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不一樣的民間傳說故事
民間故事話牛郎 早年,在離西湖不遠的地方,有一戶人家,這人命苦,自幼父母雙亡,長大後以放牛為生,人稱牛郎。老者說:我有辦法,我給你一粒葫蘆種,種上後你好好管理,七七四十九天後,葫蘆就長到了天上,到時你可踩著葫蘆葉上天去找你妻。
-
故事:漢族八仙傳說中沒有的故事:韓湘子回家
故事主人公雖是漢族傳說的韓湘子,但是漢族傳說裡沒有這段故事,而且是與漢族傳說完全不同。歲數大的會唱《小放牛》,其中就有一句韓湘子出家一去沒回來。他就把棍子插著葫蘆,把葫蘆伸進狗洞。說來也巧,院子裡巡邏的正好過了,看有狗洞那有東西,巡邏的就砍下一刀,什麼東西?仔細一看是葫蘆,沒事了,就走了。韓湘子這一說完了,如果是我腦袋進去,那一刀下來我就沒命了。我回過就是一撞,正撞一個和尚身上。
-
故事:小燕報恩送葫蘆,小夥山中取寶貝
各位看客別驚訝,金牛山雖然看起來不像牛,但流傳著一個與金牛有關的民間故事。很久以前,這座山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嶺,名叫小青山。當地住著一戶人家,家裡只有孤兒寡母兩個人,兒子名叫王富貴,以砍柴為生。幾天後,受傷的小燕傷好了,拍著翅膀圍著王家院子轉了三圈,方才依依不捨離去。到了第二年春天,小燕子又飛回到王家,落在了王富貴的肩膀上,從嘴裡吐出一粒晶瑩透亮、火紅顏色的葫蘆籽來。
-
傳說中的愛情故事,奇女子哭倒萬裡長城
傳說中的愛情故事,奇女子哭倒萬裡長城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發生在河北北部的萬裡長城腳下,千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著。很快,葫蘆籽發芽長葉。又過了些日子,葫蘆蔓順著牆頭長呀長,爬到隔壁姜家院子裡去了。這時,葫蘆蔓上開出一朵白白的花兒。葫蘆花謝了,結出個毛茸茸的小葫蘆。孟爺爺在這邊施肥澆水,姜爺爺在那邊捉蟲搭架。
-
(民間故事)牛郎山的傳說
牛郎山的傳說 文/史 權 話說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牛郎織女在人間幸福的生活,被天上的王母娘娘發現,就派天兵天將下凡抓回織女。天兵天將強行帶走織女升天,牛郎聞訊肩擔兒女、身跨神牛在後面緊緊追趕。王母娘娘站在雲端,拔出頭上的銀簪揮手劃了一條銀河,隔斷了牛郎的追路。
-
民間故事:寶葫蘆
她叫女兒取來一個葫蘆,送給了瑪萊娜。如果有錢人要霸佔它,你就講:「葫蘆呀葫蘆,你不要閃金花,葫蘆你不要閃金花。遇到了災禍的時候,你講:『「葫蘆呀葫蘆,你快快閃金花。萊娜把老婦人的話反反覆覆地背誦了好幾遍,記牢了。老婦人這才和女兒們一起送瑪萊娜出龍宮。瑪萊娜一出水面,就看見部落內燈火點點,原來已經是晚上啦!瑪萊娜回到家裡,阿媽和阿爸高興,又害怕。
-
葫蘆丟了(幽默故事)
大大小小的葫蘆圓愣楞的從架上垂下來,仿佛在向主人炫耀。望著這麼多葫蘆,阿蘭心裡美滋滋的。象往常一樣,她準備巡視一遍。忽然,她感到葫蘆似乎少了一個。「會不會……?」她想到了「偷」字。近日,偷風盛行。於是,她決心仔細查一查。阿蘭圍著葫蘆架從左到右轉了三圈,從右到左轉了三圈,裡裡外外看了個遍。
-
故事:男子夜裡歸來,把一葫蘆放屋裡,次日葫蘆裡傳出呼救聲
(原創民間故事,圖片來源於網絡)小雲嫁給大川後,夫妻倆在街面上開了家飯館,由於夫妻倆待人熱情,飯菜量大味道好,所以生意一直很紅火。一時間,小雲倍感好奇,心裡不禁嘀咕道:哥哥那葫蘆裡到底是什麼呀?搞得神秘兮兮的!話說到了次日,哥哥出門後,小雲竟聽到從哥哥房中傳出一陣陣呼救聲。於是她趕忙打開哥哥的房門,只見柜子上擺放著一個葫蘆,呼救聲是從葫蘆裡傳出來的。
-
陽原民間傳說 | 三官一佛的傳說
有傳說稱禹乃天庭赤腳大仙下界,足智多謀,治洪以疏導為主、築壩堵塞為輔的方法疏通河道,挖渠排水。在外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禹的精神感動了玉帝,玉帝派天蓬元帥下界幫禹治理洪洋江。天蓬元帥下界後變成一頭巨豬,在石匣裡用自己粗硬的嘴頭對準大山較低的地方,只輕輕一拱,山開豁口,洪水急洩,東流入海。制服了洪水,黎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後來禹繼舜位,繼續治水,後人稱禹為「禹王」。
-
甘羅傳奇之五:葫蘆裡的秘密(下篇)
(續上篇)甘老臣點了點頭:「死馬當活馬來醫,試試也好!」甘老臣喚來了甘羅,將西夏進寶之事,從頭至尾備細說了一遍。甘羅略微思索了一下,告訴道:「那葫蘆裡只有兩個籽兒。破開後,一邊瓢把兒上各一個。我從西夏的一冊風物書簡上看到過這樣的記載。
-
三國故事之關羽的民間傳說
銅像於2004年5月26號奠基開工,2007年1月開始鑄造銅像,光銅就用了500噸(100萬斤),鋼鐵2000噸(400萬斤),整個銅像威武霸氣,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關公造像。(詳情可參照運城市常平村關羽雕像)。
-
沂蒙民間故事:蒙山狐仙報仇的傳說
《庸盦筆記》(盦an)是清代人薛福成編撰的一部筆記題材的書,中間收錄了很多民間傳說故事,有一些故事就是以沂蒙山區作為背景。其中,蒙山狐仙報仇的傳說,是比較有名的一篇,本文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故事的內容。蒙山,拔起於魯中大地,龜蒙頂是蒙山的最高峰,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這裡山水相依,空氣清新,草木繁盛,在古代是很多動物的棲息地。其中,就有不少狐狸。
-
太上老君犁河(民間傳說)
從城北往東犁開一條河床,一抬夯犁,泥坯翻到了北邊,人叫抬夯山(太行山)。犁到太陽上來,天氣熱起來,卸了犁,放天牛吃草。脫掉兩隻鞋,磕了磕鑽進鞋窠簍裡泥土,一隻一溜兒灑在地下,人叫長長山;一隻一堆兒倒在地下,人叫圓疙瘩。太上老君摸出火鐮火石打火做吃頭頓飯。人給這段時間叫早起,這個時候叫飯時。吃過頭頓飯,歇歇神兒,天牛吃飽了草。
-
「姑鳥」的傳說(民間故事)
這也只是民間傳說的故事,至於奶奶說的一聽到姑鳥的叫聲就會有人死也不可信,不過在鄉下人們如果聽到姑鳥的叫聲,還是會拿小石頭把它趕跑的。註:本故事只是民間「姑鳥」的傳說故事,喜歡我寫的故事,點擊喜歡加關注哦。
-
民間傳說中的"斬鬼使者"鍾馗到底是誰
&34;鍾馗鍾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民間傳說他系唐初終南山人,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虯鬢,相貌奇醜;但很有才華,滿腹的經綸,且為人剛直,不懼邪祟。現今民間還流傳著很多與鍾馗有關的歇後語,如&34;、&34;、&34;、&34;等等。有關鍾馗的神話和故事歷代不衰,鍾馗的身世也被演繹得豐富多彩,讓人難以下定論。傳說中的鐘馗到底是誰?人們最為熟知的鐘馗的來歷版本,是來自明朝人所引的《唐逸史》。
-
民間每個版本都很經典,有啥不一樣?
看民間故事,了解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歡迎各位網友,民間文學、民間故事愛好者關注《牆根故事》。——本故事源於民間,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傳說孟姜女將丈夫屍身運回家,就葬在河岸邊,臨下葬時,萬喜良的棺蓋自動打開,孟姜女飛身跳入……(宋成泰整理)本民間文學作品由《牆根故事》團隊主創人員宋成泰、劉明照、陳金鵬等整理創作的原創民間文學作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歡迎關注「牆根故事」,莒國文化,源遠流長,精彩故事,與您分享。
-
甘羅傳奇之五:葫蘆裡的秘密(上篇)
來使言說,限定十日之內,如能準確地說出葫蘆裡有幾個籽,西夏將年年進貢,永遠稱臣;否則,將永不納貢。大國的國君是東周列國時西部發跡的秦人後裔,列祖列宗歷經長期戰亂和不懈努力,勢力逐漸東移,兼併了幾個小國。在位的國君,滿懷雄才大略,正加緊實現著他的遠大抱負。面對西夏來使的不恭之言,國君心裡早窩了一肚子火。想要發作,但又覺得不妥。
-
膠東民間故事:萊陽籍明朝忠臣左懋第傳說二則
左懋第,字蘿石,出身於萊陽有名的左氏家族(過去萊陽有張、趙、左、宋四大望族之稱),他在明崇禎四年考中進士,踏入仕途。不過,清方已經下決心平定江南,加之使團內部有很多清方的臥底(比如副使陳洪範),左懋第此行不僅無功而且未返,被清方扣押下來。期間,他不接受勸降不接受剃髮,堅貞不屈。在清軍攻破南京,弘光政權瓦解之後,左懋第心灰意冷,決定以死殉國,最終捨生取義。
-
樓上(民間傳說)
講述 楊巷娃 男 52歲 農民 中學文化 瓦山溝村幹部(黎青屏1994年冬收錄於瓦山溝,溝南編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門峽市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