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三國演義》:第五回(下)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2020-08-26 與生活交朋友

孫堅帶著四員大將殺到汜水關。

程普,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使用鐵脊蛇矛。

黃蓋,字公覆,零陵人,使用鐵鞭。

韓當,字義公,遼西令支人,使用大刀。

祖茂,字大榮,吳郡富春人,使用雙刀。

孫堅孫堅披爛銀鎧,裹赤巾,橫古錠刀,騎花鬃馬,在關下挑戰華雄。華雄副將胡軫帶五千兵馬出關迎戰。程普出陣和胡軫單挑,沒幾回合就刺中胡軫咽喉,死於馬下。孫堅趁勢攻關,但最終也沒打下來。

孫堅是討伐董卓的中堅力量,手下大將都是大名鼎鼎的。相對而言,祖茂的名氣低的多。

孫堅帶兵回到梁東屯住,派人向袁紹報捷,並找袁術催糧。

袁術這孫子不仗義,擔心孫堅攻破洛陽,成為霸主,開始使壞,不給孫堅糧草。孫堅的部隊沒吃的,逐漸混亂。

華雄探得孫堅部消息,分兩路趁夜劫營,殺得孫堅措手不及。孫堅眾將各自混戰,只有祖茂跟隨孫堅突圍。華雄帶兵緊追孫堅,祖茂見孫堅頭上赤巾太過顯眼,將自己頭盔與孫堅對換,然後分開逃跑。華雄跟著赤巾去追祖茂,孫堅才從小路脫身。

祖茂一直被華雄急追,將赤巾掛在庭柱上,自己躲入樹林裡。華雄在月下看見赤巾,不敢上前,直接射箭,才發現中計了。華雄便上前取了赤巾。祖茂突然從林後殺出,想砍死華雄,卻被華雄一刀砍於馬下。

《三國演義》中,不僅僅活著的是英雄,像祖茂這種打醬油的小角色,也非常對得起英雄這個詞。祖茂對孫堅忠心耿耿,自己引開敵人,讓孫堅逃出生天。有勇有謀,視死如歸,敢單槍匹馬襲擊華雄,雖然技不如人被反殺,但仍然是個令人敬佩的英雄。

史書上對祖茂的記載也不多,事跡跟演義中基本一樣。不過祖茂是躲在草叢中,史書並沒提到他的結局。可能董卓軍發現中計就走了,祖茂還是也有脫身的可能。祖茂的名氣真的太小,頭條總是提醒我祖茂是錯別字。有錯別字就不會推薦,但我總不能為了推薦量去幫祖茂改名字吧?

孫堅戰敗消息傳到袁紹處,袁紹大驚,忙召集諸侯開會,商量對策。袁紹看了一遍眾人,無人說話,只看見公孫瓚後面站著的三個人在那冷笑。

袁紹問:「公孫太守背後是什麼人?」

公孫瓚把劉備叫到前面,說:「這是我的把兄弟劉備。」

之後公孫瓚把劉備的出身,功勞都吹噓一番。

袁紹說:「既然是漢室宗親,那就坐著吧。」

劉備道謝,袁紹說:「我不是敬你名爵,我只是敬你是帝室之胄罷了。」

劉備坐在末位,關羽、張飛站在劉備後面。看來漢室宗親還是非常有份量的。

探子來報,華雄帶鐵騎下關,挑著孫堅的赤巾在寨子前挑釁。

袁紹說:「誰敢去戰?」演義前期很流行單挑。

袁術背後走出驍將俞涉說:「小將願往。」說完便出馬迎戰,不到三個回合,便被華雄給斬了。

俞涉太謙虛了,自稱小將,即使被華雄殺了,也沒什麼存在感。

眾人聽說俞涉被殺,大驚。太守韓馥說:「我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

潘鳳提著大斧上馬迎戰,再次被華雄秒殺。眾人都大驚失色。

上將潘鳳,現在已經是網紅了。潘鳳可能不想舉手的,不料被上司韓馥給推了出來,還直接把他吹上天,搞得他只能硬著頭皮上,結果被華雄秒殺。這也是很無奈啊。

眾人拿華雄沒辦法,袁紹在那感嘆自己的上將顏良、文丑沒來。

這時關羽站出來說:「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

袁紹問這人是誰。袁紹果然是眼高於頂,不識關公。

公孫瓚介紹:「這是劉玄德之弟關羽。」

袁紹又問關羽是什麼職位。

公孫瓚說:「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

袁術大叫:「你這是欺負我們諸侯帳下無大將嗎?一個小小馬弓手也敢胡說八道。給我打出去。」

袁術完美的解釋了什麼叫狗眼看人低。

曹操會看人,忙站出來說話:「公路息怒,讓他試試,勝不了再處罰他不遲。」

袁紹說:「讓一個弓手出戰,肯定會被華雄笑話。」

曹操說:「這人雄壯威武,華雄又怎麼知道他是弓手?」

關羽自信的說:「如果不勝,請砍掉我的頭。」

看這一群人聊天,前面俞涉和潘鳳都白死了,都沒吸取一點教訓。這四世三公的面子真是比什麼都重要啊。

曹操倒了杯熱酒給關羽,關羽說:「酒暫且放下,我去去就來,回來再喝。」

關羽說完提刀出帳,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到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想派人打探戰況,之間關羽已經回來,將華雄的人頭扔到地上。他的酒還是溫的。

這就是關公溫酒斬華雄的故事。可能還有很多人沒看過《三國演義》,但這溫酒斬華雄的故事應該都聽說過吧。

前面先安排悍將俞涉,上將潘鳳被華雄秒殺,來突出華雄的英勇。然後再由關公出來收拾殘局。這裡面的俞涉,潘鳳,華雄都是超級龍套,最終是為了來襯託關公的威武。這應該是演義中,關公第二次出來單挑。之前都是張飛上的,沒有關公出手的機會。

曹操見關羽溫酒斬華雄,大喜。張飛也不甘寂寞,走出來大叫:「我哥已經解決了華雄,現在不殺入關去,活捉董卓,更待何時!」

袁術大怒,呵斥張飛:「我們這些大人物都尚且謙讓,你一個縣令手下的小卒,怎麼敢在這耀武揚威?都給我趕出帳去。」

曹操說:「有功就要賞,何必計較身份的貴賤?」

袁術使起了小脾氣說:「既然你們看重這縣令,那我就先走了。」

曹操很無語,只好要公孫瓚帶著劉關張回寨子。眾人也散了。

曹操偷偷派人帶著酒肉去安撫劉備三兄弟。

從這裡已經能看出這十八鎮諸侯討伐董卓是必敗無疑了。也不必為關公有功無賞感到氣憤,要沒有袁氏兄弟,又怎麼能襯託關公英雄無敵,曹操一世豪傑呢。反正路還長,姓袁的也笑不到最後。

董卓聽說華雄兵敗,直接把袁紹的叔叔袁隗一家,不分老幼,殺得乾乾淨淨。並將袁隗首級送到關前。

然後董卓起兵二十萬,分兩路出京。李傕、郭汜率兵五萬去守住汜水關。董卓親自率領十五萬大軍,帶著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守虎牢關。虎牢關離洛陽只有五十裡。兵馬到關後,董卓派呂布帶三萬兵馬去關前紮寨,董卓守在關上。

消息傳到袁紹寨中,袁紹在曹操的建議下,派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孫融、張楊、陶謙、公孫瓚八路諸侯,往虎牢關迎敵。

河內太守王匡帶兵先到,呂布帶三千鐵騎迎戰。

呂布出陣: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王匡手下名將方悅迎戰呂布,不到五個回合,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呂布趁勢掩殺,打敗王匡,幸虧喬瑁、袁遺兩軍趕到,救下王匡。隨後八路諸侯聚齊,眾人憂慮呂布英雄了得,無人能敵。

真是怕什麼來什麼,呂布前來挑釁了。輸人不能輸陣,八路諸侯,軍分八隊,迎戰呂布。上黨太守張楊部將穆順,出馬挺槍迎戰呂布,被秒殺。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使鐵錘飛馬而出來戰呂布,不到十個回合,被砍斷手腕。八路兵馬齊出,才將武安國救回。

呂布退回,眾諸侯也回寨商議對策。還沒商量出什麼策略,呂布又來了。

八路諸侯再次齊出,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沒幾個回合就扛不住了,掉頭逃跑。呂布騎著赤兔馬來追。赤兔馬日行千裡,飛走如風,眼看追上,畫戟去刺公孫瓚後心。

張飛飛馬殺出,大罵:「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張飛嘲諷自己,放棄了公孫瓚,來戰張飛。張飛精神抖擻,酣戰呂布,大戰五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關羽見了,也來湊熱鬧,揮舞著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夾攻呂布。又戰了三十回合,還是打不敗呂布。劉備手持雙股劍,也出來助戰。

劉關張三人圍戰呂布,玩命廝殺,把八路人馬都看呆了。呂布招架不住了,對著劉備虛刺一戟。劉備躲閃,呂布趁機殺出,倒拖畫戟,飛馬逃回。劉備,關羽,張飛在後面追殺,八路兵馬也趁勢一齊掩殺。呂布軍馬招架不住,逃回關上。

這便是赫赫有名的三英戰呂布的故事。這個故事本來是要襯託劉關張三兄弟的英勇,傲視群雄。但故事出來,反而襯託了呂布。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這更像是吹牛吹出來的。華雄好歹殺了孫堅手下大將祖茂,悍將俞涉和上將潘鳳。

呂布在此之前並無顯赫戰績,武安國都能在他手下走是個回合。這裡來了個三英戰呂布,呂布先是單挑張飛五十多個回合,接著同時戰張飛,關羽三十多個回合不落下風。最後在劉備加入下才落敗。這真不是一般的猛啊,果然是名不虛傳。這麼勇猛的人,人品卻不行,真的是太可惜了。


劉備三人殺到關下,看見關上西風飄動青羅傘蓋。張飛大叫:「這個肯定是董卓。追殺呂布有啥意思,不如先拿下董賊,斬草除根。」張飛拍馬上關,來擒董卓。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那些「子虛烏有」的著名典故——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三國演義「三英戰呂布」,是《三國演義》(下文簡稱演義)的重頭戲之一,在書中劉備、關羽、張飛一戰揚名。那麼這場虎牢關之戰到底存在不存在呢?三英戰呂布討董聯盟按照《演義》中的設定,這場戰爭發生在聯軍討董之時
  • 二十五年經典傳承,《三英戰呂布》精彩不減
    ​​一部經典一座城一段名篇一場戲「三英戰呂布」是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情節,出自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故事背景為曹操聯合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上將呂布一連打敗眾將之後,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在虎牢關與呂布大戰的故事。
  • 三國演義塑造的超級龍套華雄
    三國小人物誌0034:演義塑造的超級龍套——華雄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一說起華雄這個人物,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橋段「溫酒斬華雄」(出自小說第005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 三國故事之三國時期的十大巔峰對決(1)
    以多打少,虎牢關三英戰呂布這個故事發生在《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接著北海太守孔融(就是小時候教科書上讓梨的那個)派部下武安侯迎戰,被呂布一戟砍斷了手臂,八路諸侯一起衝出來才呂布才退軍,武安侯也保住了性命。眾位諸侯回大寨商議對策,可是凳子還沒暖熱乎呢,呂布又來挑戰了,這次公孫瓚親自出戰和呂布對決,但沒打幾個回合,就支撐不住跑了。但呂布不肯放過他,拍馬就追,你想想呂布騎的可是日行千裡的赤兔馬,公孫瓚的馬哪能跑的過?
  • 從「溫酒斬華雄」這場戲分析,為什麼央視版《三國演義》堪稱經典
    央視版《三國演義》中,對於「溫酒斬華雄」這段戲完全忠於原著,雖有原創部分但依然貼合了原著精髓,與新版《三國》對比,高下立判。》第五回「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中對於「溫酒斬華雄」部分的描寫只有寥寥560餘字,可謂簡練至極。
  • 三國演義武力排名:呂布第一當之無愧,第二是誰?
    三英戰呂布有說關羽同樣很猛,斬將的含金量也許是三國第一,顏良文丑華雄,哪個都是武力超過九十的猛將,都被關羽砍了,然而關羽很多時候面對似乎並不強的對手表現就很一般,比如管亥紀靈都能和關羽打幾十回合,同時對呂布,他並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僅有三英戰呂布那一回。
  • 《三國演義》早早領盒飯的典韋,武力居然排第三,是被高估了嗎?
    三國24名將在這裡,典韋只排在呂布趙雲(也有一說為「一呂二馬」的)之後。《三國演義》第十六回寫道:當時,無數軍馬步兵殺入營門。典韋武器被盜,身無片甲,隨便用了一把輕飄飄的腰刀,也能奮勇殺敵。因砍人過多,刀口都鈍了。他一怒之下,一手提起一個敵人迎敵(果真是天生神力),擊死者八九人。典韋死了半晌,餘威仍舊震懾著一群敵人,無一人敢從前門而入。真是虎死雄風猶在,殺氣沖天,無人敢冒犯。
  • 初中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
    )4、官渡之戰中是誰離開袁紹改投曹操使得曹操扭轉戰局?)19、諸葛孔明用什麼計策大破藤甲軍?》中一個帶「三」字的故事(如三顧茅廬、三英戰呂布、三氣周瑜等)答:例「三顧茅廬」:徐庶走馬薦諸葛之後5、《三國演義》中「關羽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諸葛亮舌戰群儒」、「空城計」分別發生在哪裡?
  •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和呂布誰更強,單挑勝負如何?
    按照三國演義的劇本,趙雲和呂布單挑,基本上是平手。呂布在殺了董卓後,被朝廷冊封為奮武將軍,假節,和王允共同執掌朝政。他後來和曹操爭奪中原的控制權,失敗後被殺。縱觀呂布的一生,個人戰績並非十分耀眼,拿的出手的是三英戰呂布,曹營六將圍攻呂布這兩次。三英戰呂布是發生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呂布單槍匹馬挑戰,而袁紹陣營卻無人敢於應戰。
  • 從三國演義的版本修改來看虎牢關下的決鬥
    小說《三國演義》中有不少精彩的打鬥戲份,其中「三英戰呂布」無疑是最被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但有細心的朋友發現,關羽和張飛任何一個人和呂布單打都是平手,為何兩個人加起來和呂布也是平手?能看出這個問題的朋友,就證明已經被毛氏父子「毒害」了。
  • 三國演義中呂布為何被黑的那麼慘?正史中的呂布應該是這樣的
    而且也沒提過,說董卓用金銀珠寶去收買呂布啊,當時董卓的位置已經拜到了前將軍兼併州牧,論官位,已經遠遠在丁原之上,對呂布下命令是由上令下,呂布好像是沒有迴旋餘地,當時呂布並不屬於丁原的私人武裝了,而是漢官吏,他是得聽朝廷的命令的,當時董卓救駕有功,皇帝就在他手上,生死予奪,所以一句話,聖旨如此你辦是不辦的,那呂布當然不得不從了。 所以《三國演義》這一段很明顯是抹黑了。
  • 3分鐘極簡《三國演義》3——王允巧施連環計(貂蟬)
    三英戰呂布 董卓聞知大將華雄被斬,便殺了袁紹的叔父袁隗以示報復,並發起二十萬大軍,兵分兩路:一路由李傕、郭汜把守汜水關;而自己則親自率領李儒、呂布等帶十五萬主力屯虎牢關。  袁紹派出諸侯之軍進攻虎牢關,曹操引軍於兩關之間接應。呂布驍勇善戰,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殺死了方悅、穆順,又戰敗公孫瓚。張飛按捺不住,挺矛出戰,與呂布酣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關羽此刻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拍馬前來,夾攻呂布,又戰了三十回合。
  • 美女貂蟬:《三國演義》虛擬的「雙面間諜」
    貂蟬在《三國演義》中,是以「間諜」形象出現的,從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一回開始,到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止。要說貂蟬,就要先說說董卓和呂布。-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董卓父親董君雅在擔任豫州潁川郡輪氏縣尉時,生下了董卓和董旻,所以分別給他們取表字:仲穎、叔穎。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漢靈帝駕崩,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董卓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不久,京中動亂,董卓在北芒立下了救駕大功。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袁紹聯合關東各地刺史、太守,爆發董卓討伐戰。
  • 《三國演義》第八回之王允連環計(下),妙用貂蟬、呂布
    提到王允,我們先來看看他在《三國演義》中的表現,對他做個評價。他官居司徒,相當於副宰相級別,在東漢朝廷裡有著相當大的權力。在智慧、閱歷方面,他肯定有許多過人之處;閱人無數不在話下,身經百「戰」也是常事。此人如果走正道,則為舉世之英才;若行歧路,則為萬惡之首。可嘆!他選擇了後者。
  • 三國武將排名,文鴦力壓關羽擠進前5,第一不是呂布?
    在本文之前,筆者先聲明幾點:(1)此次排名只依靠羅貫中的原著《三國演義》,不依靠任何影視作品,也不依靠《三國志》;(2)此次排名主要依據武將的巔峰時期的巔峰戰力,馬超50回合拿不下曹洪,我也不會把馬超排在10名之後;(3)排名時綜合考慮武將的突圍、單挑、斬將三種能力,不僅僅依靠單挑戰績;(4)「一呂二趙三典韋」那個順口溜排得不準,顏良吊打徐晃,卻排在徐晃後面。
  • 再讀《三國演義》:第六回(上) 焚金闕董卓行兇
    不如帶兵回洛陽,把皇帝遷到長安,以應童謠。近日街市有童謠說:『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漢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十二帝,光武帝旺於東都洛陽,到現在也傳了十二帝。風水輪流轉,丞相再遷回長安,就不會有事了。」董卓大喜,帶著呂布連夜趕回洛陽,商議遷都。楊彪、黃琬、荀爽提出反對,當即就被貶為庶民。董卓出殿,看見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向他作揖。
  • 盤點《三國演義》裡的四場單挑,出場晚的他獨佔其二
    《三國演義》中有民間公認的二十四名將:一呂(呂布)二趙(趙雲)三典韋四關(關羽)五馬(馬超)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黃忠)(今天作者就來為大家盤點《三國演義》中四場有名的單挑。既然是單挑,就是一對一、單對單的鬥,「群毆」就肯定不算了(如三英戰呂布、血戰長坂坡等);十幾回合以內結束的戰鬥也不能算,即使對方是名將(如關羽斬顏良,黃忠劈夏侯等)。下面就跟隨作者來重溫那一場場精彩的戰鬥。
  • 細數《三國演義》中謀略前十的謀士,"鳳雛"龐統沒進前十(下)
    小說《三國演義》裡為了凸顯諸葛亮的智慧,對歷史上的周瑜形象做了較大的改動,並虛構了較多的情節,如赤壁之戰,周瑜的主張不太明確,是戰是和躊躇不定,諸葛亮借曹操修築銅雀臺欲奪小喬之事,智激周瑜,堅定周瑜抗曹的決心。
  • 還要被《三國演義》騙多久?這十個經典歷史你必須知道
    ​《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描述了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惺惺相惜,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中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故事。「斬顏良誅文丑」的故事讓關羽大出風頭,一時間關羽繼「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後再次聲名大噪,可是歷史上的文丑卻不是關羽殺的,《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記載:文丑誤中曹操軍事荀攸餌敵」之計,其麾下「五六千騎」慘敗於「不滿六百」的曹軍騎兵,文丑本人也死於亂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