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懂知足,不妄求,可長福

2020-08-27 浮生未歇萬事蹉跎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主要是以女主明蘭的視角展開,講述了她由一個庶女變成侯門貴婦人的勵志過程,通過對其經歷過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寫,對各官宦子女的命運和性格的展現,看到每個人的成長和變化。

不知道各位親們有沒有注意到裡面過得比較順利的女子多數是豁達明理,知足淡薄的。

咱們先來說我們的主人公盛明蘭吧,自己的親娘林小娘在宅鬥中被暗算,難產而死,明蘭小小年紀失去母親,幸好盛家老太太將其帶在身邊教養。在出嫁前謹小慎微,藏拙本分,活得很是憋屈。當然明蘭也是一個看得開的人,縱然在父親面前不受寵,還要時時提防林棲閣,但有祖母的庇護讓她能夠享受到親情的溫暖,讓她覺得很滿足,指望將來嫁個厚道的夫君平平淡淡的走完一生。

明蘭是個聰慧的人,她明白過得自己舒適才是最重要的,無謂的爭執只會增加自己的煩惱。從她的婚事就可以看出來。「看一人就要看那個人的最低處」,從一開始齊家小公爺就對她多有傾慕,一直希望能娶到盛明蘭,在原著中盛明蘭見到齊衡就避開,知道自己和齊衡不適合,只有墨蘭沒有自知之明,巴巴往上湊,結果打自己的臉;後來對待賀弘文,明白自己算是下嫁,所以對待這樁婚事絕不退步,不允許有且是和通房;到後來嫁給顧廷燁,對顧廷燁納妾一點都吃醋,因為知道自己算是高攀,本沒有什麼資格計較什麼,到最後與丈夫惺惺相惜,兒孫滿堂。

縱觀明蘭的一生,都是那麼豁達,不重要的事從來都懶得計較,從她嫁人第二天自己到祠堂罰跪就能看得出來,能夠少些麻煩的她都懶得去掙,正是這種不掙的心性,讓她能夠貴族圈裡混得順風順水。

我們再來看看其他幾位不爭的女子。

張大娘子是英國公的獨女,本是要嫁入名門鄭家的,但因為政治原因做了沈國舅的續弦,在沈家前有鄒大娘子留下的幾個孩子,後有沈家將大鄒氏的妹妹納為妾並冊封誥命,張大娘子不想去做過多地爭執,所以選擇少出門,雖然心中抑鬱,但經過盛明蘭的一番勸導後,更加豁達明亮了,敢於活出自我。她知道沈國舅放不下鄒家,知道對鄒大娘子的愛和愧疚,沒有刻意去攀比和計較,所以後半生過得很好。

盛如蘭,盛家嫡女,最後低嫁,嫁給了愛情。最初王大娘子恨鐵不成鋼,對如蘭不願意嫁入吳家怨叨,但如蘭看得很開,不願意和墨蘭一樣去攀附高門,看到姐姐在名門的不易,更是絕了高嫁的心思。盛家所有女兒中只有她是低嫁,可如蘭從未有任何嫉妒的心思,反而和丈夫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婆婆也難以去為難她。

最後是餘嫣然,太師孫女,當年因為顧廷燁的關係導致餘嫣然最後匆匆嫁到雲南,是商賈之家,也是低嫁。餘嫣然也算平和之人,能夠放下身段與青樓女子結交,說明其本身品行良好,但性格有些懦弱,不然也不會再遇上朱曼娘後慌張無措,最後還是明蘭為她解決的。她本身就是個知足的人,所以最後就算是低嫁,依然過得很快樂,而她的妹妹餘嫣紅嫁給顧廷燁最後卻下場悲慘。

當然反面教材最明顯的當屬墨蘭,為了嫁入高門,拋下盛家的聲譽和梁家六公子有了苟且,雖然如願嫁入梁家,但失去了家族的庇護,在夫家不受婆婆待見,最後丈夫看透她之後對她也不好,府中妾侍更是藉機謀害她,所以婚後完完全全成了一個不受任何人待見的女子,就連自己的親哥哥也遠離她。這些報應都來源於她的攀附,嫉妒和炫耀心理,一生的悲劇就此註定。

懂得知足的女子容易發現生活的真善美,不去妄求的女子對世事有著一顆平和的心態,能夠包容一切不易,所以她們能夠在餘生得到安穩平淡的度過。

相關焦點

  • 《知否》告訴我們的五大真理,女人最好都要懂
    這些女人都在努力過著自己的生活,不管結局是好是壞,她們都用自己的人生告訴了我們女人應該懂的道理。看一部劇,懂一些道理,《知否》告訴我們的五大真理,女人們最好都要懂。在《知否》中,我第一次被盛家老太太圈粉就是因為她堅持要讓明蘭去讀書這件事。明蘭從小沒了娘親,成了爹不疼娘不愛的可憐孩子,在盛家組建學堂的時候,盛紘說明蘭年齡小,也剛失去了母親,還是不要去了。可盛家老太太堅持讓她去讀書,還說「多讀書才能明白道理」。
  • 《知否》:要想要人生過得順風順水,就要懂這些道理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趙麗穎和馮紹峰主演的,主要講述的是盛家六姑娘明蘭從小聰穎貌美,卻遭遇嫡母不慈,姐妹難纏,父親不重視,生母被害去世的困境。她藏起聰慧,掩埋鋒芒,忍辱負重逆境成長,在萬般打壓之下依然自立自強,終歷盡艱難為母報仇。
  • 重溫《知否》:原來,盛如蘭才是最懂愛情之人
    第一次看的時候,只註定到明蘭,她對愛情的通透,她的婚戀觀,都值得現代女性學習,如今再看,發現原來盛發蘭才是最懂愛情之人。相比如蘭來說,明蘭對待愛情謹慎小心,這與她從小的成長環境有關,沒有母親庇護的小孩,總是走得更艱難些,她不得不隱忍克制。
  • 那些不知足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機關單位的人,沒事就愛聚在一起,東家長西家短的閒聊,今天說孩子不聽話,明天說丈夫惹人生氣,後天說婆婆太霸道……可是從來沒聽小閆說過別人的不是,她總是說著丈夫多麼多麼體貼人,孩子多聽話,人人都羨慕小閆的家庭幸福,果真是人家的丈夫和孩子。
  • 《肖申克的救贖》典獄長:一個人最大的悲哀,是不懂得知足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不懂得知足。在這個誘惑滿滿的世界裡,如何保持一顆澄明的心至關重要;它將會是保證我們不迷失自我的指南針,幫助我們在屬於自己的領域內大顯身手。在工作中不懂得知足,控制的合適是積極向上;但是如果無法明白回報和付出是等價的道理,那麼心術不端正的人便可能會成為職場中被大家摒棄的對象。
  • 故事:人有知足的時候嗎?
    就聽有人說,我可意足了。他就尋找聲音,發現是橋下有人說話,我可意足了。老財主不相信有人能滿足、意足。老財主就繞過小橋,走下去。那時候小河都乾枯,即使有點水也結冰了。河谷長了很多水草。現在水草中間,也不冷,我在水草裡一呆,一夜一點問題也沒有,我就知足了。
  • 面對天災人禍,佛菩薩為何不出來救人於水火?看完你就懂了
    佛菩薩到底有沒有廣大神通,能否救人於危難之際,其實佛家早已經作出了自己的答覆,真正懂佛的人都明白,大家如若不解,且看佛家是如何解釋的。並非凡夫俗子所妄想的那般玄幻,更不可能隨便妄求神通,希望藉助「神通」的力量來化解危難。
  • 《知否》:賀弘文,你就是心太軟
    第一次見面是為著給明蘭大姐華蘭調整身體好生兒子,但賀家小哥沒有當面揭破,反而感嘆女人不容易。這一句話想來是讓明蘭頗有好感。賀家小哥真正是太懂女人,他對明蘭當得起一句情真意切。曹表妹是明賀兩人的情感大考明蘭對小公爺有情,可無奈造化弄人。
  • 故事:天上落下一隻傳信的鴿子,男子問自家夫人,可要喝鴿子湯?
    蕭然不解的看著聶楚翊,又看了一眼鴿子,「沒必要吧,說不定是別人的信鴿,飛錯了路,吃了多不好,要不烤著吃?」  「別別,爺,我知道錯了!」長福不知道從哪裡跑了出來,那鴿子也跟人人一樣,飛到了長福跟前。  「回夫人,是我的,長安傳來給我的,應該是宮裡發生了些好玩的事情,長安特意寫了給我知道的,不、是給王爺知道的。」長福抱了鴿子,從鴿腿上取下字條。
  • 民間故事:錢知足和趙貴
    錢知足不反對,就依趙貴的計劃租了馬車,買了一車的布匹,運回到家鄉。趙貴又說:「我們一同去賣布,將所得的錢平分,你說好嗎?」錢知足毫無異議,和趙貴一同去賣布,錢知足把賣布的錢,一分一釐都放在錢箱裡,而趙貴卻將賣布所得藏進自己的口袋裡。過了幾天後,布賣完了,趙貴就打開錢箱說我們來分帳吧!」
  • 從《知否》中林噙霜裝可憐看人性
    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小說中有這樣一段故事:明蘭的一個堂妹月蘭,看到明蘭頭上的首飾說:「姐姐我還沒見過這麼大的珠子呢!二伯父是做官的,妹妹必經慣富貴,不如將這借姐姐我戴兩天,也好在婆家風光風光!」明蘭訝然睜著眼睛,這是在……跟她要東西嗎?
  • 《知否》中有許多關於人生、教育和婚姻的道理,你可知否?
    我覺得,有人的地方就有爭論,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也承認,《知否》這部電視劇會有它的問題,可是總的來說,還是瑕不掩瑜的。《知否》通過古代官宦家庭少女盛明蘭的成長、愛情、婚姻等,講述了一個家宅的興榮和古代禮教下的女性奮鬥傳奇故事。
  • 知否知否,應是小公爺肥二叔瘦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宿舍裡唱的有拼讀唱法,有知否知否,應是你肥我瘦。可喜的是,我們把偉大詞人李清照的詞拍成了電視劇,而且收視率第一。可悲的應該就是宿舍這亂七八糟的吼唱聲,不過也是出於喜歡,出於熱愛,出於尊重,我們也盡力了。
  • 《知否》中林噙霜死後,盛長楓經歷了什麼,決心疏遠親妹妹墨蘭?
    《知否》中在林噙霜死後,盛長楓到底經歷了什麼,讓他決心疏遠自己的親妹妹墨蘭?其中算是有三點足跡可尋第一,這時候的盛長楓已經有孩子了,被知否電視劇省略,而在知否原著裡面卻有提到的是盛長楓迎娶了妻子柳氏,那柳氏的家族和盛長柏妻子海氏可是不相上下的,而且柳氏還在盛弘和盛老太太的幫助設計下,贏得了盛長楓的真心,並且讓他浪子回頭金不換
  • 《知否》永昌候夫人為何看上明蘭做兒媳?看了原著答案可別吐血
    《知否》中,為何墨蘭的婆婆永昌候夫人,那麼想要討明蘭做兒媳?看了原著的答案,想想,這一點上,還是電視劇改編的感覺更好一些。原著中,永昌候梁夫人,婚後和永昌候不睦,又心高氣傲,不屑於妻妾之爭,所以,讓家中的小妾先誕下了長子。
  • 《知否》:柔弱朱曼娘,機關算盡惹人煩
    論慘,顧廷燁也慘,母親難產而亡,父親見面就打,白家要置他於死地、顧家想趕他出門,就在這麼個恰巧的時機裡,不早一秒不晚一分,朱曼娘出場了。 可能男人天生就對那種哭哭啼啼、慘慘兮兮的女人沒有抵抗力吧,要說朱曼娘能成功,真是天時地利顧廷燁眼瞎。
  • 讀《知否》原著才懂,康姨媽為何不幫親妹妹:捧得越高,摔得越重
    康姨媽,《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非常奇葩的一個人物。明明是高門嫡女,出身高,樣貌好,卻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看完《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原著,透過作者不斷描繪的康姨媽的心理細節,才看懂,康姨媽並非一開始就這麼扭曲,她能有這個下場,不光是自己作的,還是家族捧殺的。透過康姨媽,其實很多人看到了身邊人的影子。嫉妒心極強,看不得別人過得比自己好,從小優秀,生活在褒獎裡,面對現實的落差無法接受,從而做出種種不合常理的舉動。
  • 人如果得到世間所有的好東西,那是不可能的,只有知足才能常樂
    可它終究不是長跑冠軍小兔子的對手,跑進樹林中的,小兔子一下子消失的無影無蹤,小猴子只能空空如也的回家。以前課本上學過的這個有趣的故事,長大後我終於懂得了它其中的內涵,人有無窮的欲望,如果不知足,一心只想著擁有世界上所有的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