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羅傳奇之五:葫蘆裡的秘密(下篇)

2020-09-14 巖歌山語

(續上篇)

甘老臣點了點頭:「死馬當活馬來醫,試試也好!」

甘老臣喚來了甘羅,將西夏進寶之事,從頭至尾備細說了一遍。

甘羅略微思索了一下,告訴道:「那葫蘆裡只有兩個籽兒。破開後,一邊瓢把兒上各一個。我從西夏的一冊風物書簡上看到過這樣的記載。這種事比較罕見,大約一千年才出現一次,長得大而異常,重五六百斤。不信的話,我可以給你翻翻書簡。」

說著,進到書房,找來了一捆被柴煙燻黃的小竹簡,果然有如此記載。

甘老臣大悅,心裡懸著的一塊石頭才算落了地。暗暗稱讚這個義子沒收錯,待羅老漢兩口子也更好了。

轉眼到了第五天頭上,甘老臣準時上朝了,只見大臣們一個個愁眉苦臉,少言寡語。拜見罷國君,按班侍立。

國君雙眉緊鎖,舊話重提。

大臣們你瞅瞅我,我瞅瞅他。別看他們平時風匣換上了鼓風機——一個比一個會吹,筷子夾骨頭——儘是光棍,這會可驢把嘴踢了——一句話也說不上來。

過了一會,國君又問大家:「到底知道不知道?」

眾臣不語。

當問到甘老臣時,他毫不猶豫地出班奏道:「葫蘆裡只有兩個籽。破開後,每個瓢把上各一個。」

國君一聽,正色道:「甘愛卿,此話當真!」

「當真!」甘老臣胸有成竹地重複了一句。

國君當下派人抬來葫蘆,下令驗證。一打開,大家驚呆了。果然和甘老臣說的分毫不差,葫蘆裡不多不少,只有兩籽,並都在瓢把上。

難題已解,龍顏大悅,眾臣才放下了心。

國君問甘老臣何以知之?甘老臣是個忠孝之士,不敢隱瞞半句,便將義子甘羅所講之言,原原本本,奏知國君。並重敘了「包火明」和「無煙柴」之情由。

國君愈加高興,要封甘老臣為上卿。但想到是其義子所說,略一思忖,傳下聖旨,要甘愛卿帶甘羅速來面君。

開驗葫蘆時,西夏來使就在堂前,驚得目瞪口呆。當初,西夏欺大國無人,故獻此物,口出狂言。怎沒料到,卻被一個十二歲的毛孩子識得。有言在先,只好回復西夏王,繼續稱臣,年年納貢,歲歲來朝。

相關焦點

  • 甘羅傳奇之五:葫蘆裡的秘密(上篇)
    光陰迅速,一晃又過了兩年,甘羅已長到十二歲。這年,西夏國獻來了一顆幾個人才能抬得動的大葫蘆。來使言說,限定十日之內,如能準確地說出葫蘆裡有幾個籽,西夏將年年進貢,永遠稱臣;否則,將永不納貢。大國的國君是東周列國時西部發跡的秦人後裔,列祖列宗歷經長期戰亂和不懈努力,勢力逐漸東移,兼併了幾個小國。在位的國君,滿懷雄才大略,正加緊實現著他的遠大抱負。面對西夏來使的不恭之言,國君心裡早窩了一肚子火。想要發作,但又覺得不妥。
  • 甘羅傳奇之六:公雞蛋的故事(下篇)
    (接上篇)國君心中一震,這小子厲害啊,聽話聽聲,鑼鼓聽音,他這明明說我是偏信個別大臣之言。象這樣小小年紀,膽量過人的孩童,實在少有。若拜此人為相,吾願足矣!甘羅一本正經地回答。「哈哈,天下奇聞!」這一句話,竟惹得滿朝文武哄堂大笑,個個笑得前仰後合。「哈哈,奇哉怪哉,榆木樹上長出了蒜苔……」昨天出怪題的那個老東西,笑得直抱著肚子,好半天直不起腰來。心想,才出殼的小雞,到底太嫩,生薑還是咱們老的辣。你這一來,不但當宰相可沒指望了,而且說不定還會丟了腦袋。
  • 甘羅傳奇之四:無煙柴的故事(下篇)
    (接上篇)老漢瞅著燃燒的火糟了,兩眼發愣,神情近乎痴呆。孩子心想:著旺的柴被雨水澆滅,烤乾,著起來就沒有煙了,而且著起來又見辰,火力又重。「可斧子被壓在窯窩裡了。」「我們明天再取。」第二天,父子倆掏出了窯窩裡的斧子,可那被埋在土裡的柴火,盡變成了黑棒棒,沒有灰燼。點著一試,燒過了的,一點菸也不冒;沒燒過的,只冒些少煙氣,火力又重。偶然的塌窯,找到了無煙柴,父子倆高興極了。後來,羅老漢的兒子又燒著試了幾次,終於成功了。這就是人們現在使用的木炭。
  • 【民間故事】甘羅傳奇之七:太陽出來了,瞎子鬧眼病沒治了
    國君意欲降旨封甘羅為相,堂前又走出了一位老臣。正眼看時,原來是位姓缶的老臣,行走蹣跚,須如白粉。他略一思忖,開口便問:「愛卿出班,有何事奏?」「恕臣直言,殿下有功之臣眾多,謀士數百,想此甘羅年紀幼小,若拜他為相,恐眾臣不服!」「嗯!」
  • 甘羅的傳說
    甘羅的傳說甘羅是古代一位傳奇人物。他是戰國時人,年少有為,十二歲就受到秦相呂不韋的器重,曾出使趙國。後被封為上卿。關於他的傳說,在民間有許多許多,在羅定一帶就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個少年,自小失去父親,剩下母子倆相依為命,生活很苦。
  • 【民間傳說】甘羅傳奇之三:包火明的故事(下篇)
    再者,人家是朝裡的大官,咱們又是人家的轄民,這辦不到的官司咱們吃罪不起。你老人家將息身體要緊,我幫你想辦法。」孩子一蹦一跳地出了門。晚上,孩子躲在房子裡思謀開了。這「包火明」是個啥玩藝,想來想去沒見過。他把著剩的柴火放在好多物件上,還沒包裡物體就燃著了;即使不著,也把火包滅了。整整思謀做了多半夜,還是沒個頭緒。孩子失望了,父親愁下了病,母親干著急。
  • 甘羅傳奇系列:一、羅家阿婆開懷,不同尋常的身世
    戰國末期的少年政治家甘羅,是個了不起的傳奇人物:小小年紀,就顯得智能過人,聰明非凡。傳說在他十二歲的時候,就做了朝裡的上卿,相當於後來歷史上的宰相。不信的話,請你翻開《東周列國志》,裡面還專門為他立過傳哩。有關甘羅的故事,各地都有流傳。
  • 甘羅傳奇之四:無煙柴的故事(上篇)
    多年來,朝廷裡外,家家戶戶,用柴草生火取暖做飯。尤其冬季取暖,煙多焰少,甚感苦惱。若能找到一種無煙的柴來,豈不是一件美事。可這無煙柴,朝裡派人找了數十年,至今還沒有找到,不如將這苦差交給他們去辦,也藉機再考一考智力。於是,開口道:「老弟,你久居民間,經的多,見的廣,令郎聰明異常,老朽甚是喜愛。『包火明』很好,造得奇巧。不過再給你半月時間,若能找到『無煙柴』,本官一併重賞,免去徭賦三年。否則,前功不論,還要問罪!」平地生孤堆,故意難煞人。
  • 拍葫蘆(民間傳說)
    人說:我勢單力薄,在家族裡受欺負。方丈說:是啦,你就拍葫蘆吧。院子牆角裡一口缸,缸裡注滿水,漂一隻葫蘆。人就拍葫蘆。方丈再也不理會。時間久了,人問方丈:叫我再學點別的功夫。方丈說:你就拍吧!又過了一段時間,人又問方丈:叫我再學點別的功夫。方丈說:你拍吧。
  • 【民間傳說】甘羅傳奇之三:包火明的故事(上篇)
    朝裡有位姓甘的老朝臣,為人憨厚,辦事公道,嫉惡如仇,剛直不阿,享有較高的威望。就在這一年,甘老臣管轄的京郊地域,老百姓守到口邊的麥子、禾田等被暴雨、冰雹糟踏光了,各處鬧起了饑饉。俗話說,皇糧國稅,難以減免。這轄地災民,該如何安居樂業,度此饑荒?甘老臣吃飯不香,睡覺不穩,心裡亂糟糟的,煩忡忡的,比放在油鍋裡頭熬煎還要難受。話是一股風。
  • 三個表弟的戀愛史:讓我歡喜讓我憂 (下篇)
    三個表弟的戀愛史:讓我歡喜讓我憂 (下篇)因為是家裡的唯一男孩子,小表弟從小就嬌生慣養三個表弟的戀愛史:讓我歡喜讓我憂 (下篇)2、小表弟談戀愛分寸始終都把握的很好三個表弟的戀愛史:讓我歡喜讓我憂 (下篇)本來小表弟過著沒心沒肺、自由自在的小日子
  • 《隱秘的角落》裡的朱朝陽,狠得過他們嗎?
    「以十三齡之弱女腹黑口蜜·政客甘羅甘羅是誰?呂不韋的乾兒子,秦王親封的使臣,十二歲出使趙國時,憑三寸不爛之舌讓趙王讓出了五座城池,其風姿不亞於「舌戰群儒」的諸葛亮,回來便被秦始皇封為上卿。於是甘羅給趙王一番洗腦,「哥們,我們秦國和燕國可要結盟啦,那小燕這是想打你的主意呀。這不我想著咱哥倆關係也不錯,我可給你指條明路,你出五座城就行,哥們二話不說跟小燕劃清界限,你妥妥安心去打丫的!」(「燕、秦不相欺者,伐趙,危矣。燕、秦不相欺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王不如齎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
  • 葫蘆丟了(幽默故事)
    大大小小的葫蘆圓愣楞的從架上垂下來,仿佛在向主人炫耀。望著這麼多葫蘆,阿蘭心裡美滋滋的。象往常一樣,她準備巡視一遍。忽然,她感到葫蘆似乎少了一個。「會不會……?」她想到了「偷」字。近日,偷風盛行。於是,她決心仔細查一查。阿蘭圍著葫蘆架從左到右轉了三圈,從右到左轉了三圈,裡裡外外看了個遍。
  • 長篇小說:遼河傳奇:水連鎮(五)海濱詩人(著)
    長篇小說:遼河傳奇:水連鎮(五)海濱詩人(著)五她們下崗以來,事業上,可以說是一帆風順的。開業不久,效益不錯。每天都是上千元的純收入。言談中,王槐知道了她們五姐妹開了商店。王槐說,真是太湊巧了,我正在幹水產品經銷業務呢。呂娜說,王大哥,這太好了,我真是又遇到了貴人,快到我們商店給指導一下。王槐謙虛地說,不敢當,不敢當。呂娜羞澀地說,王大哥,你就別謙讓了,走吧,中午我請客。王槐跟呂娜來到她們的商店。他一見就高興地說,不錯,不錯,規模不小,這屋子有五十多平吧。呂娜說,有七十平呢。王槐說,你可以多進些貨,外邊貨便宜,我負責給你們進來。
  • 小小說 老爸葫蘆裡賣啥藥
    老爸的葫蘆裡裝啥藥 文/紫荊花開 爸爸今年八十四歲了,耳不聾,眼不花,身子骨硬朗。自老媽去世後,他就一個人單過。 我們幾個兒女都要養他,可他誰家都不去。這個春節,大家帶著牽掛離開老爸家,不知老爸葫蘆裡賣的啥藥。 元宵節,老爸把我們都叫回去說,我要去養老院。大家暈了,幹嘛呀,這麼多兒女家不去,非去養老院,傳出去讓人笑話。 老爸咧嘴一笑,虧得你們都有文化,現在人家市委書記、局長啥的都住養老院,昨天我去辦手續了,和我住一個屋的還是剛退休的局長呢。
  • 紅月亮詩畫藝苑-童話故事:元寶之謎(下篇)作者 周仁臣
    如此多的銀元寶,大概是能兌換到十幾萬元、幾十萬元,甚至是百萬元、千萬元之多。心中高興了,腳下的步子也在加快,我首先瞄上了山坡上,最頂端的那枚,生怕它長出腿兒跑了,鑽進土裡溜走了。此時此刻,我又扭過頭來,向山村溝口外瞅了一眼,看到了有人三三兩兩的、陸陸續續的朝溝裡走進來。
  • 故事:男子夜裡歸來,把一葫蘆放屋裡,次日葫蘆裡傳出呼救聲
    (原創民間故事,圖片來源於網絡)小雲嫁給大川後,夫妻倆在街面上開了家飯館,由於夫妻倆待人熱情,飯菜量大味道好,所以生意一直很紅火。一時間,小雲倍感好奇,心裡不禁嘀咕道:哥哥那葫蘆裡到底是什麼呀?搞得神秘兮兮的!話說到了次日,哥哥出門後,小雲竟聽到從哥哥房中傳出一陣陣呼救聲。於是她趕忙打開哥哥的房門,只見柜子上擺放著一個葫蘆,呼救聲是從葫蘆裡傳出來的。
  • (三)凡人精圖裡琛,葫蘆裡專賣皇帝的藥
    然後又開轟老大胤禔整晚上的上竄下跳,這時老三胤祉不失時機地捅上一刀,說老大魘鎮太子,此驚雷一出,老大也無力解釋了,趙本山《賣拐》裡的臺詞:看見沒,自己就找去了。老大屬於自作死入羅網地被圈禁了,重點是for 了ever了。
  • 作家有約:蘇文謙《 岐陽鎮傳奇之響三鞭 》
    岐陽鎮傳奇之響三財東家顯富看得是槽上能能牽幾頭高腳牲口(專指騾馬)馮財東是鎮上有名的大戶人家,拴一輛大車,養著五頭騾馬。老話說,窮漢慣娃娃,財東慣騾馬。馮財東家的騾馬總是好吃好喝供養著,財東家愛騾馬,活計更不敢怠慢,他把馮財東家那幾頭騾馬餵得膘肥體壯,刨掃得毛色油光,往外一牽沒有人誇讚的,給馮財東掌了臉,老掌柜一高興,他的工錢由兩石三長到三石麥子(一石十鬥),他攢了錢,置了幾畝地,娶了媳婦。
  • 晁蓋宋江對比一下就一清二楚了(下篇)
    晁蓋卻是大哥裡難得的好人。 他搶劫生辰綱僅僅認為那是不義之財,可以搶。但他沒殺害一人,行滅口之事。 七星聚義時,他也是極為志誠,「列了金錢紙馬,香花燈燭,擺了夜來煮的豬羊燒紙。」因此眾人盡皆歡喜以誓為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