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丨金石為開

2020-09-07 成都卓越教育1997

金 石 為 開

金石:金屬和石頭,比喻最堅硬的東西。連金石都被打開了。形容一個人心誠志堅,力量無窮。比喻只要一個人心誠志堅,努和去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常與「精誠所至」連用形成「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八字成語,指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試金石為之開裂。亦作「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近義詞:精血誠聚、金石可開

反義詞:無動於衷

出處

漢·劉向《新序·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

譯文:

漢·劉向《新序·雜事四》:「熊渠子是用心在射箭,所以即使是石頭那樣堅硬的東西,也會被打開的。何況人心呢?」

故事

周朝時期,楚國有個叫熊渠(qú)子的人,從小就喜歡射箭。熊渠子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神箭手,每天跟著師傅勤學苦練。

一天夜裡,熊渠子獨自一人外出巡查,猛地看到前面不遠處蹲伏一隻猛虎。熊渠子大吃一驚,立即張弓搭箭,全神貫注,用盡氣力,「嗖」的一聲向老虎射去。

可半天過去了,既沒聽到老虎逃跑的聲音,也沒聽到老虎倒地翻滾的聲音。熊渠子奇怪了,心想:「我這一箭明明射中了老虎,可是怎麼沒有一點動靜呢?」於是壯著膽子走上前去一看,不禁啞然失笑。

原來,射中的竟是一塊形狀很像老虎的大石頭。他再仔細一看,自己的箭已深深地射進堅硬的石頭當中,連箭尾上的羽毛也深深地射入石頭中去了。

熊渠子很驚訝,於是退後再射那石頭,箭折斷了,而石頭上也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同樣的射手,同樣的箭,為什麼兩次射箭的結果反差如此之大?

從此,熊渠子黑夜射石的事很快傳開了。而人們對這件事情感到很驚奇,疑惑不解。熊渠子的師傅回答說:「熊渠子是用心在射箭,所以即使是石頭那樣堅硬的東西,也會被打開的。全是因為第一次是精力超級集中,以必勝的信心去制服對方,才收穫奇特的效果。」

「金石為開」這個成語也便由此流傳下來。告訴我們只要一個人心誠志堅,努力去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重要的是做到堅持不懈,不半途而廢。

相關焦點

  • 成語小課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這則成語源於漢.王充《論衡.感虛篇》:"精誠所加,金石為開,蓋誠無堅則亦無遠矣。"意思是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西漢大將李廣特別喜歡射箭,人稱飛將軍。
  • 國學故事|錯把石頭當老虎的熊渠子
    【金石為開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句諺語就是從上面的成語故事中演變而來的。【智慧小語】雖然知道熊渠子的人不多,但是在生活中,我們一定也聽過很多金石為開的故事,不論我們心中是哪段故事,只要我們在遇到困難、快要放棄的時候,能想到它,就能夠實現金石外開的奇蹟。
  • 成語故事 | 真正的高手,都是一副「呆若木雞」的樣子
    說這個成語,剛好能用上這段「雄雞爭霸戰」。最初是偶爾比賽,誰家的雞厲害就拿出來鬥個高低,時間久了,就開始有「職業選手」,也就有了專門訓練「精英鬥雞」的人了,「呆若木雞」這個成語的故事就埋伏在這裡。比如,哲學家康德每天都會準時出門散步,一秒都不差,大家會拿他的出門時間來對表;比如,大書法家王羲之練書法入迷,拿著饅頭蘸墨水吃;同樣的故事,修辭學家陳望道也重複過,吃端午的粽子,他就因為看書過分專注,拿粽子蘸了墨水。這樣的故事很多啊!在普通人眼中,他們的行為是有些傻、呆的,這就是「呆若木雞」的「呆」了。
  • 成語故事 | 一個日本學生:我愛中國文化,卻僅了解「九牛一毛」
    句子好造,意思犯迷糊,問我:「這也算是個成語嗎?它的意思就是九頭牛身上的一根毛嗎?為什麼是九頭牛呢?如果就這麼簡單,怎麼還拿出來讓我們學習呢?」一肚子的問題!他感覺給這樣一個過分簡單的成語羞辱了,本以為漢語充滿神奇和玄奧,猛然遇到這樣一個簡單上口的詞,難免生出輕慢。
  • 邯鄲學步成語故事
    後來這個故事演化為成語——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這是一個流傳的很廣的故事。看來這已經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了。流傳的廣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夠忽視這個故事在今天的啟示意義。如今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們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傾向嚴重,忽視了自身的特點,結果學得不倫不類。
  • 成語故事 | 李斯:想要活命,請殺掉您手下的三千門客
    「你聽沒聽過『一字千金』這個成語?從書架上抽本書出來,然後去數字數,每個字都值千兩黃金,這本書是不是比什麼都值錢?」小傢伙像是被說服了,愣了好半天,然後才開始追擊我:「你又拿這樣的成語偷換概念,兜圈子騙人!」
  • 成語故事 | 心情喜悅的時候,漫天神佛為什麼總愛撒花瓣?
    我繃著臉,把笑擠在嘴角,跟他說:「看來你們都不知道這個成語的故事。我們現在用這個成語,確實有指責別人說話誇張的意思,但它最初可是用來誇人的,說一個人講話精彩動聽呢。天花亂墜的故事,你得好好聽聽。」故事要從南北朝說起。那時候,上至皇帝,下到平民,大家都信仰佛教,並且都非常虔誠,這其中,梁武帝蕭衍就是其中最虔誠的信徒之一。為了自己的信仰,他幹過一件讓全體國民都驚訝的事情——捨身。啥是捨身呢?就是為了向大家表明心跡,證明自己特別真誠,捨棄日常生活,去寺廟裡剃個光頭苦修。
  • 成語故事:一身是膽
    【成語】:一身是膽【拼音】:yī shēn shì dǎn【解釋】:形容膽量大,無所畏懼。【成語故事】:這個成語形容那些身臨險境而從容不迫的人。
  • 成語故事:一言為定
    【成語】:一言為定【拼音】:yī yán wéi dìng【解釋】: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決不反悔。【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指說到做到,不再變動。
  • 成語故事:放虎歸山
    【成語】:放虎歸山【拼音】:fàng hǔ guī shān【解釋】: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留下禍根。【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比喻放走敵人,留下後患。
  • 成語故事:各得其所
    【成語】:各得其所【拼音】:gè dé qí suǒ【解釋】: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後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指每人或每樣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
  • 成語故事:殺雞駭猴
    【成語】:殺雞駭猴【拼音】:shā jī hài hóu【解釋】:傳說猴子怕見血,馴猴的人便殺雞放血來恐嚇猴子。比喻用懲罰某個個體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成語故事】:>這個成語,出自清代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
  • 成語故事:咄咄怪事
    【成語】:咄咄怪事【拼音】:duō duō guài shì【解釋】:表示吃驚的聲音。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一事無成
    【成語】:一事無成【拼音】:yī shì wú chéng【解釋】:連一樣事情也沒有做成。指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無成就。【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烏合之眾
    【成語】:烏合之眾【拼音】:wū hé zhī zhòng【解釋】:象暫時聚合的一群烏鴉。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千裡鵝毛
    【成語】:千裡鵝毛【拼音】:qiān lǐ é máo【解釋】: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含有深厚的情誼。【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自食其果
    【成語】:自食其果【拼音】:zì shí qí guǒ【解釋】:指自己做了壞事,自己受到損害或懲罰。【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生靈塗炭
    【成語】:生靈塗炭【拼音】:shēng líng tú tàn【解釋】:生靈:百姓;塗: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裡。形容人民處於極端困苦的境地。【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坐享其成
    【成語】:坐享其成【拼音】:zuò xiǎng qí chéng【解釋】:享:享受;成:成果。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別人取得的成果。【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不識時務
    【成語】:不識時務【拼音】:bù shí shí wù【解釋】:時務:當前的形勢和潮流。指不認識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現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