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大風,想和你一起越來越瘦,越來越有錢。
文|大和沐風
圖|網絡
在《陳情令之忘羨心動》這個故事的第71節時就很想寫這個話題,一直抽不出時間,現在剛好趁這個機會說一下我當時特別強烈的一些想法。
第71節的內容是魏嬰來到藏書閣酒窖,發現了掛在牆壁上的那幅畫,那是藍湛畫的魏無羨的古代畫像。魏嬰看到這幅畫之後因為情緒過激而犯病,因此打了好友溫晁的電話求救。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魏嬰的通訊錄置頂號碼是溫晁。
當這個情節一發布之後,留言幾乎是清一色的。
第一點是大家紛紛熱烈鼓掌,說魏嬰終於看到那幅畫,總算應該明白自己和藍湛的心思了,他終於知道自己之前嫉妒的那個「她」其實就是畫中的自己,從而肯定就知道藍湛喜歡的人是誰。
第二個是紛紛跳出來說,為什麼魏嬰的通訊錄置頂號碼是溫晁而不是藍湛?都說這是非常不合理與不可原諒的。
其實這個故事在情感線鋪開之後,就不斷看到很多讀者的留言反饋,問為什麼魏嬰經歷了某一個小橋段之後,還是看不懂自己的真心,也看不懂對方的真心?他是不是豬頭?他是不是笨蛋?他是不是傻瓜?是不是智商有問題?
其實之前大概也理解朋友們為什麼會這麼問,只是在第71節的時候,我覺得大家在這一點上表現得特別突出。
我自己總結的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一廂情願,二是全知與未知之間的頻道不同。
關於溫晁這個置頂電話號碼,我們之前已經分析過了,他是魏嬰從小到大的死黨和最可靠的好友,那麼多年來魏嬰一直把他的號碼置頂,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那時候魏嬰跟藍湛的認識才那麼短一段時間,他怎麼可能在那個時候把置頂號碼換成藍湛呢?而且當時是救命的關鍵時刻,一個正常人肯定都會去找最了解可靠的人,而不是一個對對方有點偏好卻一無所知的人。
可是為什麼幾乎90%以上的留言都認為,置頂溫晁的號碼是不合理的呢?
除了一廂情願,我真的找不到第二個原因。
很多時候我們在看故事時,多太過於一廂情願去把那兩個主角捆綁在一起了。
他們明明還沒有很深厚的感情基礎,對彼此之間明明還沒有太了解,尤其是魏嬰對藍湛的了解幾乎是空白的,那時候他的一切言行舉止都只是全憑感覺去走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讀者卻忽略了這些客觀存在的因素,尤其這些因素對一段感情來說是那麼的重要。我們居然可以不管不顧地硬去把他們捆綁在一起,要求他們整個生命、全部生活都以對方為中心,否則就是不合理,就是他們蠢、笨、傻。
其實真正愚蠢的不是那個角色,而是我們自己,是我們一廂情願得盲目,一廂情願得傻。
至於那幅畫就更加不可思議了。
我始終搞不明白,為什麼大家會覺得魏嬰只要看見那幅畫,他就看懂了自己的心和藍湛的心。
在那個時候,他壓根不知道藍湛就是藍忘機,他更加不知道那座莊園是藍湛在很遠古的時代為他建的,他尤其不知道的事是,那幅畫是藍湛畫的,而畫裡面的那個人是他自己。
只有在魏嬰知道這些真相的情況下,他才有可能知道大家所說的所謂真心。然而事實上他什麼都不知道,不是嗎?
可是很神奇的是,我們的讀者卻集體好像以為他全部都已經知道,並且應該。
故事接下來當然是寫魏嬰不知道的(否則才真的不合理),然後很多朋友就說魏嬰簡直是條豬,那麼明顯的事實擺在眼前,他居然都可以不知道。
其實那時候我有點搞不清楚,到底誰才是豬。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其實這是全知與未知之間的頻道不同,說簡單點說就是,我們與角色並沒有在同一個頻道上,更簡單點就是我們沒有在與他們共情。
所以有時候,有朋友留言問魏嬰到底有沒有智商的時候,我都會回覆說,不是他沒有智商,而是他的智商與我們的智商不在同一個頻道上。
我們很多讀者都看過電視劇《陳情令》,甚至還有朋友連原著《魔道祖師》也看過不少遍,所以我們當然很清楚角色之間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我們清楚他們的前生後世,清楚他們的情感糾紛和情投意合。
因此我們哪怕僅僅只是看《忘羨心動》的第一集,就知道誰是誰的命定之人,知道這兩個主角所有的情感糾紛是怎麼回事,知道他們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都有著怎樣的深意……我們知道他們的所有,毫不誇張地說,甚至比角色本身還知道得多。
圖源:網絡
然而我們卻忘了一個大剌剌的事實,就是我們的主角一無所知,尤其是魏嬰這個角色,他是全新的,他對我們所知道的一切都完全沒有概念和認知。而你卻要他用我們的腦袋去跟他的對象談感情,這是很不合理,甚至是無理取鬧的事情。
這就好比一個30歲的人結婚生了孩子,他要求剛出生的孩子像他一樣,去面對這個世界的人情世故,如果那個孩子做不到就是蠢,就是沒智商。
這難道不是一樣的嗎?
所以,我們不能拿自己的一廂情願去捆綁別人的腳步,不能拿自己的一廂情願去衡量別人的情感歸屬。
我們也不能拿自己的全知去判斷別人的未知,更不能用自己的全知去要求別人的未知。
也許我們會說,當時並沒有想到這一點,只是純粹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渴望去判斷角色的走向而已。
在《陳情令》中,藍湛有一句話特別為人所讚頌——未知全貌,不予置評。
其實我們不僅僅需要讚頌角色和他的臺詞的出彩,我們更需要的是,在欣賞那些的時候,讓自己更靠近我們欣賞的那些特質。
所以,也讓我們在看故事的時候,既然很多細節都是我們沒有注意到的,或者沒有想到的,那就努力去做到「未知全貌,不予置評」,還有更重要的尊重詫異吧,這樣才會看得舒心,而不是糾結來糾結去。
其實不僅僅是看故事,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我們更加需要這種素養。
最後還是肖戰的那句話吧,願我們永遠成長在路上。
圖源:網絡
作者簡介:大和沐風,工科出身,以成為一個工作狂為理想的極簡主義者、環保主義者。喜愛薄荷,沉迷旅行,專注自虐,追求自由,至死都是十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