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原著:朱朝陽不壞,嚴良是作惡的推手,結局解釋了一切

2020-10-11 彩果糕

《隱秘的角落》最近熱播,花了一上午看完原著《壞小孩》,感覺深意全寫在了結局.對於我來說,嚴良做出來的決定就是一個充滿「五十度灰」的決策,看似不完全光明正義,卻也不十分黑暗,終歸是處在模糊的中間值上。

接下來,我將從這「朱朝陽是個好學生,他並不算壞人」;「做警察的嚴良分不清道義與人性,處事原則一塌糊塗」;「人性走到最後,為什麼沒有18釐米,只有1釐米?」三個角度進行解讀。

01、朱朝陽是個好學生,他並不算壞人

很多人覺得,看了朱朝陽的日記,發現他把髒水全潑在了真心對他好的小夥伴身上,真真的不是人。可以說他從寫日記那天開始,他就壞到家了。

但是我卻覺得不是,他從頭到尾,都只是穩住了「好學生」的人設而已,只不過這個「好學生」的老師不是學校的老師,而是張東升。

可以說,朱朝陽每次作案,在某種程度來說,都是照搬了張東升老師的「完美答案」。

第一次,他殺死自己同父異母的妹妹,屬於高空推下,照搬張東升老師殺嶽父嶽母。

只不過這場是無意識交作業,後面就自己開竅了。

第二次,他殺死朱永平夫婦,照搬張東升老師的「不在場下毒」,故意討好普普也算是學張東升故意討好嶽父嶽母。

這場屬於強迫老師輔導自己寫作業,不過不管怎樣,最終結果是「作業完成的」非常優秀。」

第三場,看上去屬於典型的借刀殺人,可以說兩個同伴的死都在張東升意料之內,這毋庸置疑,但他也是有想過不同的結局的。

因為他第三場的借刀殺人把一切都建立在張東升是惡意殺人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如果張東升真的決定放他們一馬,那朱朝陽一切白做。或許也會與想辦法讓兩個小夥伴安穩的拿錢離開。可惜人性的惡推動了慘烈的結局。

從朱朝陽的行為模式和結局來看,作者一直沒有放棄朱朝陽可以做好人的希望,因為他還是一個啥也不懂的不到十四歲的孩子。他的一切惡行雖然邏輯圓滿,但與張東升相比,沒有太多作案上的創新,他所謂的「黑化」是因為有了社會與家庭的壓迫,更因為有了夥伴的縱容與張東升做壞事沒受懲罰的示範。這多方面的角逐力,一步步把他對對與錯,法律與道德的判斷層層推翻,讓他成為最後最得利益的罪犯。

當然了,如果我們從第三次朱朝陽的作業完成度來講,那他是真真的「後浪」,直接把「前浪」砍死在了「沙灘上」。

02、做警察的嚴良分不清道義與人性,處事原則一塌糊塗

在這場案件中,嚴良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角色,他看似聰明實則糊塗,斷案的手法屬於「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一切看似高深的斷案結果,都完全是靠直覺深挖。這麼來看,這人真的就是個自負的傻子。所以說,某種程度上來說,他是作案人背後的推手。

為什麼這麼說呢?

他開始作為張東升的老師與他老婆徐靜的親戚,本身與這夫婦二人關係很深。但非要說和這倆人誰更近,那應該還是徐靜。但是當徐靜來求他斷案的時候,他卻選擇相信張東升的哭訴,哪怕徐靜當時都和張東升說了,如果自己死了,那就是張東升下的手。

等徐靜真的死亡並火化後,張東升同樣是查問了張東升一遍後就放過了張東升,全程,他沒有給徐靜足夠的援手和保護,最後只是覺得自己看不透張東升。這個結果對他來講似乎已經足夠了。

從情理上來講,徐靜屍體被火化,張東升態度沒毛病,他可以就此放過,但從一個熱愛法律的角度上來看,他不夠執著,也不想真正伸張什么正義,他就是單純靠感覺斷案,能斷則斷,不能斷也正常,那便就此放過。

所以他的不追究,讓每一個場作案結束的過於順利對於朱朝陽來講,他看在眼裡,就懂得了他「老師「張東升從來沒有和他明說的一個道理:

每年成千上萬的意外事故中,也許有些也不是意外,而是謀殺,只不過人們永遠都無法知道其中的真相了。

03、人性走到最後,為什麼沒有18釐米,只有1釐米?

其實從嚴良的態度上來看,他對張東升比對朱朝陽更寬容,或許因為這之中真的有「師生情誼」,或許是因為張東升作案確實沒留下什麼把柄,而朱朝陽作案卻因為不懂高科技,而讓人可以按圖索驥。這我們暫且不提,只說書中的結局。

這一釐米,通向兩個截然不同的未來。

這一釐米,是世上最長的一釐米。

這段話是來自原著的最後兩句話。

表面像是在說嚴良在選擇要不要告發朱朝陽時,撥電話的鍵與取消鍵之間的距離,但其實說的更是人性,法律與道德感。

嚴良在逼著朱朝陽問話的時候,沒想過如果這孩子是無辜的,會給他造成多大的心理創傷,而想的是這孩子就是幕後推手,但當他真的可以告發朱朝陽時,卻假模假樣的表示自己被朱朝陽最後說「好想做一個全新的人啊」打動了。

這樣真的很假。

什麼是全新的人?

繼承大量家財,背負多條人命,直接開始不受幹擾的新生活就是全新的人了?

如果這麼說的話,嚴良他就不配做個警察!

法律之所以存在,不就是為了讓每個人可以更自由的生活在社會中嗎?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說: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

如果法律不能作為道德的最後底線,那人們將如何看待自由?社會的秩序又要怎麼維護呢?

但朱朝陽作為張東升的「好學生」,他學到了什麼?他從張東升身上學會了怎麼躲過法律的犯罪,來收穫自己的利益,他從兩個小夥伴身上學會了如果兇狠的面對傷害自己的人,他最後很可能還要從嚴良身上學會了只要做完錯事,手段足夠齊全,姿態足夠可憐,就可以獲得所有人的原諒,重新開始。

這對一個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來說,真的是好事嗎?

張東升也曾經是好學生,但是他有殺一次人,就會殺兩次,如果有足夠的脅迫,他還可以殺第三次,可以說朱朝陽的未來,還是「張東升」。

所以嚴良的選擇就是一個「五十度灰」的選擇,看上去,他的選擇趨向是一個倫理上的選擇:既然已經死了九口人,那麼保全最後這個活著的小孩,給他一個全新的生活。

但生活上的倫理不是小女孩在沙灘上救魚,救活一隻就能挽救一隻的生命,而是要看是否真正從道德、從人性解救更多的人。

而且嚴良也並沒有那麼善良,他明知道朱朝陽就算直接涉及命案,未滿14歲,也不能把他怎麼樣,卻還要猶豫用一鍵取消,來換取朱朝陽「全新的生活」,這背後的寓意,不可悲嗎?

相關焦點

  • 隱秘的角落:不要再譴責朱朝陽之惡,壞小孩都是父母的忽視造成的
    《隱秘的角落》原著中朱朝陽的本惡,早就隱藏在他的心間。然而電視劇表現出的惡,給我們傳達的並不是讓我們去譴責他的惡,而是讓我們思考惡之土壤,惡的根本,惡的由來。我們從劇情和原著的差別來逐步分析此劇的亮點,引出朱朝陽之惡的由來:01.
  • 《隱秘的角落》:「壞小孩」的故事,惡不是起點
    即便消解了大部分原著小說裡生猛慘烈卻稍顯單薄的惡意,《隱秘的角落》仍然在用持續高能的劇情、畫風陡然轉換的剪輯、詭譎的配樂等等手段,闊刀利斧地劈開了平靜的壁壘,顯露出生活波瀾不驚的表象下原本的模樣。每一個細節裡彰顯著人性的幽暗和複雜,讓我一次又一次打破以往觀劇和生活經驗裡積攢來的思維定勢。
  • 《隱秘的角落》:讀了原著才知道,壞小孩有多壞
    《隱秘的角落》大熱,我沒有認真看這部劇,反而看了原著。印象中,電視劇的結局是完美的。壞人張東升得到應有的懲罰,三個小孩雖然歷經坎坷,但是守住了內心的堅持,向陽而生,童話般的結局。但是讀完原著,內心是複雜而糾結的。當十幾歲的小孩子遇到兇殺案,激發起內心隱秘的角落中的暗黑面,竟一發不可收拾。
  • 與原著壞小孩相比,《隱秘的角落》才是真正的童話
    作者將童年的不幸寫實在小說中,再加上人性中的善與惡,這兩點的相互交融成就了《壞小孩》的成功,也成就了《隱秘角落》的成功。我們每個人都在生活經歷的影響下,一步步做著童話與現實的選擇,善良與邪惡的選擇。其實,每一個紫金陳都有可能是朱朝陽,每一個朱朝陽都會變成成年以後的張東升,壞小孩就藏在每個人隱秘的內心深處,一念之間便可成佛可成魔。02童年的經歷會伴隨一生,無論是朱朝陽也好,普普和嚴良也好,甚至是張東升也好,他們的身上都刻有這些經歷的烙印。
  • 《隱秘的角落》沒有演繹出原著中「神探嚴良」的精彩,太可惜了
    《隱秘的角落》原著是紫金陳的《壞小孩》,看過原著的人都大呼「幸好改了」,不然整本書都在管王瑤叫「BZ」肯定不讓拍。 但是因為刪減和修改過多,要說這完全是兩部作品其實也是可以的。原著《壞小孩》中也有很多故事的背景介紹,刪掉了有點可惜,那這篇文章我們來聊一聊被刪掉的精彩角色「神探嚴良」。
  • 《隱秘的角落》刪掉嚴良、增設老陳,編劇可謂用心良苦
    文/杏花疏影改編自推理小說作家紫金陳的作品《壞小孩》的網劇《隱秘的角落》最近火爆全網,話題一撥兒接著一撥兒。可是原作的結局是開放式的,到底嚴良最後有沒有揭露朱朝陽,全在讀者自己的想像。臨死之前的那句忠告,說明他早已洞察了一切,只是一直沒有說出來而已。在這個層面上,他承襲了原著中嚴良對朱朝陽所有的複雜情緒。既心驚,又無奈,還有遺憾和不忍。所以製作團隊將「嚴良」這個名字,給了他,將丁浩與嚴良合二為一。
  • 《壞小孩》:比網劇藏著更多隱秘的角落,三個小孩為啥這麼壞?
    《壞小孩》——比劇版藏著更多隱秘的角落,為什麼三個小孩會這麼壞?6月底火爆全網的網劇——《隱秘的角落》,相信大家都已經清楚完整的劇情。當初很多觀眾都從原著的角度來推測網劇的真實劇情。其實,原著《壞小孩》比網劇更黑暗,也更直擊人心。在封閉的甲板上,誰都插翅難逃。
  • 為什麼《隱秘的角落》朱朝陽說後悔給嚴良、普普開了門?
    關於《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說:「我最後悔的事是幫你們開了門」,也許這個編劇理論可以完美解釋。在《隱秘的角落》中,編劇把這個理論中的「門」真的變成了一個實際的「門」,即朱朝陽給嚴良和普普開了門 朱朝陽收留這兩個人後,他的生活發生了不可逆的徹底改變。
  • 隱秘的角落,電視劇比原著更精彩
    看完了熱播網劇《隱秘的角落》,一開始是不想看的,網上熱炒什麼帶你去爬山之類,沒什麼興趣。一個星期天無聊打開看了以後,才發現這劇製作的真的精良,懸念迭起,演員的演技也很到位。本文涉及劇透,還沒看過電視劇的朋友請慎看。 看完之後,覺得還不過癮。於是找到了該劇的原著小說來看,小說名叫《推理之王-壞小孩》。
  • 《隱秘的角落》:深挖壞小孩身後的壞父母,才知「惡」不是沒來由
    文 | 維尼媽媽沐瀅我被神劇《隱秘的角落》圈粉了。《隱秘的角落》原著名為《壞小孩》,和《無證之罪》原著作者都是同一人,網劇也是同一個團隊製作的,調調都是一樣的壓抑。與《無證之罪》讓我感觸不同的是,《隱秘的角落》裡的惡是隱秘的,不同於《無證之罪》男主角明顯的黑化,是細思極恐,令人置身炎炎夏日卻背後冒涼風。
  • 《隱秘的角落》刪他戲份,卻讓丁浩成了嚴良,是救贖?
    之前小編已經寫過朱朝陽、普普。今天就說說《隱秘的角落》裡最後一個小夥伴嚴良(丁浩)。提到這個人物,不得不說他的名字。《隱秘的角落》雖然對原著的改編很大,可幾個主要人物的名字幾乎都延用了原著中的名字。只有嚴良,在原著中的名字是丁浩。
  • 《隱秘的角落》大結局,朱朝陽徹底黑化,從母親的表情已經看出來
    《隱秘的角落》已經大結局了,開放式的結尾讓觀眾可以從細節處選擇,到底是相信童話還是相信現實,從明面上看,還是童話式的結尾,大家皆大歡喜,朱朝陽主動承認了自己隱瞞的部分案情,嚴良和普普也都沒有死,普普的弟弟也得到了救治,嚴良還有了當警察的夢想,和老陳兩個人在臺階上閒聊的情節充滿了愛,讓人感動。
  • 《隱秘的角落》:陽光優秀少年如何成長為了壞小孩?
    在《隱秘的角落》中,對於朱朝陽遭遇欺凌事件做的更加隱晦,就是考試的時候沒有給同學傳小紙條,然後考試結束在籃球場上被對方用籃球打了而已。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美好,僅僅是有一點點不順心如意而已。但是在整個結局一切出現了大幅逆轉,有 5 個人接連因為朱朝陽而死,最後他還通過日記偽造過程事實,把自己成功洗白。
  • 《隱秘的角落》嚴良和普普也許只是朱朝陽幻想出來的人物
    以下分析內容只對電視劇《隱秘的角落》,不包含《壞孩子》小說部分。我看到過一個分析,分析認為嚴良單獨拿出來之後,對於劇情沒有任何的影響。於是我重新看了兩遍前四集,產生了一種猜測在《隱秘的角落》裡可能嚴良和普普都是朱朝陽的幻想。因為前四集裡除了朱朝陽在的時候,嚴良和普普就沒有正式的出現在朱朝陽活著的熟人身邊。
  • 《隱秘的角落》裡幾個冷門細節
    我們不談原著,只聊網劇情節看劇過程中發現幾個值得關注相對來說討論較少的冷門細節我也沒太明白拿出來討論一下第一:張東升與朱朝陽的關係除了名字上東升朝陽的暗喻外兩個人的生活環境也如出一轍張東升被自己深愛的妻子拋棄被嶽父母和女方一眾親戚嫌棄
  • 《隱秘的角落》:想得到愛卻換來了惡
    《隱秘的角落》在這個夏季給我們帶來了絲絲寒意。這部劇是根據網絡小說《壞小孩》改編的。據書評來看,在書中,主演的三個小孩,比劇中要壞。而我覺得,善與惡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後天形成的。朱朝陽為什麼就成了一個壞小孩。跟他的家庭和朋友有很大的關係。他身在一個單親家庭之中,父母離異後,母親帶著她獨自生活。朱朝陽很爭氣,他一直是班裡的第一名,是個學霸,母親也因此覺得很有面子.在片中,開家長會時,當老師宣布第一名還是朱朝陽時,她得意的神情,不言而喻。好像所有家長都在羨慕她一樣。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最後變成張東升了嗎?
    還有那種無法言傳的感覺,覺得這部劇演得很真實,那隱秘的角落,似乎存在很多人心中。所以各類解讀的文章、視頻如井噴一般,各種意見和觀點在網上集結,已形成了超級熱點話題。我在網上看了很多解讀文章,有深以為然的,也有不敢苟同的。基本上,網上很多都是把原著《壞小孩》和網劇《隱秘的角落》結合著解讀,這裡我要先聲明一點:我的解讀完全是基於網劇展開的。
  • 《隱秘的角落》: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得到善待,做出正確的選擇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原著名為《壞小孩》,那麼誰才是劇中的壞小孩呢?以下內容綜合了電視劇和小說的內容。電視劇和原著中,嚴良都是莽撞和仗義的,靠拳頭去保護自己和朋友。嚴良在劇中做的一切都不是為了自己,都是為了別人。在原著中,嚴良雖然外表兇悍,但是內心是三人中最脆弱膽小的。
  • 《隱秘的角落》中的問題小孩——朱朝陽
    朱朝陽不敢說實話,他小心翼翼的壓抑著自己的情緒。他的實話,可能會讓朱永平不高興……所以他選擇不說實話。可電視劇的鏡頭給了我們真實的答案。而被妹妹朱晶晶踩髒了鞋子,阿姨王瑤冷嘲熱諷的話和不真誠的道歉,都在朱朝陽被分走的父愛的受傷的心上撒了一把鹽。可是朱朝陽不會跟爸爸告狀,他覺得告狀也沒用,還會讓爸爸覺得他不懂事。
  • 餘春:一分鐘了解《隱秘的角落》朱朝陽、嚴良、普普的性格
    一分鐘了解《隱秘的角落》朱朝陽、嚴良、普普的性格 《隱秘的角落》海報背景朱朝陽:父母離異,跟著母親,母親工作忙,經常不在家。對這一切,朱朝陽選擇了隱忍,他獨自離開了。 以下是朝陽和父親見完面,沮喪地回到家後,和嚴良、普普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