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世了,媽媽瞞了他一個月,只為不影響他高考,他恨媽媽

2020-09-03 寧老師說

趙鑫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爸爸媽媽都是本分的人。供他讀完了初中,因他優異的學習成績保送到縣裡重點中學讀書。

高考前一個月的一天。媽媽到學校來給她送替換的衣服。他問爸爸怎麼沒有來?媽媽說,你爸爸胃疼,去醫院檢查身體了,趙鑫問什麼病?媽媽說,就是胃裡不舒服。應該是檢查一下吃點藥就會好的,你就踏踏實實複習你的功課吧。


其實此時他的爸爸已經患胃癌離開了人世。

高考結束,趙鑫回到家。見到爸爸的遺像掛在廳房裡。他完全傻了,他問媽媽,這是怎麼回事兒?媽媽這是怎麼回事兒?我爸呢?我爸呢?

媽媽和他抱頭痛哭,孩子,你不要怨我,我只是想不影響你高考。

唉,事到如今,趙鑫還能說什麼呢?

但他不能原諒媽媽,他恨媽媽。

高考只是一次考試。而爸爸是他的至親至愛,爸爸沒有了,就永生永世不能再見了。

到底是高考重要還是親情重要,爸爸比高考重要啊!

類似的情況,在我國各地時有發生。問題看起來是家長不想影響孩子高考,實質上反映了家長的生死觀。

一.生死教育是我們要補上的必修課。

1.家長本身的生死關,存在問題

例子1,上面舉的趙鑫家長的例子,就是一個典型的情況。試問,爸爸養大了趙鑫,卻在臨終前,不能見一面同住一縣的兒子,他會帶著多大的遺憾離開人世?

而趙鑫作為爸爸唯一的兒子,在爸爸臨終前,非但沒有在床前盡孝,連最後的一面都沒有見到。這讓他的一生怎麼面對自己內心的煎熬?對於趙鑫同樣造成了終身的遺憾。

而造成爸爸和趙鑫如此之大遺憾的原因,只是因為一個高考。那就是說在媽媽的眼中,高考比爸爸重要。這對於人性是一種漠視。


例子2,生死問題在我國是一個非常忌諱說的事情

中國有非常豐厚的喪葬文化,其程序早已成為系列。人死後的事情非常講究,喪葬產業鏈完整,利潤極高。所以不少人大呼「死不起」。

但是,對於活著的人來說,又是非常忌諱談死。甚至連與死相關的數字都忌諱,樓層避諱4字,帶4字的樓層賣不出去。就乾脆,沒有4層,14層24層,遇到4,直接繞過去就是5。車牌帶4的沒人要。

孩子問到死的問題時,家人會以各種說法迴避,比如家人會說,姥姥姥爺或者爺爺奶奶,去天堂了,他們去了一個很好的地方,或者說,他們睡著了。要麼說,你長大了再告訴你。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魯迅的文章裡面說的,一家人辦滿月,一個人說,這孩子是要升官的,另外一個說這孩子是要發財的,這時候站出一個人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說升官發財的人,都得到了獎賞,說這孩子要死的人,遭到了眾人一頓暴打。所以魯迅說,說升官的未必,說發財的也未必,但是說死的是必然。

當然這只是一個笑話,在人家辦滿月的時候,你說這孩子要死的,當然是要遭到暴揍。因為他這話說得不合時宜。但是也從另外一個方面看出。漢文化的忌諱。說死表示不吉祥。


例子3、對於「死」的自然規律認識不足

當家裡有老人去世時,心裡上感情上都準備不足。以致沉湎其中,不能自拔。大有跟著走的架勢。

我母親去世後,我也是如此。直到有一天,我去天津看年邁的舅舅,他和我母親感情一向極好。以為他會捶胸痛哭,不料,80多歲的他迎我到大門外,拉著我的手只慢慢地說了一句話:自然規律,逝者已矣。

如醍醐灌頂,我一下清醒了。誰都逃不開生死的自然規律,作為一個有知識的人,為什麼不能認清這個規律?為什麼不能走出來,珍惜當下?而是漠視自己的生命?


2、不少孩子輕易結束自己,漠視生命

近些年,青少年結束生命的例子,屢見報端。

瀋陽一個男生,因為戀愛不成功,跳樓身亡。

南方周報報導過,三個女孩,是小學高年級的孩子。集體喝農藥自殺,原因就是因為,她們的學習成績不夠好。三個稚嫩的生命就沒有了。

北京的一個女孩,初二,是班上的學習委員,因為他們班的成績不如別的班,她把這件事情的責任歸到了自己身上,選擇了跳樓。

還有許多孩子,因為很小的事情就選擇自殺,比如說因為家長不給她零花錢,選擇自殺,老師批評了她,選擇自殺。老師的態度不好,選擇自殺。

最近,北大的女學生包麗,因男朋友的精神摧殘,服藥自殺,導致腦死亡。北大,是多少家長和學生夢寐以求的地方,可是她進了這個殿堂,卻沒有走出來。她不但學習優異,能力也超群,是北大學生會的幹部。但是,在她的知識儲備中,卻沒有「珍惜生命」的知識儲備。沒有了生命,再多的知識又有何用?

以上問題,足以說明,生死觀的教育極為重要。

二、生死觀教育的意義在於

1、樹立科學的死亡觀

認識到有生就有死,這是人類自然生命歷程的必然組成部分。從而正確的面對自己的死亡和他人的死亡。

2、消除恐懼心理

為有朝一日,自己的死亡和親人的死亡,做好心理準備,這樣可以消除對於死亡的恐懼和焦慮,坦然面對死亡。

3、懷念故人,珍惜生命,過好當下的每一天

三、生命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成人和兒童都需要進行生命教育,但是成人和兒童的生命教育方法是不一樣的。

1,兒童的生命教育。

我覺得,對於五六歲以下的兒童,儘量的避開生死這個話題,因為在這個年齡,孩子的心靈稚嫩,他們最需要的是建立好安全感,不要因為談論生死而讓孩子們覺得,爸爸媽媽,或者是姥爺姥姥,會很快的離開他。在這裡我是有教訓的。

記得一次,小外孫和我說起將來他要到很遠的地方去讀書,要帶著姥姥一起去。我隨意地說,到你讀大學的時候,姥姥已經死了吧。孩子當時就趴在我的懷裡哭了,就是說,我嚇到他了。

當然,後來進行了許多補救。

幾個月以後一天,他說,長大他要駕駛宇宙飛船,還要帶著爸爸媽媽一起去駕駛,我說怎麼不帶我去?他說,不能帶你去了,因為你那個時候你已經死了。多麼直接的話。他已經接受了人老了要死去的現實。

可以給孩子看繪本。比如《一片葉子》從自然界的自然規律,花開花落講起。以後再過渡到人類的死亡。

對於稍大一些的孩子,除去讀繪本以外,可以利用各種機會直接對他們進行生與死的教育。比如家裡有親人離世。家人就可以直接的告訴他。

2、其他年齡段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絕不是可有可無的教育。如同性教育一樣,在我國是缺失的教育。進行生命的教育,有很積極的意義。

比如賈伯斯,他在17歲的時候就接受了生命教育。

2005年,他在史丹福大學演講時說:「從那時開始,過了33年,我在每天早晨都會對著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會不會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

生命教育,告訴了他,要向死而生。他就真的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來活,積極的利用了生命裡的每一天,創建了蘋果公司,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美國心理治療師,歐文.亞隆他的《直視驕陽—徵服死亡恐懼》這本書。可以買來讀一讀。

他說,我堅信我們應該直面死亡,就像正視其他恐懼一樣,我希望通過真正領會人類的處境、局限性,利用短暫的生命之光,品味每個獨一無二的當下,享受全然離世的喜悅。

畢淑敏說,死亡如同驕陽,難以直視,又無所不在。另外一本書是《最好的告別》,也是告訴了我們關於衰老與死亡,我們應該知道的知識。

讀書以外,對於故去的人,追思會也是一種極好的方法。

我參加過朋友的追思會。一位朋友因為意外故去了。他的親人和我們這些朋友,在他故去一周年的時候,大家坐在一起,擺上鮮花,擺上他的遺像,追憶他短暫的一生。他的生活裡精彩的部分、他和某個朋友開的玩笑、他吃飯時候可笑的樣子,都在這個追思會上,又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大家的面前,好像朋友又復活了。

所以有人說過,一個人生命的離去,不是真正的離去,被人們遺忘了,才是真正的離去。


綜上所述,生命教育,十分必要,刻不容緩,無論對於成年人還是對於孩子,都是如此。

我希望朋友們能夠接受生命教育,對孩子也要進行生命教育。

讓我們活著的人,珍惜當下。讓我們的生命,放出光彩。這才是生命教育的真正意義。

我是寧老師,育兒路上,與你同行 請關注我 點個讚 謝謝

相關焦點

  • 故事:媽媽去世後,我和「仇人」爸爸相依為命的二十年
    正當我和幾個同學議論著出了什麼事的時候,一個男生端著碗米線跑進來,一邊大口喘氣一邊問:「我買早餐的時候,聽到一聲尖叫。原來給我們打飯的阿姨上廁所時,發現在廁所和圍牆的縫隙裡面卡了個死人!」我們幾個同學面面相覷,可當時誰又能猜到,死掉的女人就是我媽!我叫趙欣,1988年5月出生在陝西省漢中市南面的一個小鎮上。我爸爸是小學教師,媽媽在學校食堂工作。
  • 談哥哥與他的高考
    我後來大概知道漢江位於荊州城內不遠的一條河,是長江的一支。爸爸媽媽就這麼一個兒子,雖然對這話沒有理會,但是大概也知道兒子的壓力。臨走前,媽媽偷偷塞給我二十元錢。一路我們坐著大巴車,沒有笑語,臨近荊州,透過大巴車內的窗戶,哥哥眼睛興奮起來,指著遠方,我順著哥哥指點的方向,一個人正釣中一條大魚。哥哥內心似乎很高興,興許覺得這是一個好兆頭,於是我也跟著高興起來。
  • 《喚愛》:媽媽去世,爸爸癱瘓,5歲的他撿破爛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在山東一個小鎮的民房裡,住著一戶生活窘迫的人家,母親因病去世後,欠下了不少債,父親外出打工還債,在一次礦難中遭遇終身癱瘓,於是家庭的重擔全部都落到了5歲的孩子孫家寶身上。趕到醫院時,醫生告訴她,礦上出事了,礦難很嚴重,老闆跑了,孫英傑被救出來後,情況十分危急,經過醫院一個多月的救治,總算揀回了一條命,但顱腦損失、脊柱骨折,只能簡單發出聲音,下半身癱瘓,偶爾還會發病全身痙攣。
  • 故事:小孩認橘樹為媽媽,橘樹只為他開花結果,也為他而枯萎
    宋仁宗年間,有一個姓景的舉人,中年喪妻,留下一個五歲的兒子景採藍。景採藍失去了母親,整日在家啼哭。後來不再啼哭,卻變得孤僻起來,待在臥室裡不出門。 景舉人和妻子感情好,不再續弦,討了一房小妾,打理家務。小妾對景採藍很好,無奈景採藍對她不理不睬。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坐在臥室裡發呆,誰也懶得搭理。景舉人搖頭嘆息,這樣下去,這孩子只怕廢了!
  • 《我,喜歡你》路晉多恨爸爸?看他放在爸爸墓碑上的鮮花,就懂了
    路晉,一個多變又專情的男人。多變是他的性格,專情是他對顧勝男的愛。面對爸爸的懇求,路晉沒有心軟,而是訴說著他與媽媽這三十年來的心酸苦楚,以及自己缺少父愛的痛苦。只可惜,這些路明庭都沒有聽進去,他張嘴閉嘴滿腦子都是「明庭是我畢生的心血」。
  • 那天,爸爸從外面撿回一個嬰兒,媽媽卻執意不養,原來都是套路
    爸爸是一個長途大巴司機,經常在外面跑,十天半個月回來一次。因為我上高中了,媽媽就沒有出去工作,說是高考,留在家裡照顧我,給我弄好吃的補充一點營養。記得那年冬日的某一天晚上,爸爸說要回來了,這次爸爸在外面跑了半個月的車回家了。我跟媽媽都已經習慣了,反正爸爸經常是這樣的。可爸爸這次回來不一樣,我和媽媽感到很奇怪。
  • 17歲叛逆女孩一夜長大,酒吧打工被累倒,只為給媽媽掙救命錢
    2018年12月,前夫突發心梗去世。後來我把女兒接到懷化跟我一起生活,兒子則跟他奶奶繼續在廣東讀書。圖為母親在病房照顧我女兒跟她爸爸感情非常好,丈夫去世後,女兒一度很叛逆,總和我對著幹,有一次還在電話裡說她會恨我一輩子。聽了女兒這樣說,我當時萬箭穿心般難受。
  • 我希望爸爸媽媽離婚
    最可恨的是,爺爺臨死的時候偷偷的給奶奶存了1000多塊錢,結果兒子兒媳誰都不知道,奶奶出去悄悄的跟他相好的妯娌說,這個事情被捅出去,最後被賊惦記了,家裡被偷的一乾二淨,過年的臘肉啊,香腸啊,什麼都偷光了。我們一家四口就望著光禿禿的竹杆,就著外婆家給的一塊肉就那樣過了一個年。 我一直記得,我中考那一年。
  • 我的爸爸媽媽2
    媽媽在生妹妹的時候沒有好好坐月子 本身又有哮喘,再加上後來東躲西藏,被迫做手術等等,身體狀況很不好,爸爸經常給她捶著後背,半夜三更我要去藥房買藥,小學生的快樂生活我從未體驗過。除了上學就是做飯,放牛,幹農活,幹的不好還要經常被媽媽打,那個時候她什麼都做不了,心情不好,我不聽話時經常是少不了一頓揍。
  • 媽媽去世不到一周,爸爸便開始相親,從此開啟作死之路
    媽媽重病,爸爸絕情不管。我媽媽患重病過世,生前,爸爸對她很不好。她住院一個月,爸爸沒去看過,是否換腎這樣的大事,沒有人和我商量。每天只有我孤零零一個人去醫院陪伴她。在透析幾年後,媽媽去世,53歲,爸爸55歲。辦完喪事回來那天,我對爸說,你以後別再找了,我以前怎麼對媽媽,以後就怎麼對你,爸爸哼都沒有哼一聲。五天後,我們開車去給媽媽選墓地。
  • 發現媽媽的秘密之後,他選擇了一字不漏的告訴爸爸,卻後悔了
    今年升入高二的李陽今天不知道是怎麼了,總是心神不寧的,好像要發生什麼事情一樣,下午的時候,他的肚子感覺特別的疼痛,實在忍受不了的時候,舉手向老師請了嫁,然後打車回到了家中,到達家門口正準備開門的時候,卻發現門口多了一雙男人的鞋子,他很好奇,這明顯不是爸爸的鞋子啊。
  • 小說:萌娃說,不喜歡爸爸,因為他跟我搶媽媽
    而小小顧從小就對鏡頭產生了很大的興趣,顧笙和黎歌經過商量之後,決定讓顧笙帶著小小顧去參加《爸爸去哪兒》。節目組錄製那天,黎歌還沒起床,小小顧同學坐在小板凳上,小聲的對工作人員說:「大家小點聲哦,我媽媽還在睡覺!」在場的工作人員順便被眼前的顧黎融化,他們輕手輕腳的對顧黎說:「那我們先問你幾個問題好不好?」顧黎毫不怯場,「叔叔你問吧!」
  • 月夜,他跟蹤媽媽進了山
    爸爸在世時他根本不想這些事,爸爸去了,他卻多長出了個心眼,害怕自己的媽媽也像英子的媽媽一樣學「壞」。然而可怕的事情真的來了,雖然他還正在偵察之中,並沒有真正發現媽媽的秘密,但目前的兆頭叫他心神不寧,疑慮叢生。小林為自己夜裡睡得得死而懊惱不已,伸出右手在自己的小臉蛋上扇了一耳光。小林洗罷臉,背起書包到學校早讀。
  • 故事:媽媽為我改嫁,我幫媽媽離婚
    今天為你們帶來一個讓人唏噓的故事——如果不是發現媽媽自殺,大男孩張文兵永遠不會明,這些年,媽媽為了他,自己過得有多痛苦……「就憑你娘家一個個像冷血動物,從我弟弟出事到葬禮前,沒一個人露過面,如今卻忙著打聽賠了多少錢,我可不能讓弟弟拿命換來的血汗錢都便宜了外人!」姑媽聽說,外婆在爸爸葬禮上打聽賠了多少錢,所以說話很不客氣。
  • 他用謊言欺騙了母親三年,當媽媽看到他時抱頭痛哭,你不該騙媽媽
    但因為工資太低,阿強都辭職不幹了。阿強是個很孝順的孩子,他知道母親為了讓他上學吃了不少苦。在他上大學那幾年,母親在他上學的城市找了份保潔的工作。怕他在學校吃不好飯,總是讓他放學了回家吃。可她自己卻儉省的連個面模都捨不得買。阿強也是看在眼裡,疼在心上。他決心在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不再讓母親吃苦受累。可是,剛出校門的他,每個月只有兩千多塊錢的收入。他覺得這與他的夢想差距太大了。
  • 故事:十九歲的兒子去世前指著媽媽的鼻子說:媽,我恨你
    老常人如其名,長得瘦瘦高高的,走路喜歡背著手,稍微有點駝背,可能一米八的他總是需要低下頭跟人講話的原因吧。雖然作為大隊支書,小有權利,但他人緣不錯。他說話總是慢條斯理,不疾不徐,從不得罪人。他要開始講話的時候總有一句口頭語:啊~這個~。
  • 爸爸媽媽的故事
    我爸爸是我媽媽姨哥,我奶奶是我外婆的姐姐,我們家遵循了老一輩親上加親的一貫作風。 我爺爺在我爸爸19歲的時候過世了,當時爸爸正在上高中。 我爸爸個子不高,1米六八,長相普通,因為小時候某些原因一隻眼睛大一隻眼睛小,雖然是高中生但是因為只有一個寡母家裡很窮在當時很難娶到比較稱心如意的媳婦。
  • 「你們看到你爸爸的媽媽,絕不要叫她奶奶」
    「奶奶在我爺爺去世守靈當晚,離家出走,儘管家人多次勸阻,都絲毫不動搖她想和別的男人離開的決心!媽媽當時正 懷著我,爸爸為了這個家,沒過多久就外出打工,直到我出生,爸爸也沒在場,而我……是難產出生,因為難產,長時間大腦缺氧,造成天生的缺陷,手指無力,腳長短不一!」
  • 爸爸是村裡最先富起來的那個人,他一生沒愛過媽媽卻始終沒拋棄她
    我弟弟生下的那年,和媽媽相依做伴的奶奶去世了,媽媽既要帶我們姐弟倆又要幹農活,爸爸依舊不著家,媽媽也沒見著他什麼錢,卻還是一心一意為他守著我們這個家。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汽車對於農民家庭來說還是奢侈品,但有一天爸爸就開回了一輛客戶兩用的汽車,這件事當時在我們村裡引起了轟動,爸爸發財了的消息傳遍了村裡的家家戶戶。
  • 小說:三年前我是他媽媽的主刀醫生,現在他恨我入骨
    「疼……言深……」江漓月小臉緊緊的皺著。「你還知道疼?」霍言深溫熱的唇狠狠咬了口她的耳垂,字字誅心:「你這種沒心沒肺的女人也知道疼?」「別……別在這裡……」江漓月恐懼得顫音,這是她的辦公室,隨時都有人進來,她不敢拿自己的名聲開玩笑。「怕了?」霍言深不像是發洩,更像是折磨:「像你這樣草菅人命的醫生,還會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