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古代的好運郎中,給人看病亂開藥

2020-10-15 地瓜故事匯

大家好,我是地瓜,今天咱們接著講故事。

聊齋之醫術(略有改動)

話說在古代的沂縣,有一個人叫做張三,家裡很窮 ,他每天也是無所事事,不求上進。有一次張三出門,遇到了一位算命先生,就請他給自己算了一卦。那先生說道:「我看你慈眉善目,以後定是一位懸壺濟世的神醫。」

張三信以為真,回到家以後,搜集了許多的民間偏方,拿著一桿醫旗,開始走街串巷,給人瞧病。

一天,當地的知府大人咳嗽的非常厲害,找了許多的名醫多沒有看好。當時正趕上張三路過門口,衙役就把張三帶到了知府大人面前。

張三來到府衙內,心中非常的害怕,因為他知道自己沒有真本事,這要是沒有給看好,自己還不得蹲號子啊,真是進退兩難啊。沒辦法,硬著頭皮看吧,張三假模假樣的給知府大人號了號脈,說道:「大人,請給我一個時辰的時間,我要回家去取些藥來,大人吃了以後保證藥到病除。」

張三出了衙門口,路過一處小河邊,看到了河邊正在洗菜的老大娘,心中頓時想到了一個辦法。「大娘,我要買你這洗菜的水,給你一個銅板,你看可好?」

那大娘心想這人莫不是個傻子吧,這洗菜的水又髒又黑,買它做什麼。雖然心中疑慮,但是還是把洗菜水賣給了張三。

張三取出了一個葫蘆,裝了一些洗菜的黑水,疾步的回到了知府大人面前。

那知府大人看著那「良藥」,問道:「張三,這是什麼藥,怎麼又黑又髒啊?」

「回大人,這是我祖上傳下來來的秘方,專治咳嗽。」

那知府大人雖然心中很是噁心,但是為了治病,還是捏著鼻子喝了下去。過了一小會,知府大人果然不再咳嗽,後來還賞賜了張三一份豐厚的診金和一塊金匾作為酬謝。

再有一次,有一位得了傷寒的病人來找張三看病,可是張三當時正在喝酒,就稀裡糊塗的給開了一副瀉藥。待到酒醒了以後,心中很是害怕,「這要是給拉出事來,那可就麻煩了。」

過了兩天,那人竟然提著花紅酒禮來看望張三。原來那人吃了瀉藥以後,一天去了十幾趟廁所,上吐下瀉,竟然把傷寒病給治好了。

還有一次,老李家的孩子發高燒,就把張三請到了家中。張三心中又是沒底了,急的滿頭大汗。忽然心生一計,伸手入懷,在自己的身上搓下來一個泥丸子。「趕快給他吃了吧,第二天就會好了。」

張三回到家中以後,越想越覺害怕,「泥丸子哪能治病,我還是趕緊出去躲幾天吧。」天剛剛亮,張三就準備跑路。一推門正好看見老李走來,心想這是來找自己算帳來了。「趕緊跑。」

老李在後面一邊追一邊喊:「張三,我家孩子的病好了,我是來謝謝你的。」

張三聽完,這才停下了腳步。

自那以後,張三覺得自己沒有真本事始終不是辦法,而且自己也不會總是這麼幸運,後來就潛心學習醫術,終成為了一代名醫。

其實每個人都一樣,無論走到哪裡都是要靠真才實學的,其他的都是扯淡。

相關焦點

  • 聊齋故事:仙姑看病
    這一年農閒的時候,村裡來了一位遊方郎中,這個郎中是個年輕女人,年紀大概二十六七歲的樣子。村裡人農忙的時候,就是有病也不捨得耽誤時間去看,再說窮鄉僻壤的小村子看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時候女郎中的到來對村裡人來說可是個大好事,村民們紛紛來找她看病。
  • 故事:知府吃了郎中的藥死去,被童子救醒,才知他是勾魂使者
    他上前詢問,原來是藥店的郎中。郎中怪模怪樣地笑著說:「大人如果有什麼需要,小人在所不辭,必定為大人分憂解難。」 柴知府笑著說:「你是郎中,找你必然沒有好事,還是不用找你的好。」說罷,彼此哈哈大笑起來。 哪知道,剛回到家裡,柴知府忽然生病了,頭疼欲裂。他想起了嶽廟旁的那個藥店郎中,吩咐手下趕緊請他來看病。郎中來後,開了一個藥方,笑著說:「保證喝了藥後,你的頭就不疼了。」
  • 聊齋故事:目不識丁的張大夫看病
    老張道士看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問道:「道長要找人幹活嗎?」道士微微一笑,說:「看你將來一定能靠一門手藝發家。」這話說的老張更糊塗了,他一個沒錢沒勢大字不識一個的人能學到什麼手藝。老張苦笑著說:「您可別拿我開玩笑了,我大字不識,現在打零工勉強餬口。」道士說:「我善於看相,以你的面相適合從醫,將來必定發財。」說完他就走了。
  • 一百年前黑醫院:醫生看病亂開藥,手術中途加錢,富人住院開小灶
    乍一聽這個名字,有很多人肯定會認為這是一篇描述如何做生意的文章。不錯,只不過這種生意非常特殊,是好兄弟合夥開醫院做生意。文章主要講的是,三個要好的兄弟:我、老王、老邱認為當下開醫院做生意,一本萬利,利潤滾滾。我負責內科,老王花柳,老邱痔漏與外科,其中,還有老王的老婆王太太當看護(護士),老邱的嶽父擔任醫院的後勤兼會計。五人商量著給醫院起了一個好名字——大眾醫院。
  • 疏通氣血筋骨第一藥-續斷的傳說故事,以及古籍應用
    從前有個江湖郎中,整天走村串戶為人免費看病送藥,所到之處深受擁戴。一天郎中來到一個山村,碰巧遇到有個年輕人病重。病家曾請一個山霸開的生藥鋪配了許多藥,花了不少錢,但毫無效果。眼看病人不行了,人財兩空使得病家悲痛不已,嚎啕痛哭。郎中走近一看,又摸了病人的脈,說「有治」,於是打開隨身攜帶的藥葫蘆,倒出兩粒丹藥-還魂丹,讓人撬開病人牙關灌進去。不多久,病 人就醒了過來。
  • 《聊齋》之《》伏狐:「膽正技術硬,狐妖喊救命「
    今天為大家帶來《聊齋》之《伏狐(二則)》~(ღ♡‿♡ღ)由於本篇尺度稍大,溫馨提示:18歲以下讀者請在家長陪同下觀看~(『』中為《聊齋》原文):『太史某,為狐所魅投以藥,則房中術也』:有一天,太史住宿涿州城郊區,遇見一位行腳郎中,而且這郎中竟然自稱慣會捉妖伏狐。太史走途無路之際只能「死馬當做活馬醫」,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請郎中為自己治病。郎中「望聞問切」之後給這位太史開了藥,殊不知卻是「古代偉哥」。
  • 故事:兒子沒有醫德,小病治成大病,老郎中怒請打狗棍
    貝神醫不但醫術好,品行更好,要是誰家一時周轉不開,拿不出診資,他都會讓人家賒帳。有時候,碰上窮困潦倒的人家,沒有錢買藥,他會慷慨解囊,出錢幫人家買藥。 那些賒帳的人家,有一些後來還不上,他也不計較,更不會登門索取。故此,人們對貝神醫極為尊重,老遠就恭恭敬敬地和他打招呼。人們常在背地裡議論,所謂醫者仁心,貝神醫這樣的郎中,才配得上神醫的稱號。
  • 《聊齋志異》:一個憑著口技,來賣藥的女人
    蒲松齡不僅擅長於寫鬼怪狐仙的故事,他還精於刻畫人物的特長描寫,在《聊齋志異》中就有一篇關於「口技」的文章,他用精湛生動的筆墨,描寫了一位賣藥的姑娘,她的口技精巧技藝高超,使人讀後不禁拍案叫絕。最欣賞詩中的這兩句,只叫人讀後恍如身臨其境,讓人久久都不能釋懷。這文人的筆真如同戰場上的刀劍,在一片刀光劍影中就能讓世界瞬間灰飛煙滅,今天讀了《聊齋志異》的「口技」,自己認為寫的相當不錯,作者用生動的筆墨給這個平凡的口技女,添上了一雙神奇的翅膀。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蒲松齡先生筆下的這個神奇「口技」女!
  • 故事:新聊齋:白狐仙妻
    新聊齋:白狐仙妻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萬曆年間,常州有一個孝順的書生,名叫張繁。張繁不想繼續爭論,遂放下籮筐,笑道:「小生名叫張繁,乃是山下的郎中,可否讓我採些草藥回去救助難民」。那白狐狸一聽他是郎中,轉而變了臉色,道:「你真是郎中?」張繁點頭應之。白狐想了想,又道:「那你可否也來看看我母親大人的病況?」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某郎中
    這個人是鎮江人,生於貧寒之家,自幼失去父親,母親帶著他乞討。到了七八歲就每天跪在大街上討飯養活母親,一定得母親吃飽自己才敢吃飯,這樣過了七八年。等到他母親不能行走,又背著母親乞討十多年。後來他母親病死,這人討來一領蘆席簡單安葬,然後投江而死。他的一生專門行孝,沒有別的想法。百善孝為先,這麼下等的人卻做出這麼了不起的事,難道還不足以感動神明嗎?」正說話間,忽然紅光閃耀,彩雲繽紛。
  • 郎中建議病人轉院,他不肯去致延誤病情而死,死亡和郎中有關係嗎
    ,自己在家開了個土診所,給人把脈抓藥,也學會了打針,偶爾有個頭疼腦熱的,宋某也能解決,他知道自己沒有行醫執照,所以感覺問題有點嚴重的,都會建議去縣裡醫院。一日,一個病人腹痛難忍又來找他看病,病人以為就是吃壞肚子打點消炎藥就好,可是經過問詢,宋某猜測病人有可能是急性胰腺炎,這個自己沒有把握,就建議病人趕緊打車去縣醫院。可是病人由於沒有醫保,家庭條件又差,不願去縣醫院,苦苦哀求宋某給自己醫治。並表示真的出了意外絕不怪罪。宋某看他怪可憐的,於是就答應幫他醫治,可是沒把握就是沒把握,病人還是因為延誤病情而死亡。
  • 《聊齋志異》郎中進山避難被兩壯漢請去救人,後遇狼群脫險知真相
    《聊齋志異》:二班,郎中的一次善心救人,三年後,遇狼群,被二虎所救。殷元禮,雲南人,乃一郎中,醫術高明,擅長用針灸為人治病。一次,他為了逃避戰亂,跑到深山裡。這時,天色已晚,月涼如水,除了他匆匆趕路的腳步聲,四周寂靜無聲,山路離村莊又很遠,他怕遭遇虎狼,心裡惴惴不安,遠遠看見前面兩個人,就小跑著趕了上去。
  • 故事:身患絕症,遇鄉村郎中相救,誰知那竟是已死三年的鬼醫
    而看這家醫館,開的也是頗大,但是來看病的卻大都是達官貴人。王二本是外地人,來到江南地區只為給自己看病,因為他聽說江南這一帶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神醫,喚作蘇回春。可是當他來到這裡之後,才發現蘇回春看病是非常貴的,自己根本無法承擔,無奈又一次折返,將家中東西盡數變賣,又來了一趟蘇回春的醫館,這一次倒是能夠讓蘇回春為自己號了一脈,結果給出的結果就是,自己是五癆七傷,已無藥可醫,雖給出了一張方子,卻也是只能夠換的十二天的壽命,而方子上的藥材也不是自己能夠買的起的。
  • 民間故事:郎中深夜出診,遇到一個怪老頭,天亮後發現自己在墳地
    清朝康熙年間,南京有個郎中名叫李玉峰,他雖然讀過不少醫書,卻總是一知半解,因此,他的醫術非常一般,找他看病的人也不多。儘管如此,玉峰卻十分熱愛郎中這個職業,他認為救死扶傷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就算掙錢不多,可是看到別人脫離病痛,他的內心還是會無比欣慰。
  • 聊齋:臨終他拉著兒子手說,庸醫殺人一兩石膏,因果報應罪責難逃
    這天同村的村民到他的診所看病,他給那村民號脈以後,很快把開了藥方並讓兒子抓了藥。他的兒子從小就跟著他學醫。誰知病人回家吃了一劑藥就突然斷了氣,他當時非常驚訝,但病人家屬也沒有過來鬧事。晚上梁坤就找到那藥方查看,發現藥方有一兩石膏,但這病人的病症根本不敢用這石膏,自己竟然誤用一兩石膏使那村民為此喪失了性命。
  • 故事:亂墳崗裡躥出多個怪郎中,全鎮一夜變空
    賀採石也一時興起,隨著眾人亂喊,忽然看見蘇凌雲朝他的藥幡子瞟了一眼,又衝身邊的僕從低聲吩咐了幾句。片刻過後,人群中多了幾個打扮普通的鄉民,他們朝賀採石悄然擠了過來,從四周將他挾持住。半夜時分,賀採石從昏迷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亂墳崗上,行囊藥幡子就在身邊,但是行囊裡沒有了碎銀子,藥幡子被撕成了碎片。
  • 新婚床下偷藏3日,稱給新娘治療腳疾,到底是盜賊還是郎中?
    都五立時便大叫出聲,那聲音驚天地泣鬼神,頂頂的委屈死了,"我不是盜賊,是給司馬氏看病的郎中。他兒子剛娶回來的媳婦司馬氏還未出閣時腳上生瘡,我曾經為她醫治過半年,那瘡口至今未愈,所以才命令我隨行,為她診治。這章守藩嫌棄我為他長子兒媳醫治,想要將我打發出去。
  • 聊齋故事:郎中救治特殊病人獲重金酬謝,臨終之時天空異象頻發
    多年以前,安陽縣有一個叫馮青的年輕郎中,他醫術精湛在安陽縣很有名氣,常有人夜裡來找他看病,不管多晚馮青都不會拒絕。馮青常說醫者父母心,行醫之人必須要有仁愛之心。男子帶著馮青來到後堂,來到一間臥房前,看到床上躺著一個女子,不停地呻吟,周圍一群人正在忙碌
  • 聊齋故事:瞳人語
    急忙請來郎中,扒開眼瞼,卻見眼球上結出一層白色的薄膜,渾似一體,無法扒除。不出幾日,薄膜已厚如銅錢,郎中開了各種藥物,實無見效。直至此刻,方棟心中已是後悔不止,得此報應,怕是咎由自取。一日,朋友告訴他,說佛家的《光明經》能消災解難,便請別人教誦。初始心情煩悶,聽著聽著,內心倒也變得越來越平靜。如此一年,到最後心中已經沒有任何雜念了。
  • 聊齋志異之瞳人語
    古代有一個頗有才氣的男子叫方棟,長安人。雖然長得一表人才卻為人輕挑好色,只要看到漂亮的女子,不管是誰,就失魂般跟著漂亮女子的後面走,恨不能一親芳澤。有一次寒食節前,他到城郊散步。突然,一輛掛著朱紅車簾的小車緩緩駛來,繡花車幔後面簇擁著一群小丫鬟,其中一個騎馬的小丫鬟容貌出眾,真是南方有佳人,傾城亦傾國。美人在前,方棟不免心神一蕩,忍不住湊上前去瞧個仔細才善罷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