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2020-07-06 流浪荒島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2016年的某個午後,獨自一人在家,百無聊賴之際打開了一部電影,《怒》,改編自日本作家吉田修一同名小說。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一起殘忍的謀殺案發生,兇手潛逃,新聞裡滾動播放著嫌犯的面容,因為喜歡的人的相貌與嫌犯頗有幾分相似,幾對青年男女面臨著選擇與困境……電影的焦點並非謀殺案,而是日本當下的年輕人生存狀態與社會問題。這樣說頗為空洞,不過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那個下午,我的的確確是哭了。

自認為絕非脆弱的人,但音樂響起時,悲傷,無奈,窘迫,孤獨,掙扎,電影中所有的情緒一齊湧上來,鼻子像是挨了一記重拳,眼淚便無法控制地流下,好像自己也能從電影中找到某些共鳴,誇張一點來說,像是靈魂被故事和音樂重重戳了一下。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這部電影的配樂一共有21首配樂,幾乎全部出自坂本龍一之手,個人尤其喜歡的是《M7-愛》、《M20-信》、《M21-許》。在這部電影中,他像是一個老練的槍手,永遠有辦法擊中你情緒裡的某個點,讓你為之動容,同時也將電影提升到了更好的層次。

沒錯,這就是他的工作。

在此之前則是電影《戰場上的聖誕快樂》《末代皇帝》《情陷撒哈拉》《遮蔽的天空》《荒野獵人》《如果和母親一起生活》,當然遠不不止這些,放眼亞洲或是全世界,無論是電影或是電影配樂他都是那個繞不開的人物。

而且,猶如一種魔力,當你越了解他,你便會越發的喜歡他,喜歡他的作品,為他的才華與魅力所折服。

總之,我便是如此篤定地相信著:喜歡電影和音樂的人一定會喜歡坂本龍一!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1952年出生的坂本龍一 今年已經67歲了,只要想起他,這樣的形象便會印入腦中。

一頭乾淨整齊的白髮,戴著圓框眼鏡,坐在鋼琴前,衣著得體,冷靜得有些冷漠,帶著某種類似寓言般的憂鬱氣質,儘管面龐生出了皺紋,但依舊能夠看到往日的俊朗,掩蓋不住的光芒。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乍看之下,一切都是如此完美,從過去到現在,順風順水無往不利,輕而易舉唾手可得。出生於精英階層,過著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滿滿的藝術天賦,少年起便有機會跟從名師學習,受邀組團出道,然後大紅,機緣巧合接觸電影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貌、天賦、才華、財富、名聲、成就……常人苦苦追尋之物仿佛一個接一個使勁鑽進他的手中,仿佛他就是那個被神祗眷顧的人,但他卻並不在意這些,他真正在意的只有一件事,音樂!

2014年,62歲的坂本龍確診患上咽喉癌,為了治療,他不得不放棄工作,開啟了一段「什麼都不用做」的時光。對此,他認真回想了一下,這種情況從20歲開始工作以來,還是頭一回,對此,他感到有些焦躁,大概是因為不知道還能活多久,所以想不留遺憾地再努力一點,拿出更好的作品。

但如果讓時光倒流的話,童年和少年的坂本龍一大概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說出這樣的話吧。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7歲的坂本龍一


◎最初接觸鋼琴是三歲,因為所處的幼兒園設有鋼琴課;


◎小學時代,母親和其他家長門一同商量著把孩子送去學鋼琴,算是隨大流;


◎五六年級時,鋼琴老師勸說坂本龍一的母親讓孩子去學作曲,對此母子兩都有些牴觸,坂本龍一自己在家從不練琴,母親也要承擔更多的支出,無奈老師的堅持,母子只好答應先試試看;


◎初中時代,坂本龍一迷戀上籃球,為此放棄了鋼琴與作曲長達半年時間,也是在這段時間逐漸覺醒,他不能沒有音樂,這才開始逐漸確定了自己的方向。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高中時期


此後,他像一塊海綿,接受著來自各種藝術形式與音樂類型的薰陶,甚至一度中二地認為自己是德彪西轉世。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在2009年出版的《音樂即自由》一書中,坂本龍一說道:「仔細想想,自己積極開始的事情應該不多,真的是消極的人生。」、「我不太會擴展自己的世界,反而是儘可能地封閉自己。」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21歲的坂本龍一和大學學姐戀愛結婚並且有了孩子,為了照顧家庭,他開始打工賺錢。他也不挑工作,不管是去酒吧彈琴伴奏,還是編曲,錄音,或是去現場幫忙,只要與音樂相關,他都可以。久而久之,他認識了越來越多的音樂人,進入圈子,參與別人的巡演,也因此認識了細野晴臣和高橋幸宏。

在細野晴臣的提一下,三人組成樂團,即YMO(Yellow MagicOrchestra,黃色魔術交響樂團,亞洲先鋒電子樂樂隊)。當時三個人既是朋友,又有著音樂方面的聯繫,但回應組團時,坂本龍一臭屁地說道:「我的工作很忙,一切工作優先,不過有時間的話,倒也是可以試試。」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有這樣消極的態度,大概是因為自己並不想出名。但YMO還是異常火爆,第一張專輯在日本國內反響平平,反倒是歐美市場很好,次年便已開始在美國公演並在開啟了世界巡演。如此一來,YMO也必須承接下了來自整個國家的期待,對這三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來說頗為沉重。

最先反抗的人是坂本龍一,原本不想出名,但在這個過程裡,他早已成為了大眾議論的對象,於是內心開始討厭起YMO,並且用音樂的方式表達了抗議。細野晴臣和高橋幸宏對此亦有所察覺,既然如此,只好解散,從1978年至1983年,這個出到五年的電子樂隊戛然而止。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不過三個人之間並沒有什麼不可化解的矛盾,硬要形容的話更像是,「分手之後還能成為朋友的戀人」,有過甜蜜,有過矛盾,偶爾也聚到一起,吃飯,拍廣告或是合作演出。(在YMO裡坂本因為學歷最高,還得到了「教授」的外號。)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大概是從《末代皇帝》之後,坂本龍一的工作重心逐漸轉為為電影配樂。

這部出自貝託魯奇之手的舉世聞名的電影同時獲得了第60屆奧斯卡和第45屆金球獎的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負責該片配樂的坂本龍一、大衛·拜恩和蘇聰也分別獲得了兩個獎的最佳原始音樂和最佳配樂。尤其是坂本龍一,他開始成為了電影配樂界無法忽略的存在。此後,他和家人搬去了紐約,在那裡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接受各種為電影配樂的委託。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仿佛所有的事情都是冥冥之中註定好的,就像兒時彈琴,也從來沒有想過要走音樂這條路,甚至有所牴觸。少年時代的坂本儘管喜歡電影,卻似乎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成為演員或是為電影配樂之類,可電影情緣就這麼自己找上了門。

一切都是從大島渚導演的電影《戰場上的聖誕快樂》(又名《俘虜》)開始的,一同出演的還有同時代的搖滾巨星大衛·鮑伊以及演員北野武(這部電影也是北野武演員生涯的處女作)。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坂本龍一與大衛·鮑伊


坂本龍一非常喜歡大島渚,因此對於大島渚找他出演電影這件事感到既驚訝又興奮,並且開出了「條件」——如果要自己出演電影,必須把電影配樂的工作也交給他。

若干年後回顧往昔想起此事時,他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畢竟從來沒有接觸過為電影配樂,或許是年輕時候的衝動,也可能是想要為自己製造些挑戰。

更不可思議的是,大島渚欣然同意了坂本龍一的要求,把配樂就這麼輕易地交給了眼前這個漂亮得讓人懷疑靠譜程度的年輕人,並且給予了他充分的創作時間和創作空間。

後來的事情大家應該並不陌生,上映於1983年的電影《戰場上的聖誕快樂》在三十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是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且大衛·鮑伊、坂本龍一、北野武,兩個音樂界的巨星,一個超級天才,這樣的演出陣容也再難複製。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至於由坂本龍一創作出的電影配樂《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用再多的語言與更誇張的修辭去稱讚也毫不過分。

這首曲子是如此的超前,具有未來感,流行與古典主義並存,同時溫柔,舒緩,兼具輕盈與沉重,有著一種發自靈魂的冷靜克制卻也具備著撫慰人心的力量,而對我來說,無論循環多少遍都不會覺得膩味。

我的心裡始終有這樣的感覺,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幸運女神的話,那麼她一定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深深眷顧著坂本龍一。

《戰場上的聖誕快樂》之後則是《末代皇帝》,一部名垂影史享譽全球的電影,一個義大利人拍攝了一個東方故事,然後讓整個好萊塢為之驚嘆。美國演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給電影頒獎時如此說道:「《末代皇帝》獨得九項大獎,今年正是屬於它的一年,美國已經拍不出這樣的電影了。」(此處的這類電影,指的是「大規模動員的電影」,而這部電影也成了歷史上唯一一部可以在故宮拍攝的電影)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末代皇帝》中的坂本龍一,飾演甘粕正彥


而這一次,坂本龍一亦作為重要部分參與其中,既扮演了反派角色甘粕正彥,同時也要為電影的配樂。

相比於大島渚慈父般的溫和,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更像是嚴師一般,緊迫的創作時間(一星期內要創作出45首曲子),簡陋的創作工具(一臺走音的鋼琴),讓坂本龍一不得不傾注大量的精力。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之後兩人又合作了《遮蔽的天空》,如果遇到困難,貝託魯奇會說類似的話,「如果是莫裡康內來做的話一定可以完成」,如此一來,坂本龍一的內心則是「如果莫裡康內可以,那麼我也一定可以。」(埃尼奧·莫裡康內,義大利電影配樂大師,是義大利最多產、最有建樹的作曲家,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儘管苛刻,坂本龍一也不得不將自己提升到了更專業的層面,無論是面對壓力還是專注度。

在拍攝電影《末代皇帝》的過程中,還有一則趣事。剛進劇組的坂本龍一略顯活躍,顯得不太認真,飾演溥儀的男主角尊龍忽然跟他說,「你是日本派來的幕後黑手甘粕,是我的敵人,片子沒拍完,我不會跟你說話。」這讓他覺得奇怪又震驚,明白之後,也開始展現出自己的態度。(生於90年代的我頗有些遺憾,無法親眼見證那個天才輩出的80年代)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一旦開始,便無法停下,《末代皇帝》後,他似乎沒有再演出電影,但電影配樂會一直找上門來,紅極一時的YMO解散後,坂本幸運地找到了另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配樂如果可以在觀眾的意識中把電影連接進記憶,就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了。」這是他對於電影配樂的理解和態度。

但他也不是什麼委託都接,無論電影的質量多麼出色,如果電影支持戰爭或法西斯主義,則果斷拒絕合作,他無法為那樣的電影配樂。就好比,即便覺得德彪西的音樂很厲害,但也還是要意識到音樂中所包含的法國帝國主義、殖民地主義的犯罪性。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在很多關於坂本龍一的紀錄電影中,總是能發現這樣的場景。坂本攜帶著各種設備到處收集聲音,在森林廢墟裡四處敲敲打打,將塑料桶套在頭上出門淋雨,前往北極將機器沉入冰下,在工作室組合各種器皿與樂器……像極了一個玩鬧的可愛孩童,但並非玩鬧,他收集那些零零散散的聲音,將它們重新組合編排,挖掘可能性,從而編織成曲。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不只是關於音樂,坂本龍一的身份和標籤還有很多,社會活動家、反核運動人士、環保人士、自由主義者、反戰人士。沒有把自己鎖在象牙塔裡,不問世事,反而積極地關注著各種社會問題,甚至能夠察覺到他在試圖用音樂化解些什麼的野心。

良好的出身,才華橫溢且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努力查閱也找不到行為不檢、道德醜聞、政治不正確之類,令我有些懷疑,這樣的人物有沒有可能是一臺從誕生之日起就被設定好程序的機器,沒準是藝術類型的機器人,每隔一段時間就發布新作品,同時更換零件皮膚,讓他看起來更像人類。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回憶起過往人生,他謙遜地說道:「我這個人既不是革命家,也未曾改變過世界,又沒有留下任何可以改寫音樂史的作品,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有著傳奇般的人生,卻將自己評價為微不足道的人,我終於找到了坂本龍一的瑕疵——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認識!(哈哈)。

在為電影《遮蔽的天空》配樂時,他愛上了電影中的臺詞,並收藏了多個語言版本同名小說。那句臺詞這樣的:

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所以我們經常將生命當作是一個永不枯竭的井。然而所有事只會發生有限的次數,也許只有一兩次。

你能記住多少個童年的下午?那種已經成為你生命一部分的下午,甚至沒有它你會無法想像自己的人生會是什麼樣的下午。也許最多也就四五次吧,或許還更少一些。

一生中你到底會抬頭看到幾次滿月之姿?可能也就20次,然而看起來都是無限的。


關於坂本龍一先生,原本只想單純地欣賞他的音樂作品,卻在這個過程中忍不住想要了解他,同時又忍不住要總結出一些大道理出來,貪心地想要從他那裡有所收穫或是得到啟發,譬如:找到並善用自己的天賦,珍惜時間,確保正確的觀念,儘可能地努力工作……最後,也要成為一個微不足道的人。

年少成名英俊瀟灑,出手即獲奧斯卡!卻說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參考資料:

坂本龍一《音樂即自由》

知日第52期《BGM之魂》

紀錄片《坂本龍一的700天》、《坂本龍一:終曲》、《坂本龍一:異步》


-END-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七位年少成名的大將
    正所謂英雄出少年,在三國群雄並起的亂世年代,活躍著一批又一批年少有為的英雄,他們馳騁於疆場之上,奮戰於兩陣之間,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在爭霸天下的過程中展現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芒。今天來看下《三國演義》中七位年少成名的悍將。
  • 白酒神鵰俠侶:釀清香茅臺獲「奧斯卡」,40年1瓶酒逆襲江小白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以身相許」。他們就是高連華、貢獻文夫婦,限量版的國家級評酒大師,曾獲酒中奧斯卡——布魯塞爾烈性酒大賽國際金牌。這對事業有成的神仙眷侶,羨煞旁人。,2015年,他們研發的二鍋頭酒榮獲中國(貴陽)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金獎」,這個獎項被稱為酒類中的奧斯卡,可見分量之重,居白酒之首。
  • 微小說:一夜成名
    文|果果鮮花,掌聲,撲面而來的榮譽,唐小糖火了,徹底火了,一夜成名。他業餘寫文章已經好多年了,還從沒像今年這樣轟轟烈烈地火過。之前也有文章零星地見諸於報紙雜誌,也拿了些稿費,但都不及前段時間寫的一篇文章——《爺爺》。
  • 重溫《肖申克的救贖》:年少不知其中意,看懂已是影中人
    主角安迪重獲自由,迎著瓢潑大雨,對著天空朝拜的畫面從此載入史冊。鮮為人知的是,正如安迪多舛的命運一般,《肖申克的救贖》上映後,也同樣遭遇了票房滑鐵盧。雖然上映之初電影好評如潮,但是《肖申克的救贖》最終只以1800萬美元的票房慘澹收場。反觀隔壁的《阿甘正傳》,不僅賺得盆滿缽滿,還拿走那屆奧斯卡6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
  • 做不到年少有為,那就大器晚成吧
    上述人的共同特徵是:少年成名、青年才俊。他們佔據著整個世界的熱搜榜。不到半生,已榮耀無比。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像我這樣的多數平凡人:22歲大學畢業揣著一紙簡歷求收留、30歲時擔心被公司的後浪拍死、35歲在為孩子的學區房四處借錢而發愁、40歲害怕被公司掃地出門。
  • 如果三國時期也有奧斯卡,你認為最佳影帝應該頒給誰?
    曹操:三國奧斯卡得主曹操雖敗猶榮,一夜成名呂布對關羽和張飛並不能形成碾壓的優勢,關張二人要斬殺呂布只是時間和回合的問題這個戰鬥過程,劉備表現出了和曹操競爭奧斯卡影帝的實力,只是人家想讓你看到罷了,你只能看到成王敗寇。
  • 《鐵皮鼓》:奧斯卡拒絕長大的背後,是怎樣的心理掙扎與命運變遷
    ,也讓他重新認識自我,他清醒的知道自己只是需要她,而不是真正的愛她這裡,要提一下前面的一場戲,父母帶奧斯卡看馬戲表演,奧斯卡才知道侏儒這個群體。當演出結束之後,侏儒貝貝拉找到奧斯卡,邀請奧斯卡加入表演團。奧斯卡:「我寧願當一個觀眾,只把我的本領在暗中施展。」貝貝拉(語重心長):「像我們這樣的人,必須去表演,去決定事情,否則別人就會去幹。人類總是要找到自己的存在的。」
  • 奧斯卡七次提名,電影史上最完美的電影之一。《肖申克的救贖》
    這部電影曾獲奧斯卡獎七次提名。被譽為電影史上最完美的電影之一。未過多久,安迪嘗試接近囚犯中頗有聲望的瑞德,請求對方幫自己搞來小錘子。以此為契機,二人逐漸熟稔,安迪也仿佛在魚龍混雜、罪惡橫生、黑白混淆的牢獄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幫助監獄管理層逃稅、洗黑錢,同時憑藉與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間也漸漸受到禮遇。表面看來,他已如瑞德那樣對那堵高牆從憎恨轉變為處之泰然,但是對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著心中的希望和目標前進。
  • 從三個層面解讀歷史愛情片《奧斯卡與露辛達》的獨特文化內核
    對上帝無比虔誠的奧斯卡,借用女友的工廠製造一座玻璃教堂,親自運輸到澳洲內陸目的地這個傳教地,整個過程令他最終對自己的信仰深表懷疑,感覺曾經上帝的啟示,只不過是耳邊魔鬼的私語。在19世紀的澳大利亞,當時白人對本土人大肆掠奪,通過買賣土地獲得大量財富。
  • 年少不懂古龍的悲涼
    但是總要有人將2人分出個高下,就仿佛喬丹與科比一樣。金庸可以說是現代武俠的奠基者,由他構建的武俠門派世界以及主角的升級套路影響著後世的無數創作者。奇遇、秘籍加上神藥,讓主角可以從默默無聞一路逆襲,成為書中世界的頂級強者,同時還讓讀者看的熱血沸騰,仿佛在現實世界如果自己也能湊齊這些元素,也是有可能在現實世界闖一番天地的。
  • 豆瓣9.1《飛越瘋人院》:細說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魅力所在
    這部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作品到底魅力何在呢?實際上,《飛越瘋人院》這部影片包含著一種理想主義色彩,正如片名中的「瘋人院」這原本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精神病人飛越瘋人院卻只是為了尋找自由和遠方。可能是當時年少閱歷尚淺的緣故,後面再度觀看影片的時候,我才發現所謂瘋子也有正常的一面,同時所謂的正常人內心也隱藏著瘋子的特徵,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繫。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影片中的主人公邁克墨菲也就成為了特定時代的符號象徵。
  • 《織田信長》:最理想的人生就是年少得志和止於巔峰
    但是在這裡的比較也只是性格相近,每個人的時代和國家體量不一樣,卻並不是要比什麼文治武功。織田信長從小特立獨行,率性而為。就像小時候很多大人口中的「哈包兒」(四川話的傻瓜兒意思)一樣,被周圍人稱為「大傻瓜」。
  • 史萊克怪物回歸學院,對比強烈,馬紅俊囂張火爆,奧斯卡沉穩成熟
    小舞回到星鬥森林修煉,而其他五怪也在自己的領域上有所成就。由於每一個人修煉程度和地點不盡相同,首先回到史萊克學院是戴沐白和朱竹清,還有寧榮榮。而馬紅俊本來就在史萊克學院內部修煉。奧斯卡沉穩成熟每一個人在五年之後,性格和實力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初馬紅俊和奧斯卡是七怪之中的開心果,搞怪專家,兩人經常笑話唐三。
  • 《陳情令》年少成名,江澄宗主名副其實
    當時江澄其實是立馬就意識到這件事跟魏無羨沒有關係的,他只是需要一個發洩口,姚宗主上門求救的時候也是他建議江楓眠如今形勢蓮花塢也不安全,他是個很冷靜很理智的人,理智但不冷血。>江澄第二天看到羨羨出去,他還是不放心的跟了出去在羨羨即將被抓的時候,他舍了自己去救他
  • 陳情令聶懷桑:本不用長大,只是沒了能給我所有庇護的人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說的恐怕就是聶懷桑這樣的人吧。初次登場時我簡單地以為他只是個無足輕重的人物,可細了解後才知,他是掌控了全局的人。相對於我們而言,如果有一天家不在了,能給我們依靠的人離開了,我們也只能逼著自己長大,去承擔起那些必須承擔的責任與重擔。
  • 光明左使楊逍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楊逍和範遙,二人文武雙全,足智多謀,丰神如玉,氣度不凡,時人呼作「逍遙二仙」,而事實上他們卻做不到真正的逍遙。而相較於範遙,楊逍也許是更逍遙的那一個,身懷絕技,年少疏狂,劍試英雄,琴挑美人,他本可以活得像令狐少俠一樣瀟灑,卻終究為紅塵所羈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