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牛計(民間故事)

2020-10-04 泉湖二月八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9年3期

■李楠

祖孫實可疑


洪武十四年,早已坐穩了龍椅的朱元璋依舊寢食難安──元朝勢力雖已被趕至塞外,但云南依舊為梁王所盤踞,天下尚未一統!


就在這年春,錦衣衛都督毛驤向朱元璋報告了一樁稀奇事──京師江寧縣,每年立春都要舉行「鞭春牛」儀式,即由知縣親自鞭打一頭披紅掛彩的犍牛,以示春耕開始。為挑選這頭特別的「春牛」,縣裡要舉行鬥牛大賽,最後決出的「鬥牛王」才有資格當「春牛」。往年,鬥牛王都花落當地的水牯牛,不料今年居然是一頭北方黃牛贏了鬥牛大賽!江寧人都認為是奇恥大辱,連知縣也當場變卦,宣布在立春當日,還要加賽兩輪,再決雌雄。見知縣明顯偏袒本地百姓,那黃牛主人卻毫不在意,爽快地答應了。

「皇上,」毛驤壓低聲音稟告道,「小臣已打探清楚,那牛主人叫胡慧德,祖孫二人從陝西牽著那頭叫『抓地虎的黃牛趕到江寧,說是特地來參加鬥牛大賽的。小臣心想,他們千裡迢迢而來,怕是別有圖謀。祖孫倆名字也起得古怪,叫胡慧德和胡慧寶。漢人起名,哪有祖孫二人同輩分的?他們多半是塞外蒙古派來的奸細!」朱元璋聽著,也覺得十分蹊蹺。

轉眼到了立春之日,朱元璋換上便裝,在毛驤的引領下,直奔江寧縣衙門前,只見衙門前的空地上用欄杆圍了個寬敞的鬥牛場地,外圍已是人山人海。

一個六旬老者牽著一頭大黃牛走來,另有個二十來歲的年輕漢子,背著倆大皮囊跟在後頭。不用說,他們就是胡家祖孫倆了。朱元璋一細看,這二人都是矮壯身材,扁臉細眼,顴骨高聳,分明就是典型的蒙古族人!再看那黃牛,背腰平直,四肢結實短粗,顯得格外有力。

此刻正是早飯時,胡慧德從街對面的飯館裡討來兩大碗開水,胡慧寶則從一個皮囊裡抓出一小把深色的塊狀碎粒,撒在了碗裡。不一會兒,碗中的開水變成了濃稠的肉湯,肉香四溢,居然是牛肉香!

胡慧德向旁人炫耀道:「這幹碎粒是牛肉鬆,這一皮囊肉鬆,可夠一小旗56個兵丁吃5天的!」朱元璋和毛驤在一邊聽得面面相覷:「小旗」是大明軍隊最基層的建制,老百姓很少知曉每個小旗是由56個兵丁組成。這胡慧德對行伍之事很內行,實在可疑!

鬥牛有古怪


隨著一聲鑼鼓響,江寧知縣走上鬥牛場的高臺,宣布比賽開始。先上場的是一頭報號為「駱駝」的大水牯牛,只見駱駝角彎如刀,體形碩大,一上來就朝對手發力。而抓地虎毫不畏懼,迎面衝向駱駝。眼看兩頭牛要撞上了,抓地虎卻一個側閃避讓開,隨即轉身,與駱駝頭挨著頭,腰挨著腰,像扭麻花似的。乍一看兩頭牛親親熱熱的,但抓地虎的頭和四肢卻沒閒著,不停地對駱駝勾、別、纏、踢、推。

觀戰的朱元璋心中暗驚:抓地虎的一招一式,分明是被稱為「博克」的蒙古抵角之技!終於,這扭來扭去的過程中,駱駝的整個腹部全暴露在抓地虎的眼前,抓地虎退後兩步猛聳頭角,將駱駝撅翻在地。在一片惋惜聲中,駱駝輸了。

抓地虎雖然取勝,卻也累得汗流浹背。這時,胡慧寶手捧一個灰不溜秋、盛滿清水的鐵鍋,走了過來,又從肩上另一個皮囊裡掏出把白色的粉末往鐵鍋裡一撒,一陣噴香撲鼻而來。抓地虎一伸頭,大口大口地暢飲起來。胡慧德豪氣地說,那白色粉末是幹奶酪,人畜都可以飲用的。

朱元璋一看那鐵鍋,心頭又是一緊:這哪裡是什麼鐵鍋?分明是一隻老舊的蒙古軍盔!

隨著第二聲鑼響,又一頭報號「偃月刀」的水牯牛走進場中。這頭牛一身精壯的腱子肉透著剽悍、勇猛,頭上高聳著一對半月形的長角,令人不寒而慄。

偃月刀顯然吸取了駱駝落敗的教訓,兩頭牛一照面兒,偃月刀便在主人的指揮下,退後幾步拉開距離,不與抓地虎近身搏鬥,而是揚長避短,用尖尖的長角左挑右刺,逼得抓地虎連連後退。見抓地虎落了下風,胡慧德卻不慌不忙,連打兩個呼哨。抓地虎明白了主人的意思,索性掉頭轉身繞著鬥牛場跑。偃月刀奮蹄直追,突然,奔跑中的抓地虎一個急轉身,頭一低猛地向偃月刀迎面撞去。偃月刀脖頸處被撞個正著,身子不由一個趔趄,待它立定腳跟,抓地虎卻又轉身而逃。偃月刀吃了暗虧,怒極再追,可追了半天,又被抓地虎故伎重演,狠狠地抵了一下。如此幾個回合後,偃月刀吃疼不過,也沒了力氣,竟不顧主人的一再吆喝,尾巴高豎,逃出了鬥牛場!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同蒙古兵作戰多年的朱元璋不由得暗暗點頭,抓地虎剛才使用的這一招,正是蒙古騎兵傳統的格鬥戰術,叫「曼古歹」──先以弱兵迎敵,邊逃邊誘敵追擊。將敵兵引入大軍伏擊之地,趁敵軍人困馬乏,發起連續攻擊,最終擊破敵軍!

抓地虎贏得漂亮,胡慧寶又獎勵它飲了一通奶酪水。朱元璋明白了,這玩意兒可用來讓抓地虎快速補充體力,真夠神奇的!

兩輪下來,輸贏已定,江寧知縣無話可說,只得把六尺紅綢緞系在抓地虎的牛頭上……

客人送上門


出了鬥牛場,毛驤向朱元璋請示抓捕那兩個蒙古細作,朱元璋卻連連搖頭:「天下有蠢到自我暴露的細作嗎?朕想,他們應該是朕送上門的客人。你代朕請他們到宮中做客,朕有事要請教!」這下,毛驤有點摸不著頭腦了。

正如朱元璋所猜測的,胡慧德祖孫真的是「送上門的客人」,而且還是來獻「寶」的──便是那肉鬆和幹奶酪!面對朱元璋的盛宴,胡慧德激動萬分,將自己的身世及此番鬥牛的初衷來了個竹筒倒豆子……

胡慧德祖孫確實是蒙古族人,但並不姓胡,而是姓慧,他的祖上便是當年成吉思汗手下的大將慧元!明朝建立後,慧德同留居中原的萬千蒙古族人一樣,因擔心受到民族報復而隱姓埋名。十多年來,慧德見明朝在朱元璋的治理下,國勢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內心深處已歸順了明朝。他聽說近兩年,朱元璋一直想攻取雲南,卻將出兵日期一推再推,因為雲南山高路險,氣候溼熱,大軍糧草轉運不便,且極易黴變,朱元璋一直沒有找到應對之策。而慧德心裡清楚,當年蒙古大軍遠徵雲南,全仗著防腐耐潮、輕便易帶的兩樣「寶」──肉鬆和幹奶酪,其製法是蒙古軍隊的不傳之秘,發明者正是慧元!

慧德有心向朝廷獻寶,但又心存顧忌。恰巧江寧縣每年一度的「鞭春牛」使他心生一計,他不但在鬥牛場上展示了蒙古抵角之技,也順便讓肉鬆和幹奶酪亮了相。

獻出了肉鬆和幹奶酪的秘方後,慧德又跪地向朱元璋求情道:「皇上,天下胡人、漢人都是平等的百姓,當年元朝把百姓分為四等,歧視漢人,終致天下離心離德,不足百年而亡!而今徵伐雲南,一統江山,萬望皇上善待在雲南的蒙古族人,只要他們放下武器,便是皇上的赤子。」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朱元璋大悅,親自將慧德祖孫分別攙起。

這年秋,明軍出徵,只半年便平定雲南,而朱元璋也從此改變了對蒙古族人的態度,讓不少蒙古族人做了官吏。肉鬆和幹奶酪的製作方法也隨之傳揚開來,幹奶酪便是今天的奶粉……

選自《故事會》

相關焦點

  • 「巧設連環計」(149)頤和園長廊裡的故事
    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強迫漢獻帝遷都王允見貂蟬如此忠心,又生的傾城傾國嬌好容貌,忽心生連環之計,遂請貂蟬來到畫閣中,叩頭拜向貂蟬言道:董卓乃賊臣,懷不軌之心,欲篡帝位,朝中文武無計可施,只有請你施我之連環計策方可置賊臣於死地,你可願否。貂蟬慨然應允,發誓言:妾若不報大義,死於刀刃之下!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故事:計賺新娘子(民間故事)
    他先想收買張神醫那裡的夥計,沒想到張神醫待人厚道,上下一心,趙老闆答案沒找到,反倒被張神醫的夥計大罵了一頓,弄得他尷尬異常;一計不成,一計又生。趙老闆親自去找藥材供貨商,求他們幫著打聽打聽。
  • 可怕的賭局(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4期■李琳故事發生在宋朝的時候,宰相付青書有個漂亮可愛的千金,名叫付容若。這一天,付容若突然找到父親,說她愛上了前來趕考的書生宋子期,要和有財有勢的未婚夫陳白退婚。在火場轉了幾圈後,陳白突然想出一條陷害宋子期的毒計。他湊到付青書的耳邊低聲說:「付伯伯,依我看來,容若妹妹是不可能自殺的,一定是宋子期逼奸不成,才放火燒死了她!」付青書抬頭看了陳白一眼,陳白說:「容若妹妹死的這麼慘,我們可不能輕易放過宋子期!伯父有用得著小侄的地方,儘管開口,小侄萬死不辭!」
  • 萬蟈來朝(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大手明朝末年,有個書生叫萬虢,數次科舉未中,最後乾脆迷上了賭博。沒過多久,他不但輸得傾家蕩產,連父母親也被他氣死了。這年冬天,萬虢賣掉了僅剩的祖宅,來到了賭場,然而孤注一擲的他還是輸了個精光。
  • 石鼓寨的來歷(民間故事)
    駝背老人醒過來後,卻露出了猙獰面孔,原來他是一隻犀牛怪,跟獅王爭地盤,被鬥牛咬傷後四處流浪,饑寒交迫倒在了無名村,被善良的村人所救。壞心眼的犀牛怪看到無名村裡風水好,就想著把村民們全部趕跑,獨自霸佔,在這裡繁衍後代,讓子子孫孫生活在這片富饒的地方。
  • 龍城局(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張世美侯大少依計而行,暗中操縱將吳大舌頭告上了官府。官府抓了吳大舌頭,立馬又放了出來,反將告狀的打了十大板子,說是誣告。侯大少看著胡中園喜氣洋洋地為吳大舌頭辦酒席,接風洗塵,冷笑一聲道:「果然,吳大舌頭有古玩局暗中支持。」侯大少背著手在後花園轉開了,轉著轉著,突然停下來對金寶說:「你親自帶幾個人,日夜不離地悄悄盯著吳大舌頭,他盜墓時不要驚動他,速回府告訴我。」
  • 河曲民間故事(7) 馬尾巴
    ​河曲民間故事(7)馬尾巴 清·光緒三年,河曲大旱,顆粒無收,百姓少吃無穿,城裡人們吃了上頓沒下頓。正在災難危重之時,也是糧店的掌柜發財機遇。>圖片來源網絡責編:盧未娟(著作權屬於作者,轉載請署名)大美忻州法律顧問:趙麗18636016677
  • 李蓮英中計(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5期■龐棟3.李蓮英中計跳裸舞挨打王眼珠一轉,忽然想起一個人來,於是把碗筷一撂,溜出馬府去找到賣野藥的趙麻子。不多久,挨打王回來了。4.毒計害人反受重傷李蓮英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用最狠毒的方法報復挨打王。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天,李蓮英打聽到世上有一種奇毒,名叫「驢刺撓」。無論是人還是動物,身上只要沾了驢刺撓,就會奇癢無比,直到把身上的皮膚抓爛,皮膚爛後,毒粉會損害內臟,然後癢死方休。
  • 故事: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經典民間故事)
    想必很多朋友,都聽說過劉海戲金蟾的故事,作為經典民間傳說故事,本故事最早本是道家典故,出自《列仙全傳》,用來宣揚遁世修仙的妙處。在民間,金蟾寓意財富,所以劉海戲金蟾又添加了喜慶色彩,寄託了人們渴望發財致富的淳樸觀念,成為了受人喜愛的旺財祥瑞之物,被製作成各種工藝品,擺放在店鋪之中,希望以此財運亨通,招財進寶。
  • 三疑重(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魏煒明朝嘉靖年間,直隸河間府,出了一個抬重的名把頭,名叫宋二中。任玉深施一禮,道:「宋把頭,本官這瞞天過海之計,怎的被你窺破?你若不說個明白,我是死不瞑目啊!」 宋二中微微一笑,道:「你遇到了我,那是你活該倒黴。」任玉追問道:「到底是怎麼回事?還請你說個明白。」宋二中就說,他窺破任玉的詭計,那是因為他三次接觸到了「重」,兩次是任玉的轎子,一次是英娘的棺材。
  • 故事:民間故事:計中計
    使者一聽,木老二中了美女的計中計了,心中暗喜,嘴上就說:「那紅貴人體諒木將軍的難處,她說,對木將軍講一下,咱們能不能停一場,時間,等天皇陛下有空閒時再比?」
  • 蠟人(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上 2017年6期■孫興運選自《遼河》(段明 圖)
  • 靈異事件與民間癔病 科學並不能解釋大千世界的所有疑問(續集)
    本文續(1月23日)本文只記錄民間趣聞軼事,只闡述一些記載和傳聞,也有自己所見所聞,我的意圖不是讓觀眾盲目相信,也不想搞封建迷信,意在增長民間知識,若有一天您有緣經歷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能想起這篇文章足矣。昨天講述到,深夜的白狐神秘的消失,向它開槍,槍居然沒響......我知道一定有人懷疑說我胡編亂造,你見過槍長什麼樣子嗎?
  • 滿族民間故事(爺爺講給我的故事)
    滿族民間傳說(爺爺講給我的故事) 滿族民間傳說老罕王努爾哈赤小的時候在明朝末年首輔(相當於宰相)家裡當書童,叫小罕子,有一天首輔上朝了,小罕子和首輔的小老婆聊天,小罕子問首輔的小老婆,為什麼咱家老爺能在朝裡當官,小老婆告訴小罕子說,這都老天爺註定的,因為老爺的腳底下有三顆紅痣,相當於腳踏三星所以能當首輔,皇上腳底上有七顆紅痣,那是腳踏北鬥七星,是天子,小罕子聽後說,那我的腳底下也有七個紅痣呀
  • 後半句話( 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7年7期■尹全生民國初年,霧蒙山一帶土匪猖獗,打家劫舍,殺人越貨,民不聊生。那時的官府只管向百姓攤派所謂的「太平費」,並不真心剿匪,象徵性地派兵到村寨串串也就是了。若真剿滅了土匪,「太平費」更難收繳了。
  • 民間故事:鄭氏的故事(一)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8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定場詩:緣來緣去緣如水,情散情聚情何歸。緣已逝而情難止,生有涯而思無盡。念罷一首傷感的開場白,咱今天這則民間故事就要開講了。今兒咱這則民間小故事的主題思想同樣是宣傳正能量: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多行善事,切莫被金錢迷了雙眼,而莫做害人害己之事!
  • 宿州民間的朱洪武神話傳說行將湮滅(38)
    筆者現文抄《酸甜苦辣》中一段文字,助說筆者傳太祖殺牛在宿州山窩裡的神化故事非筆者臆造:「解放前後的一段時期,農村文化生活很是貧乏,因此農閒時常常有一些說書的藝人(大多是盲人)來到村上唱絲弦,說大鼓和洋琴,他們一唱起來就是十天半個月。每天晚上吃罷飯後,全村男女老少,抱兒攜女趕到村中心去聽書,有時唱到熱鬧處,不聽雞叫決不罷休。孩提時代我就好聽故事,絲弦大鼓和洋琴類的曲藝演唱,一有機會我是場場必到。
  • 枯井案(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3期■肖崇東四黑牯曉得深夜寒冷無人出門,枯井又離村較遠,井中喊破喉嚨,村裡也聽不見,就想出一條嫁禍與人的毒計,躲在附近察看情況,等到凌晨井中人快喊不出聲來,他再把村民叫來。胡大富聞聲出來,見了井中情景,自然就懷疑後生是兇手……如今真兇找到,胡大富有一事不明:他的女兒養在深閨,怎會被人約了帶金銀首飾外逃呢?
  • 聊城民間歷史文化故事(9)
    停了一會兒,老紳士慨嘆道:「真是有心栽花(指華貴)花不開,無心插柳(指柳媛)柳成蔭。從今後,咱這個後花園就叫柳園吧!」魯仲連射書戰國時代,群雄相爭,連年混戰,民不聊生。周赧(nǎn)王元年(前314年),力圖向外擴張的齊國,乘燕國內亂,出兵佔領燕都。周赧王四年(前311年),燕昭王即位,廣招賢才,勵精圖治,欲報破國之恨。但燕為遼東偏僻之國,無力單獨向強齊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