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妍七七
原創不易 轉載請聯繫
你認為,婚姻與原生家庭有影響嗎?
也許你會說,在每一段不幸的婚姻中,你能看到它的影子。
其實,婚姻的好壞與原生家庭看似有著緊密的聯繫,可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條件與成長環境。而《知否》,則是向我們講述了關於婚姻的奧秘。
談起盛家,首先我們想到的可能是聰慧可人的明蘭,大家閨秀的華蘭,滿腹心機的墨蘭,還有小天使如蘭,她們品貌端莊,性格迥異,卻都有著一段盪氣迴腸的故事。其實,除了盛家的女兒們,盛家的三代掌門媳婦也值得我們品味。同為大娘子,可是三個人的婚姻結局卻大有不同,而她們的故事也恰恰向我們揭曉了:
原生家庭是一面鏡子,卻不是解決婚姻的那把鑰匙。
誰是《知否》裡的智者?
答案當然毋庸置疑,必然是老太太徐氏。她是盛家的主心骨,年少守寡後以柔弱的身軀撐起了落魄的盛家,她養育了盛紘,讓他讀書識字考取功名,為他娶妻成家;後來她有了明蘭,在教育孫女時,盛老太太可謂是用心良苦。
還記得明蘭嫁入侯府後初次回家,老太太拉著明蘭的手細細的盤問著孫女過得如何,相公對她好不好?明蘭撒嬌地說道,顧廷燁雖然對自己極好,但是家事太多了,自己實在懶得管理,聽了明蘭的話,盛老太太卻沒有讓明蘭沉浸在溫柔鄉裡反而說:
「我們做女人的,終究是要自己撐得住,手裡要有錢,身邊要有心腹,這日子才過的舒心。」
短短幾句話,卻說出了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能明白的道理。可誰又是天生的智者呢?
人們往往是撞過了南牆才知道疼,走過了彎路才知道悔,錯了才明白什麼對。老太太對明蘭的諄諄教誨,裡面便藏著自己的血與淚。當年老太太是下嫁到盛家的,她原是毅勇侯府的嫡出大小姐,從小的生活便是嬌生慣養,對於她而言,金銀珠寶僅僅只是過眼雲煙,她渴望的婚姻是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作為侯門閨秀,當年的毅勇侯府門前也是媒婆眾多,不少王孫貴族想要與之聯姻。可是盛老太太偏偏看上了出身商賈之家的盛探花,她想著今生不求大富大貴,只望與他相守終生。可是理想很飽滿,現實很殘酷。
就像是《詩經 氓》所言:
三歲為婦,靡室老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呮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成親後,盛老太太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幸福往往很短暫,在她懷有身孕的時候,盛老太爺納妾了。從那天起,盛老太太的成為了這場婚姻的陪葬品。
從小的嬌生慣養讓她不能容忍丈夫的不忠,她用激烈的行為去抗議,卻不想將丈夫越推越遠,最終導致夫妻離心,難成眷屬;宅門爭鬥,玩的便是勾心鬥角,寵妻滅妻的丈夫,「柔弱可欺」的妾氏,盛老太太在這場豪賭中輸了,代價是她的兒子。
後來盛老太太守了寡,父母想讓她回家另嫁,可是她卻選擇養育庶子盛紘,使得娘家與她斷了聯繫。無論是電視劇中,還是原著中盛老太太的結局都是好的,但是如果沒有了明蘭的全力以赴,沒有了長柏的公平正義,那盛老太太的結局又如何?
也許只能落得個晚年悽涼吧,其實盛老太太只是錯在了一處:
她將婚姻當成為了唯一,她把愛情看得太重,卻將自己看得太輕。
在每一個少女心中都一場綺夢,可是生活的真諦不僅僅是婚姻,如果你只是為了婚姻而活,那麼你終將成為它的傀儡,被它所累。婚姻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你只是愛別人,卻不會愛自己,那麼你在婚姻中也不可能得到幸福。
可惜的是,盛老太太苦熬一生才明白。
在宋朝,男女婚嫁講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的是「門當戶對,郎才女貌」,而盛家在結親方面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幸運。
王若弗來自世代簪纓之家,娘家是戶部左侍郎,父親是配享太廟的王老太師,對於家中只剩孤兒寡母的盛家,也可以用「下嫁」二字來形容。
雖然出身名門,但是王若弗似乎缺乏了一絲大家風範,她做事大大咧咧,行為上帶著莽撞,而這也與她幼年時的經歷有關。他父親外遷,王若弗是在叔嬸膝下長大的,叔叔對她視如己出,可是因為乃商賈之家,缺乏文化教育,所以王若弗的言行中多了市井之氣,少了風華禮樂。而盛紘喜歡的卻是紅袖添香,詩情畫意。
就這樣,林噙霜便入了盛紘的眼,她可以和盛紘深夜談詞,她年輕貌美,溫柔動人,她就像是一條美人蛇,動人卻有毒。在王若弗和林噙霜徵戰的數十年裡,似乎每次都是王若弗慘敗,但是真相是這樣嗎?
其實王若弗才是真正的贏家,因為她是盛家三媒六聘,用八抬大轎娶回來的太太,而林噙霜不過是一個可以任人買賣的妾氏罷了。雖然盛紘疼她,愛她,但是盛紘從來沒有想過休掉王若弗,將林噙霜扶正。
原因很簡單,怨恨妾氏的盛老太太鎮壓著他,盛紘愛惜羽毛,如果「寵妻滅妻」的帽子扣上,他的仕途也走到了末尾,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王若弗強大的娘家。
雖然王若弗看似在王家並不如康姨母受寵,可是盛紘依然不敢得罪嶽家,王家是王若弗在婚姻中最大的保護傘。也許你會問,娘家強大真的重要嗎?
答案是肯定的,就像是英國公嫡女張大娘子在難產後所說:
「父母將我養大,難道我就不能出去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嗎?」
王若弗,因為小時候曾經被叔叔嬸嬸捧在手心裡,所以她心存善念,但是由於王老太太的偏心,讓她的性格中多了一份優柔寡斷,愛被人煽動;而張大娘子從小到大的成長都是愛與陽光之下,所以她比王若弗多了一份底氣。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如同她們一樣,有的人身後空無一物,那麼在面對婚姻的時候,她們就沒有勝利的希望嗎?
有,如果你不能改變原生家庭,那就讓自己充滿力量。
就像歌德曾說:
「人啊,在這裡抱怨又有何用?親愛的朋友,我向你保證我要改變自己,我不會再像往常一樣反覆咀嚼命運賜給我的點滴不幸,我要享受現在,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
如果有美好的家庭為自己的幸福錦上添花更好,如果沒有,那就努力將婚姻經營成你要的模樣。
知乎上曾經有人提問:如果你穿越到《知否》,你想要嫁給誰?
得票最高的不是公子人如玉的齊衡,也不是殺伐決斷的顧廷燁,而是話少卻有主見的盛長柏。
他是盛家的嫡長子,從小便背負著復興家族的命運,就像王若弗曾說:
「為了讀書,嚴寒裡手都是凍瘡依然不能停止他上學的腳步。」
他沉默寡言,做人做事都帶著老學究的氣息,在遇到事情上,他更是出了名的鐵面無私,但是他確是《知否》中最完美的丈夫。在成親前,他嚴格管理自己的院子,不讓任何有野心的小丫鬟有可乘之機;成親後,盛紘提出了要給他幾個妾氏,他卻拒絕了,只留下了貌醜的羊毫。
看透了宅門裡的恩恩怨怨,明白了王若弗多年的痴念,長柏下定了決心不讓自己重蹈覆轍,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夠安穩的生活。
海氏剛入門的時候,王若弗想要給新媳婦一個下馬威,不料長柏卻將母親懟了回去,他說:
"夫婦一體,需得各司其職,方能後院安穩,兒子替不了新婦生育,新婦也不必替我承擔前程的重擔。」
長柏不費吹灰之力就輕鬆解決了一場婆媳矛盾。後來,王大娘子想要送妾氏給兒子,長柏卻用計讓父親的房裡多了兩位佳人。長柏就像是一面牆,將婚姻很多不確定因素堵在了牆外。
在現實中,我們經常聽到妻子的抱怨:
「是那個女人將我的丈夫勾引走的!」「我婆婆簡直是我們家庭的定時炸彈。」
她們將所有的不幸都歸根於他人,卻不知道丈夫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如果丈夫意志堅定,那麼即便是西施在世,與他無關;如果丈夫做好了家庭工作,承擔了雙面膠的責任,又怎麼會有婆媳問題呢?可是,很多丈夫沒有家庭意識,沒有責任心,更不會為了家庭而費盡心思,最終導致悲劇產生。
就像是倉央嘉措所說: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有空別傾城。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所以啊,想要婚姻長久,丈夫的智慧尤為重要。
婚姻就像是一本讀不完的書,可能開篇絢麗多彩,結局不盡人意;也可能故事細水流長,卻有著說不出的韻味;還可能本是悲劇,卻逆風翻盤。
不到生命的結尾,誰也不知道你的婚姻會走到哪條道路,但是我們知道的是:
婚姻雖然重要,卻不是我們的全部,除了愛情我們還有自我;好的家庭,是婚姻的保障,但如果你沒有拿到一手好牌,那麼就讓自己強大;原生家庭雖然會如影隨形,可是別忘了,做決定還是你自己。
人生在世,不過十幾年,願所有的愛侶都能眷屬,所有的幸福都能來到你的身旁。
同系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