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分享不同的婚姻小故事,一起解密婚姻的密碼,關注豆豆讓婚姻更美好。
《亂世佳人》是根據小說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飄》改編的電影。電影時長達近4個小時,故事的背景是美國的南北戰爭,豆瓣評分9.3。
斯嘉麗便是漂亮的女主,斯嘉麗一直以為自己愛著農場主的兒子艾希禮。但很不幸艾希禮娶了自己的表妹,於是賭氣斯嘉麗嫁給艾希禮小舅子。後來斯嘉麗的先後兩任丈夫離世,一直鍾情於她的瑞德終於娶到了她。隨後兩人展開了糾結的愛情糾葛,在這個過程中,斯嘉麗才真正的嘗到了愛情的滋味。
斯嘉麗是多麼高傲的公主,她是聚會場中的一朵最燦爛的鮮花。卻不曾想自己較為中意的艾希禮竟馬上要結婚了。她不顧形象去追問去爭取,卻落得個無果而終。
斯嘉麗是倔強的,為此嫁給了艾希禮的小舅子。既然不能嫁給你,那就嫁給你兄弟。沒有愛情的婚姻終究是禁不住考驗的,第一任丈夫陣亡之後,斯嘉麗不僅不悲傷反而計劃能夠尋找快樂——跳舞。
隨後又因為艾希禮的囑託,斯嘉麗照顧他的妻兒。這個過程中,斯嘉麗依舊沒有停止對艾希禮的追求。其實這種行為在某種程度上是可恥的,但也正是她認為自己愛艾希禮才會對他付出更多。
隨後艾希禮戰敗而歸依舊繼續她的追求。甚至最後和瑞德結婚生子後照舊。斯嘉麗是瘋狂的,瘋狂的追求著艾希禮,但是她並不知道,自己只是愛著一個幻想,一個自己少女時期的夢。
而斯嘉麗的瘋狂可以歸結為沉沒成本效應:為了避免損失帶來的負面情緒而沉溺於過去的付出中,選擇了非理性的行為方式。
並且為此她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越是付出的多,她就越不肯放棄,但似乎已經忘記了要堅持自己追求的初衷。與其說她可恥,不如說她可憐,甚至說是可悲。而往往處於年少的人,總是很難分清自己對待一個人的真正情感:是愛情亦或是自己放不掉的驕傲?
張愛玲曾經說過,人的一生註定會遇到兩個人,一個驚豔了時光,一個溫柔了歲月。斯嘉麗因為艾希禮的驚豔竟忽視了瑞德的溫柔。
其實艾希禮不是對斯嘉麗沒有感覺,用電影中瑞德評價他的一句話非常貼切:「他既不能在心裡是忠於他的太太,但又不敢真的出軌。」艾希禮是個不能或者說不敢果敢去愛的一個人,這樣的人終究是無法給與斯嘉麗幸福的。
而守候在斯嘉麗身邊的幸福其實很早就存在著,他就是瑞德,一個投機商人。他的形象一直不被人認可,是個可恥的存在。又因為聽到了斯嘉麗的秘密,所以斯嘉麗對他的印象並不是太好。瑞德用耿直的甚至有些取笑的方式和斯嘉麗談話,同樣斯嘉麗也用著同樣的言辭回應著。
只是不同的是,瑞德明白自己一直愛著斯嘉麗,從遇見的第一天起。而斯嘉麗雖然已經嫁給了瑞德但是受沉沒成本效應的困擾,依舊不能對艾希禮釋懷。瑞德始終在斯嘉麗身邊給予她最大的幫助,冒著各種危險,雖然他的言辭也夠「惡毒」,但還有行動總是洩露了他的底細。相反斯嘉麗習慣了享受瑞德的付出,而行動總是圍繞著自己得不到的那個酸葡萄。
曾經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一個人是否愛你,不要看他嘴上怎麼說,而要看他是怎麼做!
斯嘉麗依舊對艾希禮的糾纏,以及她與瑞德生活中總是時時想起艾希禮,終於讓瑞德無法忍受,而最終造成瑞德離去的是她們兩個孩子的先後去世。
瑞德在她生命垂危的時候時刻守著,只希望她能夠有一絲一毫對他的留戀。而斯嘉麗也曾在垂危的時候喊著瑞德的名字,只可惜陰差陽錯的無法聽清。經歷過大災大難瑞德真的確信他在斯嘉麗心裡沒有一點地位。
殊不知斯嘉麗早已把他放在最深處,只是兩個人相遇時總是說出最「惡毒」的言辭。我心裡的火苗還未燃盡時,你最惡毒的話語也終究只是風輕雲淡,但當它快要熄滅化為灰燼的時候,你一個決絕的眼神都是一個滅頂之災。
失去女兒的兩個人相互埋怨,相互指責。而這些話就是兩把刀分別插入兩人的最深處。情緒激動時,人們往往控制不住說出最狠的話。其實這個時候的瑞德想死的心都有,而最需要的是妻子一句「我愛你」。失去一種愛,唯有更多更深的愛,才能填補那個空隙。
斯嘉麗早已經習慣了瑞德對她的付出,而再深的感情也是需要實時的回饋。不要等大勢已去時在不停的告訴對方有多愛他,又怎能證明這不是你的虛偽呢?
電影的結尾以斯嘉麗想著重新追回瑞德為結尾。這樣的結尾看似給觀眾無限的希望,也只不過是為了給人一個安慰。一顆傷透了的心,怎會一直待在原地等著你有機會將它焐熱!
斯嘉麗最終錯失了那個對自己最完美的愛情。一方面她認不清自己那顆心到底愛著誰,另一方面對於瑞德給予的愛無限攫取,直至最後枯竭。斯嘉麗一個被世俗所不容的女人,也同樣以一種「惡毒」的方式,將瑞德推到遠處。
而最好的愛情應該是這樣的,彼此間相互愛護,理解彼此,包容彼此。用溫柔的言辭講給最愛的人,以最柔情的懷給愛人以溫暖。也許困難無助時,只需要愛人的一句「我愛你」。生活就依舊有希望,人生就依舊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