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顧曼璐:竭盡「努力」,不過追求一個平凡的家

2020-10-24 青於墨

張愛玲長篇小說《半生緣》又名《十八春》,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發生在上海的以顧家為中心的悲慘故事。故事的主線是青年男女沈世鈞和顧曼楨深愛著對方,曼楨的姐姐曼璐設計困住了曼楨,世鈞和曼楨生生被隔斷,直到人到中年他們才得以重逢,但卻再也回不去了。

曼璐的手段的確殘忍,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曼璐何嘗不是一個可憐又悲劇的人呢?

且看她的經歷:

父親去世,家中頂梁柱缺失,顧家長女顧曼璐臨危接受父權責任轉移,上至年老的祖母、母親,下至尚未成年的弟弟、妹妹,全都等著來依靠她。

17 歲的曼璐被迫成為舞女,迅速熟悉風月場所生存法則以賺取妹妹弟弟的學費和家人的生活費。起初做舞女,的確是純粹的舞女;而後來,男人們在她旗袍腰間留下了不可抹去的手印,顧曼璐徹底淪落風塵。

顧曼璐在自家樓下經常化著大濃妝,開著留聲機,諂媚地招呼著各種尋歡作樂的男人。

為了家付出青春與健康的顧曼璐,按道理來說是家庭的「英雄」,但是她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理解、關愛以及尊重。

由於職業的不光彩,他們向來與曼璐有隔膜。顧家的樓上和樓下涇渭分明,樓下的女人像樹根一樣見不得天日,而樓上的花朵們集體在陽光下自由呼吸。

儘管妹妹顧曼楨非常明確:「那時候我們還不懂事呢,只有我姊姊一個人年紀大些。從那時候起,我們家裡就靠著姊姊一個人了。」但她還是怕提起家裡的事,直到姐姐結婚以後,她才敢讓世鈞到家裡玩。在世鈞的父親介意姐姐的身份而對自己的愛情產生阻礙時,她很自然地埋怨姐姐。

弟弟傑民雖是小孩子,卻對曼璐的朋友非常牴觸。顧太太也覺得自己女兒交的朋友都是非常下流的。

家庭中的每一個人,幾乎傷害了曼璐。



不合格的母親推動悲劇的發生。

父親去世,養家的重擔按道理來說應該是落到顧太太肩上,丈夫去世時她的年紀並不大,因為上面還有老太太。但是顧太太卻沒有為支撐這個家出過很大的力,哪怕是尋求一些親友的幫助,或者是出去工作。

自然,女人所能從事的勞動一般是做粗使的老媽子。同樣是家境落魄,巴金《寒夜》中汪文宣的母親就是走的這條路,但是《半生緣》中的母親卻沒有。難道她認為因為做老媽子太低賤了嗎?那女兒去做舞女難道不是更低賤的工作嗎?

退一萬步,如果說放任姐姐曼璐做舞女掙錢只是因為顧太太的軟弱,那麼她後來的種種行為卻顯示出她的愚蠢和邪惡。

在曼璐需要傾訴溝通、尋求保護的時候,作為母親顧太太是無意缺席的。而在曼楨身遭玷辱監禁、呼喚求救的時候,顧太太卻是惡意的缺席。

曼楨被姐姐姐夫囚禁在家長達一年之久,最渴盼的是得到母親的幫助,但她了解母親「一來家醜不可外揚,而且母親是篤信『從一而終』的,一定認為木已成舟,只好馬馬虎虎就跟了鴻才吧。」

為了錢也為了自身的利益,顧太太不僅沒有設法營救自己的女兒,當世鈞到家找曼楨時,她守口如瓶,曼楨的最後的得救機會就此被母親斷送。

曼楨因為難產住進了醫院,產後想藉此機會出逃。然而由於身體非常虛弱,逃跑的計劃難以實現。這時願意幫忙的反而是在醫院裡認識的一個素不相識的人——蔡金芳。在曼楨心裡,母親倒反不及像蔡金芳這樣一個陌路相逢的人,可見做母親的失格。

親情不是關愛,反而是徹底的自私。

總之,墨醬對小說中這個母親是「怒其不爭」的。這位母親雖然只是個配角,但是卻在看似「沒出手」中推動了悲劇的發生。



舞女身份成為婚姻中的不定時炸彈

年老色衰之後,曼璐想得到一個穩定的依靠——一個穩定的家庭。而她之所以選擇沒錢又醜又庸俗的祝鴻才,無非是為了過上像平常夫妻那樣平淡的生活。祝鴻才的條件差,似乎可以彌補曼璐曾經舞女身份的缺陷。

對於一個常人特別容易滿足的願望,顧曼璐卻要做出最大的努力。而努力,未必就會收到預期的回報。

從表面上看,曼璐用做舞女掙的錢養活了一家老小,頗有幾分獨立女性的味道。可是,舞女就是舞女,這成為顧曼璐一生的原罪,也是祝鴻才隨時可以輕賤她的最好理由。

曾經的祝鴻才像狗皮膏藥一般粘著曼璐,而婚後的曼璐卻很卑微,以丈夫為中心,關心生活起居,幫忙打點生意。但是這些付出終究是枉然。尤其在祝鴻才發了財之後,先是不怎麼回家,即使回家對她也是非打即罵。

為了討好丈夫,她甚至願意照顧毫無血緣關係的招弟。而在氣頭上的祝鴻才就破口大罵:「他媽的什麼東西,你管她叫媽!她也配!」

得知祝鴻才對妹妹有野心,顧曼璐剛開始是把丈夫罵了一頓。但是思量著自己後半生的利益,曼璐卻很快陷入了糾結中:

她想想真恨,恨得她牙痒痒地。但是無論如何,她當初嫁他的時候,是打定意,跟定了他了。她準備著粗茶淡飯過這一輩子,沒想到他會發財。既然發了財了,她好象買獎券中了頭獎,難道到了兒還是一場空?

徒有其名的祝太太始終是祝太太,曼璐對這樣的一個合法身份十分在意。對於曼璐來說,後半生唯一的使命便是守住祝太太身份。知曉了丈夫對曼禎的非分之想,她後來主動謀劃了對妹妹的迫害,甚至將其囚禁,親手斷送了親妹妹曼禎的愛情與後半生。



初戀情人對妹妹的好感激發曼璐的嫉妒心

在做舞女之前,顧曼璐和遠房表親張豫瑾不僅有婚約,而且兩情相悅。後來顧家出了變故,曼璐以青春之軀支撐起家庭,兩人無奈分開。

「誰不想過好日子?誰就自甘墮落?」「我也是跟你一樣的人,一樣姊妹兩個,憑什麼我就這樣賤,你就尊貴到這樣地步?」要說對妹妹的妒忌與恨,這種想法早就在曼璐心中生根發芽。

而真正壓死曼璐的最後一根稻草、對曼楨的妒忌與恨達到極致的時候是她覺察出張豫瑾已經愛上妹妹的時候。

母親把豫瑾和曼楨的事情一五一十說給曼璐,母親和奶奶以為顧曼璐已經嫁了人,而且嫁得這樣好,而豫瑾為了她一直沒有結婚,所以叫妹妹去安慰他。

曼璐雖然對此又驚又氣,但是她不自覺地自我安慰:豫瑾如果真是愛上了她妹妹,也是因為她妹妹有幾分像她。

沉浸在自我感動中的曼璐忍不住要見預謹一面,勸他不要這樣痴心。其實顧曼璐內心裡還在愛著預瑾,加上婚姻的不幸,此時的初戀更像白月光一樣讓人魂牽夢繞。

她對自己說,她沒有別的目的,不過是要見見他,規諫他一番。勸他對自己不要太痴情。

當她再一次面對這個曾經給她帶來過快樂和幸福的男人時,她得到的僅僅是一句:「人總是要變的,我也變了。我現在脾氣也跟從前兩樣了,也不知是否年紀的關係,想想從前的事,非常幼稚可笑。」立場非常明確,預瑾早已把前緣忘卻了,而他愛上妹妹也並非是因為妹妹身上有她的影子。

在她看來最為美好寶貴的東西竟然換來的是「幼稚可笑」四個字。那一刻關於對愛情、對預瑾的所有期盼和懷念都被擊得支離破碎,她的精神世界也在那一瞬間瓦解。

連這一點如夢的回憶都不給她留下。

嘗盡了婚姻的苦頭,又猛然意識到自己的初戀情人已經完全傾心於妹妹,曼璐的心理徹底失去平衡。女人的嫉妒報復心理完全顯露出來,她徹底地絕望、崩潰了。她把自己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怨恨都轉向妹妹曼楨,靠出賣自己的青春成就的妹妹,到頭來取代了自己在家人和愛人心中的地位。

曼璐想道:「我沒有待錯她呀,她這樣恩將仇報。不想想從前,我都是為了誰,出賣了我的青春。要不是為了他們,我早和豫瑾結婚了。我真傻。真傻。」

認清現實之後僅僅是痛哭是不夠的,顧曼璐開始了狠毒的報復。

她把曼楨推給丈夫,她和丈夫合謀騙奸了妹妹,更是將懷孕的曼楨軟禁在小屋長達一年之久。然後哄騙沈世鈞,安排母親避開世鈞,整個過程不動聲色,冷靜周密,殘忍恐怖如斯。

曼璐的病態心理無限膨脹:我不能得到的,你也別想得不到,如果我要毀滅,那就先把你毀滅。

曾經的血緣親情被撕去了溫柔的面紗而露出了赤裸裸的自私和冷酷,人性中的善良的泯滅也讓曼璐徹底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直到臨死前也沒有得到妹妹的原諒。



封建社會中的女性,經濟上沒有自己的地位,生活中沒有自己的空間,沒有自主平等的人格,這些都促使自我奴化,她們不得不尋找自身之外的依靠——男人和孩子,男人與孩子,正是她們所追求的全部的家庭的意義。

即便曼璐曾經是「獨立女性」,但也非常容易走上封建女性的老路,不自覺間受到「家」的無形束縛。

少女時期的曼璐為了維繫整個家庭而承擔起了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曼璐被迫承擔起父親角色的所謂的「責任」,成為家中主要的收入來源。母親默認其家長身份,弟弟妹妹也將其視為家中頂梁柱。她不是父親卻要履行家長角色,尚未成年卻不能被照顧呵護,為顧家犧牲了一切。

年老色衰之後她也想找個家,想找到一個所謂的依靠。祝鴻才本來各方面均不突出,但卻願意給她名分。因為曾經的職業顧曼璐無法做母親,為了維繫她和祝鴻才的家庭,加之強大的妒忌心,曼璐有了那個傷害妹妹的可怕的念頭。「我下半輩子靠誰」是顧曼璐的擔憂,從而看出她對穩定家庭關係的變態追求。

而曼璐經過這些「努力」,果然就得到了她想要的了嗎?

並沒有,祝鴻才依舊對她冷漠、不重視。不過,祝太太最終還是祝太太。為了這個虛名,曼璐丟掉了一切,親情與人性全然不能阻擋她想要一個平凡的家的願望。

也許她不會明白:追求一個平凡的家本沒有錯,錯的是把幸福寄托在了別人身上。所以妹妹曼楨即便被困半生,最終卻也能抽離出去,但是曼璐卻只能作繭自縛。所謂安全感,最終是要自己成全的。


相關閱讀:

相關焦點

  • 再看《半生緣》發現,自私又無能的顧太太,比顧曼璐還可恨
    看張愛玲《半生緣》小說的時候,心裡無數次在思考同一個問題:顧曼璐和顧曼楨這一對姐妹花,到底誰的命運更悲情呢?答案似乎不言而喻,始終覺得顧曼璐最後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亦姐亦母,努力偽裝堅強,被嫉妒心蒙蔽了,最後在悔恨中抱憾而終,始終沒有得到妹妹顧曼楨的原諒。
  • 重溫《半生緣》發現,張豫津半生坎坷錯過顧曼璐,大結局最圓滿
    文/羅小可一直覺得,張愛玲原著小說《半生緣》中顧曼璐最後黑化,很大程度是因為初戀男友張豫瑾。窮人家的孩子張豫瑾儀表堂堂,家境卻沒有富家公子沈世鈞那樣優渥,他的母親曾經對女學生顧曼璐欣賞有加。然而,在生活的重負下,顧曼璐只能選擇做舞女養家餬口看,她和張豫津之間的愛情還沒有開花就已經凋謝了。
  • 《半生緣》:顧曼璐——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只因太好強!
    看《半生緣》,很多人對顧曼璐褒貶不一,有人說她自私,有人說她可憐,也有人說她可恨!要我說顧曼璐可恨,但是更也可憐。她變成這樣,只因她太好強了。顧曼楨曾經對沈世均說:父親在她十四歲的時候去世了,當時家裡五個小孩再加上奶奶,都是靠父親的薪水養活,父親走了,家裡一下沒有經濟來源,姐姐作為家裡大一些的孩子,就肩負起養家的責任……
  • 《半生緣》顧曼璐逼婚祝鴻才,讓我看到女人悲哀後面隱藏著的真相
    文/軒雅 圖/網絡 01、 《半生緣》中顧曼璐是上海歌舞廳的舞女,因為父親早逝,身為長女的她就肩負起了養家餬口的重擔,可一個文化層次不高的女孩子,又能找什麼好工作去養家呢? 於是,她去了大上海百樂門做舞女,如果她只是做一個清清白白的舞女,出淤泥而不染,那她的收入也不可能養活一家老小,毫無疑問,顧曼璐只能隨波逐流,出賣自己的身體。
  • 為家庭付出全部的人最後都沒有好下場,就像《半生緣》中的顧曼璐
    由張愛玲小說《十八春》改編的《半生緣》屢次被搬上熒幕,小時候顧曼楨被姐夫祝鴻才囚禁的鏡頭簡直就是童年陰影,那時都在譴責顧曼璐的狠心與自私,同情顧曼楨的不幸遭遇,長大後再看《半生緣》,才懂得&34;的道理,顧曼璐傷害自己的妹妹是事實,可顧曼璐早就被她的家人傷害過千萬遍
  • 情深緣起顧曼璐結局是什麼?顧曼璐最後死了嗎怎麼死的
    據悉,《情深緣起》中劉嘉玲飾演的顧曼璐結局是病死了,因為這部劇是根據張愛玲的小說《半生緣》改編翻拍的,所以人物的結局大概都跟原著一樣。顧曼璐,原來也是單純、善良、好人家的女子;她原本可以嫁給心愛的初戀張預瑾,有個很美好的人生。可這一切都隨著爸爸的去世而破滅,因為年輕漂亮,因為嘴甜會來事,顧曼璐成了舞廳裡的頭牌。
  • 「情定今生:半生緣,一生情」——《半生緣》
    電影裡面顧曼楨有一個姐姐,叫做顧曼璐。 兩姐妹14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於是顧曼璐淪落成為了一個風塵女子,養活著自己的父母弟妹,放棄了自己喜歡的男人,一個人悽悽慘慘地做了表面風光的歌舞女...(不過想在此說明,到底有什麼高低貴賤呢?我看歌舞女也是一種不錯的職業,左不過是我們自己想不開。)
  • 宿命——《半生緣》中所有女人褪不掉的人生底色
    沈太太而沈家的大兒媳年紀輕輕就守寡,為什麼不再嫁呢?說到底也因為她給沈家生了一個兒子。分析完沈家的三個女人,我們再看一下顧家的女人和女孩們.其實對於生活在底層的女人們來說,老公以及兒子同樣也是他們一生幸福的籌碼。顧曼璐的父親不過是個教書先生,但是她的母親卻敢一直生,生完兩個女兒兩個兒子還要生,直到自己的老公英年早逝。她不顧一切的生孩子為了什麼呢?為的就是綁住自己上半生和下半生的幸福。
  • 《半生緣》:強暴曼楨的不是姐夫,是女人的嫉妒心
    《半生緣》裡,顧曼楨不但長相漂亮,更為寶貴的是她獨立能幹、自力更生。,兩姐妹同時喜歡一個男人,或者一個姐妹喜歡的男人喜歡另一個姐妹,這樣的關係一旦出現,那麼這兩個所謂的好姐妹,好閨蜜的關係就開始亮起紅燈了。
  • 《半生緣》:「再也回不去了」?這是分手男女最好的結局
    先是《金鎖記》然後就是《紅玫瑰與白玫瑰》,至於《半生緣》——我是花了大半天看完的小說。然後望著漆黑的夜空,久久回不了神。兜兜轉轉,這就是半生緣。可沈世鈞與顧曼楨那是真愛啊,為什麼?沈家還會有意見嗎?我相信,哪怕清貧一些都沒有關係。偏偏顧曼璐的身份,在那個時代不得不避嫌的。
  • 從張愛玲經典中走出的傾世魅影,為什麼《半生緣》會成為熒幕經典
    1997年,由許鞍華執導的電影版《半生緣》登上熒幕。男主人公沈世鈞由黎明飾演,而女主顧曼楨由吳倩蓮出演,梅豔芳扮演顧曼璐,葛優則飾演祝鴻才,黃磊扮演許淑惠,吳辰君飾演石翠芝,王志文則扮演張豫瑾。為顧曼璐這個人物增色許多。
  • 半生緣:如果繼母對繼女好一點,她們都不會得到悲劇結局
    民國著名女作家張愛玲的小說《十八春》(又名《半生緣》)裡,女主角的姐姐顧曼璐是一個即可憐又可恨的人物,當初她父親病故,一大家子沒人養活,她毅然退婚,下海當舞女養活全家!後來顧曼璐人老珠黃,就嫁給了投機商人祝鴻才,祝鴻才在鄉下已有妻子,還生了一個女兒名叫招弟
  • 半生緣 顧曼璐:一個倔強女子的自我沉淪史
    還記得半生緣裡的顧曼璐嗎?那個敏感 自卑 倔強 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女子,在蔣勤勤的演繹下更加生動了起來,每逢看到她都給人一種撕心裂肺的無力感,這種無力感 溢滿了她 整個的生命,暗嘆她的命運多舛,世事無情!顧曼璐出生在動蕩時期的舊上海,17歲以前,她的生活是美好的,有青梅竹馬的戀人。兩人兩小無猜 情投意合。
  • 《半生緣》:被姐姐和母親毀了一生的曼楨,為何選擇原諒
    《半生緣》是張愛玲的長篇小說,裡面的主人公有顧家兩姐妹顧曼璐和顧曼楨、沈世均、祝鴻才。張愛玲的小說大部分是用悲劇揭示人性,《半生緣》也是一部悲劇。《半生緣》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姐姐顧曼璐為了維持家裡的生計,在上海歌廳當舞女,被迫放棄了自己的愛情,而後又被祝鴻才的「
  • 《半生緣》中顧曼璐為什麼會對妹妹下手?
    《半生緣》是張愛玲寫的一部小說,又被拍成電視劇,我們讀書的時候經常看。大概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顧曼璐和顧曼楨是一對同胞姐妹。家中奶奶和母親都孀居在家,沒有什麼收入,全家老小7口難以維持生計。身為家長女的顧曼璐,正是青春。可是她沒有什麼文化,找份工作不容易。
  • 顧曼璐至死不知,為什麼犧牲幸福和大好前程,卻養了一群白眼狼?
    那時候的顧曼璐初入舞場不久,人還很水靈羞澀,引得無數男人追捧。張魯生財大氣粗,為了討顧曼璐開心,許給了她一套兩層的小樓房,足夠顧家老小居住。顧家老小住到了顧曼璐犧牲自己換來的房子裡,卻並不感恩於她,反倒指責顧曼璐所從事的行業給家人丟了臉面。為了賺取更多的錢財,顧曼璐不再願意跟著張魯生,重新回到了舞場。
  • 《半生緣》姐姐逼妹妹嫁給姐夫,毀妹妹一世清白僅為借腹生子?
    顧曼璐看過《半生緣》的讀者們都知道,顧曼璐和顧曼楨是一對感情非常要好的姐妹,姐姐顧曼璐更是為了全家人的幸福父親去世後,顧曼璐還沒有出嫁。按照男尊女卑的思想,她成為養家餬口的不二人選。她推掉婚約,做舞女,做妓女,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一來自己是女孩,二來總不能讓母親和奶奶拋頭露面吧?如果我們一定要糾結曼璐的弟弟們都還小,那麼再過個三五年,總可以出來工作了吧。那個時候十一二歲的男孩子出來做工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然而這樣的事情並沒有發生在顧曼璐身上。
  • 張愛玲《半生緣》:這種性格的人,在愛情裡很容易吃虧,願你不是
    《半生緣》裡,其貌不揚的祝鴻才年紀不小,賺錢不多,卻覺得娶顧曼璐為妻是在抬舉她。明明那麼普通,他卻如此自信。張愛玲的初戀情人胡蘭成,無論是名氣還是口碑,都遠遠落在了張愛玲身後,卻還可以厚著臉皮在張愛玲面前耀武揚威。
  • 《半生緣》:被迫生下姐夫的孩子,女人和愛人無奈錯過,懷念半生
    作家張愛玲塑造的顧曼楨這個形象,讓人覺得痛惜,而她的姐姐顧曼璐也是一個可憐人。在舊社會的封jian思想荼毒之下,顧曼璐這樣一個被扭曲的女人做出了日後自己都後悔不已的事,毒害妹妹的一生。大眼睛、性格潑的顧曼璐曾經和顧曼楨一樣,穿著校服讀中學,過著還算不錯的生活。家中突遇變故,顧家男主人突然離世,作為老大的顧曼璐,挑起養家的擔子。
  • 半生緣:姐姐的罪與罰,人性最大的試煉不是未曾擁有,是得而復失
    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日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半生緣》1950年,時年30周歲,已經名滿滬上,發表過《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等名作的張愛玲,開始創作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十八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