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小產後,皇上並未重罰華妃,這讓甄嬛看清了自己在後宮的位置。只要年羹堯不倒,華妃無論犯多大的錯,哪怕是害死了皇上的龍嗣,都不會被重罰,更別說賜死。端妃曾對甄嬛說:「我原以為皇上會為了你和腹中的孩子,賜死年世蘭。」甄嬛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可惜,甄嬛和腹中未出生的孩子加起來,還不如華妃的分量,除了年羹堯的權勢,還有皇上對華妃的真愛和補償。即使年府倒臺,年羹堯被賜死,華妃火燒碎玉軒,皇上也不忍真正將華妃處死。甄嬛正是看穿了皇上的心思,才會冒著皇上震怒的風險,親自到冷宮告知華妃歡宜香的秘密,徹底斷了華妃對生的渴望,最終華妃撞牆而死。皇上聽說她死的剛烈,靜默很久,給了她貴妃的榮耀。甄嬛因純元故衣事件,被皇上禁足,生下公主三天後,含恨離宮,焉知沒有「誅心」華妃的原因。
甄嬛為了復仇華妃,就要徹底清算年羹堯黨羽。敦親王與年羹堯互為依靠,要年府倒臺,必須除去敦親王。甄嬛設計了周密的復仇計劃,只待敦親王自投羅網。武將出身的敦親王,穿著戎裝進大殿,實屬大逆不道。言官御史張霖看不過其所為,便上言彈劾。敦親王火爆脾氣,直接動手將張霖打了。皇上意欲嚴懲,又怕傷了武將徵戰沙場之心;不嚴懲,又堵不住言官悠悠眾口,左右為難。這給了甄嬛復仇的絕佳機會。皇上問計於甄嬛,甄嬛以「英雄難過美人關」,提出由敦親王福晉去勸說,讓敦親王登門道歉,以平物議。又建議敦親王已經是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富貴。要拉攏他,只能從他的兩個孩子入手。皇上聽從了甄嬛的建議,破例封敦親王的女兒為和碩公主,兒子為貝子。不僅如此,甄嬛又提議,敦親王女兒封為公主後,留在壽康宮,由太后撫養。這招將敦親王女兒留在宮中作人質的方法,徹底掣肘了敦親王行為。
甄嬛小產後,敦親王福晉曾登門看望。甄嬛如此建議,確實有「恩將仇報」之嫌。但是政治鬥爭從不以是否道德作為評判標準。為了實現政治抱負,打擊政敵,報仇雪恨,甄嬛早已不是之前只顧風花雪月談情說愛的閨閣小女子,她要的,就是用自己的政治手腕,藉助皇權,實現目的。
所以,當敦親王福晉再一次拜訪碎玉軒,希望甄嬛勸說皇上收回成命時,甄嬛完全是政治家的姿態,恩威並施說道:「本宮為福晉考慮,還請福晉能夠遵從聖旨。由太后撫養公主。福晉既為人母也為人妻,自然時時事事都要為夫君子女打算,以他們為先。前幾日為了王爺毆打言官一事,激起了不少民憤。希望王爺可以登門向張霖道歉。福晉若顧念王爺,就得在這件事上好好勸一勸王爺。皇上雖說要維護王爺,可畢竟是王爺先動手打了人。那張霖,到現在還躺在床上起不來呢。皇上終究生氣呀。而且王爺性格耿直,難免結怨。若有公主,時時能在皇上面前勸說幾句,豈不更好?本宮也會對皇上說,能讓福晉常常進後宮看望公主。」敦親王福晉眼見後路全部被堵死,不得已,只好說:「既然皇上如此費心周全,妾身和王爺也不能不領這個情了。」最終,王爺道歉,言官息火。皇上感念甄嬛解語花功勞,立即來碎玉軒探望。甄嬛趁此機會,開始給敦親王和年羹堯上眼藥。
甄嬛假裝漫不經心說道:「今天敦親王福晉來,臣妾泡了皇上賞賜的雪頂寒翠招待福晉,福晉一副喝慣了的樣子,差點冷場。」皇上說:「宮裡有的貢品,年大將軍府必有,甚至更佳。現在連敦親王府都有了。」甄嬛接著問:「皇上賞賜的也就罷了,若沒有,那他是哪裡來的?」皇上自然聽懂了甄嬛話中背後的含義:年大將軍功高震主,進貢宮裡的東西,年府有甚至更佳。
現在,年府與王府內外勾結,意欲動搖國本。甄嬛的告狀,非常高明。她已經學到了端妃處事的真諦,只說事實,引發別人猜測,從而引導對方按照自己的思路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甄嬛什麼也沒做,只客觀講述自己招待了一杯茶,至於這杯茶背後的水月洞天,就需要皇上自己拿主意了。
皇上歷經九王奪嫡險象,本就生性多疑。如今權勢滔天、功高震主又手握兵權的武將年羹堯與出身高貴、位極人臣又有奪嫡心思的敦親王勾結,自己歷經千辛萬苦謀得的九五至尊之位,已經風雨飄搖岌岌可危,再不動手收拾恐怕天翻地覆。
眼見皇上對年羹堯和敦親王是可忍孰不可忍,甄嬛看準時機問道:既然已經忍無可忍,皇上是否需要一再忍耐?皇上以太后生病為由,將敦親王福晉和子女軟禁在宮中,然把甄嬛送至遠離爭鬥的蓬萊洲避難後,暗中密派果郡王,截獲了敦親王發給年羹堯的信鴿,掌握了敦親王勸年羹堯相助謀反、迎八爺允禩為帝、允禟生母宜太妃為太后的造反實錘。皇上一舉拿下逆賊,大獲全勝。
皇上將甄嬛接回宮中後,甄嬛再次提醒皇上,臣妾疑惑,敦親王為何會找年羹堯,而不找別人呢?顯然,正是年羹堯不置可否的態度,引得八爺允禩以身犯險。最終皇上將年羹堯一貶再貶,直至賜死。甄嬛用一杯雪頂含翠茶,藉助皇上的權力,影響皇上的殺伐決斷,將年羹堯和敦親王黨羽收拾殆盡。
其實,甄嬛用雪頂含翠招待敦親王福晉時,福晉曾笑著稱讚道:「如今宮裡娘娘最得聖意,自然樣樣都是最好的。」無論王府中有無雪頂含翠,福晉的應答和表現都是非常合宜的,絲毫沒有甄嬛告狀的「一副喝慣了的樣子」。敦親王出身高貴,福晉千尊萬貴,是見過星辰大海的人。見過世面的大家貴族,不會因為一杯好茶就大驚小怪的。敦親王福晉曾在甄嬛落難之時前來探望,現在又如此信任甄嬛,希望她能幫助自己勸說皇上。可是,福晉哪裡會想到,將公主留在宮中撫養的主意,本就是甄嬛的出的。
甄嬛聰明機敏,有野心有欲望,通過自己的政治天賦幹涉朝政,最終也受到了權力的反噬。甄嬛「害死皇上心中的硃砂痣,冒犯了皇上心中的白月光」,又與其父甄遠道前朝後宮互通消息同情政敵,皇上如何不震怒?「狡兔死,走狗烹」,甄嬛最終含恨離宮,好似一個輪迴。在這場爭權奪利的政治鬥爭中,沒有一個人是贏家。
(原創不易,懇請關注。你若點讚留言,我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