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3日,10歲的女孩身中7刀倒在血泊中,而向她舉刀的男子蔡某某竟還不滿14歲。大連13歲少年殺害10歲女孩無罪。
這個結果不僅對受害者的父母,對於旁觀者的我們也是無法接受的。
由這個案件讓我想起了這部由小說改編的日本電影《告白》。
《告白》根據湊佳苗推理小說《告白》改編而成,由中島哲也執導,松隆子、岡田將生、木村佳乃、西井幸人等主演。
電影開始是一群嬉笑的孩子,本該是無邪美好的畫面,卻在這陰鬱灰暗的背景下顯得有些可怕。接下來班主任森口老師伴著刺耳的摩擦聲在黑板上寫下了「命」字,並開始冷靜分析女兒的死亡,告白自己已經向兩個兇手,也就是自己的學生少年A和少年B的牛奶中投放有HIV血液。
可笑的是:A沒有殺意,卻殺了人;B沒有殺意,卻殺了人。
認清生命之重,反省所犯之罪。這是森口老師向兇手的復仇,然而這也僅僅是開始。
在這個故事中沒有任何人得到救贖。
單純熱情的寺田良輝的自我介紹像是笑話,放肆笑著的孩子像是長著黑色翅膀的惡魔,荒誕冷酷到極致。這是北原在教室第一次見到寺田時的感覺。
生命珍貴嗎?每一個人都一樣嗎?
一直被同學稱為「美呆」的北原不這麼認為。
她討厭寺田所謂的幫助、沒有眼色,指責正直的寺田老師逼瘋少年B,導致B精神錯亂之下殺死自己的母親。
這一指責無疑已經殺死了寺田所信仰的一切。自己一直努力想成為能幫助別人的人,可現在卻成了殺戮的催化劑。
但我卻依然覺得北原是一個善良的孩子,她同情森口老師,想要成為少年A渡邊的溫暖。她有著與我們最相似的叛逆。外表安靜,實則迷戀著黑暗;不停的迷罔,也只想成為特別的自己;寡言孤獨的自己,應該是嚮往朋友的吧。
或許連B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會殺人。
少年A設計的防盜包只是電暈了愛美,是自己將愛美扔到遊泳池裡溺死的。自己做到了少年A想做而做到的,不是一個失敗品。
但他這個報複式的行為所帶來的結果並非他能承擔的,他不敢面對自己殺人的真實,害怕母親會不愛自己。
他的自卑和母親沉重的愛已經把他逼瘋。
「『多可憐啊』他的母親一直念叨著這句話,不是對死去的愛美,而是對少年B。」這是森口老師的告白。
「不是自己的孩子殺死她的女兒。」
然而,正是這份溺愛造成了B的自卑懦弱,也蒙蔽了這個母親的是非良知。在她的天平上被他殺死的愛美或許不及自己孩子的萬分之一。
在這份愛面前,她麻痺自己,不承認少年B的錯誤。
同樣這份沉重的愛對於少年B來說,在母親向舉刀剎那變成了深深的背叛,使他瘋狂。在她的恍惚和不忍之時,少年B已經成了劊子手,刀的另一端正朝向自己。
在A的眼中母親是為了自己犧牲才能的學者。他和母親是不平凡的人,周圍的一切都令他提不起精神。對母親的追尋是他的罪惡的來源。
A成績優異,自信聰明。但其實是也不過是膽小鬼,
戀母,在腦中挖不掉曾經拋棄自己的母親,只會自尋煩惱,不敢去見他本人,害怕被拒絕。
自己取得大獎的消息被淹沒在「露娜希事件」中,他打算殺死森口的女兒,以此得到母親的關注。
「即使殺了人,少年法會保護我的,我不會被判死刑。」
「比起科學發明,大家更關注暴力。」
然而,這才是森口老師真正的復仇,自己製作安裝在學校的炸藥被移到了母親的實驗室,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
但是最終他還是聽見了重要的東西消失的聲音。
「沒有人告訴我這是錯的」
誠然健全法律能夠震懾人們。但健全的法律不應該是用人命堆出來的。教育才是重中之重。對生命的漠視才是無數悲劇的根源。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他還是個孩子。正因為是孩子,才應該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告訴他們因果輪迴,善惡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