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個書生去廟裡住宿,當時正是夏天,他住的房間裡蒼蠅蚊子甚多,他為此苦不堪言。有一天卻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以至於屋內蒼蠅蚊蟲都沒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有一天吃完午飯,他躺在床上睡覺。忽然看見一個小人,武士打扮,騎著一匹像螞蚱一樣大的小馬,頭頂上還盤旋著一隻鷹,跟蒼蠅一樣大小,從外面進了屋。
書生正在恍恍惚惚之間,以為自己看錯了,正凝神細看,忽然從外面又進來一個小人。也是武士打扮,牽著一匹如螞蟻一樣大的獵犬,背著一把弓箭。
沒多久,又進來了好多人,有步行的,有騎馬的,大概有數百人,都跟前兩人一樣大小。
書生驚詫異常,不敢稍動,閉著眼睛裝睡,實際上偷眼觀看。
只見那些人把鷹和獵犬都放出去捕殺獵物,書生心想這些鷹犬能捕到什麼呢?定睛一看,原來鷹的獵物是那些蒼蠅蚊子,獵犬的獵物是那些蝨子臭蟲。頃刻之間,把室內的這些蚊蟲全都抓完了。
這時從外面又進來了一位黃衣人,頭戴平天冠,嫣然如王者。那些小人見到他,全都圍過去,把獵物擺在他面前。
黃衣人看了看,也不知說了些什麼話,那些小人紛紛叩拜。然後黃衣人登車而去,眾小人也紛紛上馬離去。
書生見他們都走了,悄悄下床跟了出去,只見外面空空蕩蕩,什麼也沒有,回身查看房間,也是空無一物。忽然看見一塊壁磚上有一隻小獵犬,應該是他們遺落的。
書生趕快抓住它,放在硯臺裡養了起來。給它米粒吃,它也不吃。只是在床鋪上四處搜尋,沒一會兒就抓住一隻蝨子。就這樣小獵犬就住在了硯臺裡。
書生十分喜愛它,可是有一次睡覺,翻了一個身,感覺身下壓了一個東西,心中咯噔一下,心想壞了,起身一看,果然是那隻小獵犬。
這篇故事出自蒲松齡先生的《聊齋志異》,名叫《小獵犬》。
這篇故事以現實生活中貴族們的打獵活動為藍本,將其圍觀化,變成了一次在室內的狩獵蚊蠅的活動。令人想起英國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中的小人國。
故事中的主人公在原作中是明末清初的衛周祚,明崇禎十年的進士,後明清易代,順治皇帝下詔求賢,衛周祚當了清朝的大官。
古時候沒有現在的化學殺蟲劑,無法有效快速的殺滅蚊蠅,因此作者展開想像的翅膀,生動敘述了這樣一出生動的戲劇。《聊齋志異》中另一篇故事《小官人》,也是描寫小人之事的,和本篇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大化小,從小處見精妙,讀之令人驚嘆不已。
清代著名文學家王漁洋在他的《池北偶談·談異七》中節錄了這篇故事,還特意註明是出自蒲松齡先生,足見對這篇故事的欣賞。
我是@平生曉夢,關注我,一起讀聊齋故事,品古代風情!
【完】
#首屆書評創作大賽##頭條品書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