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的老太太

2020-09-03 冬月之戀

每次下晚班,早晨坐廠車回家時,員工們總會遇見那位老太太。老太太住在工廠附近的農村,她每次乘車將自己種的一些時令蔬菜拿到城裡去賣。

早年老太太家附近有一條公路,自從附近的高速公路修好以後,這一條鄉間公路就變得冷清下來,除了這輛廠車和少數車輛行駛,那些大巴和班車再也不走這條路了。這一帶的村民出行變得有些尷尬,要坐班車必須要多繞好幾裡山路,所幸老太太還有廠車搭乘。

廠車司機老張是個樂呵人,為人熱情。下班時,班車上的員工不算太多,附近的村民想乘車進趟城招手攔車的,老張都會停車捎帶一腳。老太太攔車與眾不同,她手裡拿著根扁擔不停搖晃,身子站到了馬路上,仿佛如果不是這樣,班車就會從她身邊溜走了。見了老太太,老張頭都大了,喝斥了老太太好幾回,說,你以後站在路邊攔車就行了,我自然曉得停的咯!你那樣太不安全了!

老太太耳朵大約有點背,老張這麼說時,她默不作聲,也不知聽沒聽進去。可下一次攔車,她的習慣依然如是,老張也只能兀自搖頭了。

老太太今年七十有四,頭髮多已斑白,滿面紅光,神採奕奕。她的背有些傴僂,身上精瘦精瘦的,核桃皮的臉上布滿皺褶,裂嘴一笑,露出幾顆滿是黃斑的牙齒。她的兩隻耳朵上戴著一對金耳環,一隻枯樹般的手腕上還套著副銀鐲子。她的眼睛如一泓老井,深邃發亮。她是一個勤快人,每天不知疲倦地在田地裡勞作,她那黑瘦的如雞爪一般的手指不停地在拾掇,將蔬菜瓜果抓到籃子裡來,再將它們弄回家,送到城裡去賣。

每次搭車,老太太都會用籃子裝上滿滿當當兩籃菜。老頭兒有時會跟在身邊,幫忙將菜送上車。有時老太太一個人,匆匆忙忙地將籃子一隻只提上車,將帶鉤的扁擔扔上車,氣也不喘一下。時間長了,那些員工對老太太也慢慢熟識起來。

老太太有時會談她的種菜經,雖然沒幾個人聽得清她含混不清的囉唣,她往往自說自話,樂此不疲。有人就同她開玩笑說,您老坐車可買票沒?她裝著沒聽見,臉上漾著笑。她有時也會送一隻小小的嫩南瓜或是一條瓠子給老張,算是報答他捎腳的好意。

到了城裡,下車的時候,有員工會熱心地幫老人將籃子提下車,老太太樂見其成,臉上笑容滿面,嘴上並沒說啥,感激大約埋在心裡。車上有人就同那幫忙提籃的男子開玩笑,你這麼熱心,莫不是要做人家的女婿麼?男人露出被菸草燻黑的兩粒牙齒嘿嘿笑道,是又怎樣,只怕你們想做還做不上呢!車上一下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如今都住在城裡。兒子與人合開了一家餐館,很多時候,老太太會將自種的蔬菜賣到兒子的館子裡去。她的兩個女兒,年輕的時候都是遠近聞名的漂亮雙姝,一對姊妹花,閉花羞月,沉魚落雁,惹人憐愛。然而命運多舛,婚姻不幸,這樣兩位貌美如花的女人卻先後離了婚,惹得周圍的一些男人唏噓不已。村裡的一些老光棍更是覺著從此有了機會,爭著想當老太太的女婿呢!

【作者簡介】 姚建林,網名冬月之戀,湖北黃石人。業餘喜愛寫作,喜歡小說、散文和詩歌,作品散見微刊。華文原創小說籤約作家。

相關焦點

  • 家門口那個神奇的老太太
    所以,一聽這老太太說話,奶奶二話沒說找了個蘆葦席把我帶到河邊了,奶奶家離河邊步行也就三兩分鐘,那時候河兩邊沒有建築,也不是沙灘,都是草地和樹林,每逢夏天,乘涼的可多了。來到這地界,依照老太太吩咐的,給草蓆一攤,把我就給撂在上面了,說這是讓我接地氣,隨後這老太太讓大夥都散開,讓我能吹到風,在就把我衣服都給解開了,老太太點上自己隨身帶的一根香,用那香頭在我身上點來點去的。
  • 謝君善:奶奶進城
    奶奶進城作者:謝君善得知奶奶要進城的消息,真的很意外,不由分說,旋即回家。剛到村頭,就有家人告訴說,奶奶說了,進城吧,反正一輩子還沒進過城呢,進了城,也好讓俺看看城裡的景致,別讓人瞅不起咱。聽了這話,惹得心裡一陣酸楚,不由得兩眼湧出淚來,無論怎麼擦也擦不完。心想,這次進城,是奶奶親口同意的,應該順從老人家的意願。不然,再後悔也來不及了。
  • 二愣子進城
    那天,當穿著衩開得很高的裙子、渾身憋得像肉粽子似的愣子媳婦,哼著舞曲下樓,被在花園聊天的兩位老太太撞了個正著。一位說,愣子媳婦就像吃了油炒石頭的踢騰騾子,咋有那麼大的勁,她家舞曲一響,我的心臟震得就受不了。那個道,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兩口子真是「癟癟鍋扣了個癟癟鍋蓋」。
  • 妻子進城夢
    屋前馬路縱橫交錯,象布置的蜘蛛網,小區的健身場,娛樂場應有盡有,水電安裝也很齊全,用水用電從沒間斷,這就是妻子再次進城以來感覺到好處。以前她也進過一次城,那是她十八歲時候,因為家裡窮,父親不顧妻子強烈反抗,就將她早早嫁給了一個鬍子拉渣比她大十幾歲城裡人,十八歲如花一般年齡,本是求知求學階段,但她的父親認為嫁了城市後就不用在家裡種田耕地了。
  • 阿婆進城投奔女兒,先後被趕出家門,小女兒款待她後卻得到了驚喜
    李太太是典型的農村老太太。她年輕時,年輕時被許給了同村的楊老頭。他們互相支持。他們並不富裕,但他們很快樂。唯一遺憾的是,李太太一生中從未給他生過兒子。雖然老楊沒說錯什麼,但她還是為他感到羞恥。幸運的是,三個女兒都不壞。大女兒和二女兒選擇留在城裡工作,因為他們已經上了大學。小女兒初中輟學,出去工作了。後來,她嫁給了鄰村的一個年輕人。兩年前,老楊去世了,留給李老太一套老家的房子。
  • 寓言故事——扛竹竿進城
    有一個魯國人扛著一根長長的竹竿進城去賣。當他走到城門口時便犯愁了,因為他想不出用什麼辦法將竹竿扛進城去。把竹竿豎起來進城門吧,竹竿比城門高出一截;把竹竿橫起來拿著走吧,竹竿比城門又寬出一截。他橫著、豎著比劃了半天,搞得滿頭大汗,就是進不了城門。  這時,一個老頭經過城門。他看見那人愁眉苦臉的樣子,非常自信地走過去對他說:「我雖然不是什麼聖人,但一生經歷的事情比你多。既然是竹竿長、城門小,你為什麼不把竹竿從中間截成兩段呢?
  • 進城掙了大錢的丈夫,兜裡卻裝著別的女人家的門禁卡
    麥子和大壯進城務工後,在一家繡花廠幹了10年。夫妻倆有了積蓄,又有了技術,開了一家繡花作坊。前兩年,廠子規模擴大了,大壯心疼麥子,便讓她在家享清福。廠子訂單很多,大壯常常是十天半月不回家。每回來一次,麥子就感覺生活亮堂一回。她早晨5點,就甩開膀子揉面、做饅頭,把全部心思都裹進老面,蒸進饅頭裡。不知道自己手藝退了步,還是大壯口味變了。
  • 【「老太太」們】
    這篇文章可能會有點兒長,因為我要寫一群人,一群女人,一群有點兒年紀的女人,一群老太太。這群老太太,都是老師,都是我曾經的同事,都是值得我尊敬的長輩。我現在寫回憶錄的原因,腦子裡會不斷地跳出一個又一個名字來,昨天晚上在整理名單時,才突然發現,原來當年學校裡有這麼多位性格各異的老太太們!
  • 康姨媽下毒謀害老太太,老太太為何不趕盡殺絕呢?
    康姨媽下毒謀害老太太,老太太為何不趕盡殺絕呢?康姨媽不是什麼好人,她見不得別人好,即便這個人與她無冤無仇,康姨媽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並不少見,自私自利,嫉妒心強。在《知否》這部劇中她是一個妥妥的大反派,在明蘭生產之日想要殺她,攛掇大娘子給盛家祖母下藥,她也是大戶人家出來的女兒,心思卻如此歹毒。
  • 盛老太太的悲哀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作為一部很火的家庭女主戲,從開播以來就廣受大家的喜愛和好評,人們關注最多的也就是盛明蘭和顧廷燁的愛情故事,可是作為盛家最重要的掌舵人和延續者的盛老太太卻少有人關注這個老太太出身貴族,作為勇毅候府嫡出惟一的大小姐,她注重愛情。不願意參與家族聯姻。最後嫁給了高中狀元的盛弘之父,之後因為盛弘之父寵妻滅妾的行為導致盛老太太親生兒子被小妾害死,再之後盛弘之父早逝。盛老太太面對娘家的脅迫決然的和母家斷絕關係,獨身一人教養庶出的盛弘,並且把其培養成人,成功進士及第。盛弘出場時雖然只是一個六品官,可是在宋朝能夠在四十歲官及六品的又有幾人。
  • 小說:農村母親進城,竟被兒子驅趕,兒媳婦一句話,兒子哭著認錯
    後面她便索性進城去看望兒子,誰知在見到兒子,還沒來得及高興一下時,竟被兒子給驅趕走了。不過好在她有一個善良的兒媳婦。兒媳婦直接對兒子說了一句話,就讓兒子哭著對她認錯。這件事情還得細細說來。當時,正是黎母的生日。
  • 不死老太太?
    事情的發生地點就在姥姥家所在的村莊,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我偶然聽姥姥跟別人聊天說隔壁的一個老太太生病快死了,已經十幾天沒有吃東西了,估計這幾天就要咽氣了。我在一旁很奇怪的插話道:「老師說人只要七天不吃東西就要餓死,為啥那老太太十多天不吃東西還不死?」姥姥很生氣的打了我一下,嚴厲的說道:「小孩子不懂就別瞎說,趕緊出去玩去!」
  • 一哥「俗人往事」之——王三爺又進城了
    寨上的王三爺終於進城了,這個犟老頭子不知是想開了,還是孩子逼迫的,反正是進城了,這老頭子也是的,前些年守著那幾畝地當成命根子,二年前村子裡的土地都承包給合作社了,老頭還是犟著不走,愣是要去種三孩那二分半地的宅基地,可好這次村裡搞了個新規劃,三孩的宅基地也被規划進去了,不過村裡幹部真不賴,三孩雖說只是個空宅基地,照樣可以低價購房的,王三爺也多少了了這塊心病,這個三孩最不聽話,死活不在家蓋房子,說是沒用
  • 小兩口進城打工,媳婦成為老闆情人,老公卻不計前嫌:《出租屋》
    房子每個月300,水電另算,房東是個嘴巴惡毒的老太太,十分看不起農村人。再加上房東老太太一直奚落嘲諷,心高氣傲的小娥非常鬱悶。小娥聽了很生氣,狠狠地嗆了房東老太一頓,老太太一見吵不過她,氣呼呼地轉身走了。
  • 故事:老漢進城(小小說)
    楊發富在廣播裡,聽過好幾次《憨二叔進城他好長時間沒進城了。不是沒錢。是捨不得花錢。莊稼人的工夫值錢。這不,一年到頭地淨場光了,進趟城。今年又弄了萬八千兒,別腰裡了,很牛。 這不是大前年「新添餛飩管喝湯」的那家進城的專業戶嗎?那年叫「順心」,現在叫「如意」。他爺兒幾個可真會做買賣喲。那回他一氣喝了四碗,出去不渴了,省了水錢哩。現在裡邊滿滿的人,他要了四菜一湯一瓶酒,六個灌湯包。
  • 賣廢品的老太太
    閒暇,有時想起老太太,心中就一陣一陣難過,也曾幻想,等有錢了一定好好接濟她。那天,她突然給了我一盒煙,「孫子看我時落下的,你抽了吧!」我接過一看,好傢夥,華子!心中卻不知為何竟是很難過,但還是微笑著還給了老太太,「這煙很貴的,你留著吧。」「啥貴啊賤的,都是冒一股煙!」她硬是塞給了我,走了。
  • 小說:農村母親進城,竟被兒子驅趕,兒媳婦一句話,兒子下跪認錯
    後面她便索性進城去看望兒子,誰知在見到兒子,還沒來得及高興一下時,竟被兒子給驅趕走了。不過好在她有一個善良的兒媳婦。兒媳婦直接對兒子說了一句話,就讓兒子下跪對她認錯。這件事情還得細細說來。當時,正是厲母的生日。
  • 住搶救室的老太太
    今天搶救室住進來一個老太太,有70多歲,剃著光頭,目光呆滯,插著鼻胃管,還做了氣切。老太太光著身子躺在氣墊床上,身子下面墊著尿墊。安排停當後,老太太的兒子走了,剩下兩個保姆,她們倆人配合著給老太太按按摩,拍拍背,老太太睜著空洞的眼睛,一動不動,像木偶一樣任由她們擺布。一頓操作之後,兩個保姆一個坐在輪椅上,一個躺在行軍床上休息。
  • 老達州記憶一一第一次進城
    父親決定帶妹妹一塊進城,另約了老隊長一家。當時,母親提出讓我也跟著去,父親沒有同意,他認為妹妹是個女孩子,以後機會少,我是男孩子,長大機會多。由於我是抱過來的,母親比父親心細,很在乎我的感受,處處要顯個公平。於是,母親極力要求:「要去都去,要不去都不去」。父親不鬆口,估計是怕人太多,給人家添麻煩。母親便悄悄給我出了主意:趁父親不注意時,提前上街,先坐在車上再說。意思要弄個既成事實。
  • 故事:老太太含冤而死,卻被一隻貓復活了,另一個版本的貓臉老太太
    養兒防老,張王氏老太太卻養了一對混帳玩意。正如《牆頭記》中演的那樣,老人被兩個兒子推在牆頭之上,可憐的是老太太並沒有遇到「王銀匠」這樣的好心人,不過卻被一隻貓給救活了。老話說,狗貓不和是冤家,但是老太太家的狗和貓卻相處的特別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