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亂世佳人》在美國下架了,原因無它,說是書有歌頌種族主義之嫌,最近聽說又上架了,上架的原因卻不得而知了。
其實撕裂地看任何一本書都是有問題的,一千人眼中一千個哈姆雷特,喜歡愛情故事的,自然認為《亂世佳人》描寫的是經典的愛情故事;喜歡歷史的可以把它當作美國南北戰爭的側記來讀,總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端看個人喜好罷了。
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也有自己的喜好,她把自己關注的事情融進了這本書裡,成就了這部經典之作,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單純地講述愛情的小說,它傳遞的內容遠比愛情要深刻得多,今天我想說說這本書裡與愛無關的故事,以及我個人對這些故事的看法。
《亂世佳人》中亞特蘭大的大火在美國南北戰爭中是真實發生過的。據說電影《亂世佳人》為了還原這一場景,耗資巨大,甚至還燒毀了好幾個拍攝其他影片的片場,比如電影《金剛》的拍攝現場。
威廉·特庫賽·謝爾曼
北軍的將領謝爾曼在南北戰爭中曾說過:
「如果人們覺得我殘酷和殘忍的話,我就會告訴他們,戰爭就是戰爭,它的目的並不是要博得人們的好感!戰爭就是地獄。」
謝爾曼用鐵血手段威懾南方的軍民,把亞特蘭大變成了一片火海,甚至連很多平民都遭了殃,直到他晚年,他也沒有為自己的行為後悔過,他認為正是自己的行為正確,才提早結束了南北戰爭。
也許他說得沒有錯,事實上正因為他的作戰思路,南方的軍隊戰敗後也沒有發生復仇行動,原來四分五裂的美國再次得到了統一。
亞特蘭大的戰火
在書中白瑞德本來在亞特蘭大大火之際帶著斯嘉麗要逃回塔拉的,但看到戰火,突然間決定投軍去。人都是有兩面性的,再自私的人,在大環境下,仍然擺脫不了原生家庭的烙印,白瑞德是南方奴隸主的兒子,但他對蓄奴是無感的,這個浪子,在戰爭中大發國難財,他清楚的知道南方是必敗,但即使如此,在亞特蘭大被燒毀的那一刻,他也難免憤怒,做出了遵從本心的選擇,他可以討厭戰爭,但他熱愛南方的土地,那才是他生長的家園。
在《亂世佳人》這本書裡,字裡行間都表露出對農奴制度的讚美,比如黑媽媽認為自己是塔拉莊園裡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和那些被解放的黑人有本質的區別,斯嘉麗是她的家人,而塔拉是她的家,這是南北戰爭中南方粉飾的太平,更是作者自己價值觀的輸出,站在瑪格麗特·米切爾的角度,一戰讓她失去了最愛的人,她痛恨戰爭;南方是她的家園,她痛恨南北戰爭改變了南方的生活,雖然是不同的戰爭,在她身上卻發生了共情的效果,所以她的書與表達的不單是對北軍的憤恨,更是對戰爭的深深厭惡。
但到了在北方,說法就變得截然不同了,《湯姆叔叔的小屋》是以北方的視角來描述黑奴在南方的悲慘遭遇,黑奴身上的烙印,湯姆叔叔的死都在控訴著對奴隸制度的不滿。
其實無論美國南方的奴隸主或者北方的資本家,都不是善茬,這場戰爭並不是以解放黑奴,廢除農奴制為目的的,只是一場成王敗寇的較量。
三K黨黨徽
至於三K黨更是如此,在瑪格麗特的筆下,把三K黨包裝成了「亞瑟王的圓桌騎士」,乍一看,好似南方紳士保護著那些高貴的南方婦女們,比如在《亂世佳人》一書中對於黑人和白人通婚,是堅決反對的,認為這種行為是骯髒的。而且把那些被解放的黑人們全部描繪成了小偷、強姦犯之流,而三K黨的使命就是要懲惡揚善。實際上,三K黨的所作所為遠比這些要血腥得多,他們以殺戮黑人為樂,很多無辜的黑人喪生了,就像今天慘死在街頭的弗洛伊德一樣。種族歧視一直是美國社會的一個頑疾,時不時地要發作一下。
《亂世佳人》裡對三K黨的讚美還是比較隱晦的,而美國影片《一個國家的誕生》則毫不掩飾對三K黨的的激賞,據說這部影片播出後更加劇了美國社會對黑人的仇視。
《亂世佳人》不但書有眾多的讀者,電影也產生了巨大的反響,直至今日豆瓣評分仍然高達9.3,尤其是男女主角克拉克·蓋博和費雯·麗,熒幕上兩人演繹著經典的愛情,可私下裡卻是水火不相容。
甚至在拍攝吻戲的時候,費雯·麗故意吃大蒜來噁心克拉克·蓋博,而克拉克·蓋博也不甘示弱,加倍反擊,他拍戲的時候抽菸喝酒,吃洋蔥還故意不刷牙,可想而知兩人之間的關係有多麼惡劣。
這大約就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吧,不完美才是最真實的。
起先克拉克·蓋博並不想拍攝《亂世佳人》,但他無力支付妻子離婚的贍養費,才被迫籤下了這部電影。現實生活中克拉克·蓋博是情場浪子,他每回都愛得深切,分得決絕,但遭遇真愛的時候,遇到的卻是肝腸寸斷。41歲的他在二戰時加入了美國空軍,以玩命的姿態成了一名戰鬥英雄,而背後的原因是深愛的情人卡羅爾死於空難,死前曾勸說他去參軍,他想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情人的思念和化解內心深處的痛苦,從這點看,克拉克·蓋博不愧為情種。
至於費雯·麗在拍攝《亂世佳人》時正與奧利弗·勞倫斯陷入熱戀之中,後來這個人成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兩人恩愛了20年,勞倫斯卻在費雯·麗徐娘半老的時候移情別戀了,可費雯·麗一輩子都沒走出來,一直還冠著奧利弗的姓氏,帶著情傷,在回憶中度過了餘生。
當斯嘉麗意識到自己錯愛一場,失去白瑞德的時候,她還是滿懷著勇氣鼓勵自己「Tomorrow is another day.」。但在現實生活中,愛從來不簡單,不是光憑著一腔孤勇就能搞定一切的,充滿了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就像是這本書,如果僅僅是描寫愛情,那就成了一位美國南方姑娘三嫁的故事了,而且每次嫁人好象都與愛情無關,沒有時代背景的支撐這本書能成為經典,流傳了這麼多年嗎?我深深地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