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主要是以女主明蘭的視角展開,講述了她由一個庶女變成侯門貴婦人的勵志過程,通過對其經歷過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寫,對各官宦子女的命運和性格的展現,看到每個人的成長和變化。
不知道各位親們有沒有注意到裡面過得比較順利的女子多數是豁達明理,知足淡薄的。
咱們先來說我們的主人公盛明蘭吧,自己的親娘林小娘在宅鬥中被暗算,難產而死,明蘭小小年紀失去母親,幸好盛家老太太將其帶在身邊教養。在出嫁前謹小慎微,藏拙本分,活得很是憋屈。當然明蘭也是一個看得開的人,縱然在父親面前不受寵,還要時時提防林棲閣,但有祖母的庇護讓她能夠享受到親情的溫暖,讓她覺得很滿足,指望將來嫁個厚道的夫君平平淡淡的走完一生。
明蘭是個聰慧的人,她明白過得自己舒適才是最重要的,無謂的爭執只會增加自己的煩惱。從她的婚事就可以看出來。「看一人就要看那個人的最低處」,從一開始齊家小公爺就對她多有傾慕,一直希望能娶到盛明蘭,在原著中盛明蘭見到齊衡就避開,知道自己和齊衡不適合,只有墨蘭沒有自知之明,巴巴往上湊,結果打自己的臉;後來對待賀弘文,明白自己算是下嫁,所以對待這樁婚事絕不退步,不允許有且是和通房;到後來嫁給顧廷燁,對顧廷燁納妾一點都吃醋,因為知道自己算是高攀,本沒有什麼資格計較什麼,到最後與丈夫惺惺相惜,兒孫滿堂。
縱觀明蘭的一生,都是那麼豁達,不重要的事從來都懶得計較,從她嫁人第二天自己到祠堂罰跪就能看得出來,能夠少些麻煩的她都懶得去掙,正是這種不掙的心性,讓她能夠貴族圈裡混得順風順水。
我們再來看看其他幾位不爭的女子。
張大娘子是英國公的獨女,本是要嫁入名門鄭家的,但因為政治原因做了沈國舅的續弦,在沈家前有鄒大娘子留下的幾個孩子,後有沈家將大鄒氏的妹妹納為妾並冊封誥命,張大娘子不想去做過多地爭執,所以選擇少出門,雖然心中抑鬱,但經過盛明蘭的一番勸導後,更加豁達明亮了,敢於活出自我。她知道沈國舅放不下鄒家,知道對鄒大娘子的愛和愧疚,沒有刻意去攀比和計較,所以後半生過得很好。
盛如蘭,盛家嫡女,最後低嫁,嫁給了愛情。最初王大娘子恨鐵不成鋼,對如蘭不願意嫁入吳家怨叨,但如蘭看得很開,不願意和墨蘭一樣去攀附高門,看到姐姐在名門的不易,更是絕了高嫁的心思。盛家所有女兒中只有她是低嫁,可如蘭從未有任何嫉妒的心思,反而和丈夫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婆婆也難以去為難她。
最後是餘嫣然,太師孫女,當年因為顧廷燁的關係導致餘嫣然最後匆匆嫁到雲南,是商賈之家,也是低嫁。餘嫣然也算平和之人,能夠放下身段與青樓女子結交,說明其本身品行良好,但性格有些懦弱,不然也不會再遇上朱曼娘後慌張無措,最後還是明蘭為她解決的。她本身就是個知足的人,所以最後就算是低嫁,依然過得很快樂,而她的妹妹餘嫣紅嫁給顧廷燁最後卻下場悲慘。
當然反面教材最明顯的當屬墨蘭,為了嫁入高門,拋下盛家的聲譽和梁家六公子有了苟且,雖然如願嫁入梁家,但失去了家族的庇護,在夫家不受婆婆待見,最後丈夫看透她之後對她也不好,府中妾侍更是藉機謀害她,所以婚後完完全全成了一個不受任何人待見的女子,就連自己的親哥哥也遠離她。這些報應都來源於她的攀附,嫉妒和炫耀心理,一生的悲劇就此註定。
懂得知足的女子容易發現生活的真善美,不去妄求的女子對世事有著一顆平和的心態,能夠包容一切不易,所以她們能夠在餘生得到安穩平淡的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