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氏在《知否》中是個不討喜的角色,她心機深,手腕硬,出手狠。
大家都認為她是壞人,有人說她恨顧家,我卻認為她是對顧偃開的愛而不得,繼而生恨,她是劇中最悲情的女人。
寧遠侯府顧偃開,娶了東昌侯府的嫡長女秦氏,兩人情投意合,十分恩愛。
儘管大秦氏身體不好,病懨懨的,但是顧偃開沒有納妾,可見顧偃開對大秦氏用情之深。
封建制度下的男子,三妻六妾很是正常,像顧偃開極高身份,卻始終如一,只愛一人,在那個朝代,是極為罕見的。因此,顧偃開在京城夫人圈,落的痴情的好口碑。
根據劇情來看,小秦氏和大秦氏在年齡上有一定差距,顧偃開和大秦氏恩愛時,小秦氏還小,在小秦氏心裡,應該是很崇拜顧偃開的。
也許那時的小秦氏,幻想自己長大後,嫁一個如意郎君,就如姐姐和顧偃開一樣,夫妻恩愛,一生一世一雙人。
所以,顧偃開和大秦氏生活時,還是孩子的小秦氏是很崇拜顧偃開的。
顧偃開續弦白氏死後,小秦氏又嫁給顧偃開做填房。原本一腔希望,找個如意郎君的小秦氏,想來內心是不願意的,但又是沒有辦法拒絕的。
在那個年代,名門望族嫁女,是要有巨額的資產做陪嫁的,就如華蘭的十裡紅妝,那還是五品官嫁女。
就像侯府嫡女出身的小秦氏,如果出嫁,沒有巨額嫁妝,會被夫家看不起,也會被京城圈的婦人作為談資,貽笑大方。
無奈東昌侯府已是空有架子,小秦氏哥嫂二人,面對嫁妹的巨額嫁妝,想到只有把小秦氏給顧偃開做續弦,既能再次攀上侯府,又能少出些嫁妝。
在那個父母之命,媒灼之約的年代,小秦氏沒了父母,只能任兄嫂做主,無奈而嫁。
如果顧偃開娶大秦氏,是因為與秦家是通家之好,兩情相悅。
那麼讓白老太爺同意獨女做繼室,說明顧偃開確有過人之處,人品是深得白老太爺欣賞的。
小秦氏嫁入顧家,不管是無奈還是被逼,都已既成事實,只能被迫接受。在家從父,出嫁從夫的年代裡,女人是沒有能力左右自己的命運的。
小秦氏能嫁給品性優良的顧偃開,已屬難得,再加上顧偃開是行伍出身,俊朗健壯,又是小秦氏少年時崇拜偶像,愛上顧偃開,也在情理之中。
劇中多次出現小秦氏看向顧偃開的鏡頭,眼神是熾熱的,還有顧偃開死時小秦氏的悲慟,都表明小秦氏深愛顧偃開。
小秦氏愛顧偃開,但顧偃開對小秦氏的感情是複雜的,出於對大秦氏的愧疚,顧偃開要對小秦氏好,但小秦氏又和白氏的死有關。
小秦氏在白氏懷孕時,和大秦氏兒子顧廷煜說,大秦氏的死和白氏有關,被白氏聽到,白氏質問顧偃開大秦氏死亡原因,與顧偃開爭執,動了胎氣難產而死。
白氏在世時,顧偃開因為對大秦氏的愧疚心,一直對白氏冷淡。
當白氏死後,顧偃開才認識到白氏在她心中的地位,他愛白氏,卻沒有給過白氏一絲溫情,對白氏的愧疚之心,尤其再娶小秦氏後,更甚於大秦氏。
顧偃開知道小秦氏對他的愛,當他面對愛時,又會想到白氏、大秦氏,一份份愧疚,讓他無法坦然面對愛情,給不了小秦氏想要的愛,就給小秦氏大娘子的尊榮,只能不納妾來回報小秦氏。
小秦氏清楚的知道顧偃開的心結,也知道自己得不到他的心,就如她在對付明蘭時候說:「一個思念亡妻的丈夫,一個永遠也籠不住自己丈夫心的續弦。」又何嘗不是自己的寫照。
小秦氏對顧偃開痴愛,卻得不到顧偃開的回應,心中是有憤恨的。尤其是知道顧偃開要把白氏的嫁妝留給顧廷燁時,更是恨到極點。
她恨顧偃開,恨顧偃開在乎的一切,恨白氏,恨顧廷燁,恨顧家。
如果前期小秦氏對顧廷燁的恨還有掩蓋,顧偃開死後,對顧廷燁的恨意則是赤裸裸的。明蘭的出現,讓小秦氏更是恨意加重。
一樣嫁入顧家的人,明蘭庶女出身,卻得到顧廷燁所有的愛,小秦氏企望一生都沒得到的愛情,明蘭得到了,小秦氏更是羨慕嫉妒恨。
小秦氏愛的深,恨的也深,寧願縱身火海,都不願化解內心的仇恨,和顧廷燁捂手言和,主因還是在對顧偃開恨意未了。
小秦氏是悲情的,顧偃開頂著痴情的帽子,一生不納妾室,小秦氏卻沒有感受一絲愛意。
別的王府公爺娶小納妾,作為正室大娘子,心中不滿時,還能和妾室鬥法,在庶女面前耍威風,小秦氏內心終有千般不滿,也沒有發洩的地方。
她要對嫡子們好,她要端著做大娘子,裝成賢妻良母。她心是冷的,也是苦的,她不想再裝,就有她臨死前所說:「我要活回自己」。
小秦氏的悲劇是時代的產物,她爭鬥是和命運抗爭,無奈封建社會中的制度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又豈是一個弱女子能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