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自己》已收官:我卻看到了推崇女性獨立背後的惡意

2020-10-21 結婚要知道

如果男人不學會放下大男子主義,不把重心往家庭生活上傾斜一些,卻想要女性做到兼顧事業和家庭,並且做到接近完美,這根本就是對女人的為難和苛責。

文 | 彌生微樂

《親愛的自己》電視劇已經結局了,可有些話憋在心裡,不吐不快。

劇中的李思雨,時時刻刻都在追求「獨立」,需要丈夫幫助的時候,死扛著,在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拒絕男朋友的幫助。

後來愛情和工作還不能兼得,李思雨為了創業放棄了跟陳一鳴的感情和家。

這些還讓我聯想到很多類似的場面或者話語,比如《我家小兩口》有一期節目中,若風的妻子小戚因為要照顧嬰兒的原因暫時告別職場,做了全職媽媽。

儘管如此,她覺得花老公的錢不合適,要想著早點獨立,不要依賴老公。

再比如《三十而已》中的顧佳,更是強大獨立到丈夫覺得自己是她兒子。

這些宣揚女性要獨立的電視劇或者節目都很受追捧,乍一看確實很讓女人受鼓舞,但我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就覺得一個女人,尤其是有了孩子的已婚女性,她得迅速成長,要能幹的了家務,能照顧孩子,能上班,最好還能自己創業,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大殺四方。

如果老公阻礙了這種獨立,這些電視劇也會給個「離婚」的結局作為收場。

這種現象讓我看到了一個非常可怕的現實:過度宣揚女性獨立的背後,反而是對女性更為嚴重的壓榨。

1.婚姻不應該只是女人的戰場

兩個人結了婚,組成了一個家庭,本質上這是一個「共同合作」的事情。

無論是家務、孩子,還是工作,兩人應該儘量平衡,共同分擔。

如果孩子剛生下來的第一年,你們又不放心交給保姆想要自己帶的話,勢必有一個人要在職業上做出犧牲。

如果是丈夫選擇退居幕後,妻子在外,丈夫花妻子的錢有何不可?

如果是妻子選擇暫停職業,丈夫養家不也應該的麼?

換言之,如果你的家庭是「女強男弱」型,那麼讓女人在外打拼丈夫退居家庭有何不可?

娛樂演藝圈中戚薇和李承鉉,還有賈靜雯和修杰楷都是很好的代表。

他們看得到妻子的出色,也願意成全和成就她們。

有一期節目我看修杰楷要出門工作,家裡得交給賈靜雯兩天,臨走了哪怕只剩下五分鐘,他都在搶時間清洗碗筷,為何呢。

他是這樣說的:「因為我覺得我多做一件事,就可以讓靜雯少做一件。」

可現實中,有的丈夫即使退居幕後,還是大男子主義感作祟,覺得自己特沒面子,總有的沒的給妻子找刺,更別提做到修杰楷這樣出色了。

只不過是角色分配不同而已,為何到了電視劇和現實中很多人那裡就演變成了:

男人照樣工作,我給你錢你得看我臉色或者聽我的。

我為了不看你臉色我想獨立,我也想賺錢,於是我也出去工作。

於是我變成職場媽媽,家裡要弄好,工作也要弄好,每天跟打仗一樣。

說白了,還是沒有意識到婚姻的本質在於合作,過度宣揚女性獨立的背後,是男性角色成長過於緩慢。

現實中,我們遇到的大部分單身媽媽都既能養家也能帶孩子,能夠做到同樣好的男性只是少數。

所以,真的想說,呼籲女性獨立這種話,還不如換成呼籲男女「共同合作,共同分擔」。

2.宣揚「女性獨立」其實應該是個過時的話題

仔細觀察我周圍的女性朋友,我發現女性朋友已經夠優秀了。

基本上都是既能顧家,照顧孩子,也能工作的女性。

不久之前,一份由美國統計局統計出爐的報告也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

這份報告指出,中國的勞動總量穩居世界第一,其中,中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將近70%,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而且這數據還不包括那些在家靠做微商或者其它兼職活動的女性!

我們都獨立這麼久了,卻還是被指責:「你怎麼這麼不獨立?」

前些日子趙薇在《演員請就位2》中談到現在非常火的30+, 40+女性話題,表示女性最美的年紀就是30+了。

這個年紀女性的生活應該很酷、很灑脫的。

可市面上的題材還是女性忍辱負重,委曲求全這些。

縱觀以30+女性為題材的電視劇,這些女性面臨職場媽媽、婆媳、孩子、鬥小三各種問題。

但丈夫面對的要麼是工作,要麼是出軌,他的人生重心都在他自己身上。

如果現實中真的是這樣,那只能說,一個家庭的角色分擔和共同合作太失敗了。

如果男人不學會放下大男子主義,不把重心往家庭生活上傾斜一些,卻想要女性做到兼顧事業和家庭,並且做到接近完美,這根本就是對女人的為難和苛責。

面對「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這樣的問題,馬伊琍就曾說過:
「沒法平衡,因為根本不可能平衡,我們一定是犧牲了自己,才能達到一個看似表面的平衡,事業為家庭做讓步,或是家庭為事業做讓步,才能達到一個大局上的所謂的平衡。」

姚晨在《星空演講》中也講述過自己作為中年女演員的困境,給出的答案同樣是:事業和家庭是無法兼顧的。

既然無法兼顧,我們就不應該為難和苛責女性,而是努力為女性解決這一困境。

除了男性應該多包容和支持妻子,社會和企業,都應該多為職場媽媽考慮一些,也要給有孩子的家庭多一些支持。

3.男人對家庭生活參與程度越高,家庭越幸福

我家鄰居跟我家只有一個花園相隔,彼此間發生什麼事常常能聽到看到。

去年,他們兩口子經常吵架,有時候我會看到男主人到家之後並不急著下車,而是打開車窗,坐在車裡頭抽菸,就跟網上寫的那般:

他只有在那一刻才覺得是自己,回到家他就成為別人的丈夫和父親了。

有時候我在三樓寫字,透過窗戶看出去,會發現他家女主人獨自在櫻桃樹下抽菸,神情落寞。

今年,他們家的情況完全截然相反,不時會有笑聲傳過來。

對這變化我感到挺好奇的,有一次去幼兒園接孩子,回來路上先路過他們家,恰好看到男主人下車,就寒暄了幾句。

我就好奇問他:去年你們老吵架,今年怎麼變好了啊,有什麼妙招麼?

他就笑,跟我說:

以前我覺得回到家就煩,因為老婆總抱怨他不幫忙,他圖清淨就自己跑到書房呆著;老婆呢,要陪孩子玩陪孩子寫作業,還要做一家人晚餐,完了呢,老婆還得給孩子洗澡,哄孩子睡覺,折騰完常常12點了。

老婆不開心,就抱怨。老婆一抱怨,他更煩,兩口子就吵架。

今年呢,他下班了就趕緊回家幫忙,這一幫忙他才發現,光是給孩子洗澡就要折騰好久,因為孩子不會老老實實呆著讓你給他洗和穿衣服啊。

他這才知道妻子多麼累,對了,他妻子也上班的。

自從更多參與家庭生活後,雖然累,但是心裡卻踏實、舒服和溫柔了很多。

跟孩子相處他覺得似乎又回到童年,陪妻子一同買菜一同做家務,他發覺老婆更愛自己也變溫柔了。

包括買菜這麼個小事,以前大部分時候是老婆去採購,老婆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會給他一個採購單,他就照著單子買。

但是兩個人一起去買,他才發現:哦,原來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兩個人購物就不覺得是在完成某個任務,而是一起在享受時光了。

最後他似乎悟出一個道理:以前是覺得有了家庭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沒了自己,現在才發覺錯了,這完全就是錯了,是妻子、孩子和家庭讓他這個自己更完整。

我們系今年初也做過一個社會調查問卷,我們系是文化系,我所在部門是社會學專業。這個問卷就是詢問男人參與家庭程度與家庭幸福的關係。

一共發放了300份問卷,回收到260份,問卷統計得出的結論是,男人參與家庭事務程度越高,這個家越幸福。

寫在最後:

魯豫採訪李安的一個片段,曾經被瘋狂刷屏。

採訪中李安講述了他自己對於家庭關係的看法,他說:

「我做了父親,做了人家的先生,並不代表說,我就很自然可以得到他們的尊敬,你每天還是要來賺他們的尊敬,你要達到某一個標準......」

這個標準,應該跟男人們說清楚:如果是你主外,那你就不要嫌棄那位為了你犧牲自己的事業幫你照顧家庭和孩子的妻子花你的錢,你賺錢養她們是應該的;

如果你主內,那你就不要為此覺得沒面子,讓妻子活在進退兩難的境地。

家,是合作出來的,不是妥協出來的。

相關焦點

  • 《親愛的自己》完美收官 精雕細琢鑄就精品都市劇
    10月11日晚,由丁黑、符策欣、任重聯合執導,蘇曉苑、閆琳聯合編劇,劉詩詩、朱一龍領銜主演,闞清子、彭冠英、李澤鋒、陳米麒、張瑤、翟子路等主演的電視劇《親愛的自己》,在湖南衛視完美收官。該劇講述了都市青年在經歷事業、家庭、愛情等現實圍城下拼搏改變和成長,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生活方式的故事。 該劇自開播以來,#陳一鳴裸辭##陳一鳴面試被羞辱# #職場PUA#等話題頻頻霸佔熱搜榜,並陸續拿下多個權威收視數據榜單第一。該劇熱播背後,都有哪些制勝「武器」?
  • 《親愛的,你在哪裡》暖心收官,喚醒現代都市人「家」信仰
    ,你在哪裡》於10月8日,在北京衛視、騰訊視頻暖心收官。#奶奶帶孩子弄丟孫女#引發媽媽社群廣泛關注,觸達有子家庭引起共鳴,也再度激起大眾關於親子教育、兒童陪伴重要性的關注;#婚姻鐵軌論#觸達都市人情感痛點,由劇中散發的新式理論引發觀眾對婚姻保鮮、兩性關係等問題的思考;而#女性事業家庭平衡題#、#男性中年危機#、#空巢老人#、#情感留守兒童#、#事精小姑子#、#婆媳矛盾#等話題則觸及人們對於家庭關係、家人相處、親情真諦的思考與體悟,「中國當代家庭教科書」的立意彰顯劇作價值
  • 《親愛的自己》收官,張芝芝成功逆襲,只因做到了這兩點!
    文/寧靜致遠說《親愛的自己》大結局,三個閨蜜走在大街上,共同喊出再戰鬥十年的口號,看到張芝芝從一個圍著鍋臺轉,甘把丈夫、女兒當事業的女人銳變成一個職場強女人。她的逆襲人生告訴我們女人想要活出個樣子,千萬別弄丟了自己。
  • 從女性獨立意識覺醒,淺析《面紗》背後的生活隱喻
    《面紗》是英國作家毛姆於1925年出版的一部中長篇小說,以「面紗」為題,向讀者展示了面紗背後的生活真諦。這部小說的故事背景是中國,講述了女主人公凱蒂跌宕起伏的半生。凱蒂由於愛慕虛榮,在家族的壓力逼迫下,不得已下嫁給了細菌專家瓦爾特。
  • 《親愛的自己》要大結局,直擊30歲女性的焦慮
    眼看湖南衛視播出的《親愛的自己》就要大結局,每個人都在揣測究竟這些30+女人的歸途在哪裡?其實4個女人雖然各有不同,但其實殊途同歸,無非是30了,怎麼說也要「立」的住。李思雨從來最在乎的都是證明自己,不願意承認失敗,不願意接受結果,從而要拼命折騰,只為了告訴世界「我沒有輸」。
  • 《親愛的自己》:李思雨的恐婚,道出多少都市女性的心酸
    作者:愈姑娘《親愛的自己》這部劇已經接近大結局了,劇情也進入最精彩的部分。或許很多人不理解李思雨,但是我在她身上找到了強烈的共鳴。恐懼婚姻有錯嗎?女性追求獨立有錯嗎?加上劉洋的背叛,讓她更加堅定的認為,女性只有靠自己才能安穩,因為男性身上有諸多的不確定性。對比現在的都市女性,心態不也是一樣的。原生家庭,加上現在的大環境,總讓我們對婚姻缺少幾分信任。就拿我自己來說,從小見多了父母的爭吵,很小就就形成了一個潛意識:結婚不會幸福的。現在我長大了,懂得客觀看待婚姻,哪怕對方真的足夠愛我,我還是會有遲疑:婚後會不會就變了?
  • 《親愛的自己》:中國式夫妻,有著婚姻不可承受之輕
    01《親愛的自己》收官,反正我對李思雨與陳一鳴已經沒有任何期待。劉洋是屬於「不作不死」,張芝芝很多時候也是自己造成的。幸好,這一切暫時結束。最後的最後,還是要學會心疼自己、寵愛自己。中國式的夫妻,當真不容易。
  • 《親愛的自己》李思雨:女人的獨立,需要一定的「分寸」
    ,但是,一個女人過於獨立,反而會讓自己的男朋友沒了「用武之地」。李思雨完美演繹了新時代女性對事業的熱衷,對感情的忽視,以及對婚姻的恐懼。李思雨應該是有點恐婚,但她寧願和朋友談心,也不把自己的想法完全告訴陳一鳴,陳一鳴覺得她不重視自己 ,因此,很無奈。李思雨妹妹弄壞別人的車,需要賠償,她瞞著陳一鳴,想一個人承擔,但是,陳一鳴知道以後,問她賠多少,李思雨卻很有氣勢地說:「這是我自己的事。」女人的獨立,就是底氣。
  • 《女人的勳章》:命運、尊嚴、以及女性終將面對的獨立之路
    在這部小說中,當我們執著於女主的許多人生重大抉擇何以一退再退,男主是否真正愛過女主,兩人又曾以何種方式共同創業,相互扶持,男主對於任何事情的不擇手段,一切皆可利用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情感寄託和信念,卻不曾發現,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是一個更加深遠並且意味深長的人生思考,關於女性如何通往自由之路,關於如何擺脫跌宕的命運,關於如何捍衛失落的尊嚴。
  • 《親愛的自己》:被辱罵的李思雨,其實很可憐
    有的甘於平凡,早早結婚生子,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安穩一生;有的躁動不安,明明是只麻雀,卻做著枝頭鳳凰的夢;有的不認命不服輸,拼盡全力,尋找自己的價值。按照世俗的價值觀,前面兩種女人很難有出頭之日,只有第三種女人才是新時代獨立女性。一個女性一旦被冠上獨立的標籤,她身上多了光芒,也多了枷鎖。
  • 《親愛的自己》:只要麵包不要愛情的女人,為啥很難嫁出去?
    01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親愛的自己》收官,但人們對「李思雨」還是有著自己的想法。我聽到有人說:「女人啊,專心搞事業就算了。愛情呢,可有可無。這樣的結局,還是不錯的。」我想了想,這是不是有些誤導啊。誰說搞事業就一定要把愛情甩到一邊的?你有沒有替陳一鳴想過,他這樣的付出、這樣的等待得到的就是這個?你確定,這是愛的代價?
  • 《親愛的自己》:張芝芝的婆婆毒害了多少像張芝芝一樣的女性
    電視劇《親愛的自己》中張芝芝的婆婆太有代表性了。她不斷地幹涉劉洋和張芝芝的婚姻。在這個過程中,她不斷表達一些觀點,做一些事,毒害了多少女性。她以過來人的身份,打著為你好的旗號,不斷地毒害你,讓你變成她的樣子。
  • 《親愛的自己》李思雨分手後,看見前男友和女總裁在一起流淚了
    《親愛的自己》,是一部講述都市青年成長經歷的電視劇,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兩個字,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心酸。陳一鳴和李思雨在一起好長時間了,陳一鳴打算給她一個求婚驚喜,只是這件事被李思雨提前知道了以後,就以各種方式迴避了。
  • 《親愛的自己》終其一生,不過是尋找最好的自己
    看起來,顧曉菱好像並不在乎感情,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顧曉菱很重感情,她的眼裡並不是只有錢,李思雨創業需要500萬,顧曉菱極艱難地向富豪男友借錢,借不到就直接把自己的名牌包包賣掉,也要支持自己的姐妹。是因為小時候看到媽媽找親戚借錢而被羞辱,所以才發誓以後自己一定要嫁個有錢人,不想再讓自己身邊的人因為錢而受苦,想法是非常有愛的。
  • 《怦然心動》:從朱莉身上看女性意識的覺醒
    所以我將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分析朱莉身上女性意識覺醒的體現。什麼是女性意識?女性意識,是女性在對自己性別認同的前提下,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然人。通常具有女性意識的女性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於社會強加給自己的性別特質及責任會進行思考、辨析,有選擇地接受。
  • 《親愛的自己》:顧曉菱這樣的拜金女,為何讓人喜歡?
    作者:愈姑娘《親愛的自己》裡面三個女性,我最喜歡的是顧曉菱。但是王漫妮不肯承認,她一直覺得自己是獨立女性,不依附男人。唯獨顧曉菱很清楚自己要什麼,也願意為自己想要的去努力。這個社會的偏見在於,女性為事業奮鬥是值得推崇的,女性想要拼一個條件好的伴侶卻是被詬病的。
  • 《親愛的自己》||看張芝芝逆襲,婚姻的失敗與自己和解很重要
    親愛的自己《親愛的自己》已經大結局。這裡面作為同是在圍城裡經歷過的女性,我想聊一聊張芝芝。一胎自己的兒子都養不活,還想著生二胎。只知道數落抱怨兒媳婦張芝芝的大手大腳,沒有看到兒媳婦的這些錢都花在哪,花在誰的身上了。同樣是女人,這樣的婆婆在中國還有很多很多。自己的兒子永遠是對的,兒媳在這個家裡做再多都是理所當然。這就是女性沒有事業在家庭裡的悲哀。又要照顧家庭,又要照顧老公,還要照顧孩子,自己還要上班。
  • 《三十而已》:一場販賣女性獨立標籤的騙局
    在不痛不癢的大結局裡,留下一點點關於女性獨立崛起的幻夢,卻已全然救不回,全面坍塌的口碑。可惜看到最後,都沒品出三十女性要如何勇於面對挑戰。《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裡的米琪,已足夠滿足社會對女性美好想像的她,遭遇丈夫無情拋棄後,第一反應不是憤怒,而是質疑自己。
  • 《親愛的自己》李思雨真的重情義?為何我看到的是:沒腦子和虛偽
    《親愛的自己》李思雨真的重情義?為何我看到的是:沒腦子和虛偽劉詩詩在這部劇裡演飾的女一:李思雨,是一個工作七年的未婚女性,工作能力強、重感情、待人和善這大概是她的標籤,也是所謂的人設。看到實習生被開除,因為跟自己有過曾經的相似經歷,她就自己掏腰包把人留下來。這是因為她善良,看不得別人有如此遭遇。潘總讓她跟袁姐一分為二,各憑本事爭取銷售總監的位置。李思雨拒絕了,不是她不想,而是她覺得銷售總監應該是袁姐的。這是她重感情,自己是袁姐一手帶起來的,她不想因為這件事跟袁姐鬧得不愉快。
  • 《親愛的自己》:李思雨的婚事多變,反映出現代女性的職業訴求
    在觀看《親愛的自己》這部電視劇的時候,很多內容也都是如同題目所表達的,對於女性事業心的一種訴求。很多現代女性一直都在試圖尋找到家庭和事業的某種平衡,而故事中的李思雨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角色。當然,這樣的探索是一件非常漫長而又痛苦的事情,故而我們看到她和陳一鳴的婚事,一變再變,很難修成成果。每個人都想要成功的強大心理需求,使得人性的滿足層次,發生巨大的變化。曾經某位著名作家就分析過這個問題,那就是現代社會更多的是注重一個人的成功以及所取得的財富,從而基於此來評價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