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修訂過程中,儘管細節上面有諸多的改動,主線人物的整體設定基本上是沒有變的,但是唯獨段譽這一支線比較特別,看似改動最大的就是最後王語嫣離他而去的遺憾結局,但是整個通讀下來其完整的人設就早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了,接下來我們逐個分析一下。
在前面第三篇的評析中得出,為了更加渲染整部小說的悲涼,最終金老爺子毅然決定改變了王語嫣的結局,讓其追尋慕容復而去,使得段譽身上的「不得」更加扣入主題。但是如此改動的話,光結局筆鋒陡轉是完全不夠的,要在整部書中一點一點的鋪墊,最後水到渠成。因此為了迎合段譽最後一起娶了木婉清、鍾靈為妻的結局,流行版本中原本段譽只鍾情於王語嫣一人,其他人都是當妹妹看待的,而在修訂版中前期增加了他們的情愫,使得他們的最終的結合有據可循。比如:
在第四回中南海鱷神的嘯聲使得木婉清感到絕望時,流行版本段譽說「木姑娘,我喜歡你這麼說話,那才像是個斯文美貌的好姑娘」。而修訂版中改成了段譽微笑道:「木姑娘我喜歡聽你這麼說話,那才是個斯文美貌的好姑娘,我不是有時會想念你一刻,我會時時刻刻想念你」。
再比如木婉清在解開面紗之時流行版本的感受是「段譽但覺得他楚楚可憐,嬌柔婉轉,哪裡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修訂版中則改成了「段譽但覺得她楚楚可憐,嬌柔婉轉,忍不住憐意大生,只想摟她在懷,細加撫慰……」。
不僅於此,除了這幾位妹妹,段譽甚至對阿碧也產生了非分之想,比如新修版第十二回增加了一處:段譽向阿碧瞧了一眼,忽然閃過一個念頭:「就算世上只有阿碧一人,偶然對我思念片刻,那也好的很了」。除此之外對木婉清、鍾靈、阿碧這些細節增加了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修訂版的這一改動談不上好與不好,金老可能原本的想法就是要將段譽把對幾位姑娘的愛落到實處,放大他作為一個青年男子對年輕美貌異性本能的欲望與愛戀,使其變得更加世俗化更接地氣了。但是作為文學作品來說改動後段譽的形象是很不討喜的,甚至有時候輕浮的讓人有些憎惡。在流行版《天龍八部》中段譽的形象兼容著儒釋道價值理念,其佛子的慈悲大愛,以及對愛情純粹的靈性之愛使其足以成為眾多女性讀者喜歡的首選。但是修訂後的段譽朝三暮四近似於登徒浪子的形象足以打破了原來我們固有的審美價值。我相信就大多數金迷而言如此修訂,寧願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