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三個舅姥爺
我媽有三個舅,於是我就有三個舅姥爺,提起我這三個舅姥爺,每個人的故事都有一籮筐。我大舅姥爺住在我們家的屋後,從我記事起他就是一個很老的老人了,白鬍子白頭髮,臉上一塊一塊的白癜風斑,每次我一看見他就嚇得趕緊逃回自家的院子裡。
-
十六歲的夜路
而我,將要單獨走剩下的五六裡夜路。我十六歲,讀高中二年級。學校兩周星期一次,卻只休息一天。所以,我們都想在周六下午的課結束時趕回家,再晚,也是今天呢。如果第二天一早再走,回到家快中午了,下午吃了飯又得趕回來。回家心切,到底是為什麼?為了和親人團聚,吃幾頓好吃的,匯報一下學習近況?是的,這些原因都有,又都不是。大家心裡都有一個心照不宣的理由:想媽媽。
-
重陽節前,想起了我那死於一場大火的三舅姥爺
三舅姥爺是我奶奶的叔伯弟弟。他終生未娶,無兒無女,自打我記事起,他就在我們村裡當護林員,孤身一人住在遠離村莊的樹林裡。在我印象中,三舅姥爺個頭不高,頭髮花白,佝僂著腰身,走路雷厲風行,做事風風火火,雖然不苟言笑,但也慈祥可親,是一位十分精神而幹練的農村老頭兒。
-
我的啞巴姥爺
小孩子的玩心重,我和二姥爺沒待多久就自己跑去玩,只是在吃飯時多瞟了幾眼這位二姥爺,他一直是不怎麼出聲的,好像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動靜。記事以後的每年春節初三,娘騎自行車馱著我和妹妹去姥娘家走親戚。姨家的孩子那時都湊到姥娘家,小孩子多了就湊著熱鬧要學著姨夫們給老姥爺(姥爺的父親)、姥娘、姥爺磕頭。那時,二姥爺基本不會出現在場面上。他在自己的小屋裡,我們幾個晚輩孩子就跑去找他。
-
小舅走夜路竟然背後有個人,還好村子裡有個老道士!
這是我小舅親身經歷的靈異故事。那時候農村人大多數都是靠種地為生,也有一些年輕人去縣裡打工晚上才回家,我小舅就是這樣,他在縣城某個餐館打工,那時候家裡窮,書沒念幾年就去打工了,我姥爺說那時候我小舅才十六歲,我小舅每天都是晚上回家,因為餐館差不多晚上九點多十點才下班,縣城離我姥爺家其實不算遠,但是靠兩腿還是比較遠的,差不多要走五十多分鐘才能到家。
-
娘讓俺給姥爺端杯酒
文/尹燕忠我娘病危時,她夜晚淨喊我姥爺,一個勁的喊:「爹,爹,您趕完集家來啊,俺做好飯等著您,快來家吃飯喝一氣酒啊!」我說:「娘啊,俺姥爺走了多年了,您怎麼又想他老人家啦?」娘哭了,她從西床上披上衣服坐起來,說想你姥爺了,她腦子好像比以往更清醒,我在北邊床頭上陪著父母老人,娘給我說了姥爺趕集的事。俺娘說,您大姨曾給俺說,妹妹,您多好呀,咱爹趕個欒灣集回來,您能炒幾個雞蛋弄幾個菜叫老人家吃,您看俺家窮,吃的也顧不上,也餵不起個雞,不能讓爹享點福!我聽到娘這麼說,眼淚簌簌流下來了,難受極了。我外祖父家在南聖井村。
-
四次婚娶,十一個孩子,姥爺的坎坷人生(二)
看到老百姓起來了,軍人們就開始忙著幫老百姓幹活,掃院子,挑水,還幫哄孩子。解放後,因為姥爺的為人,村莊裡的人都很認可,雖然被認定了是富農身份,但是沒有受到過任何批鬥,還因為有些文化,會打算盤,在供銷社做了會計,成了有公職的身份人。姥爺那時是絕對擁護新中國、共產黨,積極要求成為一名黨員。
-
標題:我的二舅
我要寫的人是我的二舅。我能記事的時候,好像七八歲了,那時姥姥家有三間大瓦房。二舅、小姨還沒結婚,二舅自己住一間屋子。只記得,二舅的房間裡有錄音機,他的幾個朋友經常聚在一起,打撲克、喝酒、跳舞。那時姥姥家沒有電視,二舅有時會帶我和弟弟去朋友家看電視。
-
講個真事兒:姥爺的故事
今天給大家講個故事,昨天給一好朋友講了個開頭,然後就故弄玄虛地收聲了,約定今天把故事寫在更新的推文裡,可是回家忙這忙那,總是跑題兒就跟我收藏變形金剛似的,買回來封都不拆就在那兒一放。姥爺也是如此,麻將把玩過了,就收在一旁,像是收藏品一樣。
-
故事:老翁趕夜路
後來阿春做起了行腳商人,從外面大一點的鎮子上採購一些東西,用扁擔挑回來賣,鎮上的人們覺得阿春挺可憐,只要阿春有的東西,都會從他這來買,而阿春也深知大家的養育之恩,賺的錢能養活自己就行,所以賣的東西也比較便宜!既然阿春是行腳商人,趕夜路那是三天兩頭的事了,鎮子上的鄰居都說他,自己一個人在外面跑,尤其是晚上,一定要多加小心才行!阿春向來都是不以為然。。。。
-
故事:男子趕夜路,一影子站在山路中,呆愣愣望著他:我要回家
故事:男子趕夜路,一影子站在山路中,呆愣愣望著他:我要回家作者:梁永逸石全的父母過世早婚後,石全變得勤快了許多,每天在外給人打散工,希望多存點錢,將來有了孩子好供上學。豈知,他妻子還沒懷上就先得了大病,在醫院裡治了大半年,將石全辛苦攢的那點錢全花光了。沒了錢,石全只好將妻子接回家,每天看著妻子躺在床上受病痛折磨,石全急得都要瘋了。這日傍晚,石全一邊幹活,一邊想著妻子的病,心裡十分愁苦。收工後,他索性買了瓶酒,一邊趕路一邊喝,想借酒澆愁。喝完酒,石全醉得倒在路邊睡著了。
-
姥爺的診所
赤腳醫生學習班沒有改變姥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從1973年開始,姥爺一邊拿著微薄的薪水給人看病,一邊為了一家老小下地幹活兒,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今天,整整四十七年。大隊集體的診所裡,加上姥爺,一共有四個大夫。後來診所解散了,姥爺就去了其中一個老大夫那裡。我們村下有九個號,每號有幾十戶到一百多戶人家不等,老大夫家在七號,診所就開在七號。
-
大舅,三舅的故事
我有三個舅舅,兩個姨,我媽是老大,大舅排行老二。大舅在十幾歲時參軍在上海當兵,認識上海一個姑娘在上海結的婚。前幾年轉業到戒毒所現在已經退休了。和家裡的聯繫一般很少,幾年回來一次,我姥爺姥姥終年臥床需要照顧都是我三舅在照顧,我二舅偶爾幫助一下。姥爺姥姥去世後大舅回來的更少了。
-
娘親舅大之舅父大人
大舅的命也挺苦的,還不到40歲,大舅媽就英年早逝,留下了三個表姐和一個表弟。在姥姥的幫扶下,大舅把4個孩子撫養成人,並已成家立業。一晃30多年過去了,大舅一直沒有再婚,想想那個年月,有誰能看得上一貧如洗而又帶著4個孩子的大舅呢?去年6月份我從北京回到老家,那時懷孕6個多月了。70多歲的大舅從老家來來回回看了我好幾次,大舅不善言語,即使來了也很少說一句話。就一直默默的坐在那裡,所有的關心都放在心裡。
-
因心軟,命喪兒子的鐵鍬下,姥爺的人生(二)
看到老百姓起來了,軍人們就開始忙著幫老百姓幹活,掃院子,挑水,還幫哄孩子。解放後,因為姥爺的為人,村莊裡的人都很認可,雖然被認定了是富農身份,但是沒有受到過任何批鬥,還因為有些文化,會打算盤,在供銷社做了會計,成了有公職的身份人。姥爺那時是絕對擁護新中國、共產黨,積極要求成為一名黨員。
-
故事:拉扯了二十多個孩子的女人,卻沒能享福,記錄姥姥的一生
姥爺是獨子,沒有兄弟,只有姐姐,但是沒人敢惹他,都知道他是個犟牛,但是姥姥不一樣,姥姥老實,任勞任怨,那年頭也沒少受了氣,可是姥姥從來都不說,只是悶頭做事,這也算是姥姥以後生病的病根吧。家裡的人數越來越多,姥爺的收入有些供應不上日常開銷了,年齡最大的大姨拉著小舅偷偷的去要飯,被姥姥發現了。
-
故事:苦命的舅娘
我一直知道舅舅是二婚,但是我從有記憶開始舅娘就是現在這一位,母親老說原先那個舅娘是個苦命的女人。外公外婆都很少去提及,我從一些極少數的字句,拼湊出這個女子的一生。舅娘姓高,住在我們隔壁鎮上,娘家做著小生意,是個還算富裕的家庭,往上有兩個哥哥,她是小妹。人長得瘦高,皮膚又白,在嫁給舅舅之前都過著較為富足的生活。
-
綽號「趙二萬」的二舅
二舅是農村的,已經逝二十年了。我還是會常常想起他。二舅生在那個剛剛建國的艱苦年代,小學畢業後,在家幫姥爺幹活。到十七八歲的時候,由於能說會道,做人仗義,好酒,千杯不醉,擁有豪俠般的「千金散盡復還來」的性格,註定了不會做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
姥爺的診所——鄉村醫生的四十七年
赤腳醫生學習班沒有改變姥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從1973年開始,姥爺一邊拿著微薄的薪水給人看病,一邊為了一家老小下地幹活兒,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今天,整整四十七年。大隊集體的診所裡,加上姥爺,一共有四個大夫。後來診所解散了,姥爺就去了其中一個老大夫那裡。我們村下有九個號,每號有幾十戶到一百多戶人家不等,老大夫家在七號,診所就開在七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