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養的那條黃狗,被殺死前的表現,五十多年了我也忘不掉

2020-12-08 普爾達正

(合江門街紀事之二十八)

白沙灣與合江門碼頭隔江相望,它們不僅僅是隔在長江兩岸,還隔著上遊和下遊兩公裡左右的距離。二三十年前,從合江門遙望白沙灣一帶,還是一片山包和農田。而現在它已經變成了一片高樓大廈,白沙灣也不再叫白沙灣,它有了一個洋氣的新名字--臨港。


遠望白沙灣

我父親的老家就在白沙灣,上岸要走一公裡左右,我記得老家曾經的地名叫黃桷坪公社柿子坪大隊。70多年前,我父親去賣菜的路上被抓壯丁,他用手中的秤砣打傷了押送他去區公所的人逃跑了,這下惹了大禍。爺爺奶奶想方設法把事情處理好後,就把我父親送到城裡找了個師傅學賣肉。父親從此做了城市人,而爺爺奶奶一直在白沙灣鄉下,白沙灣也因此和我有了特殊聯繫。

爺爺奶奶都是清朝出生,經歷過民國的人,我記憶中的他們都是很老的模樣。爺爺頭上常年都包著一塊白布帕子,那是舊時四川老農民人人必有的標配,他經常手拿一根長長的葉子煙杆,表情嚴肅不愛說話。奶奶和善慈祥,我們都喜歡她。在爺爺奶奶身邊還有我三個叔叔,我叫六爹,八爹和么爹。我幾歲的時候,他們進城耍了回白沙灣,有時就帶我下鄉去耍幾天。


這張照片拍攝幾年後我才出生,坐著的是我爺爺奶奶

那時候跟叔叔們下鄉耍是我喜歡和盼望的事。我們坐輪渡船在白沙灣上岸,順著馬路往上坡走,經過799廠大門,再走不遠往左拐上通往白沙場的馬路,馬路右邊是799廠的一個車間廠房。廠房盡頭有一條一米寬一米深的水泥澆築的大水溝,旁邊一條小路。從這條小路進去一百多米,會看見一個藏在小山和竹林中的大院子,爺爺奶奶家就住在這個院子裡。這院子十幾年前就已經拆遷,早已無影無蹤了。不過我憑記憶判斷,那院子就在今天的盛世臨港那個位置附近。


到了鄉下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新鮮體驗,兩個么爹會讓我騎馬馬肩,帶我上山去耍,砍包穀杆讓我當甘蔗吃,還會送我一些他們從799廠撿回來的各種形狀的陶瓷報廢產品。鄉下好耍,但是一到夜晚我就想回家了,主要原因是奶奶家裡點的是煤油燈。到了晚上黑黢黢的屋子裡,除了油燈周圍有點亮,其它地方都是巨大的黑影籠罩著,吃飯都看不見夾菜,特別是半夜醒來沒有亮,我覺得害怕。有一次,在鐵路上工作的六爹回家探親,帶我下鄉去耍,到晚上我想要回去就鬧得很兇,六爹反覆給我解釋開船的都下班了,沒有辦法過河了,我才停下來。

白沙灣雖然就在宜賓城邊上,但地形特點是山坡多,田土少,也沒有什麼副業,奶奶家和周圍的農民們生活都過得比較艱難。那時候最能吸引小孩子下鄉的,就是可以吃一點田土裡新出的紅苕,包穀,麥粑之類。可是我小時候下鄉去,都不容易得到這些東西吃。記得有一次我給奶奶說,想吃一個在柴火裡悶烤出來的紅苕。奶奶在床底下拿出一個裝紅苕的撮箕,裡面全是一個個小紅苕,想找一個大一點的都辦不到。

有一年我下鄉去,發現奶奶家裡養了一條小土狗(中華田園犬),奶奶給它取的名字是叫花兒,叫花兒在四川話裡的意思是乞丐。在老一輩人的意識中,名字取的賤就好養,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後來我有個堂弟出生後,小名就叫黃狗。叫花兒是一條黃毛絨絨的小胖狗,在那以前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真正的狗,看著活潑亂跳的叫花兒,我很喜歡它。

過一段時間我又下鄉去耍,其實心裡念著的就是想看叫花兒。到了奶奶家沒有看見它我就急著問奶奶,奶奶說它跑外面去了,一會兒就會回來。等叫花兒回來的時候,我看見它已經長成一條大狗,雖然精神,看起來卻是瘦瘦的。下鄉前我幻想著要這回要當它的主人,讓它聽我的話,我走到哪裡就讓它就跟到哪裡,我喊它幹啥它就幹啥,那樣該是多麼威風有趣!所以看見叫花兒我就叫它,想靠攏親近它,誰知它馬上膽怯的躲開遠遠的望著我,我的幻想就只能是幻想了。

中午吃飯的時候,叫花兒守在大門口,我們吃完飯,奶奶端了半碗紅苕稀飯,倒在門口的一塊乾淨石板上,叫花兒過來很快就把它舔乾淨了。這時我忽發奇想問了奶奶一個問題:狗兒的壽命有好多歲呢?奶奶回答我說她也不知道。


第二年要過年的時候我又下鄉去看奶奶,聽見八爹和么爹說要把叫花兒殺了過年。我說叫花兒很乖,可以看家護院,要求他們不要殺叫花兒,可是沒有人會聽我的。么爹他們找了幾個朋友來幫忙,他們都沒有殺過狗,只是有人看見別人殺過。

他們找來一條繩子把狗拴起來,又抬了一根長板凳出去放在院子裡的高簷坎上。他們把繩子穿過板凳腿中間的那個大空格,目的是把狗頭牽進格子中控制住好下刀子。當他們使勁拉狗時,叫花兒感覺到了危險,它又叫又跳張大嘴巴亂甩狗頭。殺狗的人怕被咬到不敢伸手過去,叫花兒則拼命往後退,在掙扎中它掙脫了繩子就往外跑。我看見了就希望它快跑,跑得遠遠的從此不見蹤影才好,好保住它的那條狗命。可是,叫花兒跑到十幾米外的院子中間就停住了,它一臉茫然,傻傻的望著這些剛才使勁拉它的人。么爹對著它喊:叫花兒過來!我希望它快跑,不要聽話,不要過來。但是,聽了么爹的叫喊,叫花兒遲疑了一下,真的又慢慢的走到了么爹的面前,么爹用繩子又把它拴起來。

那一刻,我覺得它好傻,好無助,好可憐!我長大後才知道,在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面對著手握利器比你強大,有權力決定你生死的強人,不僅是狗,就是人也會變得這麼可憐和無助,無處可逃!

有了剛才的經驗,么爹他們覺得用板凳加刀子的辦法不行,他們找來一根大抓釘,釘在房柱子上,把叫花兒牽過去,將繩子穿過抓釘後使勁拉,叫花兒就被吊起來。這一次無論它怎麼掙扎怎麼叫,他們都不鬆手,叫花兒四肢亂蹬了一陣,哀叫聲越來越小,最後安靜下來。殺狗的人些說,狗有九條命,再等一會兒它真正死了才放下來。我在旁邊看了這整個過程,心裡很為叫花兒難過,突然明白了奶奶不知道狗的壽命的原因。幾千年來絕大多數農村人餵狗,都是奔著實用的目的去的,根本沒有寵物的概念。不管狗有多乖多聽話,竭盡忠誠看家防盜,可是它那一身肉才是主人更看重的。所以狗養大養肥了,都是要殺掉吃肉的,不會把它養到壽命極限自然死亡,所以他們當然不知道狗的自然壽命有多長。後來我從資料上知道了,狗的壽命一般是十二三歲。幾十年後,我養的一條斑點狗活到十三歲半,也證實了資料的說法。


叫花兒死了以後好多年,奶奶家也沒有再餵過狗。後來八爹結婚分家了,么爹拜了師傅學習木匠手藝,我也上學了,去白沙灣鄉下的時候就少一些了。

大概是1971年左右,我父親從別的縣份上買了一根小杉木棒回來,這根筆直的杉木棒有三米多長,直徑最大的地方有十五釐米左右。父親買這個木棒的原因是打算做一個單樓梯。

我家的屋子上面原來有一層樓板,時間久了,有些板子朽壞了,留下一些空處,父親就用篾笆簀把樓面蓋起來擋灰塵。我們大一點後,發現屋子上面還有一層樓,十分驚喜,那可是一個可以藏小孩子所有秘密的地方。家裡沒有樓梯,我和弟弟卻有辦法上去。這層樓板離地有兩米多高,屋裡沒有留口子,從外面的屋子看,樓板就在窗臺上的兩個格子窗上面。我們爬上窗臺站起來,雙手就可以夠上樓板,藉助腳蹬窗格和牆邊的柱子,一用力我們就能爬上去了。雖然上面灰塵很厚,有了這個地方,我們不想讓大人看見的玩物就有了藏身去處。有時我們在上面靜靜的耍,母親不知道我們到哪裡去了,也找不到我們。

有一次我弟弟做了錯事被母親責打,等母親上班去以後,他沒有讓人知道,又爬上樓去耍,然後就在上面睡著了。母親下班回來不見我弟弟,弄好了飯又出去找,平時他愛去耍的地方都找過了,還是沒有找到人,母親有點著急了,生怕是中午的責打讓他離家出走了。正在母親心神不定越來越焦急的時候,樓上傳出響動,母親趕緊大聲喊我弟弟的名字。聽見母親的呼喊,我弟弟醒了爬下樓來,見到我弟弟從天而降,我母親轉憂為喜,放下心來。

因為這件事,也因為想把那樓上利用起來,所以父親買了那根杉木棒。父親把做樓梯的事交給已經學會木匠手藝的么爹,然後把送木棒到白沙灣的事交給了我和弟弟兩人。


父親和他的弟弟們

夏天的一個下午,我和弟弟扛著那根木棒坐船去白沙灣。一根長木棒,兩個小孩子,坐輪渡,上河坎,走一公裡爛馬路,我們完成了父親交辦的任務。大約十幾天以後,么爹帶話來說樓梯已經做好,喊我們去搬回家。我們兩弟兄又坐船去白沙灣奶奶家。我看么爹做的樓梯很精緻,他把木棒從中間分成兩半邊,多餘的部分鋸成小木棍做成中間的腳踏梯步,樓梯大概有八九個梯步。拿到樓梯,我和弟弟頂著烈日一起抬著樓梯汗流浹背地往碼頭走。那天太陽曬得我們睜不開眼睛,走在馬路上那悶熱難耐的感覺,我仿佛至今都還能感覺到。那架樓梯拿回家,我們一直用了三十年。有了這個樓梯的方便,後來我家樓上還安上了一張床。2000年合江門碼頭改建地標廣場,我們家被拆遷時父親把樓梯送給了別人。拆遷以後,我們家的房子和銘刻在我們成長記憶中的所有老物件都被迫處理,從此不見了蹤影。

爺爺奶奶去世後,都安葬在白沙灣自家的自留地裡。2003年,我母親去世,父親和叔叔們商量後,也把她安葬在叔叔們的自留地裡,和多年以前安葬在這裡的我家家(外婆)挨在一起。父親還看好了自己的安葬地,囑咐我們在他百年之後也要把他安葬在家鄉的土地上。

此前可能誰也想不到,在一個加速變化的時代裡,滄海桑田不是神話而會變成現實。長江大橋的落成,臨港新區的成立和開發建設徹底改變了白沙灣。在我六爹,八爹,么爹和鄉親們的老宅以及祖祖輩輩耕種的土地上,修起了成片的高樓大廈和大馬路,湧來了一天到晚川流不息的汽車和行人。我六爹,八爹,么爹他們和所有的後代,全部成了城市人口,搬進了為他們修建的倒遷小區黃桷坪家園。而我爺爺奶奶和母親埋骨的墳山,成了長江大橋和環城路上的風景區和房產開發地。我們明白,祖墳被要求遷走的時候很快就會到來。

2018年,遷墳通知終於來了,即使萬般不願意,墳山上的所有墓主的後人,在規定時間把祖墳都遷走了。我們家花了幾萬塊錢,把祖墳全部遷到了屏山縣魚塘灣公墓安息,然後領到了一座墳400元的搬遷費。合計搬遷祖墳費用時,我們才意外發現,開發土地,推動消費,發展經濟真是機會多多,處處都有契機。



白沙灣雖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我兒時看見過的所有痕跡都已經消弭殆盡,但是我仍然覺得那塊土地在感情上和我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每當我走到合江門廣場,或者坐車經過戎州大橋,我總是習慣把眼光轉向白沙灣方向,遠遠的遙望著它。然後就想起我的爺爺奶奶和叔叔們,想起我的家家和父親母親,有時還會想起那條名字叫叫花兒的狗。

相關焦點

  • 小說:男子收留黃狗,卻發現黃狗行蹤異常,查看狗窩發現恐怖一幕
    為了給大黃養傷,他哪怕再沒錢,都會每天去集市上買一些便宜的魚肉給狗吃。可是沒過多久,令人驚奇的事就發生了。在一個月後,鄭先生居然含淚打死了這條黃狗。可明明是鄭先生給了這條狗活下去的機會,為什麼一個月後,他卻要打死這條狗呢?做為他的鄰居,我感覺百思不得其解。
  • 故事:那條「自殺」的花狗——消失在童年的三條狗之三
    運動往往是一陣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打狗運動」過去幾年後,農村的「養狗熱」又開始了,各家各戶都又養狗了,我家也不例外。農村人家嘛,有個狗,看家護院的離開狗可不行。暑假的時候,娘從外面抱來一隻剛剛滿月的小花狗,毛色黃白相間,憨憨的、萌萌的,可愛極了!我和弟弟一見,一眼就喜歡上了,都爭著抱。
  • 小說:五十歲單身老漢養狗十年,這天老漢起床看狗被眼前一幕嚇懵
    老林是十裡八村有名的光棍,五十多歲了還孤身一人,家裡就一隻大黃狗作伴。這大黃狗養了十多年了,特別有靈性。老林頭說什麼話,它好像能聽懂似的,讓幹啥就幹啥,特別聽話,沒事還能幫老林拿拿東西。大黃狗還認識人,凡是來過他家的,大黃狗都認識,第二次再來準搖尾巴,陌生人來肯定是一頓狂叫伺候。
  • 小說:孕妻車禍死,下葬後黃狗墳頭狂叫,丈夫開棺對黃狗感激不盡
    妻子一向喜歡狗,看見這條待宰殺的黃狗,不禁動了惻隱之心。那條黃狗看見小李的妻子盯著它看,便搖起了尾巴,並趴在地上作起了揖。"你看它好可憐啊,不如我們把它買下來吧?"妻子對小李說道。"你看看你,同情心又泛濫了是吧?一條狗而已,什麼可憐不可憐的?你救得了一條,還能救得了所有的狗嗎?這可是狗肉館,是專門殺狗的地方呢!走吧,別看了!
  • 小說:男子救下黃狗,每天買魚肉給狗吃,一個月後卻含淚打死黃狗
    那條黃狗傷痕累累。曹先生在街上買菜,正準備回家,卻看到一條黃狗,被一群大狗追著咬。那條黃狗是一條大型犬,但是還是抵擋不住群毆。曹先生看著有些可憐,於是,抄起了一旁的木棍子,胡亂地揮著木棍,嚇跑了那些狗。黃狗兇惡地看著他,似乎把他也加入了敵人的範圍內,金黃的背部已經被咬出了血,但是還是意志堅定,拼死地想在這個世間活下去。
  • 小說:男子救下黃狗,每天買魚肉給狗吃,2個月後卻含淚打死黃狗
    那條黃狗傷痕累累。趙先生在街上買菜,正準備回家,卻看到一條黃狗,被一群大狗追著咬。那條黃狗是一條大型犬,但是還是抵擋不住群毆。趙先生看著有些可憐,於是,抄起了一旁的木棍子,胡亂地揮著木棍,嚇跑了那些狗。黃狗兇惡地看著他,似乎把他也加入了敵人的範圍內,金黃的背部已經被咬出了血,但是還是意志堅定,拼死地想在這個世間活下去。
  • 那年,那村,那條土狗
    三十多年前,農村的土狗,都是散養,每天生活得自由自在,這種日子對於狗來說,也算是種幸福吧!母親經常與我們姐弟念叨起以前家裡那條&34;的狗,我們叫它&34;,可惜呀,它沒有得到善終,這也是讓母親深感遺憾之處。
  • 故事:女子撿到小黃狗,把它養大後自己病倒了,黃狗活活餓死在墳前
    後來,她不知從哪裡拾來一隻小黃狗,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走到哪就抱到哪。令人奇怪的是,她從此不再哭自己的女兒。那時候,大店北門口是熟食市,買賣很興隆。因小鳳媽是個病人,人們都很可憐她,無論她走到哪家飯館門前,只要一站,人們都會送一些吃的給她。可她每次要到了吃的,都要先餵她懷中的小黃狗。兩年後,這隻小黃狗長成了一條黃中帶黑的大狗。
  • 男子收養黃狗,五年後男子採野菜回家吃,黃狗推翻餐桌救了一家人
    男子收養黃狗,半月後男子採野菜回家吃,黃狗推翻餐桌救了一家人順子家有條大黃狗,養了快5年了。等他回來的時候,在路上看到了一條流浪的黃狗,當時順子也沒在意,可沒想到黃狗看了一下順子,居然一路跟著順子回家,順子好幾次把黃狗攆走,可黃狗賴在順子家門口不走,順子覺得黃狗和他有緣,便收留了這條黃狗。
  • 我和「狗奶奶」的故事
    我好奇的問,「為什麼大家都叫您狗奶奶呢?」老奶奶慈祥的笑著說:「因為我就是狗奶奶,你猜,我有多少個孩子?」「5個?」我揣摩的說道「五年了,我一共照顧過212隻流浪寵物」我驚呆了!「狗奶奶」在五年前,看到一隻流浪狗,被車子壓了,斷了一條腿,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狗奶奶」跑了過去,心疼的抱著小狗跑到了醫院,但是到了醫院,小狗還是沒有被救活。「狗奶奶」哭的十分的傷心。她說,從那時候起,她就決定,要照顧一些小動物,去幫助他們。
  • 黃狗跟著主人上山被大蛇吞掉,三年後女子重病,大蛇出現
    故事:黃狗跟著主人上山被大蛇吞掉,三年後女子重病,大蛇出現小燕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名醫,小燕從小就跟著父親學醫,而且小燕跟著父親這麼多年也學了不少的本事,能獨立醫治病人了。小燕能有今天的本事也全靠自己努力跟勤奮。
  • 散文 · 不再養狗
    估計這條小狗出生也就是半個月到20天。小狗全身碳黑,嘴頭、腦門兩處是白色的。 當我看到它時,正蜷縮在路邊,不知道是凍還是餓,全身瑟瑟發抖,顯得更小了。我把它撿起來,放到自行車車筐裡,帶回了家。看它又凍又餓的樣子,我把它放到炕上,趕快給它一小塊兒饅頭,但它也不吃,只是發出很低沉的哼哼聲。
  • 關於那條狗狗,發財的故事
    「發財」可能是我見過的活的最久的一條狗。雖然養它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它已經活了多久。在記憶中,我初次見它時,它已是一條老狗,身體發福,老態龍鍾。發財是一條純正的金色的京巴犬,短吻圓眼,矮腿長毛。它是被我一個堂姐從城裡帶到鄉下老家的,起初是我大媽們養著的。
  • 爺爺奶奶養大我的那些年
    第三章好好珍惜孝敬父母在的時光由於父親常年不管家,說話撒謊,一直都是母親在養我和哥,母親離開以後,我和哥在一邊生活了短短的一段時間。在這期間做過一個 嗯……有趣的事,我把家裡的煤油燈加了一些水進去,然後那去給哥 奶奶看,油變多了,然後晚上,點不亮了…………之後就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我有個堂弟他是父親從剛滿一個月好像?
  • 我家那條黃狗(小小說)
    作者:姚建林在我上高中之前,我們家一直住在農村。在那十幾年間,在我的印象中,我們家曾經養過好幾條狗,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一條黃狗,我們親切地稱它為阿黃。我上小學三年級的一天,爸爸忽然從一個熟人家裡捉回一條小狗,這就是阿黃了。我非常高興,簡直有些喜出望外呢。在我們當地農村,村民們都有養狗的習慣。養狗好啊,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除了能夠看家護院,它還能給人們單調的生活平添許多樂趣。小傢伙剛來時,身形比較矮小,個子還沒有長開。墨黑的眼珠,黑褐色的嘴巴,一身光潔整齊的毛髮,摸上去軟綿綿的,像緞子一般。
  • 那人,那畫,那狗
    「上次那篇護衛犬很火,咱倆聊聊吧,聊狗。」「不要!」她扔了蓋碗,聲調又升了八度,更細了,還拉長了許多,兩手也高高舉了起來,在空中揮動。她人頗瘦,十指纖纖,這樣的手最適宜舞文弄畫。男朋友從裡屋出來,掀起的珠簾擺個不停,發出輕輕的碰撞之聲。「你知道她怕狗,還要講。」他很是不滿。「要是狗是一副畫呢?」我鍥而不捨。
  • 記老家那條小黃狗,一個簡單樸實的故事
    這幾天在整理照片,看到很多以前留下的照片,很多記憶都湧上心頭,尤其是那條小黃狗於是,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家那條小黃狗的故事,簡單樸實可憐的故事。這條小黃狗,有個很特別的名字——「小歪小歪的記性很好,那時我還在外面讀書,經常是半年一年才回一次家,每次才到村口,小歪就跑到了跟前,搖著尾巴迎接。對於認識的人,小歪是極力的討著大家的歡喜,但是對於陌生人,它就會展示出它的兇狠,如果有陌生人靠近家,就會瘋狂的叫喊,直到家人叫它停下來。
  • 季羨林的人間告白:我思念親生母親,養貓弄草,我愛天下一切狗
    季羨林很討村裡奶奶的喜歡,奶奶會時不時地省下半個白面饅頭給他,這大概是當時最開心、快活的事兒了。無論是感情甚篤的師友、萍水相逢的房東、偶然遇見的小孩,還是園子裡的一花一木,一貓一狗,他都能看到人間的純真、善良與溫暖。在這段孤獨的生命旅程中,他愛這些淳樸善良的人們,也悲憫於他們的命運,一如自身。在《人間自有真情在》一文中,季羨林寫到了一對中德老夫婦,男的是中國人,女的是德國人,兩人在德國結婚,移居中國多年。
  • 故事:那條被大大勒死的白狗——消失在童年的三條狗之二
    黑狗被大大賣掉後,我病了一場,可把大大和娘擔心壞了。後來病好了,趕緊給我從別人家裡要來了一條白狗。一開始我還想著黑狗,對白狗愛理不理的。但是時間長了,我喜愛小動物的天性就讓我在白狗面前投降了,把對黑狗的感情完全轉移到了白狗身上。那時候的人們對於小動物的愛都是粗放性的,一個村裡的所有狗都是沒有名字的。原來的黑狗沒有名字,剛來的這條小白狗也還是沒有名字。
  • 《狗的煩惱》
    鄉下鄰居小紅是一個五十多歲的寡婦,前幾年養了一隻小母狗。後來小母狗長大了,懷孕了生了四、五個狗崽;一開始村裡的人東家抱走一個、西家要一個,沒覺得成問題。狗的繁殖力卻仍然旺盛,下的狗崽沒人要,小紅只好自己養起來。好傢夥!一大群能有十幾個。有人說這也構不成多大的煩惱啊?你不想一想。狗也是可以自由戀愛的,而且又沒有法令限制近親結婚。小紅又是一個掃地恐傷螻蟻命的人,殺狗吃肉那是萬萬不能的。有一段時間,把她鬧得寢食難安。好在同街的幾個七、八十歲的老太太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把剩飯剩菜都捐獻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