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灼心》:然後用死亡救贖良知

2020-09-22 小狐狸555


電影《烈日灼心》根據須一瓜小說《太陽黑子》改編,講述一起長大的兄弟三人楊自道、辛小豐、陳比覺,捲入一場滅門兇殺案,陰差陽錯逃逸七年,最終為了他們共同撫養的女兒尾巴(被殺一家唯一活著的後代),能有一個輕鬆的將來,選擇了死亡。


這是一場關於內心善與惡選擇的較量。


善惡本是兩條平行線,卻因為人的慾念演變成不斷相交雜亂無章的一團亂麻。一條線有頭有尾才有價值,可一個人作惡又行善該怎麼評判?


影片最後辛小豐、楊自道、陳比覺一致選擇了死亡。我不認為這樣的安排,是因為我國影片中如果罪惡得不到懲罰,審核就過不了。


它不是一部極度商業化的電影,曹保平導演把主題的表達很清楚,就是通過讓雖然沒有實際參與殺人行為的三人,不斷的做出選擇,不斷的直面內心,實現良知的救贖。


鄧超飾演的辛小豐在天台被捕後說:「對和錯,每個人心裡都有。」他們犯下的罪行,在法律上的確不至死。但若為自己辯罪,想法設防的活下來,只要良知還是鮮活的,那活著的每一天都將是生不如死的煎熬。


當然這個前提是建立在這三人,他們原本對善的認知有底線,內心對自己有要求。當內心的良知和事實行為起了衝突,無法達成一致,人的核心就會崩潰。


所以有的人在受到極大的精神刺激時就會發瘋,因為內心平衡統一的體系被打破了,就像一座大樓的地基框架都爛了,它只有坍塌。


對尾巴來說,給過她那麼多的愛,那麼疼她,撫養她長大的三個爸爸,卻是參與殺害自己親人的兇手。


除非你沒做,否則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永遠的秘密。尾巴早晚會知道真相,那時就是把四個人同時推向煉獄。在這一天來臨之前,鞋掉下來了,他們成全了自己,也給了尾巴一個輕鬆的將來。(鞋掉了的暗喻:說有一個老太太一個人住,她樓上住著一個喜歡穿靴子的年輕人,年輕人經常很晚回來把靴子摔在地上,發出咚咚的聲音,老太太睡眠不好,經常被吵醒。有一次老太太只聽到一隻靴子的聲音,然後她一直醒著,等另外一隻靴子掉下來。)


至此所有人的內心都達到了一個平衡。



其實我們大部分人無法一開始就特別確定自己的內心所向,都是在不斷的矛盾、糾結、自我鬥爭中逐漸尋得自己認可的方向。


而影片中王硯輝飾演的真正殺人犯,他的知和行自始至終是統一的。他能夠像談論菜市場的西紅柿多少錢一斤一樣,陳述自己的殺人過程。


生命於他而言可隨意踐踏,徹底的以自我利益為中心。


可是他看上去是那麼的平易近人。而現實生活的確很多連環殺人案的罪犯,都看上去相當憨厚,他們太像一個好人了,讓人防不勝防。


這一切讓我們懷疑究竟什麼樣的人才算好人?


印象最深刻的場景是影片開頭的兩場大雨。


伊谷春在雨天的公路上,第一次遇見被劫持,但不敢向警察求救的楊自道;以及小豐決定搬出協警宿舍和自道在雨天出去租房的那天,都是大雨。


潮溼的氣息就像人內心最陰暗的地方。陰冷、逼仄、爬滿了滿身疙瘩的蟾蜍、終年無光,也不能有陽光。


而每個人都用平靜的生活和偶然為之的善行,將其緊緊包裹。


如果誰沒守住,任其肆意作惡。那他就要接受法律的裁決,砍掉自由、權力或者生命。


不存在從頭再來。臉一抹,日子就想重新過?


不可能的。


就像一個人死了,死透了。大腦、心臟、血液都停止了運轉,永遠的結束了。


手沾過血的辛小豐、楊自道,在逃逸的日子裡可以不要命的行善,但終究無法消除曾經的罪惡。


這個世界的規則就是這樣,你可以行善無底線,但不能惡的沒邊界。


影片在畫面交疊之間,將人物的命運染成該有的顏色,平靜的結束了罪惡。尾巴什麼都不知道,她代表著善和希望,走在原本就屬於她的康莊大道上。


烈日之下,光與影,對與錯,罪與罰,自會有它的去處。我們守好自己的良知和心底的髒事,若無其事的活下去吧。


相關焦點

  • 《烈日灼心》,鄧超的巔峰之作,深入探討人性的善惡是非
    一顆心牽緊著另一顆心,層層疊疊地用心包裹著心;我們用回憶成就起彼此的羈絆,在善與惡之間嘗試著取得一個平衡點,然後亦步亦趨地行走在獨木橋上,一個縱身就是深不見底的海洋。『解脫』如果是最好的救贖,那麼我們該不配擁有,我們只值得用醉生夢死的餘生苟延殘喘的活著。也許運氣好的話,餘生將不會那麼長,如果,運氣不好的話,那麼葬送的又豈止是我們的一生?
  • 解說-烈日灼心
    怎麼就這麼巧,哥倆同時見到這個 命運中來救贖他們的人,也許唯一不用受到懲罰的就只有傻子,又是大雨哥倆出來找房子逃避警察犀利的眼神,遠離眼皮子底下的行蹤《烈日灼心》辦案的路上警長看似聊天,眼神逃離,警察直覺,這小子有問題,這時駛來一輛計程車,又是一眼,
  • 《烈日灼心》:天道恆在,往復循環,不曾更改
    《烈日灼心》改編自須一瓜的長篇小說《太陽黑子》。在烈日之下,皮膚會被灼傷,但是所灼傷的僅僅只是皮膚而已嗎?還有人心。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電影中有很多人物的面部表情特寫:阿道在被伊警官的妹妹表白時的表情,小豐在被執行安樂死時的表情,伊警官在撞見小豐和那個臺灣男人纏綿時的表情……演員精湛的演技和表現力使得全劇更為精緻。
  • 《烈日灼心》(二)是非之心!人性抉擇的伊谷春
    這是《烈日灼心》中伊谷春的話,關於人性。辛小豐為了籌錢湊女兒「尾巴」的醫藥費,私自拿了繳獲的四千五百元賭資。伊谷春憑藉著自己毒辣的眼光發現以後對辛小豐進行了法律上的說教。七年前西隴水庫的滅門慘案是他跟著師傅參與的第一次大案子,發臭的屍體,滿屋子的蛆蟲,都是他歷歷在目的場景,所以他在第一眼看到辛小豐用手指滅煙
  • 黑暗的年代,需要良知的覺醒
    人人自保的年代,空氣中瀰漫著危險的信號,所有人的心中都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活下去,為了生存,人體本能的求生意志會使人們放棄很多,放棄對真相的追求,放棄對他人悲慘遭遇的同情,但是當黑暗褪去,當光明重新照進人間,人類的良知就開始逐漸覺醒。
  • 從《背叛》、《天道》到《天幕紅塵》:用死亡來扒拉人的靈魂
    最激烈的形式就是讓主角死亡!如果一個人的死能震撼一群人,那麼這種死就有了價值。只有悲劇才能促使人思考,拷問人的靈魂。死亡的另一面是永生,它會一種激烈的形式讓人們永遠記住死者。所以豆豆的書中總不缺死亡,以主角的死亡來增強她要表達的觀點,並給人以強烈的啟迪和震撼。
  • 《肖申克的救贖》心懷希望,擁抱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心懷希望,擁抱自由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銀行家安迪因為誤判進入肖申克監獄,在長達二十年的 時間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最終通過地道逃離監獄,重獲自由的故事。 "救贖"是一種償還,是一種自我拯救,是心靈重獲解脫的過程。
  • (第七章) 酷灼,好一支隊伍
    (第七章) 酷灼 , 好一支隊伍 假期很快就過去了,我和李強相約回村。一進村眼前的情景好是驚訝!只見各生產隊的場上紅旗招展人潮如湧,布滿了持槍演練的隊伍。有列隊跑步的、有練刺殺瞄準的。口號聲、喊殺聲響成一片,好一個氣呑山河的演兵場。
  • 在復仇深淵與良心救贖之間的掙扎和徘徊,是對每個偽裝者的考驗
    「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屠龍的少年也會趴在那一攤金色的山丘上,長出罪惡的鱗片,當年你用善良保護的那些人,現在,他們回來了。」懷著報復之心的江源,在初回故地時便攜帶著惡魔的屬性,為了復仇,他不擇手段。楊霖作為「8000萬存款監守自盜案件」的經手人,是書中好人一方的典型代表,衝動、忠情、不逾矩,信仰正義並希望用正義的方式獲得正義,然而現實比正義本身還不正義。他是一面鏡子,也是一把戒尺,照亮著江源心中的黑暗,也圈定著江源的底線。
  • 一個黑幫暴徒的救贖
    講述了一個無惡不作的街頭混混獲得靈魂救贖的故事 ,該片獲奧斯卡金像獎。女嬰的哭聲逐漸喚醒他的良知,他決定擔負起照顧她的責任,與過去決裂。小說《沉默的馬》裡,馬東也曾少年狂熱,經歷了從殺人到覺悟的過程,他經歷的是另一種靈魂救贖
  • 《贖罪》——救贖靈魂,愛的猙獰與罪的延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對於有良知的人,做錯了事需要《贖罪》--救贖靈魂《贖罪》的情節很簡單,發生的時間卻不合時宜。仿佛是弱化了原本好好的一個愛情故事…如果還有機會贖罪,那你的罪就還不夠深刻,唯有你得不到你預想的救贖,贖罪才成為可能。作者最後的真相揭露,讓原本悽美的故事,有些寡淡無味。「一個女孩子從臥室窗外看到了她不懂的東西,可是她以為自己很懂。」
  • 《灼人的秘密》:逾越道德雷池,一念地獄,一念天堂
    茨威格的代表作,以《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最為出名,除此之外,他所寫的《象棋的故事》《看不見的珍藏》《灼人的秘密》等,也是倍受推崇的作品。正如,喜歡一個人,往往是根源於他的一部作品。再慢慢地,當你像剝洋蔥一樣,一點一點揭露「秘密」的外衣時,你會發現,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充滿著他所具有獨特魅力。茨威格的心理描寫,根源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
  • 《十日遊戲》:綁架遊戲的背後,是用謊言編織的愛與救贖
    國產網劇《十日遊戲》,改編自日本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小說《綁架遊戲》,講述了一個由綁架遊戲引發的關於謊言與救贖的故事。與其他改編劇集相比,《十日遊戲》並沒有完全照搬原著的故事情節,而是選擇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通過設置劇情反轉、時空交錯、多視角敘事等方式增強故事的懸疑性。相比原著,《十日遊戲》中新加入的人物與情節也讓整個故事變得更加飽滿,富有層次感。
  • 笑傲江湖:在少林寺裡,死掉了最後的良知
    她們的出發點,純粹是出家人的良知。她們甚或還想給令狐和任盈盈衝牽紅線,成人之美。二事實是,和尚尼姑真不是一家人,老和尚在想什麼,老道士在想什麼,老尼姑根本不知道。然後拼著吐血,一掌向費彬拍了出去。她肯定把嶽不群打得嚇了一跳:我擦,原來這世界上還是有良知的啊....
  • 《天下無毒》:烏煙瘴氣的朝代,權力遊戲下的良知泯滅和覺醒之爭
    在如此的朝廷格局之下,權力讓人的良知泯滅,也讓一些人在明爭暗鬥中覺醒了自己的良知。錦衣衛本來是皇帝的親信,在明朝的時候一直都是民眾口中的殺人武器,所以雖然他們的威嚴很高,但是風評卻是不好,但是卻不乏心性好的,為人正直的人,這個人就是陸琨,錦衣衛指揮使陸炳的義子,故事就是從他開始的。
  • 《覺醒》——救贖路上體味生命幽微處的情義與感動
    《覺醒》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少女無心犯下過錯,釀成了別人的悲劇和自己的苦果,塵封多年的悔愧使她走上了救贖之路這漫漫的救贖之路見證了中國故事, 這些故事包含了對時代的反思,對農民生活形態與意識形態的思考,也蘊含了人性的善良與慈悲、自私與狡猾、寬容與寬恕。
  • 《背叛》背叛不可饒恕,愛情治癒一切,寬恕、慈悲、救贖
    電視劇《背叛》讀後感生活中充滿了背叛和欺騙,但是還要滿懷希望,用出世的心態看所有遇到的不開心,因為改變不了背叛你的那個人,也改變不了事情本身,除了寬恕還有就是仇恨,但仇恨能把人拉到罪惡的深淵。《肖申克的救贖》男主角因為看見女人和別人偷情,準備去殺死姦夫淫婦,結果那兩個被小偷殺死,被誤判20年,而且不允許上訴和保釋,但是肖申克以自己的方式「救贖」,死的人已經死了,活的人還要繼續活下去,即使在監獄,他的人生也比平常人更滾燙,而且他成功的越獄並且「洗白」自己,還把臭名昭著的典獄長送上審判庭,但是監獄畏罪自殺。
  • 肖申克用規劃力實現救贖,我用規劃力學會了遊泳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相信大家都看過,電影歷史上排名第一,齋藤孝同樣是站在規劃力的角度,對男主角的逃獄歷程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02 《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所呈現的長期規劃力,告訴我們,我們所做的事情都具有相似性,魯迅不是說嘛,這世上開始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我們在這裡說的是,我們一生都好比是在路上奔跑,人與人之間,或競走或奔跑,快慢而已,終點都是一個,中間過程欣賞的風景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