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當行·狂瀾》:如夢似幻中,揭開人性的面紗

2020-11-04 九零年的九零後

我們為什麼鍾情於科幻題材?

是對未知進行探索的渴望,是對陌生尋求認知的宿命,是試圖拓展思維邊界的決心。

但正如不少人所相信的,我們的做作所為更多時候是對自己內心的映射。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之所以沉迷科幻題材無法自拔,或許正是由於那如夢似幻的情境中所顯露出的現實的部分。

《典當行•狂瀾》是何常在《時空典當行》系列的續作,作為一部科幻小說,何常在用自己簡明凝鍊的文字,跌宕起伏的情節,勾勒出了一個如夢似幻的世界。

那裡人類文明高度發達,渴望探索未知,渴望去其他星球擁有更好的生活。但當黑仙傳人的陰謀來襲,拯救地球的重任就落在了幾個年輕人身上。

通篇讀完整部小說,幻想著這個未來世界的同時,隱約能看到的是透過科幻情節映照出的人性枷鎖。而這也許是科幻題材最吸引人的部分。

科技是雙刃劍,決定刀刃方向的是人性

二戰期間,奧本海默作為「曼哈頓計劃」的負責人之一,親眼見證了蘑菇雲的升起,他瞬間想到的不是榮譽加身,而是一句詩:「我是死神,是世界的毀滅者。」

科技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除了幫助我們應對世界,它也有可能毀滅我們的一切。

在這部小說中,黑星仙人何子天在地球隱忍數千年,終於等到了機會,利用地球人的科技汲取地球的能量,讓人類消失殆盡。

科技一旦落入不法之徒手中,就會這樣成為劊子手的匕首。能決定科技刀刃方向的,只能是我們人類自己。

時空轉變,唯愛永存

星際穿越》中,安妮海瑟薇有這樣一句臺詞:「愛不是人類發明出來的東西,它一直存在,而且很強大。」

在這部小說中,連結幾個主角拯救人類的也正是彼此之間的羈絆。

無論是溫子光與何想之間的愛情,還是花流年與花錦年之間的親情,亦或是彼此之間的友情,正是愛讓他們團結在一起,擁有對抗何子天的勇氣。

所有的科幻題材作品中,愛都是永恆的主題,或者說,愛就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是人類得以繁衍至今的關鍵所在。

《驚情四百年》中,吸血鬼德古拉與心愛的女人演繹了一段跨越百年的愛戀。任時空轉換,唯愛永存。

一部腦洞大開的科幻小說,一次妙到顛毫的人性之旅。在網文流行的今天,《典當行•狂瀾》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因為其中不僅有閱讀的快感,更有在那如夢似幻的世界中,值得反覆品味的人性。

如果命運註定將人類推向滅亡的邊緣,那麼,能夠擺渡眾生的也許只有彼此間的羈絆和愛。

相關焦點

  • 《典當行狂瀾》: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科幻狂想
    無疑何常在做到了,結合了古代玄幻和未來星際兩種元素的新型科幻為他的科幻小說插上了強有力的翅膀,就像《典當行·狂瀾》裡的宇宙雙翼「大翅膀」,暢遊思想的宇宙中,在思維風暴裡也無所畏懼。《典當行·狂瀾》只是何常在《典當行》系列中的一本,他的格局鋪的很大,這一本中已經有點遠離了平凡晉升進了不凡,但仍會讓人產生想要繼續讀下去衝動
  • 何常在《典當行·狂瀾》丨在幻想小說中雜糅了奇幻與現實等元素
    文丨藝術雅言何想是一個生活在科技極度發達時代的流浪兒,小時候被「好景常在」典當行的老闆何子天當作徒弟收養。可惜典當行在這時代已經是「落日產業」,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何子天和何想師徒倆的生活也十分拮据,甚至經常逾期冰箱的「分子合成」費用。在何想24歲的一天,曾經和他一起流浪的朋友,現在已經是企業的董事長花錦年突然造訪,來天價收購這間早已被時代拋棄的典當行。
  • 《典當行.狂瀾》——何常在 在玄幻小說題材的又一巨作
    而作者何常在的《典當行.狂瀾》就是這樣一部作品,第一次在未來玄幻小說中完美的雜糅進奇幻、現實、熱血、都市等諸多核心元素的小說,而這一切都需要紮實的寫作基本功和作者強有力的掌控能力,無論題材多麼新穎,素材如何繁雜,作者何常在都將這些內容與情節拿捏得恰到好處。
  • 疫下之情:能否揭開人性的面紗?
    毛姆的小說,向來寫得冷靜深邃,《面紗》被改編成電影,觀眾淚眼朦朧,看到了疫情之下的艱難愛情,看到凱蒂對於丈夫的悔恨和愧疚,婚姻中遲來的真愛和心痛,但這也許並不是作家創作《面紗》的初衷。熟讀小說,會發現從頭至尾,凱蒂都沒有真正愛上她的丈夫,這不是一本純愛小說,更像是一本人性的小說,人性之矛盾和複雜,超過了死亡的寓意。
  • 在科幻、玄幻雙重架構下,《典當行》記錄著「神仙們」的愛恨情仇
    雖然《典當行·狂瀾》在未來設定上,也引用了科學理論,例如蟲洞、跨時空旅行等等,但又不純粹。它更像是在科幻的外衣中,包裹著玄幻內衣。玄幻一詞,並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源自「黃易」作品,但頻繁出現在各大網絡小說網站的分類欄中,代表一種「超現實」概念。
  • 豆瓣9.0《面紗》:毛姆剖析人性的著作,三次被拍成電影
    ---《面紗》《面紗》是英國著名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作品,故事發生在英國的殖民地香港。美麗、虛榮的凱蒂嫁給了刻板嚴肅,性格孤僻的細菌學家沃爾特,婚後不久,熱情浪漫的查理出現,兩人擦出愛的火花,她不可救藥的出軌了。
  • 豆瓣8.7分,揭開華麗的《面紗》,塵世的婚姻大多讓人不忍直視
    《面紗》是「英國戲劇家、最會講故事的小說家」塞姆賽特.毛姆的長篇小說代表作之一,是毛姆「根據自己於1919-1920年遊歷中國的親身經歷創作而成的」,於1925年首次出版。 小說以中國香港和內陸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女人在婚姻中的迷失和自我成長。
  • 《典當行》:一朝被拋棄,終生難逃離
    小說《典當行》的精彩之處,可用卞之琳的詩概括: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似科幻,又不全然。人性、欲望、善惡,貫穿人的一生。死,恐怕是人類至今最想要對抗的自然力量。過去的人通過煉丹來追求長生不老,現在的人依賴技術想要發明長生素以避免死亡。佛、人、外星人,只是人的三世換了一個叫法。前世、今生和來生,不同的年代這種文化觀念的影響依然存在。
  • 《局中人》大結局:詳解沈放是如何一步步揭開靈芝計劃的神秘面紗
    今天,我將繼續帶領大家走進《局中人》原著小說的大結局劇情,給大家詳解沈放是如何一步步揭開靈芝計劃的神秘面紗以及特級保密「靈芝計劃」背後的終極大秘密到底是什麼。希望我的分析,能夠給喜愛這部電視劇的朋友們,帶來一些啟發與幫助。
  • 《面紗》:女性精神覺醒從不做「二流貨色」開始
    私認為那本書在各個問題上都沒有足夠深入,當我再次看到毛姆寫出軌的故事,我便想當然地以為《面紗》是《蘭貝斯的麗莎》的升級版,以為它或許想探討愛情倫理,於是對這本書興味索然 。事實證明我想得極其膚淺,《面紗》自然不是一本那麼簡單的書。
  • 從女性獨立意識覺醒,淺析《面紗》背後的生活隱喻
    正如這部小說的題目「面紗」:在生活的面紗前,讀者能看到人性的模糊複雜,也能看到作者對人性的批判與寬容。瓦爾特知道凱蒂愚笨輕浮,知道她頭腦簡單,知道她庸俗不堪,但是他愛她,《面紗》的本質正是人性和愛,正是由於愛的推動,這部小說才能夠進行下去。毛姆以他匠心獨具的謀篇布局,將這對無愛夫妻之間複雜的糾葛情感書寫得淋漓盡致。故事的背景發生在中國,而男女主都是英國人,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人在陌生的環境之下,往往會展示出內心更加真實的一面。
  • 毛姆《面紗》:出軌,絕不會是單方面的原因
    ————傳記作家特德·摩根《面紗》是英國戲劇家毛姆的作品,「面紗」二字,便是取自雪萊的詩作《別揭開這華麗的面紗》——— 這華麗的面紗啊,人們就管這叫做生活。毛姆的代表作《人性的枷鎖》《月亮與六便士》,都充分展現了毛姆筆觸的個人特色。他擅長書寫人性,揭露人性的弱點和拐點。
  • 《典當行》:時間可以跟隨著某些事情的變化而讓人轉變個人的看法
    《回到明朝當代當王爺》作者月關說道:「《時空典當行》在2019年給了我一個大的驚喜,它讓我看到了繼劉慈欣老師之後,中國作家在未來幻想題材上的創作熱情和非凡天賦。」《典當行》是《時空典當行》的續篇,還是何常在轉型未來幻想文學的最新之作,本書使用博客風格,以未來為背景寫社會現實,是一本包羅萬象的綜合小說。
  • 豆瓣9.0分《面紗》:一生必讀的婚姻經典,讓你看到愛情的真相
    很多人接觸到毛姆,都是從《月亮和六便士》開始,或許還會接著讀到《人性的枷鎖比如《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就是以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高更為原型;《人性的枷鎖》是以毛姆本人為原型的一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刀鋒》則是以奧地利哲學家維根斯坦為原型的。
  • 陳情令:魏嬰始終對藍湛有所保留,是他揭開最後一層面紗,幹得好
    沒想到就是這個意外活下來的溫寧,幫藍湛揭開了魏嬰最後一層面紗。藍湛終於揭開了魏嬰的最後一層面紗,他更心疼魏嬰了,這個魏嬰,就是那個他願意全心付出不求回報的魏嬰,真實得不能再真實。
  • 毛姆《面紗》:愛與責任,能換來超乎一切的幸福
    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以善於解讀人性著稱,代表作有《月亮與六便士》《人生的枷鎖》等。1920年,毛姆到中國訪問,並以中國為背景寫就了小說《面紗》。在《面紗》中,毛姆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愛與救贖的故事。 細菌學家沃爾特深愛著妻子凱蒂,而凱蒂卻與一個叫湯森的人發生了婚外情。沃爾特悲憤之下,將凱蒂帶到了瘟疫肆虐的湄潭府,救治疫區的病患。
  • 《慶餘年》多個穿幫鏡頭,揭開神廟使者的神秘面紗
    神廟因為葉輕眉的到來,揭開了神秘面紗,不過是現代軍事博物館,在廢墟中遺留下來的,準備控制人類進程,當然也是最神秘的地方,隔開現代和後現代的標誌,因為未知才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