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
《隱秘的角落》熱播,引來許多的熱議,朱朝陽本是個成績優異、聽話乖巧的孩子,卻在結識嚴良和普普後,一而再再而三地捲入到命案裡。
有人說,朱朝的惡是因為他對嚴良和普普投以善意,最終把自己拖到深淵。其實,站在朱朝陽的角度,或者說心存善意的人都不太可能將嚴良和普普拒之門外。
可是,很多事情的結果往往是不經意的選擇。有時候,善良的開始並不能取得善意的結束,反而帶來的是惡果。
就像《騎士的獻祭》這本書裡,男主李善斌深愛著時靈儀,當時靈儀主動提出離婚時,他能做到坦蕩放手;在時靈儀最狼狽的時候,李善斌收留了她。可沒想到,李善斌最終親手了解了時靈儀的生命。
在同事、朋友的眼裡,李善斌是個老實巴交的人,預測什麼樣的結果,都不會想到他能做出這麼殘忍的事情。究竟是什麼原因將李善斌推向了人性的惡?
《騎士的獻祭》是國內著名推理小說家那多的新作,那多憑藉超凡的想像力,創作了系列的小說,比如《百年詛咒》《十九年間謀殺小敘》等二十餘部小說。
《騎士的獻祭》這部小說是那多的推理小說之一,它是一個故事,也是一個真實的案例。雖然那多創作過諸多推理小說,但聽完這個真實案例的時候,那多整整五年都沒法釋懷。
《騎士的獻祭》這部小說講述的是,一位平淡無奇的父親為了兒女將來的人生能夠脫離仇恨,他用了一個極端的方法,將自己妻子和迫害妻子的人一同殺死。
故事中摻雜著太多人性的善與惡,甚至是別人無法理解和觸及的心底深處。有些惡果的背後恰恰是他人看不到的善意,而善與惡也並非總是處於對立面。
愛讀書的橙橙
李善斌與時靈儀是一對夫妻,他們跟隨父母從六盤水搬到上海生活,沒曾想時靈儀是個心高氣傲的女子,不甘於柴米油鹽的生活,渴望走向生活的高處,便對李善斌提出離婚,然後跟情人王海波遠走高飛。
不料,王海波中途出賣了時靈儀,讓她落入黑道大佬手裡,最後時靈儀被逼瘋,神志不清地回到上海,被李善斌從垃圾堆旁領回家。
時靈儀回到家不久,便生下了兒子,李善斌知道孩子的親生父親,但是他卻把孩子當親兒子對待。本以為時靈儀回來,一家人就可以整整齊齊。
沒想到,時靈儀的回歸卻是李善斌悲劇生活的開始。時靈儀經常神志不清,稍有不慎就是放火燒家,李善斌替時靈儀善後不惜賣掉上海的房子,給鄰居賠償。
經歷三次火災後,李善斌終於狠下心動手,親手殺死時靈儀,並將其分屍丟到城市的不同角落。李善斌想以這種方式,分散警方的注意,回歸正常的生活。
然而,警方很快發現線索並展開調查,真相正在步步逼近。在調查過程中,警察老馮從李善斌周邊朋友、同事口中了解到,李善斌是個肯吃虧不記仇,踏踏實實待人處事的人。
縱觀李善斌的作為,他以最大的寬容接納神志不清的時靈儀,以及那個不知名的孩子,足以見得李善斌是個心存善念的人。
但是,時靈儀的回歸來帶的不是團聚的歡樂,而是不可抹去的傷痛。李善斌隱約知道時靈儀曾經受到過的折磨,他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束手無策之下,他只能滿足時靈儀的祈求,對她狠下殺手。
網絡
如果單方面看待李善斌殺人這件事,你會覺得他是個十惡不赦的人。但是,當你知道李善斌殺人背後的原因,又會對他心生憐憫。
對李善斌而言,時靈儀就是他心目中的女神,猶如仙女一般的人物存在。當李善斌看到時靈儀在垃圾堆裡撿破爛的時候,他的內心是崩潰的,更多的是痛恨 。
所以,李善斌不顧一切地將時靈儀領回家,哪怕她神志不清多次燒掉房子,他也默默地忍著,並且鼓勵時靈儀活下去才能看到希望。
然而,時靈儀離開那段時間經過太多糟心的事情,那些不堪的過去就像烙印一樣,深深地雕琢在她的記憶裡,時時刻刻提醒著她。
與其痛苦地活著,不如痛快地死去。這是時靈儀偶爾清醒時對李善斌的祈求,她懇請李善斌殺了她,替她結束痛苦的前半生。
其實,李善斌本可以將時靈儀推出家門,就當她從沒出現過。但是,他做不到袖手旁觀,更見不得時靈儀落入他人之手。最後,李善斌決定如時靈儀所願。
可是,李善斌親手殺死時靈儀,遠遠無法了斷他的心頭之恨,更確切地說是時靈儀心裡的仇恨。所以,在案情爆發後,李善斌知道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他明白自己必須要為時靈儀做點什麼。
於是,李善斌拋下家裡的老母親和兒女,去尋找當年殘害過時靈儀的人,他必須親手將他們了結,才覺得對得起時靈儀的逝去。
然而,當李善斌找到黑道大佬孫洋時,他發現自己勢單力薄壓根就不是對方的對手。再三權衡後,李善斌決定利用警方的力量,將孫洋送入監獄,代價卻是舍掉自己的性命。
從法律的角度來分析,李善斌殺害時靈儀是犯罪的行為,沒什麼情理可講。但是,從人性善惡的角度分析,李善斌的行為卻有爭議,因愛而殺人,因愛而被殺,這其中不是簡單的善惡就能分辨得清楚。
網絡
雖然《騎士的獻祭》是本犯罪推理類小說,但故事裡的李善斌對時靈儀的愛,卻讓人十分感動,那是一種不求回報,特別純粹的愛。
李善斌對時靈儀沒提過任何要求,甚至覺得時靈儀願意與自己在一起都是一種恩賜。所以,當時靈儀提出離婚時,他沒有過多的強求,而是放手讓時靈儀去飛翔。當時靈儀落魄歸來時,李善斌仍是無條件接納。
然而,李善斌得知時靈儀遭受過的痛苦,卻無力與之分擔時,他內心也是十分煎熬。如果要批判李善斌的行為,與其說他獨自痛下殺手,不如說是兩人共同決定的後果。
對於時靈儀的祈求,李善斌沒有拒絕,並且犧牲自己成全了她。而李善斌身上的愛和善,大概是作者想要傳達的東西。
網絡
《騎士的獻祭》這個故事的結構並不複雜,但結局卻耐人尋味。故事本身帶著悲劇色彩,與一般的犯罪推理類小說不同的地方在於,它不是單純的作案犯罪。
在作案的背後,故事傳遞的是一種騎士精神。在文學創作中,騎士意味著忠誠、勇敢,是英雄的化身。哪怕是遇到危險,他們也願意奮戰到底,只為守護心中的信仰。
《騎士的獻祭》裡,李善斌為了守護心中的女神,不惜以生命為代價,付出自己的力量,這與騎士的精神如出一轍,也是故事想要傳達的意義。
雖然李善斌的舉動令人嘆服,但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我不贊同他的做法。面對這種事情,或許有更好的辦法,而他卻選擇了一種極端的方式,結果是兩個生命的隕落。無論是對家庭還是個人,李善斌的做法顯然是不明智的。
李善斌的行為恰恰是整個故事最有爭議的地方,留給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這是一種理性與感性的較量,而感情很多時候都無法用理性來思考。
歡迎關注@愛讀書的橙橙,一個喜歡閱讀、寫作的讀物博主!文章內容均為原創,盜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