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姨娘是盛紘的妾室,她本是王氏的陪嫁丫鬟,與王氏一道長大情同姐妹。因為林姨娘得寵甚多,為免盛紘做出寵妾滅妻的事情,減少盛紘對林姨娘的寵愛,王氏便抬了自己從王家帶來的丫鬟成了姨娘,這便是香姨娘。
香姨娘平時一直在王氏處服侍,勤謹低調,安分守己,也沒有奪人的姿色,是以在林姨娘與王氏的妻妾鬥爭中並沒有發揮多大作用,以致於電視劇裡都沒有這個人。
但就是這個存在感不強的香姨娘,卻在原著所有妾室裡有了一個最好的結局,如果你了解她的所做作為,相信你也會同我一樣,認為她值得擁有得到的一切。
幼時的盛明蘭曾觀察盛老爹的幾個妾室,發覺香姨娘雖不是十分豔麗,姿色動人,但身上有種溫柔的神情,讓人看著很舒服熨帖。香姨娘一直在王氏身邊服侍,她的兒子小長棟便養在王氏跟前。
王氏雖沒有虎狼之心,不曾暗害刻薄她們母子,但也不會用心照顧,只是一概忽略罷了。小長棟長到四五歲,幾乎沒在盛家的院子裡鬧騰玩耍過,一直待在屋子裡,一天也說不了幾句話,見人說話時,都不是很利落流暢。
香姨娘沒有王氏的出身尊貴,也沒有林姨娘的嫵媚算計,但她的隱忍低調還是給自己和兒子換來了一方平安,在這一方寸之間,她和兒子得以生存。因為不起眼,不出色,意味著沒有太多的危險,留著也不會有太多隱患,是以沒有必要去打壓毀滅。
等到莊學究來盛家教書,為了充分利用資源,盛紘便讓女兒和兒子都到學堂上課。此時的小長棟不過五六歲,還不認識幾個字,坐在莊學究的課堂上,聽先生講四書五經、孔孟之道和科舉考試,猶如天書一般,很是枯燥難熬。
於是,小長棟便求著明蘭教他認字,小小的孩子,便每天趁著給祖母請安的時刻偷偷溜到明蘭屋子裡。盛老太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當不知此事,讓房媽媽每天早上準備小長棟的茶水點心,明蘭也感動於長棟的刻苦和堅持,便一直認真教他描紅寫字。
明蘭長到十來歲時,為了讓她學著打理整治自己的院落,盛老太太讓她從壽安堂搬出單獨住進臨近的那排屋子。為慶祝喬遷之喜,長柏、如蘭送了花囊筆筒,長楓、墨蘭送了書籍門聯,長棟送來的是香姨娘親手秀的整套帳簾,上面繡著四季斑駁的花鳥蟲雨,甚是精緻,看得出是香姨娘用心繡了好久的作品,明蘭十分喜歡。
香姨娘沒有娘家豐厚的陪嫁,也不像林姨娘有盛紘給的田莊鋪子,她雖然錢財比不上王氏和林氏,但感念於明蘭對兒子的啟蒙之恩,她用自己的一針一線表達對明蘭的心意。香姨娘雖不曾跑到明蘭面前表示感謝,但她心裡記得別人對她們母子的好,是個有情有義,知恩圖報的人。
如果你以為香姨娘只有柔的一面,那是被她的外表欺騙了。
墨蘭得知永昌候夫人登門單獨見面了明蘭,心裡嫉妒又憤怒來到暮蒼齋,先是掀翻屋子裡的圓桌,汙言穢語辱罵明蘭,更是一巴掌扇腫了明蘭的臉,末了還想用碎瓷片毀了明蘭的容。事後墨蘭還一副受害人的樣子,在盛老爹前說是姊妹之間的爭吵拌嘴。但長棟目睹了事情的整個過程,是真相的唯一見證者。
在長棟開口講述之前,香姨娘低著頭在袖中輕捏了兒子的胳膊一下,長棟明白母親的意思,他把經過巨細靡遺地講述出來。林姨娘指責長棟徇私說謊時,長棟發誓,若有一句假話,叫他一輩子考不上科試。香姨娘跪出來說,長棟是個老實疙瘩,不會作假。
香姨娘母子倆說完話走出正房時,九歲的小長棟說了最後一句話:&34;就是這一句話,把墨蘭與明蘭之間的問題,從教養層面上升到品質層面。
要知道,當時的林姨娘很受寵,得罪她,對香姨娘母子是沒有好果子吃的,但香姨娘還是鼓勵兒子說出真相。香姨娘要還六姑娘一個公平,不能讓幫助自己的人在受到委屈時,讓她處於孤立無助的狀態。
香姨娘柔弱的外表下,還有不怕事,不逃避的剛強一面。
說真的,讀到這一塊我很感動,這對母子在盛府裡,長年累月悄無聲息,就是府裡的管事也比她們多些體面尊貴。但這種生存環境的卑微並沒有讓她們自怨自艾,當矛盾衝突的風波來襲時,她們鐵骨錚錚的一面便顯現出來。
成年後的長棟看似不甚機靈,有些呆呆的,實則是個胸中有大主意的人,焉知不是受來了母親的薰陶和影響。
長棟長大後,娶了新貴沈家的嫡女繡巧為妻。兒媳繡巧初嫁到盛家時,曾忐忑怎樣跟庶婆香姨娘相處,輕不得,重不得。但香姨娘從頭至尾只稱呼鏽巧&34;,待之恭敬客氣,從不曾難為過她。香姨娘還是在盛紘身邊照顧他的生活,操持勞累,幹些打掃整理的活計。
要知道,古人以孝治理天下。香姨娘在兒媳面前以長棟的生母自居,拿捏為難兒媳,對方是沒有還手之力的。畢竟古代的婆婆,在兒媳面前是有資本的,大多數婆婆在兒媳面前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就連被攆到莊子的林姨娘,也經常這事那事找兒媳柳氏的麻煩。
後來,香姨娘因為積年勞累生病,繡巧感念姨娘的體貼,盡心照顧服侍她,在她面前撒嬌,哄她開心,婆媳親如母女。繡巧婚後兩年不曾生育,心裡愧疚難過,想給夫婿抬個姨娘衍續子嗣,香姨娘總是軟語安慰,讓她切莫多思多慮。
當一個人處在周圍人比他強大能幹的環境中,此時的低調隱忍是為了生存;隨著歲月變遷,他有了一定的積累和資本後,從不曾為難別人,可以說,實在是因為善良才如此。
《知否》讀到最後,發現香姨娘性格的底色是善良。是的,就是善良,作為一個妾室,她本分隱忍;在面對明蘭被冤枉時,她讓兒子挺身而出;在成為婆婆後,她處處體諒兒媳。
她的兒子長棟,耳濡目染母親的所做作為,也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就是因為一次偶然的善舉,下雨天把上香的沈老太太背下了山,才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緣。
善良是母親刻進骨子裡的底板,也成為長棟的性格特點。
盛長棟後來是兩榜進士,人仕為官,可謂前途光明,事業有成。兒媳與香姨娘親密融洽,他們一家和睦幸福。
細細品味香姨娘的為人處事,你會感慨,她值得這個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