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棄妃到皇貴妃,說說端妃的逆襲之路3

2020-10-04 小野綠

明明知道是皇后害了富察貴人的胎,端妃為什麼要誤導甄嬛,說是曹琴默幹的?

今天這一章,我來說說富察貴妃被皇后害的流產一事。

這事其實特別簡單,皇后發現富察貴人有孕,擔心她生下龍子之後威脅自己的地位,所以利用安陵容善於制香的本事,調配出富察貴人特有的香粉讓松子聞,最後導致在春天心情本就煩躁的松子撲到富察貴人身上,導致富察貴人小產。

皇后的地盤發生的事,皇后的貓撲的人,最後卻導致甄嬛認為是華妃協同曹琴默動的手,除了曹琴默在富察貴人倒下的時候推了她一把外,是端妃,這個明知道真相的端妃誤導了甄嬛,掩蓋了皇后的真面目,因為她不想甄嬛雙面樹敵,而希望她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鬥倒華妃身上。

首先我們來看松子撲倒富察貴人的時候,大家的站位。

推肯定是曹琴默推的(因為我看到有些讀者還不知道是誰推的甄嬛),事發當時,她站在甄嬛的側後方,推的時候,導演給了一個快速的鏡頭,是穿粉紫色衣服的女人,而且看服飾肯定是個主子(只有曹琴默),她原本是想陷害甄嬛,誰知甄嬛機靈,倒地的時候反而扶了富察貴人一把,而且自己也被松子所傷,所以才洗脫嫌疑。

而此時華妃一臉茫然,一副我在哪?我是誰?到底發生了什麼?這種一問三不知的懵逼模樣,說明此事真的與她無關。

這裡我要批評一下曹琴默,她這多此一舉的一推,為自己和華妃潑了不少髒水。

這件事原本也不是華妃和她預謀的,出了事大可以看熱鬧,為什麼要突然橫插一腳,對她自己有什麼好處?

這個舉動,很像曹琴默的為人,雖然精明,但是目光短淺,心地也缺乏厚道,她本以為猝不及防的一推,誰也抓不住證據,可甄嬛心裡知道是她。

一旦在甄嬛心裡埋下仇恨的種子,她要弄你,也根本不需要講什麼證據。

在端妃誤導甄嬛之前,是曹琴默先誤導甄嬛,讓甄嬛以為,富察貴人小產一事,與曹琴默有關。

正在眾人一片忙亂的時候,突然出現的端妃撿到了關鍵的物證——富察貴人掉落下來的香粉。

她思索了許久之後,把盒帶給了甄嬛,並且誘導她「自己想」富察貴人到底是誰害的。

導演這時候特別巧妙,兩場對手戲一起拍。

皇后和太后那場對手戲,就是拍給觀眾看的。

明明白白的告訴觀眾,害富察貴人小產的罪魁禍首,就是一直慈眉善目,很喜歡做表面功夫的皇后。

但端妃明明知道真相(她對皇后和華妃的性情都非常了解),但是隻字不提皇后的種種劣跡,一直讓甄嬛自己去猜「到底是誰要害富察貴人的胎」?

是否能就眼前的形勢做出準確的判斷,來自於得到的信息是否準確完善,甄嬛之所以在「純元故衣」的時候輸的一敗塗地,是因為她不知道自己長的像純元,不知道皇后才是宮裡的打胎大隊長,不知道安陵容早已投靠了皇后。

而前面這兩個關鍵信息,是端妃刻意隱瞞甄嬛,故意不告訴她的。

為什麼?

端妃的意思是,她和甄嬛是合作夥伴關係,她們都有共同的敵人華妃。

鬥倒華妃對雙方都有好處,但這個時候,甄嬛沒有能力分心去鬥皇后。

為了避免甄嬛戰鬥力分散,所以端妃故意隱瞞關鍵信息,讓她覺得她的敵人只有華妃一夥。

比如端妃此時說的這句話:曹琴默是比華妃更難纏的人。

就是一句很明顯的心理暗示。

她在試探甄嬛心裡到底更懷疑誰,或是更忌憚誰。

沒想到毫無宮鬥經驗的甄嬛中招了。

好似端妃給了一個選項:曹琴默or華妃?

但其實這道選擇題裡面根本沒有正確答案,只有誤導的錯誤答案。

偏偏因為曹琴默白日那毫無所謂的舉動(推了甄嬛一把),把甄嬛的大部分注意力都吸引到曹琴默身上,加上曹琴默以前的挑撥離間,隔岸觀火,還有曹琴默和華妃聯合起來的為了陷害甄嬛,連自己的女兒溫宜公主都可以害的種種劣跡,導致甄嬛得出結論:曹琴默慣會在背後使陰招,我以前就差點著了她的道。

此時端妃有一個意味深長的表情,因為通過誘導,她得到重要信息,比起華妃,甄嬛其實更忌憚曹琴默。

所以後來的一段話,都是端妃根據甄嬛當時的心理,故意說給甄嬛聽的:華妃若是猛虎,曹琴默就是猛虎上的利爪,但是你只要知道鋒刃在哪,就能小心避開。

但是最後發生什麼我們也都知道了,甄嬛第一胎小產,是皇后主謀,安陵容做打手,華妃在並不知情的情況下作了幫兇(讓甄嬛罰跪),跟曹琴默一點關係都沒有。

端妃的提醒,恰恰讓甄嬛避開了所有正確答案,選了那個錯誤的。

而就端妃而言,她是希望甄嬛和曹琴默的仇越結越深的。

你們忘了端妃的「殺母奪女」大計了嗎?

她看上的溫宜可是曹琴默的女兒,最後是甄嬛出手,幫她料理掉曹琴默的。

既然如此,甄嬛當然對曹琴默越是仇視越好,管她得到的消息是不是真的。

回去之後,端妃病體難支,咳嗽不止。

吉祥說:娘娘身子弱,原不能勞累的,今天不分白天黑夜勞心勞力,身子怎麼吃的消?

注意這裡吉祥說的關鍵詞「不分白天黑夜勞心勞力」。

說明端妃白天撿到那盒香粉之後,一直是在考慮這到底是誰下的手,又是通過什麼手段下手的,但是當端妃考慮到真相之後,又忙不迭去碎玉軒,誤導甄嬛得出錯誤答案,把髒水潑到了華妃和曹琴默身上。

不得不說,皇后一開始的旗開得勝,完全得益於宮裡兩個最老辣的宮鬥高手(太后和端妃),或明或暗的為她做掩護,她才能先鬥倒華妃,再鬥倒甄嬛。

等太后仙去,端妃最後把矛頭指向皇后之後,才是皇后真正垮臺的開始。

相關焦點

  • 從棄妃到皇貴妃,說說端妃的逆襲之路1
    看殘血端妃如何絕地逆襲可神奇的是,就是這樣一個沒有生育能力的殘血棄妃,在幾乎已經成了皇上和太后的棄子的情況下,她硬是能逆襲翻盤,不僅扳倒了她的宿敵華妃和皇后(都是借著甄嬛的手),收養溫宜做義女(不能生育就殺母奪女),連跳兩級變成僅次於皇后的皇貴妃,這一切的一切,不是一句「好運」可以解釋的清楚的。
  • 從棄妃到皇貴妃,說說端妃的逆襲之路2
    否則一個棄妃的貼身丫鬟,為什麼僅憑聲音,就可以判斷這是「安常在」,安陵容封常在可是得寵以後的事,說明吉祥這裡的信息更新的還挺快的。這也可以解釋,雖然端妃很低調,但是她的消息特別靈通,往往可以及時的出現在重要的地方。
  • 端妃逆襲之路完結篇:端妃為什麼「又病了」?
    >逆襲之路前後各有關聯,閱讀此文之前,請先重溫:端妃逆襲之路1:溫宜生日,端妃出場端妃逆襲之路2:端妃為何要幫甄嬛?端妃逆襲之路3:端妃隱瞞重要信息端妃逆襲之路4:端妃為什麼那麼恨華妃?端妃逆襲之路5:曹琴默到底死在誰的手上?
  • 端妃逆襲之路9:甄嬛為什麼要把皇貴妃的名位讓給端妃?
    而且無論如何,要以端妃「為尊」,居於甄嬛之上,否則甄嬛覺得「終究難安」。很多評論都說,甄嬛捨棄了皇貴妃的尊榮,送給端妃一份大禮,好報答端妃滴血驗親時候立下的奇功。但我覺得,這不是事後補償的大禮,而恰恰是端妃知道雙生子真相以後的「封口費」。
  • 甄嬛是貴妃,端妃是皇貴妃,為什麼二人相見時行的卻是平級禮儀?
    皇后為懷孕的安陵容求晉封妃位的時候,甄嬛順水推舟向皇帝求了大封六宮,原本皇帝是準備封甄嬛為皇貴妃的,但是在甄嬛的再三請求下晉了端妃為皇貴妃。,但是一旦做了皇貴妃就會有一個隱患,將來要是真的鬥倒了皇后,皇帝想立一個新的皇后就非甄嬛莫屬了。
  • 端妃逆襲之路10:早知道純元的死因,端妃為何忍了二十年?
    但是對於端妃來說,皇上的心思從來不難猜。因為宜修一再作死,皇上對她的夫妻情分已經消耗殆盡,如今不動手,只是沒有充足的理由而已,但是情分,已經沒有了。而因為當了皇貴妃,端妃和宜修的矛盾已經公開化,以宜修狹隘狠毒的個性,如果當了太后之後,是斷斷容不下端妃的。
  • 端妃果然手段老辣五條復仇計劃同時進行
    端妃,從一個不得寵的棄妃,越過貴妃位分,連跳兩級晉封成為僅次於皇后的皇貴妃,手握協理六宮之權,成為人生贏家。皇上病重,端妃一直侍奉在側。甄嬛氣死皇上後,端妃日夜傷心。不得已「臥床不起」,連請安和姐妹相聚也都「來不了」。可見,端妃的病,想病就能病,病了是對甄嬛的抗議,也是刻意疏離。
  • 這四點表明端妃已知曉甄嬛私通和雙生子的秘密
    在成功收養了溫宜,除去了華妃後,端妃和甄嬛的盟友關係被端妃單方面終止。甄嬛因「純元故衣」事件被禁足,端妃未出現;甄嬛以棄妃身份含恨離宮時,端妃未出現;甄嬛在宮外如何受辱吃苦,端妃從不過問。若非這樣,皇上駕崩後,宜修必然報復,端妃和溫宜也必將性命不保。端妃明哲保身和利己主義的處世哲學,使她必然會聯手甄嬛,共同除去宜修,確保晚年無虞。
  • 端妃逆襲之路4:端妃為什麼那麼恨華妃?
    以端妃的敏慧,就算事先不知道,等事情發生之後,心裡也應該猜的七七八八了。但她痛苦的是,她除了默默背下這個黑鍋以外,她什麼都不能說。一般發生這種事,肯定是要嚴查的,因為一碗藥經手的人太多了,沒有證據證明一定是端妃幹的。但是我估計這次,皇上並沒有嚴查(本來就是他做的),反而做出袒護端妃的樣子,把華妃失子的痛苦和怒火都引到端妃的身上。
  • 端妃逆襲之路5:曹琴默到底死在誰的手上?
    她以為她的狡猾心思矇騙了所有人,但其實皇上、太后,包括甄嬛都知道她是怎麼落井下石,將所有的罪責都推到華妃身上的。但是,小小的嬪位並沒有滿足曹琴默的野心,她當著音袖的面說:妃、貴妃,我要一步一步的爬上去。而音袖恰恰是皇上和太后派到曹琴默身邊的間諜。而且曹琴默既無恩寵,又無門第,只有一個女兒,怎麼可能再封妃,甚至是貴妃?
  • 端妃逆襲之路7:端妃為何要救崔槿汐?
    甄嬛入宮之後,曾到三個地方去拜碼頭(主動拜訪),一是太后,二是皇后,第三個就是端妃。從這點也可以看出,甄嬛剛一回宮,端妃的身份和地位是高過甄嬛的。這也是端妃期望的,她需要甄嬛主動親近她,來開啟再一次的結盟,以表示她和甄嬛一直是同盟關係,而不是上下級關係。
  • 端妃逆襲之路6:端妃為什麼不告訴甄嬛皇后的真面目?
    端妃之所以不告訴甄嬛皇后的真面目,以我的分析來判斷,我覺得端妃是出於「自保」。因為種種原因(詳細原因我下文會分析),端妃斷定,現在的甄嬛並非皇后的對手,如果告訴甄嬛真相,甄嬛手裡又有什麼砝碼能扳倒皇后?
  • 甄嬛傳:端妃竟然隱藏的這麼深
    端妃才是人生大贏家,有溫宜公主承歡膝下,又被封為「皇貴妃」。當然這與她的心計和努力是分不開的,接下來我們來說說端妃謀略。端妃是和華妃一同入王府的妃子,其實她是一個很有實力的女人,家庭背景也很強大富察貴人小產,是她發現的香料,安陵容和皇上孕中歡好,以至於流產,也是她發現的「催情藥」,甄嬛木薯粉事件,本已經沒有緩轉餘地,她兩句話就扭轉乾坤「我不愛管閒事」;崔槿汐和蘇培盛對食之事也是端妃引經據典說服皇上
  • 端妃逆襲之路8:甄嬛團隊第一輸出
    所以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把宜修從幕後拉到幕前,暴露整件事就是一樁蓄謀已久的陰謀。甄嬛不便出手,敬妃和欣貴人還都沒反應過來,所以只有端妃能出手了。而且端妃在暗示斐雯撒謊的同時,還說斐雯「事事分外留意主子的一言一行」。事出反常必有妖。如果斐雯在永壽宮潛伏另有目的,那到底是誰指使的,祺貴人只是一個小小的貴人,怎麼有那麼大的權力,把手伸到永壽宮去收買宮女?那如果不是祺貴人,那還有誰?
  • 一個好漢三個幫,甄嬛的逆襲之路
    沈眉莊對甄嬛做到了雪中送碳,所以她們的感情最真摯,也最經的起考驗,在甄嬛的逆襲之路上,沈眉莊是最大的功臣。有了這一次的幫助甄嬛對端妃另眼相看,再加上之後的富察貴人被貓嚇到滑胎一事,端妃不計自己身子單薄,漏液前去提醒已有身孕的甄嬛小心
  • 甄嬛誤穿純元故衣被皇帝禁足後,她就聯想到端妃接近自己的目的了
    接近自己的目的,回憶起當初在溫宜公主的周歲宴上第一次見到端妃的情景,端妃看清甄嬛容貌的時候露出了驚訝的表情,想來從那個時候開始,端妃就已經在心裡計劃如何利用甄嬛來扳倒華妃的事宜了吧。 在此之前,甄嬛真的一直認為端妃娘娘是個好人,因為端妃總是不求回報地維護甄嬛,所以甄嬛才會把端妃當成是知心大姐姐
  • 《甄嬛傳》:皇上大封六宮,甄嬛為何刻意提醒一定要以端妃為尊?
    甄嬛讓皇上封端妃為皇貴妃,一個原因是自保,另一個原因是給端妃封口費!皇上大概還不知道,端敬兩妃早已是甄嬛的同盟了,所以後宮的治理權等於完全落到甄嬛的手裡。皇后被皇上權利架空以後,又開始坑害安陵容!按照皇上的設想,皇貴妃的位置是留給甄嬛的。但是在這件事上,她抬舉端妃,就是保護自己。只要她和六阿哥、果郡王是安全的,名利地位又算得了什麼!
  • 甄嬛傳:大封六宮是甄嬛爭取來的,為什麼卻一定要以端妃為尊?
    要知道,甄嬛此時已是貴妃,再進一步就是位同副後的皇貴妃,如果她能坐上這個位置,將來對付宜修皇后一定事半功倍,她為何要放棄這個機會呢? 第一:為了穩定與端妃的結盟甄嬛回宮之後與端妃的關係就大不如前了,她知道這是因為端妃最大的敵人華妃已經消失,如今的端妃只需好好撫養溫宜公主便可頤養天年,將來皇帝龍馭賓天之後宜修皇后也不會針對於她。
  • 甄嬛傳:宜修皇后從未對付過端妃,為何端妃卻說自己恨毒了她?
    端妃與華妃之間的恩怨是後宮裡公開的事情,當年華妃在王府做側福晉時曾經懷上過皇帝的孩子,不料讓端妃一碗被掉了包的安胎藥害沒了,華妃認定是端妃害死了她的孩子,事後用一壺紅花灌得端妃失去了生育的功能,於是她們二人從此反目成仇。進宮之後,華妃一直仗著自己娘家的勢力明裡暗裡欺負端妃,端妃則為了報仇和保命與甄嬛聯手端了華妃本家,她們之間的鬥爭也就結束了。
  • 甄嬛傳:明明皇上屬意甄嬛為皇貴妃,為何她要拱手讓給端妃呢?
    ,但甄嬛卻將皇貴妃的寶座拱手讓給了端妃,這是為何呢?從甄嬛的角度來說,首先是為了拉攏端妃,打壓皇后:端妃作為入宮最久的妃子,娘家是朝廷武將,加上其不爭不搶的性格頗受皇上看重,甄嬛回宮後想要與皇后抗衡,就需要將端妃拉入自己的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