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勳章》:命運、尊嚴、以及女性終將面對的獨立之路

2020-09-05 老彭是個書脊黨

故事小說中的人物總是更傾向於尋求愛情與事業的雙重美好,卻恰恰忽視了生而為凡人的身不由己。而當讀者被帶入到本書中女主角色時,身如浮萍為命運所擺弄的遭遇,方才更加明了人之於世事,不過是顧此失彼的抉擇。在這部小說中,當我們執著於女主的許多人生重大抉擇何以一退再退,男主是否真正愛過女主,兩人又曾以何種方式共同創業,相互扶持,男主對於任何事情的不擇手段,一切皆可利用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情感寄託和信念,卻不曾發現,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是一個更加深遠並且意味深長的人生思考,關於女性如何通往自由之路,關於如何擺脫跌宕的命運,關於如何捍衛失落的尊嚴。

山崎豐子在創作本書《女人的勳章》是時年三十七歲,她的早期小說作品中許多人物形象和故事都來自自己所經歷的青少年時期,在那裡有著她童年時期的好友,同學,師長們的人生事跡和自己家族的興衰發展歷史。



事實上,小說中女主大庭式子和作者山崎豐子在人生經歷上有著非常多方面的相似之處,她們同樣出身於大阪船場,幼年家庭生活條件優越,這也讓作者從小就有自我認知的優越感和個性上的倔強與驕傲,以至於在從事寫作之後會將大量的作品背景設置在船場。而同樣,二戰的戰火徹底摧毀了諾大的家業,小說中大庭式子的父母死於戰火,現實中山崎豐子的家庭也未能倖免,面對親人的離去,家族的背叛,戰後的一無所有,國家的一片狼藉,現實與虛構中的兩個人同樣奮起直追,在事業上獲得了輝煌的成就。所不同的是,大庭式子沒有山崎豐子對於人生有更加透徹的感悟,和更加決絕的選擇。

和遇到自己後半生所有幸與不幸皆有關係的八代銀四郎不同,作者山崎豐子遇到了她人生中的貴人井上靖。當時已經成為名人作家的井上靖發現了記者時期的山崎身上巨大的文學創作潛力,他的言傳身教和傾力提攜在山崎後來走向職業作家之路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直到她獲得被整個日本文壇所肯定的直木獎。而書中的大庭式子,也同樣開始了屬於自己的獨立之路。對於戰後重建的日本來說,傳統觀念的禁錮並沒能讓職業女性可以徹底釋放手腳,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一展身手,與其說事業是女人足以自豪的勳章,不如說勳章僅僅是讓他人為之側目相看的標記而已。



擁有著無比藝術天賦和商業眼光的同時又缺乏實際經營能力的大庭式子在長袖善舞的八代銀四郎輔佐幫助下,迅速擴大知名度,並相繼開辦分校,甚至躋身著名服裝設計師之列,只不過功成名就的她無論如何不會想到,這個曾經帶給自己一切的男人,正在逐漸操控著她手中的一切,包括她的人生和她的事業。而她也在名利裹挾下,逐漸迷失了自己曾經為之努力的初心。

和女主不同,八代銀四郎一直都有著明確的人生目標,有著精於算計的商業能力,有著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道德底線,作者在設計這個複雜的人物時,也包含著對於當時日本文化中男尊女卑這一根深蒂固觀念的深刻揭露描寫,男人去操控大局,女人去把握內在,看似各自分工,實則女性更加依附男人,這種不對等性正是當時日本社會的共同認知和價值取向。而大庭式子在這種身在卑微裡卻不自知的情況下,逐漸喪失了自己的學校和自己的人生。



另一面,在事業上無法獨當一面的女主,在人格上也同樣無法徹底獨立,事業與愛情被惡意捆綁,一切聽從銀四郎安排,卻最終發現在銀四郎與三名女弟子相互勾連下,被徹底架空,這也成為了讓她自殺的最後一根稻草。

小說裡,銀四郎一直都是一個複雜的人物,他工於心計,擅長布局,無論是金錢還是人心,都做到機關算盡。大庭式子的三個女弟子從最初的厭惡到後來的順從,一切皆可利用,一切皆不過是提線木偶。後來,大庭式子死了,而哪怕是死亡也會被銀四郎所擺布,手裡的棋子少了一枚,對他而言,僅僅如此。

這本小說有著很強的悲劇色彩,女主的人生經歷是一個被物慾徹底侵蝕的過程,當名利環繞,曾經為之驕傲賭上名譽亦在所不惜的勳章也不過是一場虛無和空洞,物質之後的寂寥,華麗底下的卑微,大庭式子的在劫難逃,銀四郎的不擇手段,最後一個曾經心懷驕傲和理想的人困死於世俗的牢籠和命運的枷鎖之下。


相關焦點

  • 《我的前半生》:獨立,是女人的尊嚴和底氣
    ,想要思想獨立,首先必須經濟獨立,起碼在曲終人散時還能有養活自己的能力,能讓自己有尊嚴的繼續生活。」說到底,女人這一輩子,千萬不要覺得什麼都理所當然都屬於你的,是一旦你擁有了,就不可能在失去了。要想有底氣,有尊嚴的活著,女人就必須獨立起來,努力去抓住自己想要的一切,這樣即便以後還是失去了,自己也不會後悔。
  • 《三十而已》:一場販賣女性獨立標籤的騙局
    她死皮賴臉的纏著許幻山的時候,哪裡是像在乎自己尊嚴的樣子?正如網友吐槽的:「挺好笑的,林有有臉皮那麼厚,會在乎尊嚴???」全劇唯一符合「獨立自信女性」人設的,只剩下了王漫妮。從一路want money,到懷揣全部家當出國追逐自我。她不再奢望依靠愛情升值,也不想蝸居於老家的安居樂業。
  • 發展獨立自我,女性如何在個體意識和社會環境影響中尋找平衡
    這部作品講述的是兩個女性,埃莉諾和瑪麗安,的成長之路,簡·奧斯丁巧妙地將兩姐妹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創作了女性文學的一種經典故事類型。姐姐艾莎擁有控制冰雪的魔法,由於在加冕儀式上魔法失控,艾莎將整個艾倫戴爾王國都冰封了起來,艾莎也獨自一人走上了雪山開啟了自我尋找之路。艾莎在妹妹安娜的幫助下,重新面對了自我並戰勝了內心的恐懼。最後艾莎和安娜回到艾倫戴爾王國解救了眾人。
  • 《簡•愛》:是獨立新女性的宣言書,還是「灰姑娘」式的瑪麗蘇?
    從這一點看,簡·愛和夏洛蒂·勃朗特都是敢於反抗女性壓迫,努力追求自己人生理想,爭取自由平等愛情的獨立新女性。簡·愛的身上處處有作者的影子,這是一部帶有色彩的小說。比如,面對表兄的毆打,她發出了野獸自衛般的攻擊。面對舅媽的嘲諷,她也開始回嘴。簡·愛在小小的年紀,已經具有了反抗意識,精神上已經表現出了一定的獨立性。後來進了孤兒院,面對長期的饑寒交迫,以及非人的體罰,簡·愛也是有過反抗的,不管是有聲的還是無聲的。
  • 《豐乳肥臀》:一部令人窒息的小說,女人不獨立,連動物都不如
    他塑造了上官魯氏這個女人,她生育了8個女兒和1個兒子,這個苦命且偉大的女性,用她的豐乳肥臀養育著一群兒女。莫言通過這部小說,發出直擊人內心的一問:在封建社會,女人是什麼?上官魯氏用她的經歷向世人回答了這個問題,在封建社會,女人一旦嫁人,便成為了夫家傳宗接代的工具。
  • 獨立的女性應該活成什麼樣子?這部影片給了我答案
    盛男女主盛男在物質豐富但缺少愛的環境裡長大,一次意外得知自己得了卵巢癌,面對巨額的手術費自己負擔不起,可悲的是身邊也無人能幫助她,她只好自己出去找工作並發生了後面一系列的事情。盛男在這部電影中不會撒嬌卻渴望真愛、敢於吐露真情,解放自我,面對命運不卑不亢正是她對於生活的反抗、對自由的嚮往,在愛欲的棺材裡擁抱死亡,在病痛的迷霧中笑的坦蕩的體現。
  • 《三十而已》:女人擇偶之前,最需要的是獨立
    當一個女人不夠自立時,她往往就會貪圖男人對她的好,想從男人那裡獲得一種安全感。所以,顧佳讓鍾曉芹先學會獨立,當她可以不依靠任何人生活,當她的內心強大了,她才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就這樣,用村民自己的土地和手藝來扭轉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活得更有尊嚴和底氣。
  • 《三十而已》:頂配的全職媽媽顧佳也無法否認,她並不是獨立女性
    這樣的女人堪稱完美,甚至很多人說,顧佳是給咱們全職媽媽們長了一回臉。面對背叛,她當斷則斷,提出離婚,不給渣男一點迴旋餘地。這樣的全職媽媽,活得有顏有品,有骨氣,讓媽媽們拍手叫好。可即便是這個如同全職媽媽中的戰鬥機一樣的顧佳,卻還是要面臨一樣的短板:當她想要撒開手拼事業時,被老公質問,兒子怎麼辦?因為男人可以拼事業,但女人怎麼能不照顧孩子?
  • 《雷雨》:淺析曹禺筆下最具「雷雨」性格的女性對悲慘命運的反抗
    作者用悲憫的情懷書寫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強烈抨擊了社會的黑暗;揭露了資產階級的冷酷殘忍與偽善,對那些受壓迫和命運捉弄的不幸者,作者給予了深切的同情。通過這個故事透露出關照人類命運,尤其是那些不幸女性命運的慈悲情懷。尤其是被譽為最具「雷雨式性格的蘩漪。
  • 賞析《平凡的世界》中的中國女性命運
    歌德曾經說過:偉大的女性引領我們上升。今天我打算從《平凡的世界》中來寫一寫中國女性的命運。作品描寫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少安少平兄弟倆為主線的雙水溝農民對於命運的抗爭與尋求美好生活的奮鬥歷程。其中穿插了那一代人的感情糾葛,反映出當時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愛情觀。此文從《平凡的世界》中的主要女性角色來分析中國當代女性的真實特徵及相關命運。從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和獨特的女性視角,反窺路遙曾經那段「平凡」的農村歷史歲月中所經歷過的情感,以及那些女性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 張愛玲《霸王別姬》:從虞姬自盡的背後,看女性意識的4個維度
    ,她總是站在較高的層面對中國傳統女性進行剖析與審視,既有對女性劣根性的揭示,也有對女性悲慘命運的同情。女性意識是女性自我覺醒的產物,是女性通過後天的學習萌發出的自我意識,是女性在對自己性別認同的前提下,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然人。通常具有女性意識的女性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於社會強加給自己的性別特質及責任會進行思考、辨析,有選擇地接受。
  • 女性電影|媽閣是座城:極端空間裡的人性救贖
    《媽閣是座城》將目光聚焦於當下社會的灰色地帶,敏銳地捕捉到隱藏在軟紅十丈裡日漸沉淪的情感和異化的人性。原著小說鮮明地表達了物慾橫流的時代景觀、現代都市人的生存境況、女性人生的困頓與突圍,以及人性的落空和救贖。
  • 《親愛的自己》已收官:我卻看到了推崇女性獨立背後的惡意
    ,並且做到接近完美,這根本就是對女人的為難和苛責。這些宣揚女性要獨立的電視劇或者節目都很受追捧,乍一看確實很讓女人受鼓舞,但我總覺得哪裡怪怪的。就覺得一個女人,尤其是有了孩子的已婚女性,她得迅速成長,要能幹的了家務,能照顧孩子,能上班,最好還能自己創業,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大殺四方。
  • 《親愛的自己》李思雨:女人的獨立,需要一定的「分寸」
    ,但是,一個女人過於獨立,反而會讓自己的男朋友沒了「用武之地」。李思雨完美演繹了新時代女性對事業的熱衷,對感情的忽視,以及對婚姻的恐懼。對於陳一鳴,李思雨很少考慮到他的感受,拒絕求婚,就已經將兩人的感情陷入危機,出差又從不說,更是讓陳一鳴很沒有存在感。
  • 豆瓣8.2分《妻妾成群》:大宅門裡的女性悲劇
    讀蘇童的《妻妾成群》的確讓人感受到平鋪直敘又撲面而來的冷靜,以及用女性為第一視角所看見的在封建社會男權主義下的社會問題,而蘇童又另闢蹊徑的表達出對女性的傷害不僅僅是傳統禮教的束縛,更有甚者或許是人性、女性本身。
  • 《三十而已》顧佳大結局引觀眾不滿,渣男為何成了女性成長標配?
    在離婚後努力經營茶廠終獲成功,又是看似完美的在熒幕中立住了她獨立女性的形象。要是放在現實生活中,煙花廠不爆炸的話,也許渣男和小三還能夠終成眷屬吧。獨立女性的成長,和有沒有渣男沒有關係心疼顧佳的同時,也不禁讓人感慨:難道女性的成長和獨立,都要從遇到渣男開始嗎?
  • 從女性獨立意識覺醒,淺析《面紗》背後的生活隱喻
    而得知此事的瓦爾特怒不可遏,將凱蒂帶至疫情爆發的湄潭府,想要借瘟疫殺害她。在死生面前,凱蒂終於醒悟,以前的自己淺薄無知、愛慕虛榮、一無是處,於是她開始自我救贖,想著自由和獨立向前。正如這部小說的題目「面紗」:在生活的面紗前,讀者能看到人性的模糊複雜,也能看到作者對人性的批判與寬容。
  • 王安憶《天香》:家族的繁華與衰敗背後,是女性的心靈堅守與救贖
    王安憶極擅長書寫女性故事。她發表於2011年的長篇小說《天香》,著眼於晚明時期上海貴族申家由盛到衰的歷史,落腳於出自女性之手的「天香園繡」,以女性間的情誼、刺繡技藝為敘事主題,講述了一個大家族命運變遷的故事,傳遞出申家三代女性獨立、自強、堅韌的精神。
  • 《包法利夫人》《身為人母》相隔150年兩個時代女性的「婚外情」
    2006年一部婚姻愛情的影片《身為人母》成為當年奧斯卡熱門故事片,故事發生在麻薩諸塞州的城郊富有的小型社區,一位高知女性薩拉成為家庭主婦的面對現實婚姻和育兒,出現的精神困局。此片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有一段薩拉對《包法利夫人》獨特的解讀,不禁讓觀眾拍案叫絕讀出現代包法利夫人的精神面貌和命運軌跡。
  • 《三十而已》被圈養的趙靜語:經濟不獨立的女人,真的很可悲
    但是趙靜語走到今天這一步,給我們提了一個醒,經濟不獨立的女性,真的很可悲。,想要思想獨立,首先必須經濟獨立,起碼在曲終人散時還能有養活自己的能力,能讓自己有尊嚴的繼續生活!離婚之後的羅子君,也意識到了這個道理,所以,她開始變得獨立,開始晉升為職場女性,開始自己的工作賺錢,以至於當她後來變得更好的時候,陳俊生都回過頭來高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