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是一本女性小說。
推薦係數:三星半
被情感操縱的女人們
「如果她不是他想像中的妻子,他會傷害她。如果她不能營造他喜歡的家庭氛圍,他會持續攻擊和扭曲她的認知,直到她失去自己的判斷力。」
看完這本書的第一感覺,發現這就是一個夾雜了懸疑驚悚元素的婚內情感操縱(PUA)故事。
和另外若干本小說:《火車上的女人》、《只有他知道一切》、《妻子的沉默》……,以及《別相信任何人》是一個套路,即女主愛上了披著天使外衣的魔鬼渣男,經歷了一番被PUA後還心存眷戀,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那好,不知悔改的結果就是讓自己的人生承擔自己「執念」和「深情」的重量——從生活停擺,到幾乎付出生命的代價。
小說確實是極佳的消遣(比如打發飛機火車上的無聊時間)讀物。但這本小說並沒有推薦語說的那麼棒,注意,好看和棒還是差了一級。主要原因是立意,還有人物設定。
作者描述了三個任由自己陷入感情關係而無法自拔的女人之間的拯救與被拯救的故事,整篇由三個反轉組成,一個女人負責一個反轉,但都是圍著一個男人打轉——就像那句話所說的,只有愛情的女人是低層次的女人。而且這些小說裡的女主人公都傻的可以,為了「愛」,她們沒有止損的底線。就算有所發覺,還是陷在被情感操縱的關係裡難以自拔。
低層次不是說這個女人沒做到叱吒風雨的政商界女精英,而是說,這個女人忽略了自己作為一個人的身份,在做女人之前,她首先是個人,人的自尊自愛,堅強獨立被拋開,為了一個虛榮的幸福幻影,為了所謂的愛情,為了攀附一個代表優渥物質條件的男性,像飛蛾撲火一樣前僕後繼,最終必然以慘澹收場。只是,人生有幾次重頭再來的機會?
同時,沉迷虛幻愛情的女性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對同性莫名的敵意,正如《老友記》裡瑞秋看似滿不在乎的說:「Nah~ it's ok, girls tend not to like me」,黑色幽默式的道出了受歡迎女性面對其它不友好同性時那種熟悉的無奈。
尋根究底,這種敵意來源於「她的存在不斷在提醒自己的劣勢」的不爽。沒人喜歡這種感覺,可是又何嘗想到, 自己也可以選擇主動跳出這種不快,運用智商智慧去抵擋煩惱。無論是在愛情還是生活中,本無公平可言,在沒有改變自身的前提下,奢望改變這一事實實屬浪費時間。
如果通透一點,就會意識到同性友誼的珍貴之處,當女性碰到另一個心地友善,又愛好相同,性情相近的女性,如能相惜相伴相助,一起對抗生活中的逆流,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
生活停滯了,懸在過去和未來之間
打著兩份工的瓦妮莎婚後辭掉工作,搬入紐約上東區富麗堂皇的大房子,準備享受英俊體貼的丈夫和他帶給她的一切物質美好。她期待著未來富足、幸福,兒女繞膝的歡樂家庭生活。
可是事實恰恰相反,日復一日,只是舊的焦慮變成了新的焦慮。城市交織的噪聲被紛雜的思緒代替,郊區豪宅外新環境的靜謐不能撫平她的內心。不變的沉寂和無所事事的時光似乎都在嘲弄女主。她又開始失眠;她學會了拖延,把簡單瑣碎的事情做得像太妃糖一樣拖拖拉拉。
「如果她不是他想像中的妻子,他會傷害她。如果她不能營造他喜歡的家庭氛圍,他會持續攻擊和扭曲她的認知,直到她失去自己的判斷力。」
瓦妮莎意識到,她既然無法選擇離開控制欲極強的丈夫,唯一的辦法是讓他主動離開自己,於是,她給自己找了一個完美的替身。當替身完成任務後,她又驚恐的發現,丈夫已準備和她訂婚。心懷不忍的瓦妮莎又開始拯救計劃,她不能讓另一個女人代替她跳進火坑。
把頭埋起來,等著暴風雨過去
說到底,愛終歸是好的。就算故事裡的反面角色——瓦妮莎的丈夫,也有溫柔的一面。
但人性的狡黠和陰暗讓愛成了雙刃劍,人的一天天成長,就是不斷學著承受生命重量的過程。
從小到大,不開心時人會流淚,每每發覺熟悉的水霧漫上來,就像被一個老朋友擁抱。這時鑽進被子裡,就可以更痛快的體驗這種朦朧的感覺。再長大一點,對傷感又會有不一樣的理解。
女主回憶起有精神疾病的媽媽在熄燈日的感覺,當時只覺得只顧自己傷心不管女兒的媽媽在情感上遺棄了自己,現在想來才發覺,如果當時能多理解她一些,給她一些安慰,現在也不會這麼遺憾。可惜她的父母都不在了。
在感情旋渦中陷入彷徨的女主現在才知道,有些痛苦是無法抗爭的,只能把頭埋起來,盼著暴風雨過去。
有人在她耳邊說:「我不害怕狂風暴雨,因為我在學習掌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