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老王的孫子小小王上幼兒園

2020-09-25 退休知識匯

作者:壹字九口

老王的孫子小小王今年8月滿三周歲,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老王就這一個孫子,退休以後主要的精力都在孫子小小王身上,對小小王十分寵愛;老王的親家老李也就只有這一個外孫,對小小王也十分寵愛。全家人都十分重視小小王的教育問題,一定要上最好的幼兒園。

圖片來自網絡

老王一家人經過商量後,決定讓小小王上附近的長江路幼兒園,據說長江路幼兒園不僅是公辦幼兒園,而且還是省重點幼兒園,但是招生規模小,每年只招60名孩子,想報名的孩子很多,據說幼兒園根本不敢提前通知報名時間,如果提前公布報名時間,家長就會提前幾天排隊,現在都是當天招生當天公布報名時間,所以想上長江路幼兒園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圖片來自網絡

為了確保小小王幼兒園報名成功,老王召集家裡人開了一次家庭會議,親家老李自然也是要參加的,會上大家把各自的人脈關係都排了一遍,結果沒有人認識長江路幼兒園的老師或者工作人員,這下可把老王急壞了,讓大家再想想,能不能通過朋友找朋友找到長江路幼兒園的關係,該花的錢就花。最後老李說:「我有個朋友老張朋友很多,也許他能找到關係。」老王和全家人好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樣,異口同聲的說,那就趕緊聯繫,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

散會以後老李趕緊聯繫老張,把外小小王的情況介紹了一遍,問老張能不能找到關係。老張說去年幫朋友辦成了一次,也是託朋友辦的,不過需要花錢,去年是3000元,今年行不行、要花多少錢自己也不知道,要問一下那個朋友,等問過以後再給老李回話。老李一聽有希望,十分高興,對老張說:「錢不是問題,只要外孫能報上名就可以。」

老張又聯繫了朋友老趙,把小小王的情況介紹了一下,老趙說:「可以辦,先把孩子的出生證明、戶口本、疫苗接種證明複印件提供一下,都符合條件了我才能答應,我只負責通知報名時間,能不能報的上我不負責,我的服務費是2000元,如果沒報上名,退還1000元費用。」老張把老趙的話轉告了老李,只是費用變成了3000元,辦不成退還1000元。

老李把情況向全家人做了通報,大家經過商量後,認為基本上是靠譜的,而且也沒有別的路子可以走,全家人一致同意按照老李說的辦。

老李找老張著手辦事是5月份的事,眼看6月就要過完了,老張那邊還是沒有一點消息,每次催問都說等消息,可是往年都是在7月初報名的,到了6月底還沒有消息,老李和老王全家人自然是焦急萬分,老王甚至開始擔心老李找的人不靠譜。

這些天老王因為孫子上幼兒園的事吃不香睡不好,感覺一下子老了許多。老王心想,萬一老李找的人不靠譜怎麼辦?我到幼兒園門口轉轉,和幼兒園門口的人聊聊,打聽打聽,看看有沒有別的門路。老王來到長江路幼兒園對面的小賣部,買了一包香菸,和老闆套起近乎聊了一會,然後言歸正傳,打聽幼兒園報名的事。沒想到小賣部老闆說自己可以辦,老王一聽眼前一亮,趕緊追問怎麼辦。老闆說:「我只負責通知報名時間,能不能報的上我不負責,我的服務費是200元,辦不成費用也不退。」老王心想,這和老李找關係辦的結果不是一樣的嗎?但是費用差別比較大。老王為了進一步確認,又問老闆怎麼知道報名時間的?老闆說,我每天都在小賣部裡,幼兒園的一舉一動我都能看見,幼兒園暑假不上班,招生工作一般在7月初,開始招生前幼兒園的老師和領導會提前一天來上班,我都認識,每年我都辦理,從沒有失誤過,放心吧。老王覺得老闆說的很有道理,很靠譜,200元也不多,當即付了200元錢。

老王回家後跟家裡人說自己也找到了關係,而且很靠譜,但是具體情況一字不提,家裡人都半信半疑。

7月10號晚上,老王接到小賣部老闆的電話,讓他明天早晨6點之前準備好報名材料,到幼兒園排隊報名,要保密。老王把消息告訴了家裡人,可是老李還沒有接到通知,這下家裡人都懵了。半小時以後,老李的電話響了,老張通知他明天早晨6點之前準備好報名材料,到幼兒園排隊報名,要保密。

第二天,老王如願給孫子報上了名。老王把找小賣部老闆的經過說了出來,這時全家人包括老李,都在懷疑,老張很可能也是找的小賣部老闆。

相關焦點

  • 故事:小小王上幼兒園
    作者:壹字九口老王的孫子小小王今年8月滿三周歲,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老王就這一個孫子,退休以後主要的精力都在孫子小小王身上,對小小王十分寵愛;老王的親家老李也就只有這一個外孫,對小小王也十分寵愛。全家人都十分重視小小王的教育問題,一定要上最好的幼兒園。
  • *老王父子*
    弧光閃爍完,老王又手持砂輪機打磨其接頭的菱角,那仔細的勁頭,倒像對待一件藝術品。「謝謝您啦老王!」我搬著鋼筋桌對老王說,老王憨笑一聲,「舉手之勞不用謝。」 工地食堂小,塑料方凳總是疊在一起以挪出空間,開飯前煮飯的譚姨會一一拆開擺好。如果老王來得早,他會幫忙搬弄凳子,甚至打盆熱水供大家洗碗,而輪到舀飯時他又禮讓三分站在後面。
  • 老王已不住隔壁(寫實故事)
    隔壁老王是神一樣的人物,是虛擬世界裡大部分華人都認識的網絡紅人之一。 他的多從身份讓他成了很多婚外情劇本的主角。今天我講的的故事的主角老王不住在隔壁,他住在我們公司的門衛室,是公司門衛。老王今年五十六歲,老伴三年前因病去世,兒女都己成家,老王去年就通過熟人介紹,到我們公司幹門衛工作。
  • 為什麼老王的錢莊(銀行)被低估了?
    我們說個故事吧,200年前,老王拿自有資金20萬兩白銀開了個錢莊,吸收了100萬兩白銀的存款反正聽老王自個說生意特別好,一年淨賺2萬兩,後來老王想把錢莊賣了,而一群買家給出的價格卻只有10萬兩,老王就不服了,我自有資金就20萬兩了,錢莊還這麼賺錢,怎麼就值這點錢。
  • 學哲學的小王
    八八年出生的小王,拿著首富爸爸給的五億零花錢,很快賺到了60億,不過好景不長,名下公司虧損破產,忽然就變成了老賴,飛機票都買不了,不過別家有私人飛機。小王五歲的時候就被送出國門,18歲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倫敦大學,令人意外的是選了哲學。大學生活有滋有味,出手闊綽,朋友生日,跑車相送,這時的小王,給人的印象是仗義,大方,真性情。
  • 故事:我無償帶孫子三年,如今孫子要上幼兒園了,兒媳卻讓我回鄉下
    我無償帶孫子三年,如今孫子要上幼兒園了,兒媳卻讓我回鄉下生活中有時候我們會遇到這麼一種類型的人:平時不聯繫,一旦有事了,他會主動找你,等你幫他解決了麻煩,他對你又非常陌生陌生,對於這種人,我覺得沒必要來往。有些兒媳希望婆婆幫忙帶孩子,當然婆婆樂意帶孫子,可一旦孫子長大了,兒媳會過河拆橋,到這樣的兒媳,婆婆該怎麼辦?
  • 小說——老王的心事
    伴隨著一聲嘆息,老王圪蹴在自家玉米地頭,掰了一塊黃土,用力的捏碎了,一點墒都沒有。老王心裡煩啊,今年玉米收成要是好了,這六畝半玉米加上夏收的小麥,湊一塊給糶了,再添上這幾年家裡的積蓄,小王的媳婦就有著落了。現在農村說一個媳婦不容易,女娃娃都到沿海打工去了,有的一去就不回來了,直接嫁到外地了。
  • 小故事:小山村裡的老王,為何最後會孤獨終老?
    兩年後,老王幫著老母親一起為兩個兄弟把媳婦娶回了家,這時候的老王依然是啥都沒有,不對,又添了一個千金,當時的計劃生育政策,是絕不能生三胎的,但是有兒才有後的思想在老王的腦子裡根深蒂固,他為了能有一個帶把的孩子,帶著媳婦走出了小山村,這期間老王憑著一股勁兒,做小生意倒也賺了點錢,錢有了,帶把的也投胎到了老王家,這時候的老王可謂是見人就笑。
  • 「我心中的小康生活」優秀作品⑦ |《小王》
    一邊說著一邊把小王往門外推。又是一次閉門羹。小王只能帶著兩瓶酒回家,老王看著兩瓶滿滿的酒瓶就知道事情沒成,老遠就喊著:「噫還有咱幹部幹不成地事嘛,讀書讀到豬圈裡,人家就不會把你當幹部了。」仿佛故意要讓兒子丟人一般的吆喝著。
  • 光陰在指間輕流——她才四十出頭,孫子已上幼兒園
    那裡有個小門,能通往古城牆下的步道。剛進門,聽身後有兩個小夥在打賭:「多大事,算個屎啊!」互相同樣的口氣,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在賭。一不注意,已經有一人沿著九十度城牆壁,像猴子一樣艱難地往上攀爬。出於擔心、好奇,也立住觀看。他只能靠城牆磚的細小的縫隙,手指摳進去,腳尖蹬著牆磚搭個點以支撐。
  • 故事連載:《下野地》(47):老王的秘密
    我和老王一個宿舍陪伴了三年,年齡的差異,職務上的不同,心靈上隔著一道坎,好在不是一個科,井水不犯河水,很多的話都是憋在心裡的。他的兒子打開了一個缺口,毫無保留地講了他的故事。憨憨地問我:他是多大的官兒?怎麼住這麼個地方!我說:他管全團場宣傳教育工作,生活非常廉潔。從他的交流過程中,得知他們之間的溝通聯繫很少,家境一般。
  • 一個老師的困惑與無奈——小王的故事
    一個老師的困惑與無奈——小王的故事劉秀龍(暱稱:優教授)小王馬上要畢業了,他就像等待放飛的小鳥,激動地憧憬著藍天去翱翔。小王的計劃是:去北京,學半年軟體,然後高薪就業。那時,我在一所高職學校工作。小王是我的學生,是個大男孩。聽課時,小王不太在意,經常玩手機,還好打瞌睡。上午的課,經常第四節就不見了。即使在,小王也顯得坐不住了,心不在焉。
  • 小說《老王不老》第三章: 認清位置
    想再問時,兒子埋頭寫作業,老王不好再打攪了,只好上百度翻譯查一下:位置;地方;恰當位置;正確位置;(坐、立的)姿態,姿勢;放置方式……那麼擺造型,是不是「坐或立的姿勢」呢?算了,還是別去咬文嚼字了,誰叫你年少的時候不好好讀書……但是,「位置」一詞,再次提醒了老王——兒子都十六了,我也快四十了,想不老,不擺正自己的位置,歲月能夠饒了你嗎?
  • 老王家拆遷
    老王也就一米六幾的個頭,坐在葫蘆架下的小板凳上,勾著腰,精瘦的身板,一身洗的發白的藍色老式粗布褲卦,一頂無冬歷夏都戴著藍布帽子,棗核一樣黑瘦的臉上,攢滿了皺紋,一雙小眼睛卻爍爍放光。老王「吧嗒吧嗒」抽著旱菸鍋子,小眼睛看著自己辛苦一輩子,蓋的六間大瓦房和三間廂房,這不,又把「太陽能」刷了漆,廚房、廁所也貼了瓷磚,老王看著自己辛苦一輩子的勞動成果,心理滿足、舒坦。他聽到老伴隔著窗戶跟自己的嘮叨,老娘們想法就是來回倒擺,沒個規整。他狠吸了幾口煙,把煙鍋子在水池子沿上磕了磕,站起身,衝老伴狠狠地說:「大的當閨女看,二的咱當兒子養,家產不給兒子給誰?」
  • 可憐的小王
    小王,女,50多歲。出身農村,貧瘠荒涼的山村,嫁給我們蘇州本地的一個男人,有一個兒子,已成家,兒子自己有房有車。他男人,其貌不揚,又矮又小,黑不溜秋的,要什麼,沒什麼的那種,哎,就是仗著自己是本地人,有一種特有的莫名的優越感,一直看不起小王的。我就納了悶了,你看不起她,完全可以,那你當初為什麼要娶她呢?!
  • 【農夫講故事】房子那些事11:為孩子上幼兒園,給父母租房子
    11、為孩子上幼兒園,給父母租房子2007年下半年,孩子開始上幼兒園了當時高新區幼兒園還比較少,黃金時代有家銀座英才幼兒園,每月2000多,超出了我的承受範圍。便選擇了離家稍微遠一點的金太陽幼兒園,每月650。上班路上,我正好可以送孩子和媳婦。不過下班接孩子是個麻煩事,所以決定在幼兒園附近租一套房子,讓父母住,老人孩子儘量不過馬路,這樣最安全。這樣2008年初,父親來到濟南和我們團聚。
  • 小說《老王不老》第一章: 經常偷窺
    作者: 老驢八零年出生的王驢兒,是江州市某局的一名小公務員。說他「小」呢,他快四十歲了,早就過了「提幹年齡」的他,只能說是一名小職工,況且他所在的單位,屬於事業單位編制,還夠不上「公務員」這一名號。如今這社會都喜歡把人往上捧——管他是職工還是公務員,叫公務員不就得了唄。所以,當有人稱他為公務員的時候,他也樂意接受。可是,有一樣他不能夠接受,就是他父母給他取名叫「王驢兒」。
  • 環衛工小王
    環衛工小王譚女士,最為勢利,雖然她自己沒有什麼能耐,卻最看不起底層勞動人民,譚女士這次途中逢車禍,也算老天給她上了一課。話講譚女士,不惑之年,風韻猶存,在市某銀行工作,能歌善舞,喜歡四方桌上「壘長城」,尤其喜歡進舞廳,每天下了班,早早的吃過晚餐,精心打扮一番,趕緊去麻將館或舞廳,開始緊張愜意的夜生活。
  • (散文)老王的中年生活
    老王今年三十八歲,剛剛生了二胎,大女兒上初中,剛生了二胎兒子時,他也曾沾沾自喜,覺得人生有了奔頭,說實在的,出生在農村的老王骨子裡也是重男輕女的。老王妻子也屬於大齡產婦,產後身體虛弱,請了最好的月嫂,一個月一萬兩千元,妻子又沒有奶水,全靠喝奶粉,每周也是好幾百塊錢 ,加上生孩子剖腹產,花了一萬多塊錢,老王覺得捉襟見肘。老王的母親聽說有了孫子,激動了好久,馬上跑到老王家,但兒媳卻不待見她,她想伺候兒媳月子,但兒媳卻明確告訴她,讓她趕緊回老家,婆婆氣呼呼的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