卷調包了。」。


原來,這次科考的主考官,是個大貪官,有人向他行賄,給了他一大筆銀子,他就把秦毅的試卷偷換給了別人,結果別人拿著秦毅的試卷,得了本次會試的第一名,而秦毅卻落榜了。


秦毅聽到這個消息,既憤怒又震驚,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這時紅燭又說:「你先別著急,明天早上你到皇宮門外等著,日上三竿後自會有人來找你,你跟著他走,一切自有分曉。」。


第二天,秦毅早早就來到了皇門外等候,日上三竿後,果然從皇宮裡走出來一個小太監,走到秦毅身旁問:「你是秦毅嗎?」,秦毅答道:「正是」,小太監說:「跟我走吧」。



秦毅跟著小太監,來到了大殿之上,只見大殿之上坐著皇上,殿下跪著一人,秦毅趕忙也跪在了地上。


秦毅跪在地上,也不敢抬頭,這時皇上問道:「你可就是秦毅?」,秦毅趕忙回答:「正是草民」。


皇上接著又說:「你二人現在把本次會試寫的文章再默寫一遍。」,這時小太監拿來紙墨筆硯,遞給了秦毅和旁邊的人,二人跪在地上開始默寫。


不一會,秦毅就默寫完了,將文章交給了小太監。這時再看跪在旁邊的那個人,卻是滿頭大汗渾身發抖的也把默寫的文章也交了上去。不多時,只聽得皇上龍顏大怒,命人將秦毅旁邊的人打入了天牢。


原來,就在昨晚,紅燭來到了皇上夢中,向皇上稟明了一切。她告訴皇上,第二天早上,本次會試真正的第一名秦毅,會在皇門外等候,到時只要讓兩人同時在殿前默寫本次考試的文章,就會立見分曉。


第二天皇上醒來,心中疑惑,就按夢中紅燭說的做了,結果本次會試第一的文章,果然是秦毅所寫。皇上大怒,徹查了此事,最後將主考官和行賄的生員都斬首了。



秦毅最後成了狀元郎,喜出望外,他第一時間就想把這個喜訊告訴紅燭,可自此之後他再也沒有見過紅燭。


秦毅回到家鄉,來到了寺院,將此事告訴了方丈,他問方丈可知道紅燭在哪裡。方丈沉吟片刻告訴他,紅燭為了救他遠離了本寺,又耗盡了真元,潛入皇上夢中,如今紅燭已經灰分湮滅了。


秦毅聽聞,心痛不已,默默流下了眼淚。


這時耳邊傳來了方丈的聲音:「緣起緣滅終有日,花開花落總歸塵。」。


大家好,我是,如果喜歡我的故事,請點一下關注,萬分感謝,我將為您分享更多經典的民間老故事。

相關焦點

  • 「中藥小故事」決明子助秀才考取功名
    傳說古代有位秀才因為家境貧窮而發奮讀書,想考取功名。無可奈何,秀才只好放棄讀書考取功名的夢想,整天在自家門前呆坐,困坐愁城。有年春天,一位收購藥材的藥商從他門前走過,見門前長著幾棵不起眼的野草,眼睛一亮,便問秀才:「你這幾棵草賣給我好不好?」秀才沒好氣地反問:「你給我多少錢?」藥商先是一愣,然後半開玩笑地說:「你要多少,我就給你多少。」秀才以為藥商和他開玩笑,於是賭氣地說:「不賣!
  • 《聊齋志異》:葉秀才魂從知己,三年後衣錦還鄉,方知己已非人
    歸期已定,可是內心牽掛葉生,臨行前又來到葉生家裡,看他是否能一起同行,葉生在病榻上依然未有好轉,說他這病一時半會恐不能好轉,讓丁公先行。丁公知道這一去二人緣分可能就此終結,始終不願獨行,只是安慰他再等幾天。過了幾天,守門人通報說葉生來了,丁公大喜,出門迎接。葉生一揖到底,跟丁公說道:「幸得恩公賞識,不離不棄,因為小人生病,耽擱了恩公行程,從此以後可以追隨恩公左右了。」
  • 丈夫徒有其表,妻子以丈夫弟弟的名義考取功名
    到了傍晚,自己就先點上蠟燭坐桌子前苦讀,給丈夫做表率,直到三更才休息。  這樣過了一年多,書生的學問頗有進步,然而再次參加科考依然落榜,家境也越發貧苦,連吃飯都成問題,不由悲傷悽然,嗚嗚哭泣。  顏氏呵斥道:「公子你真算不上大丈夫,白戴了那頂帽子(書生帽)!如果讓我生為男子,功名利祿唾手可得!
  • 《聊齋志異》:落第秀才不知己死,隨恩公返鄉,助其子金榜題名
    窮秀才不甘心,死了也要把一身的才華傳授給學生,助其成名,最後得償夙願。《聊齋志異》葉生,一個悲喜交加,令人唏噓不已的故事。因心思深重,不久,葉生就病倒了,他不明白:為何人人稱頌的才子,在小小的鄉試中就止步不前,自己曾經的凌雲壯志,難道只能偃旗息鼓?」越想越彷徨,越想越難過,很快躺在床上起不來了。丁公很替他著急,越發地送東西慰問,吃了百十副藥也不見效,真的是心病還需心藥醫,解鈴還須繫鈴人啊!
  • 故事:新聊齋:黃鼠精報恩
    新聊齋:黃鼠精報恩那隻黃鼠狼行走緩慢,再一看左腿上中被射中了一支箭,血流不止,黃鼠狼見了胡伯也是一驚,趴在泥地就走不動了。白翁道:「胡兄弟不瞞直說,你家父生前對老朽有恩,可惜他去得早,我未能報恩,如你不嫌棄,我就把大女兒春花嫁給你吧」。
  • 故事:白狐報恩
    好像所有落魄的美男子,都曾經有過一段悲情的故事和顯赫的背景。就如同柳生,他相貌俊美,文採卓越,是鳳縣鎮多少女子的夢中情人。他們家在鳳縣鎮開了一家酒樓,生意紅火,是鳳縣鎮最有名的一家酒樓。柳生的父親一直希望日後柳生能繼承他的家業,或者考取個功名,為柳家揚眉吐氣,可偏偏這柳生對經營酒樓和考取功名,毫無興趣,反倒是一門心思的鑽研草藥。
  • 故事:新聊齋:陽虎報恩
    新聊齋:陽虎報恩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很快,楊老太公因病去世,楊旭繼承了家裡的產業,他年齡還小,按照太公臨終的囑託,也是把家裡的日常事情都交給陽虎打理。他自己繼續到州府去上告,府衙不再受理,反而還給楊旭定了罪。
  • 聊齋故事:老狐妖報恩
    青州有個叫黃海的秀才,父母早逝,家境貧寒,家裡只有幾畝薄地和三間破舊不堪的房子,還有一個忠誠的老僕人,他每天都在這個破房子裡苦讀至深夜,很是勤奮好學,盼望著有朝一日自己能考取功名,光耀祖先,也好告慰地下的父母。
  • 新聊齋:烏鴉娘子
    他受到父親之罪的牽連,好不容易考取的秀才資格也被剝脫了,想通過功名來振興蔡家,那是沒有可能的。說到此處,那烏丫兒站起來,向著蔡洪連行大禮,感激他的救命之恩。聞著眼著女子散發出的香味,看著她烏黑長裙中玲瓏有致的身軀,蔡洪不由得一時痴了,自己若能娶一個這樣的媳婦多好啊!
  • 聊齋故事:大鳥為報恩,救了鐵匠女兒,化作了念恩草
    周鐵匠姓可憐他,收他做徒弟,還把自己的女兒周玲嫁給了他。周老頭去世後,周玲生了一個女兒,取名叫孫念恩。一家三口相依為命,雖沒有大富大貴,但日子卻也過得很快樂。孫念恩五歲的時候,妻子周玲突發疾病去世了。妻子去世前,千叮嚀萬囑咐,讓他照顧好孩子。孫勇流著淚,在妻子面前發誓,一定會將孩子撫長大成人。妻子去世後,女兒孫念恩便成了孫勇心中的唯一寄託。
  • 故事:醜陋書生救得生靈,貌美女子卻找黑心男報恩
    這人名叫張三,是愛湯同村的,前幾年出門經商,據說發了些財。之所以很熟悉,是因為這人常欺負愛湯,語言上和肢體上的欺負相互交錯著來。張三一副乞丐樣,怎麼看也不像富貴人士。兩人一路走著,張三講了個黑吃黑的故事,故事中就有張三。
  • 聊齋故事:不分好壞人,招致災禍,蛇女報恩,讓公子躲過一劫
    姜家有一獨子名喚姜峰,姜峰從小便被父母給予了厚望,希望有一天,他可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姜峰很小便開蒙讀書,長大後更是飽讀詩書。如果沒有後來發生的這些事,相信他一定能夠實現父母的夙願,考個一官半職。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 聊齋故事:雷神報恩
    時光荏苒兩個好朋友都長大了,都娶妻生子,兩個人一起去考取功名,然而命運弄人,兩個才學出眾的年輕人屢試不第,但是這點挫折並沒有是兩個年輕人放棄進取。這一年夏平子身染重病,請了很多大夫都沒有治好,苦熬了半年他撇下嬌妻和襁褓中的兒子撒手人寰了。夏家清貧沒錢治喪,樂雲鶴就出錢出力給好友處理後事。
  • 《聊齋》開篇《考城隍》:秀才在陽間屢試不中,在陰間一舉中城隍
    《聊齋志異》開篇第一則故事,不是人鬼情未了的《聶小倩》,不是至孝至誠的《田七郎》,不是以笑對待世俗的《嬰寧》,更不是詭譎怪誕的《畫皮》,而是這篇寓意滿滿的《考城隍》。《考城隍》的故事讀起來很簡單,就是一個人死後在陰間通過科舉考上了城隍,後因陰間的考官們感念其孝道而又準其起死回生的故事,作為《聊齋志異》的開篇之作真就這麼簡單嗎?恐怕沒真麼簡單。細說起來,《考城隍》有這麼幾點,我們來重點解讀一下,以便更好地理解《聊齋志異》的這一開篇之作。
  • 故事:阿姨:能在我的身邊點一支蠟燭嗎
    她用眼睛看了看周圍,並沒有發現自己的父母,淚水就從她的眼睛裡流了出來。我用棉籤蘸了水一點點的敷在她的嘴唇上。「孩子,不要擔心,堅強一點,你會沒事的!」我安慰她。可能這個時候她不能完全聽明白我的話,但她還是勉強點了點頭,眨了眨眼睛。我甚至還能從她的眼角看出來感激的笑容。「阿姨,我爸爸、媽媽他們在哪裡?他們知道我在這裡嗎?」小姑娘開口說話了,但聲音微弱。
  • 故事:《聊齋故事》夜叉報恩
    月娥可憐乞丐孤苦伶仃死在路邊,便脫下了自己身上穿的褂子和一條破褲子給乞丐穿上,然後喊來鄰裡幾個男人草草給他安葬了。時間飛逝,辛桐很快十六歲了,這些年來,月娥省吃儉用,供辛桐念書。這一年,朝廷也張榜開試應考。
  • 聊齋故事|書生贈乞丐一頓飯,不僅救了自己一命,還得了個兒子
    然而樂雲的家產並不多,又加上經常資助夏家,所以生活越來越困難,再加上樂雲讀書考取功名,沒有賺錢的途徑,這樣入不敷出下,他的家業逐漸敗落。於是樂雲放棄考取功名,轉向商業,竟然做生意不到半年就家境小康,生活富足了。
  • 新聊齋:狐鬼客棧
    新聊齋:狐鬼客棧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天順年間,建寧縣溪口村有一個書生,叫趙豐。臨行時,全村人都到村頭給他踐行,趙豐喝了酒水,領下盤纏時已經感動的熱淚滿眶,還發誓稱,一定不負眾望,必定考取功名,衣錦還鄉,回報眾鄉親。
  • 故事:聊齋:老秀才病入膏肓,官吏接他去考試,不由分說拉著他就走
    宋公沒法便又請求說:我得給母親和妻子道個別,但那官吏卻不由分說把他拉上了馬。宋公和那官吏走出了家門,天黑沉沉的,路途似乎非常遙遠,宋公看著四周很陌生,走了好長的時間終於到了一座城市。宋公又觀察這城市,這根本不是他曾經考試的地方,一會官吏就把他引進了官府裡面,只見這宮殿十分壯麗,正面大殿裡面坐著幾十個官員。
  • 聊齋故事:荷花三娘子
    於是刺探道:「前幾天有個和尚說我遇見了邪祟,這兩天果然就病了,明天我請他過來,做一場法事,驅驅邪。」女子聽後,慘然色變。書生的疑心更重了。狐女說分別以後心中感到十分愧疚,知道你是單身,所以特地找了一位美嬌娘以報答你的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