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篇)
甘老臣點了點頭:「死馬當活馬來醫,試試也好!」
甘老臣喚來了甘羅,將西夏進寶之事,從頭至尾備細說了一遍。
甘羅略微思索了一下,告訴道:「那葫蘆裡只有兩個籽兒。破開後,一邊瓢把兒上各一個。我從西夏的一冊風物書簡上看到過這樣的記載。這種事比較罕見,大約一千年才出現一次,長得大而異常,重五六百斤。不信的話,我可以給你翻翻書簡。」
說著,進到書房,找來了一捆被柴煙燻黃的小竹簡,果然有如此記載。
甘老臣大悅,心裡懸著的一塊石頭才算落了地。暗暗稱讚這個義子沒收錯,待羅老漢兩口子也更好了。
轉眼到了第五天頭上,甘老臣準時上朝了,只見大臣們一個個愁眉苦臉,少言寡語。拜見罷國君,按班侍立。
國君雙眉緊鎖,舊話重提。
大臣們你瞅瞅我,我瞅瞅他。別看他們平時風匣換上了鼓風機——一個比一個會吹,筷子夾骨頭——儘是光棍,這會可驢把嘴踢了——一句話也說不上來。
過了一會,國君又問大家:「到底知道不知道?」
眾臣不語。
當問到甘老臣時,他毫不猶豫地出班奏道:「葫蘆裡只有兩個籽。破開後,每個瓢把上各一個。」
國君一聽,正色道:「甘愛卿,此話當真!」
「當真!」甘老臣胸有成竹地重複了一句。
國君當下派人抬來葫蘆,下令驗證。一打開,大家驚呆了。果然和甘老臣說的分毫不差,葫蘆裡不多不少,只有兩籽,並都在瓢把上。
難題已解,龍顏大悅,眾臣才放下了心。
國君問甘老臣何以知之?甘老臣是個忠孝之士,不敢隱瞞半句,便將義子甘羅所講之言,原原本本,奏知國君。並重敘了「包火明」和「無煙柴」之情由。
國君愈加高興,要封甘老臣為上卿。但想到是其義子所說,略一思忖,傳下聖旨,要甘愛卿帶甘羅速來面君。
開驗葫蘆時,西夏來使就在堂前,驚得目瞪口呆。當初,西夏欺大國無人,故獻此物,口出狂言。怎沒料到,卻被一個十二歲的毛孩子識得。有言在先,只好回復西夏王,繼續稱臣,年年納貢,歲歲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