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山東鄒平縣有一個人叫做張華東,也叫張延登,明萬曆二十年的進士。#聊齋志異#中講了一個他的故事。有一年他奉旨去南嶽衡山祭祀,途中經過江淮一帶,準備在驛站過夜。
前面探路的人對張華東說:"這個驛站中有古怪,據說經常發生怪異的事情,如果在那裡住宿,恐怕會惹麻煩,不如另尋他處。"
張華東對此嗤之以鼻,心想這肯定是當地人沒文化,胡編亂造的謠言。但也不敢小視,於是身穿官服,手按佩劍,端坐在驛站房間裡,想看看會發生什麼古怪的事。
窗外夜色深沉,張華東等地都犯了瞌睡,還是一點動靜也沒有。不料到了半夜時分,突然聽見有一陣靴子聲進了驛站,張華東凝神細聽,聲音由遠及近,突然吱呀一聲,門被推開,進來了一個人。
原來是一個鬚髮斑白的老頭兒,頭戴黑紗帽,腰纏黑腰帶。
張華東在驛站裡沒見過這個老頭,奇怪地問他是誰。
老頭兒見了他,伏地叩頭說:"我是庫官,為大人掌管庫存財物多日了。幸好大駕遠道光臨,我終於可以卸去這個重任,交還財物了。"
張華東一愣,不知道自己有什麼財物需要這個老頭看管,而且也從來沒見過這個老頭,心中疑慮,又問:"我有多少庫存在你那裡?現藏何處?"
老漢回答:"現有銀子二萬三千五百兩。"
張華東一聽有這麼多銀子,心中大驚,不知這銀子是否是自己的,又考慮自己有要事在身,擔心帶這麼多銀子是個累贅,於是跟老頭說等自己辦完事情回來後,再盤點處理。
老頭連聲答應,轉身離去。
此後無話,張華東一路來到南方,沿途的官員接著,自然有許多禮物饋送,也不必細說。
辦完祭祀之事,張華東原路返回,又回到那個驛站。
當晚老頭又來拜見,張華東問他庫存銀子之事,老頭兒回說:"已撥給遼東充當兵餉了。"
張華東對他前後牴觸的說法大為驚詫不解。
老頭兒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人這一生能享受多少,那都是命裡註定的,一分一釐也不會增減。大人此次南行,應得數額已經得到了,還求什麼?"說罷起身離去。
張華東心想此次出行,確實得到了不少沿途官員的饋贈,難道他說的是這個?於是算了算所得的錢財,總計二萬三千五百兩,與老頭兒所說的庫存銀兩數絲毫不差。
這才感嘆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道理。
這篇故事本意是強調人這一生所能得到的東西實在是有限,等到大限已到,不論你銀行卡裡還有多少錢,不論你住的房子有多大,全都與你無關了。但這篇故事也透露出當時官場的腐敗程度是何等嚴重,張華東在歷史上的名聲也算是清廉之官,這次也不過是奉旨去祭祀南嶽,但一路上收到的銀子竟然都有這麼多。以此觀之,如果明朝還能繼續存續下去,實在是蒼天不公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