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財老漢和他的養子

2020-09-05 作家鬼譚

茂財老漢死了,是從炕上摔下來,轉不過脖子,將嘴捂在地上捂死的,滿嘴是泥。

事情要從四十年前說起,那時候茂財老漢還是個正當年的後生。

飯桌前。劉老漢和兩個兒子,大兒子廣財,二兒子茂財吃著早飯,父子三人一色的粗布黑衣。桌子上三碗清湯玉米稀飯,饃篩篩裡放著幾個玉米面和小麥麵混合在一起蒸成的兩攪蒸饃,還有一盤鹹菜,一盤油潑辣子。為了省些菜油,劉老婆每次都會給辣子裡加點醋,這樣和出的辣子稀軟一些,好夾饃。

老二茂財一手端著碗,筷子在碗裡攪戳了半天,也沒喝下一口稀飯。看著老爹吸溜吸溜地一口一口稀飯喝下去,碗底眼看著就出來了,茂財才喊了一聲「大!」,然後囁嚅著說道:「村西頭孫家媳婦又生了一個女子,放出話要送人呢,秀秀想給咱抱回來。」

秀秀是茂財的媳婦。

茂財今年二十八九了,秀秀也已經嫁過來六七年,可就是總不開懷,啥辦法都想了,也不見添個一男半女。眼看著老大廣財媳婦一個小子一個小子地生,一連生了三個,茂財兩口子不知有多少晚上都睡不著。一是急,急又沒辦法;二是怨,怨卻說不出口。這一大家子,劉老漢、廣財兩口子以及茂財兩口子,五個青壯勞力,一年忙活下來,淨養活了老大五口人了。大和媽老了,能吃多少,能穿多少,可是看著老大一家五口,個個能吃,尤其是那三個半大小子,一個比一個高半頭,幹活不頂個人,吃飯卻淨是嘴,正應了那句老話,半樁子,飯樁子。關中的女人和娃吃飯上不了飯桌,把男人們的飯菜擺上桌後,女人家門就帶著娃們在廚房吃。秀秀每次吃飯時,看著廣財的這三個小子,一筷子一筷子地在碗裡撈著,盤子裡夾著,心裡就滿是不平。這還不算,秀秀進門這幾年來,不知被廣財媳婦絨線明裡暗裡冷嘲熱諷了多少回,卻也只能啞巴吃黃連了。誰讓人家一連生三個,自己半個都生不出來呢,即使秀秀平常在家孝敬公婆,在地裡勤快能幹,可女人續不上香火,就是婆婆也急得不怎麼待見她。

秀秀和茂財曾商量過抱養一個娃算了,一直也沒找到合適的機會向家裡人開口。眼下孫家媳婦都生了三個女子了,這回又生個女子,要把四女子送人,一個村的知根知底,就想著抱回來。

茂財的話剛一出口,廣財的筷子就停在了半空,他抬起眼皮看了劉老漢一眼。

劉老漢不緊不慢的喝著清湯玉米稀飯,嘴裡繼續發出吸溜吸溜的聲音,黑黃黑黃的兩攪蒸饃咬進嘴裡,立即在腮邊鼓起了一個包。他眼睛盯著碗裡,似乎在數碗底能留下幾顆玉米粒,半天也沒吐出一個字來。廣財看著劉老漢的反應,猜測著劉老漢的心思。見大半天不發話,他沉不住氣了,「啪」的一聲放下碗筷,兩隻胳膊肘往膝蓋上一搭,沉著臉說:「抱人家娃幹啥啊?」茂財軟軟地說:「秀秀這肚子不爭氣,我看也生不出個一兒半女了,要個女子,養大了,招個上門女婿,我老了也是個依靠,也能頂個門戶。」

「要人家娃哪如養自個娃!」廣財抬起頭衝著茂財說,「我跟前三個,你把老三給你領回去。女子那就是個賠錢的,就算以後招個女婿上門,也不可靠不放心,一個女人家把門戶能頂住?再說利湯利水的,不是咱的娃那就黏糊不起來。」

劉老漢聽著兩個兒子的話,慢吞吞地表態說:「你兩個都跟自個媳婦商量商量,我也聽聽你娘的想法。」

絨線坐在炕沿上疊著剛從外面洗曬過的衣服,聽了廣財的話,心裡的得意勁就別提了。她與廣財盤算著,三個兒子將來就是三個媳婦,三院房子三口鍋,這得把他兩口子一輩子掙死可能都掙不來。按農村的講究,老大遲早是要被分家分出去的,那現在的這院房,前頭上房,中間兩面的廂房,後面廚房豬圈,就留給了老兩口和老二,莫非要把這麼一個完整的院子白白送給一個抱養過來的野女子?這個院子,這滿院的房子若以後能留給咱老三,既減輕了自己的負擔,還能多佔這一院房。

秀秀心裡卻不這麼想,她受夠了絨線的臉色。就算是不抱娃,也不抱絨線的娃,自己沒黑沒明的忙活,淨養活了那一窩子,這多年罪還沒受夠嗎,還要把小狼崽子養在自己身邊,半路裡養的娃,就餵養不親。

劉老婆倒是沒多話,只說是讓兩個娃兩個媳婦商量去。

就這樣,孫家的四女子就在秀秀的堅持下被抱了回來,秀秀給起名叫銀鈴。

秋來八月,棉花開了,村外成片成片的棉花地,在太陽的照射下白花花的晃著眼。絨線和秀秀背著背簍,腰裡纏著布口袋,穿梭在棉田裡,摘過了一遍又開了一層,再摘再開,似乎這太陽要把這棉花骨朵不曬得開完決不罷休。廣財、茂財還有劉老漢,則在另一片地裡掰玉米,挖玉米杆,地騰出來就要種上麥子。劉家上房裡這幾天天天晚上一堆棉花,一堆玉米。白天從地裡轉回來多少,晚上就要剝多少,一是為了騰出地方,二是趁著好天氣早剝早曬,雨天真若來了,一耽擱就是好多天。廣財、茂財和兩個媳婦,簡直忙的昏天暗地,白天進門,吃完飯抹嘴就走,晚上忙完也就到了大半夜。兩歲多的銀鈴也就由劉老婆白天晚上地照管。

十幾天過去了,地裡的莊稼都收了回來,十來畝的麥地也都種上了,這一茬農活,讓秀秀黑瘦了一圈。趁著天氣好,秀秀燒了一鍋熱水打算好好洗洗,也換洗一下衣服,銀鈴最近也沒給洗過澡,髒得沒了眉眼。她把銀鈴拉過來,打算先給銀鈴洗,一揭開銀鈴的衣服,銀鈴背上屁股上一塊塊青紫赫然入目。秀秀用手指頭摁了摁,忙問銀鈴咋回事,銀鈴疼得拖著哭腔哼哼唧唧又說不清。秀秀信手拿自己衣服把銀鈴一裹,抱起銀鈴就朝婆婆房裡去。

劉老婆看著銀鈴身上的傷,症了半天想不來怎麼回事,便趴在窗戶上朝院裡大聲地喊著「三兒」,這幾天家裡活忙,劉老婆又要做飯,又要打掃,還急著剝棉花,三兒他們放學後,銀鈴就被這幾個哥哥看著。

三兒看了看銀鈴的傷,頭低著就是不說話。劉老婆一看這架勢,摸起炕上的笤帚就朝三兒掄了過來,三兒緊身一躲,藏在了秀秀身後,撂出一句:「不是我。」

「那是誰打的?」劉老婆瞪大了眼睛青著臉問。

秀秀忽地轉過身子,一把揪住了三兒的胳膊吼道:「那是誰?看把娃打成啥了?」

銀鈴站在奶奶的炕上,早嚇得在一旁吱哇吱哇哭得更兇了。三兒才五六歲,從沒見過劉老婆和秀秀這般兇神惡煞的樣子,害怕得連嘴唇都哆嗦起來,他結結巴巴地說:「二哥說……銀鈴是個……是個……野女子……不是咱屋人……」

秀秀將銀鈴身上的衣服裹了裹,猛地橫抱在懷裡。銀鈴不知是疼還是受到了驚嚇,又放大了聲音哭嚎著,一時引得廣財和茂財從後院奔來問娃咋了。秀秀抱著銀鈴三步兩步出了婆婆房門,走進院子,還沒走到絨線的東廂房門口,東廂房裡便傳來了絨線打罵老二的聲音,老二被絨線擰著耳朵擰出了廂房門。當著一家人的面,絨線問老二:「誰打的銀鈴?」

老二的左耳朵被絨線揪著,疼的脖子偏著,嘴角咧著噓哈虛哈,眼卻瞅著廣財說:「不是我,是銀鈴跑得時候摔的。」

劉老婆掄起笤帚,照著老二的屁股蛋一連掄了幾下,問道:「讓你看娃,你就把娃看成了這樣,老實說,是不是你打的娃,你不說實話,我就讓你老子把你吊在房梁上抽著打!」

三兒在一旁「哇」的一聲哭了,邊哭邊說:「不要打二哥,我說,是二哥打的,是用腳踢的。」

秀秀在一旁氣得渾身哆嗦,連罵茂財窩囊沒本事,連自個娃都保護不了。絨線這次倒是是非分明,鬆開擰老二耳朵的右手,劈頭蓋臉朝著老二的腦袋就是幾巴掌,揪著老二的胳膊讓老二給二娘道歉。

老二與銀鈴的梁子就這樣結下了。從此,大人若將銀鈴一時照看不到,老二就會對銀鈴捶打上幾拳腳,劉家的院子隔三差五的便要上演一場老二挨打、銀鈴哭嚎的折子戲。老二在村裡揚言,遲早要打斷銀鈴這個野女子的腿,要麼就把她扔到野外讓狼吃了去。

劉家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全村。絨線對秀秀倒是變得比以前更謙和,三兒二娘長二娘短的一天叫著,秀秀也沒了辦法,只好和茂財把銀鈴看緊些。

西頭孫家的媳婦,在村裡可是聽到了許多關於劉家二孫子打銀鈴的傳言。四女雖然給了人,也是想著給娃一個活路。當時決定把娃給茂財兩口子,不只是因為老劉家家底還行,關鍵是茂財為人厚道,秀秀勤快能幹,人不糊塗,把娃給給這樣的人家,雖不是大富大貴,但也不會受大罪,娃能被教養的勤快有禮勢就好。四女雖長在劉家,但畢竟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她也在一天天盯著四女,盯著劉家。可眼下,劉家的那個二小子放話要打斷四女的胳膊腿,又揚言要把四女扔到外面讓狼吃了,這還有四女的活路嗎?孫家媳婦心緊緊地揪著,不顧男人的勸阻,跑到劉家又哭又鬧,要帶回四女,說是四女若是被二小子害了,她就吊死在劉家,更要劉家人全都陪葬。就這樣,孫家媳婦一天一哭,兩天一鬧,村裡人圍了一次又一次地看熱鬧,劉老漢氣得一拍桌子,以不容置疑的權威語氣,讓茂財把銀鈴送走,並決定把三兒過繼給茂財和秀秀。

三兒心裡是不認茂財這個大的,爺爺雖然把三兒給了二叔,但七八歲的三兒也多少懂事了,死活不願意晚上和茂財夫妻睡在一個炕上。劉老漢下世後,劉老婆便給廣財和茂財分了家,三兒被奶奶和父母要求著留在老院子裡,娶媳婦的那天,三兒才改口別彆扭扭地叫了茂財一聲「大」,叫了秀秀一聲「媽」,從此也再沒有叫過。明明是自己的二叔,卻要叫成大,親父母不讓認,親弟兄顯得生分,這不是讓自己活成了村裡人的笑話嘛。

一轉眼,三兒已經四十多了。三兒和媳婦有能耐,把老院子的房拆了,椽、檁、瓦,能用的全拆下來蓋成了一座新的院子,三兒和媳婦娃住在前面的大房裡,茂財老漢獨自一人住在後院的廂房中。茂財老漢去年腦溢血癱瘓在炕,連說話都有些含糊,大小便一日三餐都在炕上,老婆秀秀因病已經死了好多年了。茂財老漢翻身不方便,就讓三兒給屋頂房梁上綁了一條麻繩,想翻身時就拽住麻繩,挪動挪動越來越不靈便的身子,吃飯就側身睡在炕沿邊。剛癱瘓時,茂財還每天早上給端半碗稀飯,半個饃,中午給端半碗面,說是大小便不方便,就少吃些喝些。隨著癱瘓的日子越來越多,茂財老漢的房子便越來越有一股屎尿汗飯攪合在一起的臭味,茂財捂著鼻子把飯往炕邊一蹲,就閃出了房門,中午送飯時,再端回早上的碗,再後來,一天就只來一回,一個饃,半碗面,愛吃不吃,連一句話都沒有。因為這房子實在沒法進麼!

茂財老漢吃不飽,餓得慌呀,嘴裡也越來越寡淡,他多想吃一點菜,吃一口能嘗出味的東西,哪怕是口鹹菜呢,既然活著幹不了其它的事情,也就剩下了吃喝拉撒。他心裡也明白,他活著淨給娃添了負擔,還不如早死了好,可死不了麼,一個大男人,一天就給吃那麼一點點飯,能不難受嗎?茂財老漢一天天一夜夜似醒似睡地躺在這臭烘烘的炕上,想動動不了,想吃想喝吃不成喝不成,想說說話,連個人影都沒有,三兒這個兒子總是生疏的很,大不叫也就罷了,連話也不多說。想當年沒過繼以前,在那所老院子裡,三兒倒常常從東廂房往西廂房跑來跑去的,一聲聲「二叔」「二娘」地叫著,秀秀才決定接受三兒的,可後來過繼到西廂房了,這娃倒像變了一個人,總是離得遠遠的。還是老婆秀秀人靈醒,早早地走了,到天上享福去了,留下自個躺在這炕上,死不死活不活的活成了禍害,髒了炕,也髒了三兒和媳婦的院子。「唉,老天怎麼不收了我!」茂財劉老漢心裡嘆著氣。

茂財老漢是透過窗子看日子的,天陰了天晴了,天黑了天明了,只有這窗子外的變化,才能提醒茂財老漢日子一天天地向前走著,否則,他住的這間房裡,還有躺在炕上的他,還能有什麼變化?

這天中午,窗外的太陽看起來明晃晃的,院子裡的槐樹搖著細瘦的枝丫,將忽明忽暗的光影投到窗戶上,茂財老漢心想:「不知是四月還是五月了,端午節過了沒過。」茂財老漢再次盯著窗外的槐樹看,想從樹葉子判斷月份,正胡思亂想著,一陣陣「涼粉——賣涼粉」的聲音從遙遠處傳來,聲音雖然遠,卻並不模糊,因為那聲音是從擴音的喇叭擴出來的。他判斷著,端午節應該快到了吧,或者剛過去不久,因為天熱了人才吃涼粉。白生生的涼粉坨,用黃銅色的撈撈順著的邊沿劃拉一圈,撈撈後便帶出了一條條比納鞋底的線繩子粗,卻又比筷頭細的涼粉條條來。剝幾個蒜瓣搗碎,放上辣椒麵,煎油一潑,再調上鹽、醋、醬,撒上幾粒白芝麻,淋幾滴香油,汁子調好後,若還嫌不夠味,再切幾絲黃瓜絲放在涼粉上,把剛調好的蒜醋汁往上一澆,筷子翻攪幾下,那涼爽光滑的涼粉就入口了。茂財老漢想著想著,嘴就咀嚼起來,似乎那涼粉已經吃進嘴裡,於是嘴裡就有了酸水,隨著吞咽的動作一次兩次的反覆,茂財劉老漢有了一個衝動的想法:吃一碗涼粉。

茂財老漢貼身的衣服口袋裡還有三百元的私房錢,讓三兒給他買碗涼粉,剩下的就給了三兒吧,自己還說不準哪天兩腳一蹬,兩眼一閉,就找秀秀去了,錢現在對他沒啥用了。他微微抬了抬頭,向著房門的方向模模糊糊地喊著「三兒——,三兒——」,院子靜悄悄的,沒有說話聲,也沒有腳步聲,怕是三兒和媳婦下地去了。

遠處的賣涼粉聲還在街道上迴蕩著,茂財老漢嘆了口氣,心想,唉,活了一輩子,咋活成了這光景,身上裝的是錢,可連一碗涼粉都吃不到口裡。我今兒還非把這涼粉吃了。他抬起左胳膊,手把住房梁上吊下來的繩子頭,在自己的手腕子上纏了幾圈,借著繩子的力量,向右側了側上半截身子,臉轉向了炕沿。他伸長了右手,把手扶在了挨炕放著的桌子上,想扳著桌子的稜角,帶起一點力量,把自己癱瘓的下半身往炕邊的方向拖一拖,卻又感覺使不上勁,身體根本不聽使喚。他放鬆了胳膊,緩了幾口氣,心裡盤算著新的辦法。忽地,他狠勁拽起那根繩子,把自己上半身吊起來,然後拼著自己最大的力量向桌子的方向撲去。由於發力過猛過快,手沒抓牢桌子,上半身帶著腰胯撲出了炕邊,嗵得一聲摔在了地上。額頭及右肩膀在桌子稜角上狠狠地撞擊了一下,一股熱乎乎的東西便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茂財老漢就這樣趴在了地上,這是癱在炕上這一年多來第一次換了個地方睡,可是睡了一會兒,卻又覺得睡得並不舒服,因為有知覺的那條腿卻偏偏被沒有知覺那條壓在了底下,半點動彈不得,一年多的癱瘓,早已讓他的全身發軟發困,像塊海綿似的軟塌塌的使不上力,眼前這一猛摔,兩條胳膊兩個肩膀也麻木地動彈不得。他轉動著眼珠子,心裡盤算著喊三兒,哪裡又能喊得出來,只好一動不動地趴在了這個新的位置上,連滿是血汙的頭也服服帖帖的放在了地上,靜靜地等著三兒。

茂財老漢落下炕的那一瞬間,心裡還是清醒著的,既然動彈不了,那就在地上緩一緩吧,頭上的血就這樣慢慢地滲在了額頭貼著的那一塊地面上,眼裡的眼淚也不爭氣的往外流,賣涼粉聲的吆喝聲早已聽不見了。「這涼粉看來是吃不成了,不吃了也罷,以後到陰間了,讓老婆婆秀秀給打上一鍋涼粉,美美地吃,盡飽地吃……」

想著想著,茂財老漢覺得自己像要睡著了,連脖頸也沒了一絲力氣,他無力地把臉緊貼著地面,越貼越緊,最終大半邊臉塌實地在了地面上。

作者簡介:王美妮,筆名星子,陝西一中學語文教師。喜歡文字的溫度與靈性,借文字追尋生活的詩意遠方。多部作品刊發於《作家導刊》《作家薈》《新銳散文》等文學微信平臺。

相關焦點

  • 故事:親生兒子不養老,推給養子,分家產時,老母親:你不配
    ,章大郎是親生的,章二郎是撿來的養子。那還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那時候,章老漢還健在,清晨上街趕集,忽然聽見路邊山溝裡傳來嬰兒的啼哭聲,走過去一看,山溝裡躺著一名女子,嬰兒正在她的懷裡啼哭。 章老漢喊了幾聲,女子沒有醒來。他跳進山溝裡,發現女子已經沒有了呼吸,胳膊上挽著一個包袱,裡面裝著幾間舊衣裳,看樣子是從北方逃荒來的女子。最近,北方鬧起了饑荒,湧來了不少逃荒的難民。
  • 李老漢和他的香瓜
    他看堂叔李老漢種瓜有一套,就涎著臉跟李老漢學種瓜。李老漢毫無保留傾囊相授,甚至送上自己培育的瓜苗。無奈李強吃不了農活的苦,三天打漁,兩天曬網;腦瓜子倒會算計,計較有機施肥和人工成本,不肯在瓜田裡下功夫。第一年,種出來的瓜產量少了李老漢的一半,品相質量差了不少。由於甜瓜還沒有大面積推廣,市場上供不應求,價格奇高,瓜販子把車子開到了田間地頭收購,李強的瓜也賣完了。
  • 撫養養子八年,突然家裡來一女人,來接養子回家,養子說了一番話,我傻了
    ,兒子是在女兒十歲那年我和丈夫收養的孩子,養子到我們家的時候也已經十歲了,和女兒一樣大了,算起來養子比女兒還要大上幾個月,不過女兒卻從來沒有叫過養子一聲哥哥,在我看來女兒完全是把養子當成弟弟一樣來照顧,因為養子到我們家的時候,身體非常的瘦小,人也是面黃肌瘦的,所以看起來養子反而更像弟弟一些。
  • 《如懿傳》原著「恨透了丈夫」的茂倩:女子的厲害,不要在外頭
    但也不是茂倩能做主的。凌雲徹不喜歡茂倩,但是既然他已經娶了茂倩,就該好好地對待她,試著去愛上她。可是,他並沒有。他給了茂倩尊重,給了茂倩銀錢,卻唯獨不肯把茂倩放在心裡。不管茂倩再怎樣的囂張跋扈,她終究是一個女子,是凌雲徹的原配妻子。她要求凌雲徹愛她,哄她,並沒有錯。可凌雲徹卻覺得,他給了茂倩銀錢和尊重,已經算是對她夠好了。
  • 坤老漢和他的兒子們
    上星期他那在省城開車的兒子除按時給他轉錢過來,還打電話說要回去看爸爸和幫收黃了的穀子。收到了錢和電話的坤老漢高興的幾天沒睡好覺,早早就把原先小兒子睡的床打掃乾淨,墊被也拿去曬了曬。坤老漢知道大兒子是城裡人要乾淨。可是幾天過去了還不見人回來,坤老漢又急了起來,是不是兒子又出什麼事了?
  • 老漢去山裡打獵,路遇群蛇拍打木屋,進去一看,發了大財!
    老漢去山裡打獵,路遇群蛇拍打木屋,進去一看,發了大財!王老頭拿著火統就上山了,帶著獵狗,可是現在上裡也沒什麼動物了,出來摘了寫蘑菇,在茫茫森林裡轉悠了小半天,才打到一隻野雉和野兔子,把毛一剃,剩下不了幾兩肉,王老頭不甘心,就往森林深處去轉悠,這裡山好,來這裡旅行的人也多。
  • 清平樂:職場遇上楊懷敏這樣的人,要多向茂則學習才能有勝算
    假如你是茂則,你該如何在不損壞自己在官家心中的形象,不讓官家起疑,然後不知不覺的幹掉楊懷敏呢?盡職盡責,做好分內工作自從茂則被收權,任守忠就將又苦又累的活兒都丟給茂則,楊懷敏逍遙自在。茂則非但沒有抱怨,還將活兒完成的漂亮,也從不縱容自己手下鐐子挑撥是非,亂抱怨。給官家和任守忠留下的印象都極好,不能挑剔。
  • 老人在家幹活被兒子趕出家門,無奈投靠養子,養子反倒發家致富
    故事:老人在家幹活被兒子趕出家門,無奈投靠養子,養子反倒發家致富(故事純屬虛構,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餵雞鴨都餵了嗎?」兒子看著還沒有餵完的雞鴨,衝著媽媽大喊大叫。老人有氣無力地說:「兒子! 我頭痛,我動不了。我想餵雞和鴨子,但是我動不了。」這位老人為了撫養孩子吃了很多苦。「痛痛痛痛痛痛,天天就知道說痛,吃飯的時候怎麼不看你說頭痛不吃米飯!」兒子狠狠的咒罵道。
  • 清平樂:皇后為了茂則,決定晉升張貴妃位分,張貴妃竟然不領情
    主要講述的是宋仁宗的故事,圍繞著他的前朝後宮展開敘述。這部電視劇根據小說改編而成,主要描述的是被這座宮牆束縛住的那些人。張貴妃曹皇后徽柔懷吉,他們都是被宮牆束縛住的人。在這宮牆當中,沒有一個人可以全身而退。
  • 小說:82歲老漢在敬老院孤獨去世,留下遺書,讓不孝兒女人財兩空
    這個老人身體不是特別好,而且只有老人在被送過來的第一天,他的一個兒子來送他,之後就再也沒見過有什麼人來看他了。我時常會和這個老人聊聊天,老人很喜歡我,總是和我說一些心裡話。我本想今天晚上再去和他聊聊,但是卻接到了他去世的消息。
  • 養子重病我把親女兒賣了3萬,20年後,養子竟坐他爸媽豪車走了
    張錦添是我在他1歲時,砸鍋賣鐵花4萬從鄰村買的兒子,我妻子生完女兒後,因身體原因不能再生育,在我們這個重男輕女的山村裡,生個兒子傳宗接代是每個家庭的首要任務,只是沒想到,就在錦添3歲時,他竟然患上了惡性淋巴瘤!從醫院確診的那一天開始,我和妻子每日以淚洗面!
  • 聊齋故事:老漢與狐仙
    從前,在一個大山裡,有個李老漢和李老婆,兩人無兒無女,孤苦無依,過著吃上頓沒下頓的生活。話說在李老漢家附近,不知啥時候來了一個修煉得有點道行的狐狸,這狐狸剛修煉到幻化成人形的階段,說話走路還都怪模怪樣,人類的衣食住行更是學得不像,為了提高修煉層次,這狐狸號稱姓胡,也是無兒無女,時常跟李老漢套近乎,學個一招半式的。
  • 微小說:王老漢的驕傲
    文|果果王老漢這兩年越來越洋氣了,唯一的兒子在深圳工作,他嫌太遠,沒有過去跟兒子一起生活,現在也挺好,兒子不光每個月寄錢回來,還經常給他寄些衣物和好吃的。都說這人老了跟小孩一個樣,能折騰。王老漢就像個愛撒嬌的孩子,別的老人沒有的他得有,別的老人有的他得要更好的,總想比別人高出一等,兒子可在深圳工作呢,那是啥地方,遍地黃金,能在那個城市立足腳跟,那能是普通人嗎?
  • 丈夫和情人車禍身亡,妻子收留他私生子後,發現養子身份不一般
    (本故事純屬虛構)丈夫和情人車禍身亡,妻子收留他私生子後,發現養子身份不一般十幾年前的樁樁件件不堪的事情在這一天突然又重新浮現在曉萍的腦海裡,那時候的曉萍還是有丈夫的,但是曉萍無法生育,丈夫在結婚前也說不介意,他愛的是曉萍這個人,其他的在丈夫心裡都是不緊要的,這些當時候聽起來很感動的話如今回憶起來格外的諷刺。
  • 老漢撫養棄嬰長大,被判歸還父母,十年後來個老闆,才知是他兒子
    「爸,家裡來人了,你快回來看看......」掛斷電話,張老漢一邊想著誰會來家裡找他,一邊朝著家裡走去。到了家門口,那裡停著一輛豪車,村裡的小孩圍著車轉來轉去,一臉的興奮。這時村長滿臉堆笑地從屋裡走了出來,對他說:「老張,恭喜了,這下你可發財了。」「發什麼財?」張老漢不明白。村長神秘地說:「進屋你就知道了。」張老漢把鋤頭放在門口,大步走進了屋。
  • 故事:乞丐出妙招,屠夫發大財,多年後來個老漢,屠夫瘋癲
    他不說話還像個人,開口說話,就如被踩了尾巴的貓,發出的叫聲怪瘮人。乞丐知道自己開不了口,開口就得嚇跑人。他就成了啞巴,這下好了,能在小鎮子活下去了。這樣他就有了資本,或求幫助,或威脅,或賣給這些達官貴人,財大氣粗的人的對手。
  • 我生病後養子失蹤,親戚罵他狼心狗肺,兩個月後病床前多一張存摺
    我一直都沒有結婚,但是我有一個養子,是在23年前,我在街邊撿的。我身邊的消息我也告訴了我們家親戚,他們也陸陸續續的過來看望了我,當得知我養子失蹤的消息時,一個個都當著我罵養子是個狼心狗肺的東西。只能夠一個人獨自在醫院等待治療,忍受寂寞和痛苦。這兩個月我一直在住院,住院的錢也都是親戚們幫我湊出來的。多玩手術後的我一直都是昏昏沉沉,特別的嗜睡。
  • 故事:小說故事:朱老漢和大嗓門
    朱老漢將剩下的幾塊紅薯盛給盆裡,說:「吃吧,吃完了好有力氣喊。」朱老漢住村外,孤獨一人,唯有這條大嗓門的狗和他相伴。一天天長大,就成了朱老漢的夥伴,朱老漢年齡大,耳朵背,幸虧有了這條狗,這狗嗓門出奇的大,叫起來,全村都聽見。朱老漢就給起個名字,叫大嗓門。朱老漢看守村外的一個墳墓,村裡人知道,這墳墓與他一毛錢關係沒有,如果說還有點分分釐釐的關係,就是早年送他回鄉的部隊領導給他說了幾句話,部隊領導說:「你在這落戶,把這墳墓給看好,不能讓人給挖了。」朱老漢說了句:「首長放心,我一定看好。」
  • 故事:他救了老漢一命,老漢把女兒許配給他,糧倉從此不會空
    他依仗箭術了得,獨自騎著一匹駿馬,四處闖蕩,廣交朋友。 這一天,房三箭騎著駿馬,走到兩省交界的地方,是一片崇山峻岭。拍馬上山,好一番俊秀景象,他邊走邊欣賞風景。忽然,他聽見一聲高喊:「誰要是救了我老漢,把我女兒許給他!」 房三箭很好奇,循聲抬頭望去,只見高高的山崖上,一名老漢趴在樹梢上,一名持刀男子正在往樹上攀爬。老樹長在懸崖邊,樹枝顫顫巍巍,隨時都有斷裂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