燻蚊子(民間傳說)

2020-10-09 當代中外文摘



那時候,人還沒有辦法制服蚊子,只有任憑蚊子叮咬。

一直到後來,弄不清楚啥原因,只知道出了妖怪。為了平安,人們專門在村邊修了一座廟,年年六月六,挨家輪換送一個童男子,單等妖怪來吃。

輪到這一家,老兩口單根獨苗一個娃。哭死哭活,捨不得也沒辦法,還得送去。爹說娃:「不送你去也沒辦法,你還想要啥?給爹說,爹給你弄。」

娃說:「啥都不要,就要煙。再叫我飽飽吸一頓。從小你嬌養我,慣下吸菸毛病。現在菸癮也大了。」

爹弄根竹竿鋸開,大大做了根菸袋。飽飽裝了一大鍋。把娃送到廟裡,睡到供臺上,菸袋放在身邊,點著火,娃撲哧撲哧吸了起來。

天黑了,緊刮一陣惡風,妖怪來了。進到廟裡,嗡嗡轉了一圈,一頭撞到牆上,跌地下了。娃一口一口吸菸。左等右等不見妖怪來吃。一直到了天明,娃想;「妖怪咋還不來吃我?」爬起來看看,地下爬了只大蚊子。



爹來了,村人也來了,看見娃還在,地下爬只被煙燻暈了的大蚊子。隨之人們合力滅殺掉了蚊子。

此後,到了夏天。天黑了,人們就漚煙燻蚊子,一為闢邪,一為驅蚊。

(黎青屏搜集整理,溝南編輯)

作者簡介:


黎青屏,原名劉邦項,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


汝州天工坊汝瓷廠生產的精緻工藝瓷、高質量的日用瓷、高科技含量的健康活態瓷,已形成多樣化的產品結構,全力打造天工坊高質量品牌,低價位的銷售價理念,受到業內人士和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汝瓷大師、廠長韓紅被冠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藝術總監馮錚傑多次在國家、省組織的業務大賽中勇奪桂冠,2018年被省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通聯:韓紅135 9218 8821

相關焦點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知青記事之(六)
    知青記事之(六) 喝酒的故事(三) 胡河西 我們點上的老知青阿桓是不講究穿著打扮的,一天都是穿得襤褸,衣服披一塊搭一塊的,他愛跨一雙屋坎下毛波波家的一雙爛膠統統鞋,臉可以幾天洗一回或幾天不洗,牙倒是每天都刷一到兩次。但是他的最大的業餘愛好是吹口琴和酷愛喝酒。
  • 石鏡臺(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燕壘生杭州北面的黃湖鎮,下轄一個青山村。在青山村的荷葉嶺上,有座古剎叫石泉寺,唐代始建,一直延續至今,正對山門的是一條石徑,盡用鵝卵石鋪成。這塊石壁非常平整,幾如人工打磨而成,當地人傳說這是唐末黃巢兵敗至此,用寶劍削出的。因為黃巢起兵時是憑法術讓人在井中照影,說照到什麼就會是什麼,結果手下徒眾照出或將或相,黃巢自己照出的則是帝王,因此起事才如此容易。等到兵敗逃到此地後,他想穿過石泉寺逃往德清,結果被僧眾阻擋。黃巢就在石泉寺外削石為鏡,說如能東山再起,就再映出帝王之相,他也將盡屠石泉寺僧眾。
  • 故事:山東日照莒縣龍山鎮「九裡坡」的傳說
    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九裡坡原來民間叫「九裡泊」。據傳,此地原來是一片水泊,大禹治水時由大禹率眾挖開了位於下遊名曰「石龍口」的石嶺,水退地露一片沃土, 始有村落形成。九裡坡村中正南有一處小嶺曰「桃花山」,桃花山東面河南岸邊有一個大汪名曰「荷花汪」,荷花汪北面小河中有九塊大石頭組成的橋,一步一塊,從北岸到南岸,供村民過河。這就是傳說中的「九仙女橋」。
  • (民間故事)牛郎山的傳說
    牛郎山的傳說 文/史 權 話說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牛郎織女在人間幸福的生活,被天上的王母娘娘發現,就派天兵天將下凡抓回織女。天兵天將強行帶走織女升天,牛郎聞訊肩擔兒女、身跨神牛在後面緊緊追趕。王母娘娘站在雲端,拔出頭上的銀簪揮手劃了一條銀河,隔斷了牛郎的追路。
  • 陽原民間傳說 | 三官一佛的傳說
    有傳說稱禹乃天庭赤腳大仙下界,足智多謀,治洪以疏導為主、築壩堵塞為輔的方法疏通河道,挖渠排水。在外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禹的精神感動了玉帝,玉帝派天蓬元帥下界幫禹治理洪洋江。天蓬元帥下界後變成一頭巨豬,在石匣裡用自己粗硬的嘴頭對準大山較低的地方,只輕輕一拱,山開豁口,洪水急洩,東流入海。制服了洪水,黎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後來禹繼舜位,繼續治水,後人稱禹為「禹王」。
  • 三國故事之關羽的民間傳說
    銅像於2004年5月26號奠基開工,2007年1月開始鑄造銅像,光銅就用了500噸(100萬斤),鋼鐵2000噸(400萬斤),整個銅像威武霸氣,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關公造像。(詳情可參照運城市常平村關羽雕像)。
  • 沂蒙民間故事:蒙山狐仙報仇的傳說
    《庸盦筆記》(盦an)是清代人薛福成編撰的一部筆記題材的書,中間收錄了很多民間傳說故事,有一些故事就是以沂蒙山區作為背景。其中,蒙山狐仙報仇的傳說,是比較有名的一篇,本文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故事的內容。蒙山,拔起於魯中大地,龜蒙頂是蒙山的最高峰,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這裡山水相依,空氣清新,草木繁盛,在古代是很多動物的棲息地。其中,就有不少狐狸。
  • 太上老君犁河(民間傳說)
    從城北往東犁開一條河床,一抬夯犁,泥坯翻到了北邊,人叫抬夯山(太行山)。犁到太陽上來,天氣熱起來,卸了犁,放天牛吃草。脫掉兩隻鞋,磕了磕鑽進鞋窠簍裡泥土,一隻一溜兒灑在地下,人叫長長山;一隻一堆兒倒在地下,人叫圓疙瘩。太上老君摸出火鐮火石打火做吃頭頓飯。人給這段時間叫早起,這個時候叫飯時。吃過頭頓飯,歇歇神兒,天牛吃飽了草。
  • 「姑鳥」的傳說(民間故事)
    這也只是民間傳說的故事,至於奶奶說的一聽到姑鳥的叫聲就會有人死也不可信,不過在鄉下人們如果聽到姑鳥的叫聲,還是會拿小石頭把它趕跑的。註:本故事只是民間「姑鳥」的傳說故事,喜歡我寫的故事,點擊喜歡加關注哦。
  • 民間傳說中的"斬鬼使者"鍾馗到底是誰
    &34;鍾馗鍾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民間傳說他系唐初終南山人,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虯鬢,相貌奇醜;但很有才華,滿腹的經綸,且為人剛直,不懼邪祟。現今民間還流傳著很多與鍾馗有關的歇後語,如&34;、&34;、&34;、&34;等等。有關鍾馗的神話和故事歷代不衰,鍾馗的身世也被演繹得豐富多彩,讓人難以下定論。傳說中的鐘馗到底是誰?人們最為熟知的鐘馗的來歷版本,是來自明朝人所引的《唐逸史》。
  • 拍葫蘆(民間傳說)
    (黎青屏收集整理,溝南編輯)作者簡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汝州市馬家窯(藝佳坊)汝瓷廠研發生產的精緻工藝汝瓷汝陶、高質量的日用瓷、高科技含量的健康活態瓷,已形成160多個產品結構。
  • 河曲民間故事(7) 馬尾巴
    ​河曲民間故事(7)馬尾巴 清·光緒三年,河曲大旱,顆粒無收,百姓少吃無穿,城裡人們吃了上頓沒下頓。正在災難危重之時,也是糧店的掌柜發財機遇。 馬沒尾巴,不能自己打掃蚊蠅,蚊子咬馬肚時,馬就疼得向前跳弄,有時馬把糧馱掀掉在路上,無法正常運回糧食。 王掌柜就找尋一位算卦先生,指明路,尋割尾巴的人。 這算卦先生也是割尾巴的同夥。
  • 膠東民間故事:萊陽籍明朝忠臣左懋第傳說二則
    左懋第,字蘿石,出身於萊陽有名的左氏家族(過去萊陽有張、趙、左、宋四大望族之稱),他在明崇禎四年考中進士,踏入仕途。不過,清方已經下決心平定江南,加之使團內部有很多清方的臥底(比如副使陳洪範),左懋第此行不僅無功而且未返,被清方扣押下來。期間,他不接受勸降不接受剃髮,堅貞不屈。在清軍攻破南京,弘光政權瓦解之後,左懋第心灰意冷,決定以死殉國,最終捨生取義。
  • 樓上(民間傳說)
    講述 楊巷娃 男 52歲 農民 中學文化 瓦山溝村幹部(黎青屏1994年冬收錄於瓦山溝,溝南編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
  • 趙匡胤賠雨(民間傳說)
    (黎青屏收集整理,溝南編輯)作者簡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
  • 硤石金牛(民間傳說)
    (黎青屏收集整理,溝南編輯)作者簡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
  • 富村出過張玉皇(民間傳說)
    這就是人們傳說富村出了張玉皇的故事。黎青屏收集整理,溝南編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汝州市馬家窯(藝佳坊)汝瓷廠研發生產的精緻工藝汝瓷汝陶、高質量的日用瓷、高科技含量的健康活態瓷,已形成160多個產品結構。
  • 懸空寺(民間傳說)
    講述人: 段北鬥 陝州區菜園鄉崔家村段家村民組農民秦結廟 陝州區菜園鄉崔家鄉段家村民組農民秦居升 陝州區菜園鄉崔家村段家村民組組長講述地點; 陝州區菜園鄉崔家村段家村民組講述時間; 2020年2月20日(黎青屏收集整理,溝南編輯)作者簡介:
  • 太上老君出世(民間傳說)
    關於太上老君出世的傳說:三九天,姑嫂倆在泉邊洗衣裳。小姑看見泉水裡漂出一個桃,半邊透紅半邊翠黃,隨手撈起來,遞給嫂嫂,說:「嫂嫂,你吃桃。」嫂嫂不吃,說:「你吃。」小姑往嘴裡一填,還沒來得及咬一口,咕咚,囫圇兒咽下去了。小姑肚子一天天大了起來,懷孕了。丟了醜,沒人上門提親,她也不想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