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一門三代,同是盛家當家媳婦,為何嫁人結局卻不同?

2020-08-26 妍七七情感說

作者:妍七七

原創不易 轉載請聯繫



你認為,婚姻與原生家庭有影響嗎?


也許你會說,在每一段不幸的婚姻中,你能看到它的影子。



其實,婚姻的好壞與原生家庭看似有著緊密的聯繫,可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條件與成長環境。而《知否》,則是向我們講述了關於婚姻的奧秘。


談起盛家,首先我們想到的可能是聰慧可人的明蘭,大家閨秀的華蘭,滿腹心機的墨蘭,還有小天使如蘭,她們品貌端莊,性格迥異,卻都有著一段盪氣迴腸的故事。其實,除了盛家的女兒們,盛家的三代掌門媳婦也值得我們品味。同為大娘子,可是三個人的婚姻結局卻大有不同,而她們的故事也恰恰向我們揭曉了:


原生家庭是一面鏡子,卻不是解決婚姻的那把鑰匙。



01 生活不僅僅只有愛情,還有遠方與詩


誰是《知否》裡的智者?


答案當然毋庸置疑,必然是老太太徐氏。她是盛家的主心骨,年少守寡後以柔弱的身軀撐起了落魄的盛家,她養育了盛紘,讓他讀書識字考取功名,為他娶妻成家;後來她有了明蘭,在教育孫女時,盛老太太可謂是用心良苦。



還記得明蘭嫁入侯府後初次回家,老太太拉著明蘭的手細細的盤問著孫女過得如何,相公對她好不好?明蘭撒嬌地說道,顧廷燁雖然對自己極好,但是家事太多了,自己實在懶得管理,聽了明蘭的話,盛老太太卻沒有讓明蘭沉浸在溫柔鄉裡反而說:


「我們做女人的,終究是要自己撐得住,手裡要有錢,身邊要有心腹,這日子才過的舒心。」


短短幾句話,卻說出了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能明白的道理。可誰又是天生的智者呢?


人們往往是撞過了南牆才知道疼,走過了彎路才知道悔,錯了才明白什麼對。老太太對明蘭的諄諄教誨,裡面便藏著自己的血與淚。當年老太太是下嫁到盛家的,她原是毅勇侯府的嫡出大小姐,從小的生活便是嬌生慣養,對於她而言,金銀珠寶僅僅只是過眼雲煙,她渴望的婚姻是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作為侯門閨秀,當年的毅勇侯府門前也是媒婆眾多,不少王孫貴族想要與之聯姻。可是盛老太太偏偏看上了出身商賈之家的盛探花,她想著今生不求大富大貴,只望與他相守終生。可是理想很飽滿,現實很殘酷。


就像是《詩經 氓》所言:


三歲為婦,靡室老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呮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成親後,盛老太太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幸福往往很短暫,在她懷有身孕的時候,盛老太爺納妾了。從那天起,盛老太太的成為了這場婚姻的陪葬品。


從小的嬌生慣養讓她不能容忍丈夫的不忠,她用激烈的行為去抗議,卻不想將丈夫越推越遠,最終導致夫妻離心,難成眷屬;宅門爭鬥,玩的便是勾心鬥角,寵妻滅妻的丈夫,「柔弱可欺」的妾氏,盛老太太在這場豪賭中輸了,代價是她的兒子。


後來盛老太太守了寡,父母想讓她回家另嫁,可是她卻選擇養育庶子盛紘,使得娘家與她斷了聯繫。無論是電視劇中,還是原著中盛老太太的結局都是好的,但是如果沒有了明蘭的全力以赴,沒有了長柏的公平正義,那盛老太太的結局又如何?



也許只能落得個晚年悽涼吧,其實盛老太太只是錯在了一處:


她將婚姻當成為了唯一,她把愛情看得太重,卻將自己看得太輕。


在每一個少女心中都一場綺夢,可是生活的真諦不僅僅是婚姻,如果你只是為了婚姻而活,那麼你終將成為它的傀儡,被它所累。婚姻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你只是愛別人,卻不會愛自己,那麼你在婚姻中也不可能得到幸福。


可惜的是,盛老太太苦熬一生才明白。



如果你迷失了方向,別忘了家人在等著你


在宋朝,男女婚嫁講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的是「門當戶對,郎才女貌」,而盛家在結親方面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幸運。


王若弗來自世代簪纓之家,娘家是戶部左侍郎,父親是配享太廟的王老太師,對於家中只剩孤兒寡母的盛家,也可以用「下嫁」二字來形容。



雖然出身名門,但是王若弗似乎缺乏了一絲大家風範,她做事大大咧咧,行為上帶著莽撞,而這也與她幼年時的經歷有關。他父親外遷,王若弗是在叔嬸膝下長大的,叔叔對她視如己出,可是因為乃商賈之家,缺乏文化教育,所以王若弗的言行中多了市井之氣,少了風華禮樂。而盛紘喜歡的卻是紅袖添香,詩情畫意。


就這樣,林噙霜便入了盛紘的眼,她可以和盛紘深夜談詞,她年輕貌美,溫柔動人,她就像是一條美人蛇,動人卻有毒。在王若弗和林噙霜徵戰的數十年裡,似乎每次都是王若弗慘敗,但是真相是這樣嗎?


其實王若弗才是真正的贏家,因為她是盛家三媒六聘,用八抬大轎娶回來的太太,而林噙霜不過是一個可以任人買賣的妾氏罷了。雖然盛紘疼她,愛她,但是盛紘從來沒有想過休掉王若弗,將林噙霜扶正。



原因很簡單,怨恨妾氏的盛老太太鎮壓著他,盛紘愛惜羽毛,如果「寵妻滅妻」的帽子扣上,他的仕途也走到了末尾,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王若弗強大的娘家。


雖然王若弗看似在王家並不如康姨母受寵,可是盛紘依然不敢得罪嶽家,王家是王若弗在婚姻中最大的保護傘。也許你會問,娘家強大真的重要嗎?


答案是肯定的,就像是英國公嫡女張大娘子在難產後所說:


「父母將我養大,難道我就不能出去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嗎?」


王若弗,因為小時候曾經被叔叔嬸嬸捧在手心裡,所以她心存善念,但是由於王老太太的偏心,讓她的性格中多了一份優柔寡斷,愛被人煽動;而張大娘子從小到大的成長都是愛與陽光之下,所以她比王若弗多了一份底氣。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如同她們一樣,有的人身後空無一物,那麼在面對婚姻的時候,她們就沒有勝利的希望嗎?


有,如果你不能改變原生家庭,那就讓自己充滿力量。


就像歌德曾說:


「人啊,在這裡抱怨又有何用?親愛的朋友,我向你保證我要改變自己,我不會再像往常一樣反覆咀嚼命運賜給我的點滴不幸,我要享受現在,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


如果有美好的家庭為自己的幸福錦上添花更好,如果沒有,那就努力將婚姻經營成你要的模樣。



丈夫的情商,婚姻的一把萬能鑰匙


知乎上曾經有人提問:如果你穿越到《知否》,你想要嫁給誰?


得票最高的不是公子人如玉的齊衡,也不是殺伐決斷的顧廷燁,而是話少卻有主見的盛長柏。



他是盛家的嫡長子,從小便背負著復興家族的命運,就像王若弗曾說:


「為了讀書,嚴寒裡手都是凍瘡依然不能停止他上學的腳步。」


他沉默寡言,做人做事都帶著老學究的氣息,在遇到事情上,他更是出了名的鐵面無私,但是他確是《知否》中最完美的丈夫。在成親前,他嚴格管理自己的院子,不讓任何有野心的小丫鬟有可乘之機;成親後,盛紘提出了要給他幾個妾氏,他卻拒絕了,只留下了貌醜的羊毫。


看透了宅門裡的恩恩怨怨,明白了王若弗多年的痴念,長柏下定了決心不讓自己重蹈覆轍,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夠安穩的生活。


海氏剛入門的時候,王若弗想要給新媳婦一個下馬威,不料長柏卻將母親懟了回去,他說:


"夫婦一體,需得各司其職,方能後院安穩,兒子替不了新婦生育,新婦也不必替我承擔前程的重擔。」



長柏不費吹灰之力就輕鬆解決了一場婆媳矛盾。後來,王大娘子想要送妾氏給兒子,長柏卻用計讓父親的房裡多了兩位佳人。長柏就像是一面牆,將婚姻很多不確定因素堵在了牆外。


在現實中,我們經常聽到妻子的抱怨:


「是那個女人將我的丈夫勾引走的!」「我婆婆簡直是我們家庭的定時炸彈。」


她們將所有的不幸都歸根於他人,卻不知道丈夫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如果丈夫意志堅定,那麼即便是西施在世,與他無關;如果丈夫做好了家庭工作,承擔了雙面膠的責任,又怎麼會有婆媳問題呢?可是,很多丈夫沒有家庭意識,沒有責任心,更不會為了家庭而費盡心思,最終導致悲劇產生。


就像是倉央嘉措所說: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有空別傾城。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所以啊,想要婚姻長久,丈夫的智慧尤為重要。



結語:


婚姻就像是一本讀不完的書,可能開篇絢麗多彩,結局不盡人意;也可能故事細水流長,卻有著說不出的韻味;還可能本是悲劇,卻逆風翻盤。


不到生命的結尾,誰也不知道你的婚姻會走到哪條道路,但是我們知道的是:


婚姻雖然重要,卻不是我們的全部,除了愛情我們還有自我;好的家庭,是婚姻的保障,但如果你沒有拿到一手好牌,那麼就讓自己強大;原生家庭雖然會如影隨形,可是別忘了,做決定還是你自己。


人生在世,不過十幾年,願所有的愛侶都能眷屬,所有的幸福都能來到你的身旁。


同系列推薦:

相關焦點

  • 《知否》:同為盛家姑娘,高嫁與低嫁終究不同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應瘦》中,盛家的姑娘有高嫁、有低嫁,她們面對的人生自然是不同。高嫁與低嫁終究是不同的。盛家女兒華蘭、明蘭、墨蘭都是嫁於高於娘家勢力的大戶人家,只有如蘭是低嫁。該劇在結局演繹一幕盛家喜樂融融的景象,看著溫馨而又和諧。可是現實終究不能如此。
  • 知否:同嫁鳳凰男,淑蘭和如蘭結局不同,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一部改編自小說的古裝電視劇,劇集長達76集,以北宋為背景,講述了一個五品小官家的庶女盛明蘭年少遭遇生母早逝、生父不重視,在艱難中成長、戀愛走入婚姻的故事。《知否》中人物線很多,每一條都值得細細品味和推敲,而這裡面蘊含的婚戀觀也值得當代女性思考。
  • 《知否》:盛家四個女兒面對婚姻的選擇,決定了她們不同的結局
    比如盛家四個女兒,在面對愛情和婚姻的選擇時,每個姑娘給人的感受都不一樣,雖說那個年代,婚姻由不得自己作主,但也要看每個人的性格,這其中如蘭最為突出,她敢愛敢恨,所以也敢於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她雖然是下嫁,但也過得很幸福。還有明蘭,她在婚姻的選擇中,更多是合適為主,不考慮愛不愛的,她在愛情是理智的清醒的,但這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 《慶餘年》柳姨娘PK《知否》林小娘:同為姨娘,為何結局不同
    《慶餘年》中有個柳姨娘,《知否》中有個林小娘,兩人同樣身為姨娘,心計手段都頗不簡單,為何最後柳姨娘地位牢固,被扶了正,而林小娘卻落得被趕出盛府,悲慘死去的結局?究其原因,無非三點。她想要勝老爹為墨蘭去齊國公府說親,被盛老爹一口拒絕,還勸林小娘不要痴心妄想,否則傳出去丟人。墨蘭知道此事後很生氣,認為既然父親不幫忙,那就只有自己爭取,可她擔心行事不當會丟了盛家的顏面。林小娘這時是怎麼做的?她罵墨蘭糊塗,說盛家的顏面有什麼要緊的,若是丟了盛家的顏面但能成全她的顏面,那丟100次也不要緊。
  • 知否:同為盛家女兒,為何墨蘭比華蘭如蘭和明蘭差了一大截?
    從此以後,她便多方設計引導林小娘和墨蘭,抓住他們圖謀嫁入高門的貪婪心理,最後使得林小娘母女亂了方寸,觸犯盛紘大忌,違背道德底線,最終林小娘被盛紘打死,墨蘭仍嫁入梁府。生活不易。衛小娘論心地、智慧、謀略、才貌,均不在林小娘之下,只可惜,她在盛家的生存形勢不如林氏,只能屈居人下,最後一屍兩命,結局悲慘。
  • 《知否》盛家三代都是高娶,女兒高嫁,為何盛家能成最大贏家呢?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盛家從初期三大家族最末端,到最終一躍成為三大家族的頂端。盛家主要指以盛二老太爺當家做主的主系,共有兩個孩子,嫡子早亡,只餘下一個庶子盛紘,被記在了嫡母名下,而明蘭則是盛紘一個不受寵小妾的女兒。
  • 《知否》王若弗是太師之女,為何會下嫁盛家呢?
    《知否》王若弗是太師之女,為何會下嫁盛家呢?看過《知否》的人都知道,在當時那個年代門當戶對非常重要,女主明蘭和齊衡的感情就是因此而終結的。明蘭是盛家的庶女,而齊衡是公府的獨子,所以兩人的感情無疾而終。不過相信大家也發現了,在劇中雖說大多婚姻都是門當戶對,卻也有不少門不當戶不對的,就如同王若弗與盛紘之間的婚姻,王若弗是王家嫡女,父親是太師,母親是誥命夫人,為何最後會下嫁到盛家呢?
  • 《知否》海氏:「嫁人當嫁盛長柏」,但海氏的手段也不可忽略
    在《知否》「四瞎」的映襯下,盛長柏大概是全劇唯一的好男人了吧。小公爺齊衡沒能力給明蘭未來卻偏偏許諾,讓明蘭一次次傷心;顧廷燁後期棄暗投明,但是畢竟還跟曼娘生了兩個孩子;明蘭她爹盛紘就更不用說了,位列「四瞎」之首,直到墨蘭私通才看清林小娘的真面目;梁晗就是瞧不上他娘給他挑的明蘭,一門心思迷上墨蘭;顧廷燁他爹放著溫柔賢淑的白氏不要,轉而處處維護自己小姨子小秦氏,任憑別人栽贓陷害顧廷燁……
  • 《知否》如蘭身為盛家嫡女,為何會看上一個窮舉子呢?
    《知否》如蘭身為盛家嫡女,為何會看上一個窮舉子呢?如蘭盛家嫡女,在華蘭出嫁後盛家三個女兒中就屬她最為尊貴,嫡親姐姐高嫁伯爵府,嫡親哥哥又一舉高中,盛家正處於蒸蒸日上的階段,很多人都以為她會如華蘭一般高嫁,事實卻並非如此。她在盛家四姐妹中是嫁的最低的一個,庶女明蘭墨蘭都壓她一頭,不過好在她是為了愛情嫁人的,身為盛家的嫡女她為何會看上一個窮舉子呢?
  • 知否:同樣都是鳳凰男,為何文炎敬和孫志高的結局不同
    在小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有兩個非常相似的鳳凰男,那就是文炎敬和孫志高。這兩人都娶了盛家的女兒,靠著嶽父家也獲得了不少的好處,可兩人的結局卻完全不同。既然都是鳳凰男,那為何文炎敬能愛情事業雙豐收,而孫志高卻落得一敗塗地呢?
  • 《知否》盛家三代男子中,唯有嫡子盛長柏與眾不同,不像盛家兒郎
    盛紘有多寵溺林噙霜,就有多討厭王若弗,而且,還是在王若弗有娘家做靠山的時候。如果王若弗的娘家一點權勢都沒有,盛紘休妻,讓林噙霜做正室也不是沒可能。盛紘遇到每一件事,都是先為盛家的顏面考慮,但他自己寵妾滅妻的行為,卻是讓盛家丟臉,讓正妻王若弗成為一場笑話。
  • 知否:康姨媽一個外人,為何敢謀害盛家的老太太呢?
    知否:康姨媽一個外人,為何敢謀害盛家的老太太呢?在電視劇《知否》中,康姨媽是一個內心極度惡毒的女人,她見不得別人比她過得好,越是近親越是不滿,同時她的手段也是非常狠毒的,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什麼事都敢做。為了讓家中小娘聽自己的,把她們兒女的性命牢牢攥在手中,為了得到很多的利益,跑到盛家謀害老太太,為了讓心裡平衡,更是有事沒事跑到顧家煽風點火,卻不知自己只是別人手中的一把刀。
  • 《知否》盛家三代兒女高娶高嫁,勇毅侯獨女承前啟後功不可沒
    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作為主線的盛府,媳婦三代高娶,女兒高嫁,令盛家僅經過四代人的努力,就達到了侯府公爵的位置。這其中,盛家第二代盛老太爺高娶勇毅侯獨生女功不可沒。盛家的歷史盛家有記載的祖先——盛老太公,原是一個窮叫化子,年輕時運氣好到爆棚,大賺了一筆錢。
  • 讀《知否》原著:從五大人格魅力解析為何「嫁人當嫁盛長柏」
    後來《知否》這部劇播出,先是被它的演員陣容吸引,看著看著就迷上了它的劇情,後面更是把原著翻出來細細品讀了一番。《知否》這部小說裡面好些角色是我喜歡的,比如率真的品蘭、低調而又聰慧的明蘭、溫柔大氣的海朝雲,以及端正又不刻板的盛長柏等等。但是要說第一的話,非盛長柏莫屬。
  • 知否:墨蘭做了那麼多錯事,為何結局卻安排她大洗白呢?
    知否:墨蘭做了那麼多錯事,為何結局卻安排她大洗白呢?墨蘭,影視劇《知否》中的人物,她會裝柔弱來博得別人的可憐,是盛家最得寵的四姑娘,她的生母是盛紘寵妾林噙霜,因為生母得勢,所以她也過著比嫡女還要尊貴的日子,養成了一副心比天高的性格。
  • 知否三姐妹,看待愛情的不同態度,造就了不同的結局
    相信在前段時間大家都看過了一部非常火的電視劇《知否》,它不僅僅是人物的服裝,道具,背景製作非常好,而且還有一定的人生哲理。在這其中愛情是必不可少的,由於愛情觀念的不同由此造就了不一樣的人生際遇。這部電視劇講的就是盛家,一個官宦之家的三個姐妹,正是對愛情的看法不一樣最終她們也有了不一樣的結局。
  • 盛紘如此寵愛墨蘭為何給她選了一個窮秀才?真的是為了她好
    盛紘如此寵愛墨蘭為何給她選了一個窮秀才?真的是為了她好人的心都是偏著長的,在這世上其實很少有父母能夠做到一碗水端平,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終究是不一樣的。在影視劇《知否》中,盛紘便是一個偏心的父親,他寵愛林小娘的孩子墨蘭與長楓,對同時庶出的明蘭不聞不問,連嫡出的如蘭都入不了他的眼,看到如此偏心的父親不少觀眾也是暗暗鳴不平。
  • 《知否》:盛家三姐妹同時被體罰,為何姐姐們哭,明蘭卻笑了?
    文|泥小零幾年不追劇的我,最近追起了之前熱播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因為名字太長,下面就簡稱《知否》。一個劇熱播和好評的背後,一定有除了演員和演技之外,其他比較吸引人的地方。抱著這樣的心態,我開始認真追看這部電視劇。
  • 《知否》原著嫁人當嫁盛長柏:「完美」的背後是頂級的自律
    看過《知否》的朋友們都知道,不管是電視劇還是原著都流行這樣一句話:嫁人當嫁盛長柏,娶妻當娶盛明蘭。不管是電視劇裡的還是原著中的長柏,都是一個近乎完美的男人,甚至可以說是所有女孩子心中的夢中情人。原著的結尾對他的結局有這樣的描述:盛長柏最後入封名臣閣,四次入閣,三度拜相,履及六部十三省,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他死之後,皇帝命令兩位皇子為他抬棺,可謂榮寵一時。
  • 《知否知否》同樣是隱忍,淑蘭和華蘭的結局為何會截然不同
    盛家的女兒中,雖然每一個都嫁得不錯,但也不是每一個都幸福。其中淑蘭和華蘭,都是嫁到婆家後被百般挑剔,受盡苦頭。不同的是,華蘭最終走了出來,與袁文紹重來了一次蜜月,而淑蘭,卻在老祖母的主持下,與孫志高和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