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大多數的你們一樣,是一個「正經」的中國人,祖宗十八代裡既沒有娶過洋媳婦兒,也沒有嫁過洋老公。在這個標準裡,我們都是很「純」的。但外國人好像並不這麼看,別看他們沒來過中國,但人家有自己的一套標準。按照這個標準,你還是「典型」的中國人嗎?
桂林山水是中國山水的代表,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舉世聞名,千百年來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中式園林是中國具有極其高超的藝術水平和獨特民族風格的建築代表;「梵音」是相對於「唱詩班」的中國聲音。所以,我的中國家應該是桂林山水間的亭臺樓閣,早晚可以聽到悠揚的鐘聲。這就是舊時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風景。
那麼中國人應該是什麼樣的呢?這裡會出現一個名字,叫「傅滿洲」:尖下巴、八字鬍、細長眼,精通各種酷刑和毒藥,總是幽閉在黑暗世界中,策劃種種邪惡勾當。這個小說人物第一次出現是在1913年,隨後成為了《傅滿洲》系列的主角。他作為針對中國和日本「黃禍」的化身,帶著明顯的清朝特徵。
涉及傅滿洲的西方作品極多。除了十餘部系列小說外,還有十餘部電影以傅滿洲為主角,傅滿洲也以配角在許多電影中出現,甚至啟發了許多其他形象的誕生,例如漫威旗下超級反派「滿大人」與「黃爪」。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日本扶持下於所謂滿洲地區建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也俗稱「溥滿洲」。
傅滿洲這個形象直至如今仍然是不少西方人對於中國人的印象,但在更多人的眼中,中國人應該是「李小龍」。李小龍作為功夫片的開創者和好萊塢首位華人主角,讓華人擺脫了「東亞病夫」與邪惡的形象,將中國武術推向世界。大量影視作品中平凡的中國人成為了功夫高手,在華人餐館中總是藏龍臥虎。
隨著中國的不斷開放,西方人眼中的「中國符號」有了增加與變換。代表性的建築變成了天安門,藍色大褂換成了唐裝,上面可能還繡著中國龍。此外還有大熊貓、長城、筷子、麵條、餃子和「Made in China」。
改變「中國印象」的不是蜻蜓點水的觀光客,而是選擇來中國留學、工作,甚至定居的外國人。震撼他們的不止是北上廣深這樣的世界級都市,更加不可思議的是行動支付、網購、外賣軟體,還有高鐵。中文也不再難學和沒用,全球學習中文的外國人數就已經超過了一億。
新中國形象通過網絡和電視傳播到了外國,但這些「道聽途說」並不能輕易改變一個從沒有到過中國、基本沒有接觸過中國人的外國朋友先入為主的想法。就像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仍然會有很多中國人認為印度所有火車都「外掛」。就像時至今日,仍有很多國人覺得廣東人什麼都吃。所以,如果外國人問你奇葩問題,也就沒那麼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