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異聞錄-庫官:消失的銀子

2020-10-04 平生曉夢

話說山東鄒平縣有一個人叫做張華東,也叫張延登,明萬曆二十年的進士。#聊齋志異#中講了一個他的故事。有一年他奉旨去南嶽衡山祭祀,途中經過江淮一帶,準備在驛站過夜。

前面探路的人對張華東說:"這個驛站中有古怪,據說經常發生怪異的事情,如果在那裡住宿,恐怕會惹麻煩,不如另尋他處。"

張華東對此嗤之以鼻,心想這肯定是當地人沒文化,胡編亂造的謠言。但也不敢小視,於是身穿官服,手按佩劍,端坐在驛站房間裡,想看看會發生什麼古怪的事。

窗外夜色深沉,張華東等地都犯了瞌睡,還是一點動靜也沒有。不料到了半夜時分,突然聽見有一陣靴子聲進了驛站,張華東凝神細聽,聲音由遠及近,突然吱呀一聲,門被推開,進來了一個人。

原來是一個鬚髮斑白的老頭兒,頭戴黑紗帽,腰纏黑腰帶。

張華東在驛站裡沒見過這個老頭,奇怪地問他是誰。

老頭兒見了他,伏地叩頭說:"我是庫官,為大人掌管庫存財物多日了。幸好大駕遠道光臨,我終於可以卸去這個重任,交還財物了。"

張華東一愣,不知道自己有什麼財物需要這個老頭看管,而且也從來沒見過這個老頭,心中疑慮,又問:"我有多少庫存在你那裡?現藏何處?"

老漢回答:"現有銀子二萬三千五百兩。"

張華東一聽有這麼多銀子,心中大驚,不知這銀子是否是自己的,又考慮自己有要事在身,擔心帶這麼多銀子是個累贅,於是跟老頭說等自己辦完事情回來後,再盤點處理。

老頭連聲答應,轉身離去。

此後無話,張華東一路來到南方,沿途的官員接著,自然有許多禮物饋送,也不必細說。

辦完祭祀之事,張華東原路返回,又回到那個驛站。

當晚老頭又來拜見,張華東問他庫存銀子之事,老頭兒回說:"已撥給遼東充當兵餉了。"

張華東對他前後牴觸的說法大為驚詫不解。

老頭兒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人這一生能享受多少,那都是命裡註定的,一分一釐也不會增減。大人此次南行,應得數額已經得到了,還求什麼?"說罷起身離去。

張華東心想此次出行,確實得到了不少沿途官員的饋贈,難道他說的是這個?於是算了算所得的錢財,總計二萬三千五百兩,與老頭兒所說的庫存銀兩數絲毫不差。

這才感嘆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道理。

這篇故事本意是強調人這一生所能得到的東西實在是有限,等到大限已到,不論你銀行卡裡還有多少錢,不論你住的房子有多大,全都與你無關了。但這篇故事也透露出當時官場的腐敗程度是何等嚴重,張華東在歷史上的名聲也算是清廉之官,這次也不過是奉旨去祭祀南嶽,但一路上收到的銀子竟然都有這麼多。以此觀之,如果明朝還能繼續存續下去,實在是蒼天不公了!

【完】

相關焦點

  • 聊齋故事——庫官
    鄒平縣的張華東,是明朝萬曆年間的進士,官至張華東認為,皇帝是天之驕子,自己是朝廷命官,如今奉旨而來,即便有神鬼也得敬我三分,所以堅持住下。半夜時分,張華東穿好官服、佩戴寶劍,正襟危坐在驛站廳堂。不一會兒,就看見有個身穿黑色衣帽、鬚髮皆白的老頭走進來。張華東感到很奇怪,就問老頭的來歷。老頭行禮答道:「我是庫官,已經為大人您管理庫存的財物很長時間了。幸虧您這位欽差大臣遠道來此,我要把這些親手交給您,也好卸下這個沉重的擔子。」
  • 《民調局異聞錄》官宣定檔,眾多粉絲趕到活動現場為該劇打卡
    《民調局異聞錄》官宣定檔,主題曲《奇蹟》在昨天活動現場首次公開亮相國漫新劇《民調局異聞錄》,是根據耳東水壽著作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由北京視美精典影業有限公司出品並負責製作。第二十六屆上海魔都ComicUp同人祭(CP26),昨天(7月25日)開幕,《民調局異聞錄》主創人員登場相亮,並在活動現場官宣了定檔時間。
  • 重溫聊齋《夢狼》二:投機取巧精明吏,自詡賢明糊塗官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山東鄒平籍進士李匡九,為官清廉。曾經有個富人,被人羅織罪名,送官究治,上堂之前,衙役嚇唬他說:「老爺跟你要兩百兩銀子,你要趕快拿來。沒這孝敬錢,官司輸定了!」富人雖然害怕,卻又不捨得銀子,只答應出一半。衙役鼻中哼一聲,眼過於頂,連連擺手道:「您老也不看看,這裡是您討價還價的地兒麼?拿不拿錢在您,怎麼斷案可全在老爺,您可仔細著點。」
  • 西遊和聊齋裡的一啄一飲,莫非前定
    看西遊記和聊齋志異,有兩個故事都被不約而同的定性為「一啄一飲,莫非前定」,與大家一起分享一.聊齋《庫官》萬曆年間,有位御史張華東,奉旨祭祀南嶽,南嶽衡山,五嶽之一。前頭的小官來報:「據說這驛站有些靈異怪事,夜宿此地怕是不妥。」當然,張御史是不會聽的。是夜,靈異果至。一位裝扮古怪奇特的白須老叟半夜拜見張華東,打個稽首道:「我乃庫官是也,在此為大人看管的一批錢財,如今大人大駕光臨,我也就能如釋重負了。」啊!世上還有如此好事,問:「庫存有多少錢?」庫官道:「一萬三千五百金。」這麼多錢?
  • 我省完成《隴右文庫》第一子庫《方志庫》編纂
    《隴右文庫》子庫《方志庫》終審會議。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隴右文庫》首期成果、第一子庫《方志庫》終審會議近日在蘭州舉行,標誌著我省僅用半年時間,完成《方志庫》100冊採集、技術與編纂整理和審計統定等工作,即將付印出版,這對《隴右文庫》編纂出版領導體系、研究體系和編纂出版體系乃至整體規劃有著積極示範意義。
  • 重溫聊齋《新鄭訟》:強賊偏會喊捉賊,好官終能辨好壞
    誠邀您加入貼吧「重溫聊齋」,共同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聊齋志異圖詠》之新鄭訟清朝康熙年間。山東長山籍進士石宗玉,時任河南新鄭縣令。二人退下後,紛紛咒罵這狗官糊塗,不分青紅皂白。縣令心下好笑,也不跟他們一般見識。退堂後,縣令獨自斟酌此案,忽然想起這苟勝拖欠官府賦稅已久,於是派人前去嚴厲追收。不想,第二天苟勝就主動拿了三兩銀子前來完稅。縣令問他銀子從何而來?苟勝答道:「回大人,是小民典賣了衣物換來的。」並一一說明典賣了什麼東西。縣令又差人去看前來納稅的百姓中,有沒有苟勝的同村村民。
  • 聊齋志異——商三官
    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商士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商臣,二兒子叫商禮,還有一個女兒叫商三官,才十六歲。本來三官馬上就要出嫁了,現在因父親去世,把婚事給耽擱了。她的兩個哥哥去告狀打官司,打了一年也沒打出個結果來。三官的婆家便派人拜見她母親,商量著請女家遷就一下,將三官儘快從簡嫁過去,母親也準備答應。三官知道後,就去見母親說:「哪裡有父親一屍一骨未寒就辦喜事的道理?難道他家就沒有父母嗎?」
  • 《聊齋志異》男子押送六十萬兩官銀不翼而飛,算命先生指點迷津
    《聊齋志異》:王者,一樁疑惑重重的玄妙案件。湖南巡撫苑兆臣,派押解官申如斌領一隊官差和役夫押送六十萬兩銀子入京。他連忙跪下磕頭,大王問:「你就是湖南的押解官,銀子都在這裡,區區銀兩,他哭著說:「大王明鑑,巡撫大人給我的期限已快滿,回去如果交不出銀子,我命休矣,您留下銀子,空口無憑,我怎麼回去交代呢?」大王說:「這不難,我給你個信封,你回去交給巡撫,他看後就不會為難你了。」說完,派幾個人送他回去,押解官嚇得大氣都不敢喘,哪裡還敢爭辯,只好接過信封,隨著那幾個人出山,回去了。
  • 《女神異聞錄》列傳,十艘提督天下第一?
    小說中的其他元素,如高中生,以及異世界惡魔滲透進政府勢力,來利用現實中種種龐大機構為主角施加無證之罪的情節,也成了《女神異聞錄》系列再現的內容之一。不過嚴格來說,《女神異聞錄》其實算是《女神轉生》系列衍生而來的一個子IP。後者先於《女神異聞錄》誕生,其中部分核心機制也一脈相承地延續了下來。比如若玩家命中對方弱點,就能將其擊倒,獲得一個額外的行動回合。
  • 聊齋異聞錄-小獵犬:捕獵蚊蠅的打獵活動
    這篇故事出自蒲松齡先生的《聊齋志異》,名叫《小獵犬》。這篇故事以現實生活中貴族們的打獵活動為藍本,將其圍觀化,變成了一次在室內的狩獵蚊蠅的活動。令人想起英國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中的小人國。故事中的主人公在原作中是明末清初的衛周祚,明崇禎十年的進士,後明清易代,順治皇帝下詔求賢,衛周祚當了清朝的大官。
  • 民間故事:鎮庫之寶
    那會兒,當鋪開市當天,除了自備的三件寶貝外,第一個當主送上門的當物,甭管是啥物件,立馬被編入第一號入庫,稱之為「鎮庫之寶」。這當物是越值錢越好,預示著買賣倍兒興旺。說話間,一個老道抱個匣兒踏進了當鋪,夥計忙笑臉相迎。老道來到櫃前,把匣兒送進窗口:「這顆玉白菜收嗎?」
  • 「埋銀子」聊齋志異《宮夢弼》
    「埋銀子」聊齋志異《宮夢弼》明朝末年,有一個在北京做官的人,名叫柳芳華。明亡以後,他不願向清朝統治者賣身投靠,便帶著妻兒,回到保定老家。柳芳華有點積蓄,到了小城裡算得上個富戶,他過去大手大腳慣了,如今不做官了,仍然好結交朋友,家裡沒斷過整桌整席的客人。柳芳華為人很慷慨,遇見別人有困難,叫他拿出上千兩的銀子他也不吝惜。
  • 鎮庫之寶(民間故事)
    那會兒,當鋪開市當天,除了自備的三件寶貝外,第一個當主送上門的當物,甭管是啥物件,立馬被編入第一號入庫,稱之為「鎮庫之寶」。這當物是越值錢越好,預示著買賣倍兒興旺。    說話間,一個老道抱個匣兒踏進了當鋪,夥計忙笑臉相迎。老道來到櫃前,把匣兒送進窗口:「這顆玉白菜收嗎?」
  • 老書蟲書單,堪比《鬼吹燈》的冷門完結好書《異聞錄》你看過嗎?
    1、《異聞錄每晚一個離奇的故事》王雨辰2、《饕餮娘子》佟婕3、《道門鬼聞抄》王覽學一、《異聞錄每晚一個離奇的故事》王雨辰異聞錄文案:每晚一個離奇故事,午夜致命的挑逗。 越恐怖,越快樂! 午夜聽鬼故事,就好比醒著做夢。
  • 《聊齋志異》中記錄的天宮偷桃竟然是印度神奇魔術?
    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記載了許多狐妖鬼魅,但有一篇天宮偷桃,記錄的卻是蒲松齡年少時親見的奇異之事,故事是這樣的:某年過年期間,官府門前,一老一少正在變戲法。有個大官就要求他們變出桃子。老人無奈說道:「大冬天的哪裡來的桃子啊?不過天上王母娘娘的蟠桃園沒有四季之分,應該有鮮嫩的桃子。於是,老人從筐子裡拿出一根長繩,向空中一拋。
  • 聊齋故事:夫妻不睦狐妖趁虛介入,一年後狐妖再次犯案卻突然消失
    趙啟頓生憐意,詢問陶楠為何哭泣,得知陶父患病沒錢抓藥時,趙啟二話不說拿出幾兩銀子交給陶楠。陶楠接過銀子,跪下給趙啟磕頭。「多謝掌柜出手相助,小女子無以為報,只希望能一直服侍掌柜。」說完便依偎在趙啟的懷裡,當夜趙啟沒有回家,與陶楠有了夫妻之實。
  • 聊齋故事:十鬼抬棺,冥冥中自有天意,借「棺」還「官」
    聊齋故事:十鬼抬棺,冥冥中自有天意,借「棺」還「官」明朝天啟年間,有個秀才名叫皮寒霜。皮寒霜命運不濟,連考十年也未能中舉,沒有辦法,秀才改做商人,他利用商道邊的一間祖屋,稍加修葺,開了一間客棧。客棧生意相當不錯,可皮寒霜心裡還是輕商重讀,念念不忘仕途。當時魏忠賢大權在握,迫害忠義之士。
  • 故事:「聊齋」商三官:驕傲深情弱女子,玉石俱焚是她們無法選擇的宿命
    三官的婆家著急了,希望能夠早日迎娶三官。悲痛過去,生活還要繼續,對方的要求合情合理,商母決定答應婚事。不料三官卻執意不肯。她說,哪有父親屍骨未寒,而女兒卻辦喜事的道理呢?難道他們家沒有父母嗎?三官的話義正言辭,在那個講究忠孝的時代,是無可辯駁的正論。
  • 聊齋故事:一偷兒夜盜不成,陰錯陽差反救人一命
    聊齋志異之商婦。相傳古時候在天津有一個商人,他想去遠方做生意,為了多掙一些銀子,他便四處向其他有錢的商人借錢周轉。正巧被一個小偷看見他借到了錢,便滿心歡喜,太陽剛落山便迫不及待地潛入商人家中等商人回家後,伺機順手牽羊大撈一把。
  • 聊齋|清朝一農夫遇狐仙,相好後索要銀子,半年後才知遭戲耍
    聊齋|清朝一農夫遇狐仙,相好後索要銀子,半年後才知遭戲耍兩天後,狐仙果然帶了兩錠銀子給他,約有五六兩重。馬天榮非常高興,小心的把銀子包起來,藏在柜子裡。後來馬天榮又多次要銀子,但狐仙總找各種藉口不再拿錢。半年後,有一天馬天榮需要用錢,就拿出一錠銀子去鎮上換銅錢,結果那錢鋪的人看了看後,說這是假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