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說《聊齋》之九山王:一個中式版的基督山復仇記

2020-09-09 會講故事的明月



大家好,我是會講故事的明月,今天講個中式版的基督山復仇記。

話說在清朝初年,山東曹州府有一個姓李的書生,人們都叫他李生。李生家裡很富有,在他住的宅子後面有一個幾畝地的園子,由於常年無人居住便一直荒廢著。

一天,來了一個老者,願出一百兩銀子作租金租下他荒廢的後園。後園只有幾間破房,根本沒法居住,李生便以無多餘的房子為由謝絕老者。老者說自己搬來後如何居住自己想辦法,並給了李生一百兩銀子作為租金。

過了一天,李生就看到有車馬家眷進了後園,紛紛揚揚好像人還不少。李生也覺得奇怪,後園幾間房怎麼住的下這麼多人。

又過了幾天,租房子的老者忽然來拜訪,對李生說:「搬來貴府已經好幾天了,事事都得重新安排,又得支鍋做飯,又得打鋪睡覺,一直沒來得及來拜訪主人。今天叫小女做了頓便飯,請您一定賞光過去坐坐。」李生很好奇,於是便跟著老者去赴宴。

一走進自家後面的園子,就看見園中多出一排房舍,都是新蓋的,非常華麗。進入正房,房裡陳設也很漂亮,外面廚房裡冒出嫋嫋炊煙。剛落坐一會兒,就有人端上了酒菜,儘是山珍海味。李生向院中望去,只見院中人來人往,還聽到男女青年說話之聲,歡聲笑語不絕於耳。看樣子這家裡主人奴婢像有一百多人。不過李生還是覺得這家人很奇怪,不像普通人家。再細看屋中陳設和這些人的舉止面容,心裡不免一驚,他忽然明白了,原來這家人是狐狸。


李生草草應付喝了幾口酒就回到自己房裡,心裡很害怕,自己怎麼能和狐妖住在一起,可又如何把他們趕走呢?想了半宿,心生一條毒計。

此後李生裝作沒事的樣子,還經常去後院與老者聊天,可暗中卻在每次去趕集時,都買一些硫磺、芒硝等引火之物,慢慢的積攢了幾百斤。並且偷偷的埋在後園四周。等他布置好了,一天夜裡突然點燃,結果後園頓時火光沖天,濃煙滾滾。園內的群狐被燒的亂叫之聲驚天動地。

大火整整燒了一夜才滅。李生進園子一看,滿園都是燒死的狐狸,焦頭爛額的,不計其數。李生正在查看,忽見老者從外面回來,老者見此情景放聲大哭,滿臉悲傷地說:「我與你遠日無冤,近日無讎,租你的荒園出銀百兩,也算對得起你。你怎麼忍心燒死我的全家!這個大仇哪有不報的道理!」說完,憤然而去。李生此時也有些心虛,覺得做的有些過分。為防止老者報復,他加強了防範,又僱了幾名護院。可是事情轉眼過了一年多,也沒有任何動靜。李生暗自慶幸以為已經無事了。


轉眼來到順治初年,附近山中起了不少盜賊,約聚集了一萬多人,到處打家劫舍。官兵也無法剿滅他們。李生因為家中財產很多,生怕盜賊下山來搶劫,終日惶恐不安。

這天,村中來了一個算命先生,自稱「南山翁」,能算人的生死命運,禍福吉兇,而且算的很準。於是李生就叫人請他來家算卦。算命先生一進屋見到李生就驚呼:「公子相貌不凡,有帝王之相,乃真龍天子也!」李生聽了大吃一驚,覺得這是無稽之談。可算命先生卻鄭重其事地堅持這樣說。李生半信半疑,對算命先生說:「哪有白手起家而成了帝王的?」算命先生說:「不然!自古帝王君主有很多是出身匹夫的,你看遠有漢高祖劉邦,近有前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不都是平民嗎?有誰生下來就是天子的呢?」李生雖然對算命先生還有懷疑,但覺得他說的也有道理,於是請他上座。

算命先生說自己最近夜觀天象,發現最近要有新王出世,沒想到今天居然真的遇到了。便提議讓李生先準備盔甲幾千套,刀槍弓箭幾千副,準備起事。李生聽了信以為真,說兵甲好辦,可去哪裡招幾千人馬來。算命先生說:「臣願為大王聯合附近諸山人馬,訂立盟約,並宣揚大王為真龍天子,山中將領、士卒必然前來響應。」李生聽了大喜,便讓算命先生去聯絡。自己則變賣家產,製造盔甲刀槍,購買弓箭,準備起事。沒過幾天,算命先生果然回來了,說:「恭喜大王,憑藉大王的福威,加上我三寸不爛之舌,各山頭領都願聽您指揮的,共同起事。」


」果然,沒出十天,就有數千人馬來前來歸順了李生。於是李生便拜算命先生為軍師,佔據山頭,建造大寨,樹起了「李」字大旗。

縣官聽說有人造反便帶兵來圍剿李生,結果被算命先生指揮的兵馬殺的大敗而歸。縣官害怕,忙報告了兗州知州。知州又派大兵來討伐,算命先生又指揮人馬埋伏起來,一舉將兗州兵打得大敗,官兵傷亡慘重。從此,李生名聲大振,四方來投,手下人馬很快過萬。李生便自立為「九山王」。不久他們又搶劫了朝廷解往江南的一批軍馬。實力進一步增加,「九山王」的大名威震山東。

這李生自從當上了「九山王」,便在山上高枕無憂,以為黃袍加身稱王稱帝的日子為期不遠了。那料,朝廷早已匯集了多路兵馬,精兵數萬,從四面包圍了「九山王」的大寨。還在做皇帝夢的李生只聽見外面人喊馬嘶,旌鼓大作,忙呼喚算命先生來商議對策,可那算命先生早不見了蹤影。李生束手無策,他登上山頂一望,見滿山遍野的官兵。長嘆道:「我今日才知朝廷的勢力之大了!」


不久,官兵攻破山寨,李生被擒,妻子老小全家都被殺。這時李生才明白,算命先生就是當年的老狐狸,原來他是用計讓李生膨脹謀反,借朝廷之手殺了李生滿門來報他當年的滅族之仇,可謂處心積慮,而李生也是後悔晚矣。

點評:上面這個故事改編在蒲松齡《聊齋志異》之《九山王》,講了一個奇異的故事,以狐精變化的老叟前來李生家租屋,其實租的是他家荒置的後園,雖然老叟一家大小近百口,但卻沒有給李家帶來一絲不便,他們搬家建舍,還請李生來吃飯作為答謝,本來李生收了租金,即使發覺對方是狐狸也應該與其和平相處,可這個李生卻惡毒殘忍,他得了老狐的租金,卻放火燒死老狐全家。正如老狐說的:「我與你遠日無冤,近日無讎,租你的荒園出銀百兩,也算對得起你。你怎麼忍心燒死我的全家!這個大仇哪有不報的道理!」而老狐報仇的手段也很高明,老狐用了一個計策,扮作一個算命先生,枉稱李生是天子轉世,讓李生欲望自我膨脹,起兵謀反朝廷,結果自不量力的李生果然中計,起兵造反,自立為王,最後被朝廷剿滅,滿門被殺。老狐至此報了全家被殺之仇。

蒲松齡先生寫的這個故事有點中式版基督山復仇記的味道,老狐本想全家安定與李生相安無事,誰料卻遭了毒手,於是老狐處心積慮,想出復仇計劃,然後一步步實施最後復仇成功。而能復仇成功也是利用了李生貪得無厭的性格和自我膨脹的心理。正如作者蒲松齡先生在文末的點評所說:如果這個李生擁著妻子,關著門在家裡,哪裡會被殺?即使被殺,又怎麼會滅族?狐狸的計謀雖然巧妙,但土壤裡沒有種子,即使澆水也不會生苗,李生殘忍殺狐,心中就已有惡根了,所以狐狸才得以使其萌芽成長而對他施加報復。如果你現在隨便拉住過路人就告訴他說;『你是天子!』沒有不嚇跑的。明明誘導他幹滅族的勾當,而他竟樂於聽信,最後妻小被殺,這也是他咎由自取。」所以葵花認為有這樣兩句俗語送給這個李生是最恰當不過的:欲讓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人不作,不會死。

相關焦點

  • 葵花講故事:《九山王》一個中式版的基督山復仇記
    大家好,我是講故事的葵花,今天講個中式版的基督山復仇記。李生便自立為「九山王」。不久他們又搶劫了朝廷解往江南的一批軍馬。實力進一步增加,「九山王」的大名威震山東。這李生自從當上了「九山王」,便在山上高枕無憂,以為黃袍加身稱王稱帝的日子為期不遠了。那料,朝廷早已匯集了多路兵馬,精兵數萬,從四面包圍了「九山王」的大寨。還在做皇帝夢的李生只聽見外面人喊馬嘶,旌鼓大作,忙呼喚算命先生來商議對策,可那算命先生早不見了蹤影。
  • #我要上頭條##基督山復仇記#(原創)
    快來瞧,快來看,膾炙人口的《基督山復仇記 您別誤會,這裡說的故亊不是19世紀法國作家大仲馬筆下「基督山伯爵」報答恩人、向惡人復仇的故事,而是日本新首相菅義偉、日本自民黨幹亊長二階俊博聯手向日本付首相兼財務大臣、自民黨麻生派邦主麻生太郎
  • 聊齋之九山王——狐狸版基督山伯爵
    幾天後南山翁回來說到:「借大王威福,加上我的三寸不爛之舌,山大王都願意歸順於您。」果然,沒出十天,就有數千人馬歸順。於是,李公子拜南山翁為軍師,圍山造寨,豎起大旗,聲勢浩動。縣令帶兵圍剿,南山翁指揮兵馬打敗縣令軍隊,縣令害怕,報告給了知府,知府帶兵討伐,南山翁指揮大家提前埋伏,大敗知府軍隊。此後,李公子勢力越來越大,歸順者數以萬計,李公子自立為「九山王」。
  • 聊齋之九山王
    李生對老道說:「前者縣裡出兵來攻,結果大敗而逃。這次州府又派兵來,不可輕敵,不知仙翁有何破敵妙策?」老道說:「明公勿憂,只需坐鎮山寨即可。臣已在半路設下伏兵,定叫他有來無回。」不多時,探子來報,說已經全殲兗州府派來的兵馬。自此,李公子聲勢更大,於是自封「九山王」,手下兵馬也多了起來,竟有數萬計。隨著人馬越來越多,戰馬已經不夠用了。
  • 故事:九山王:最驚心動魄的狐狸復仇,最好看的聊齋故事
    相比之下,「九山王」卻截然不同,這是一個狐狸精的非常規性復仇。在這個故事裡,狐狸精沒有使用自己的超自然力量,而是利用了人性的欲望與貪婪,處心積慮、精心設計,一步步將仇人引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中。至此,「九山王」名聲響亮,他很高興,加封南山翁為「護國大將軍」,自己亦是無比得意,以為黃袍加身的日子不遠了。「九山王」勢力越來越大,引起朝廷重視,調集重兵前來圍剿。眼看著官軍旌旗招展,人強馬壯,「九山王」有點害怕了,急忙來召南山翁商量對策。
  • 明月說《聊齋》之八大王:鱉仙報恩
    馮淇生氣地說:「我馮淇也並不是好欺負的!」喝醉酒的人聽到他說自己叫馮淇,立刻變怒為喜,踉踉蹌蹌地下拜說:「原來您是馮先生,您是我的救命恩人,剛才冒犯了,請勿怪罪!」於是就拉著馮淇的手,邀他去家裡喝酒。馮淇推辭不過只好跟著他走。二人走了好幾裡路,來到一個小村落。走進一座院子,見房廊屋舍都很華麗,好似貴人之家。醉酒人這時酒已經醒了,馮淇才詢問他的姓名。
  • 明月說《聊齋》之《太原獄》,清官巧斷冤案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會講故事的明月,今天來講個清官巧斷冤案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說在山西太原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婆、媳二人都是寡婦。婆婆張氏人到中年,不守婦道。這個縣官也是個昏官,聽信了張氏一面之詞,於是就把兒媳傳喚到堂。詢問通姦之事。兒媳又羞又惱,在上堂乾脆說出了姦夫的姓名,並說是婆婆張氏跟那人私通,不是自己。於是二人便在堂上爭執不休。縣官無奈 只好又把王七也拘拿了來,結果王七申辯說:「小人並沒有與她們私通,是她們婆媳不合,所以胡說八道冤枉我!」縣官聽後大怒道:「胡說,一村上百人,怎麼單單冤枉你!」於是讓手下將王七重打了一頓。
  • 九尾狐復仇記
    曹州有個李生,世家子弟,有一個大院,但房子不多,屋後好幾畝空地,一直荒置。一天有老翁來租房子,出手就是白銀百兩,李生說沒多餘的房屋,不好意思。老翁說:「請收下租金,其他不需考慮。」李生不知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暫時收下銀兩。
  • 明月說《聊齋》之《折獄》費公斷案
    大家好我是會講故事的明月。今天給大家講個費公斷案的故事。押到堂上正要按律懲戒,其中有一個叫周成的害怕被打,於是就對費縣令說:「小人的錢糧已經籌辦足了,帶在身上正要去交納。」說著便從腰裡取出裝銀子包袱,交給費縣令驗視。費縣令查看了包袱,便問他:「你家住在哪裡?」周成回答說:「周村。」費縣令又問:「那離西崖村幾裡路?」周回答說:「五六裡。」「前段時間西崖村被殺的賈六是你什麼人?」周成回答說:「小人我不認識什麼賈六。」
  • 明月說《聊齋》:《丁前溪》一個滴水恩,湧泉報的故事
    明月說聊齋,今天講個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故事。這時,來了一個少年,為他點了豐盛的飯菜招待他。轉眼天黑了,雨仍下得很大,少年便邀丁前溪去家過夜。到家之後少年既照顧他的食宿,又照料他的馬,處處細心周到。丁前溪問那少年的姓名,回答說:「我家主人姓楊,我是他的內侄。主人喜好交往,剛才有事出去了,現只有她的妻子在家。家中貧窮,拿不出更好的東西款待你,請多多包涵。」丁前溪又問主人的職業,得知楊某並無資產,唯有靠開設賭場養家餬口。
  • 明月說《聊齋》之王成鬥雞
    嘆息說:「咳!王柬之的孫子,竟然窮到這種地步!」又見破鍋舊灶沒有一絲煙火,就問:「家境如此,你們靠什麼生活呢?」王妻就把貧苦的狀況細細地述說給老婆婆聽,忍不住嗚嗚咽咽哭泣起來。老婆婆把金釵交給王妻,讓她到市上當了錢買些米來暫且度日,三天以後再來相見。王成挽留她,老婆婆說:「一個妻子你還養活不了,我在這裡,有什麼用呢?」說完就走了。王成對妻子講了老婆婆的來歷,妻子很害怕。
  • 明月說《聊齋》之《王六郎》:人鬼一家親
    忽然,遠處走來一個書生打扮的少年,少年來到他身邊站住看他喝酒。許義是個豪爽之人,於是就邀少年同飲,少年也不推辭,二人便坐在岸邊對飲起來。喝了一夜,二人都很高興,可是起網一看,竟連一條魚也未能打到。許義有些喪氣,他見天快亮了,就準備收網回家。這時少年起立躬身說:「哥哥和我喝了一夜酒,耽誤了打魚,小弟到下遊去為你趕魚。」說罷,起身朝下遊飄然走去。
  • 明月說《聊齋》之竇女復仇記
    一次,回來的路上遇到大雨,就到附近的一個小村裡避雨,見路邊一個農人家,門裡很寬敞,就進去避雨。主人見是西門端,就邀請他進屋休息。西門端走進屋子,主人忙端上香茶招待他。西門端問主人姓名,主人說:「老夫姓竇,名廷章。人都叫我竇翁。」接著竇翁就排上酒菜,招待西門端。
  • 明月說《聊齋》之《王者》:一個神靈懲治貪官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會講故事的明月,今天來講一個神靈懲治貪官的故事。這個潘巡撫幾年前還只是個小小的縣令,可此人擅長鑽營,又貪得無厭,在任上大肆搜刮,摟的盆滿缽滿,再加上上下打點,沒幾年就從一個縣令升到了巡撫。瞎子說:「你必定是為了丟失銀子的事。」劉武官一聽大驚說:「是的。」於是便把自己丟失餉銀的經過說了一遍。瞎子聽後說:「你只管跟著我走,到時你就知道了。」於是劉武官便找人用轎抬著瞎子,自己和軍卒跟在後面。瞎子坐轎在前引路,眾人一行走了幾天進入一座深山中,七拐八拐,忽見前方出現一座城市,進城後,又走了一會兒,瞎子說:「停下。」
  •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九,好快刀
    趙玉霞聊齋故事之九 好快刀淄川學者趙玉霞為您講述聊齋故事其中一個強盜認識這個官兵,就畏畏縮縮地求告他:「聽說你的刀最快,殺頭從來不用第二刀。求求你殺我吧!」那個官兵說:「好吧。你小心靠在我身邊,不要離開。」強盜緊跟著他到了刑場,官兵揮刀一砍,強盜的人頭「咕嚕」滾下,滾到幾步以外,還打著轉大聲稱讚說:「好快刀!」
  • 新聊齋志異/黃大仙上身/之爆料。
    李家有女,名曰阿七,嫁給鄰居王六。堪稱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怎奈好景只在青春,難熬三年之癢,七年之痛。喜新厭舊充斥於你儂我儂,結果以王六出軌而落幕。阿七每欲諫言復止,皆緣於所顧之顏面。阿七鬱鬱寡歡,六神無主。忽一日,四肢疲乏無力,坐於榻上,呆若木雞。目向窗外,心慌意亂,舉止異常:提臀,提足,腳尖著地。須臾間雙腿顫抖,牽動雙臂,然後熱血沸騰,周身肌肉興奮不已,隨著四肢而抖動。手指王六高聲斷喝:呔,此山是我栽,此路是我開。要想去打野,跪拜本大仙。王六:你發什麼癔症!你不會是黃皮子上身吧?
  • 比「八大王」多一王的「九大王」之死
    在我老家溝底有一座孤墳,這墳依勢建在一個斜坡上,甚至沒有墓碑,早已破敗不堪,不勝悽涼。我公給我講這裡埋著一個兇得很的人,一個自稱「九代王」的人。自從「八大王」剿四川後,我們祖先從湖北孝感來到這裡,歷經幾代人終於站穩腳跟。到了清末家簇出了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據說此公力大無窮,練得一生好本事。
  • 明月說《聊齋》之申文正殺龜
    大家好,我是會講故事的明月,今天講個申文正殺龜的故事。話說在陝西的涇河邊上,有個讀書人,姓申名文正。無奈之下妻子對丈夫說:「要不,你去偷吧?」申文正聽後生氣地說:「我是讀書人的後代,不能光宗耀祖道也罷了,怎能去敗壞門戶、羞辱祖宗呢?與其做強盜活著,還不如餓死!」妻子聽後氣憤地說:「你想活著又怕丟臉嗎?世上沒有田產又能過日子的,只有兩條路:如果你不去做強盜,那我只好去當娼妓了!」申文正大怒,跟妻子吵罵起來,妻子無奈含忿去睡下了。
  • 明月說《聊齋》之三生三世,一個化幹戈為玉帛的故事
    主人公是兩個人,一個叫興於唐,另一個佚名,為了方便講述我們就叫他盛於漢。這個主考官也很狡詐,隻字不提受賄賣功名之事,辯解說,自己做為主官只是把握大方向,下面即使有好文或者賢才,但分管的考官不推薦,自己又怎麼能看得見?閻王聽後說:「這件事你們不能互相推諉,失職的責任你們各有一半,按照律例應受鞭笞之刑。」於是叫差役們對他倆施刑。這興於唐在階下看到閻王只是判了二人鞭刑,覺得刑罰太輕,很不滿意,便突然大聲喊叫,臺階兩邊的群鬼也一齊呼應。
  • 明月說《聊齋》之奇烈女子尤庚娘
    在路上遇到一個叫王十八的人也帶著妻子逃難,王十八見到金大庸後一見如故與金稱兄道弟,十分熱情,金大庸很高興,於是兩家人便同行同住。這天,走到了一條河邊,庚娘偷偷告訴金大庸說:「不要和王十八同乘一條船。他總是盯著我,眼珠亂轉,好像心術不正!」金大庸答應了。這時王十八僱了條大船,並幫著金家搬運行李,忙忙碌碌,非常周到。金大庸不忍拒絕他的好意,又想到他也帶著妻子,那少婦看上去也很溫順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