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紗》:女性精神覺醒從不做「二流貨色」開始

2020-09-25 非人哉乃看客也

不一樣的出軌故事

計劃兩三天看完的《面紗》,我卻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就看完了。

前段時間剛讀了毛姆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那裡面同樣講了一個偷情故事,一位明媚的少女愛上一個有婦之夫,最後落得一個十分悲慘的結局。

私認為那本書在各個問題上都沒有足夠深入,當我再次看到毛姆寫出軌的故事,我便想當然地以為《面紗》是《蘭貝斯的麗莎》的升級版,以為它或許想探討愛情倫理,於是對這本書興味索然 。

事實證明我想得極其膚淺,《面紗》自然不是一本那麼簡單的書。

故事以女主基蒂的視角展開。

基蒂和父親、妹妹被基蒂的母親視為躋身上流社會的工具,基蒂的母親在基蒂身上花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錢,只想讓她替自己找一個上流社會的女婿。

可是到了25歲基蒂還沒嫁出去,這時候她在母親的心中已經大大「貶值」,認為她留在家中只會花家裡的錢,只想她趕緊嫁出去了事,而這時基蒂平平無奇的妹妹卻找到了不錯的夫君,基蒂覺得自己會被大家恥笑,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基蒂同意了對他一見鍾情的沃爾特的求婚

沃爾特是一個細菌學家,住在當時的英國殖民地香港,於是基蒂也隨他背井離鄉,來到了中國。

基蒂一點也不愛沃爾特,雖然他擁有很高的修養和學識,但他身材矮小,長相平平,沉默寡言,無趣至極,所以她迷上了風流倜儻、風趣幽默的查理,而查理是個41歲的有婦之夫。

「二流貨色」的覺醒之路

沃爾特知道了基蒂和查理的姦情,給了基蒂兩個選擇:1.和他離婚,和查理馬上結婚 2.和他一起去霍亂肆虐的湄潭府。

查理自然不會他和太太離婚,更不會和基蒂結婚,基蒂看清了查理對自己的感情不過是貪歡,絕望地答應沃爾特去湄潭府「送死」。

在荒涼又危險的湄潭府,基蒂看到了世人對沃爾特的讚賞和尊敬,這和她之前以為的大相逕庭。

基蒂還看到了死亡之中的大愛,她看到修道院的修女們,背井離鄉,捨棄親友,不顧安危地奉獻湄潭府,永遠留在這裡,愛著世人,愛著那些被拋棄的孤兒,哪怕她們中的好幾個已經染上霍亂離世,可是她們的愛沒有變,她們的笑容也沒有變。基蒂意識到了自己和她們的差距。

漸漸地,基蒂明白自己不過是個虛榮又愚蠢的二流貨色,意識到查理也不過個花心又低俗的二流貨色,意識到自己對查理的愛是多麼荒唐可笑,意識到自己對沃爾特造成了多大的傷害,意識到母親密謀了一輩子追求的東西也是那麼的低級無趣。

而沃爾特,儘管鄙視著自己對基蒂的愛,但卻無法停止這樣的愛:」我對你根本沒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勢利、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他陷入這樣的痛苦中,讓自己「意外」死去。

他想帶基蒂共赴深淵,沒想到基蒂卻得到救贖。

不要去追求虛無的面紗

這本書有很多層面,但我覺得其中最精彩的,是覺醒。我愛死了毛姆筆下的覺醒,然而這樣的覺醒總是引發爭議。

《刀鋒》的覺醒讓人覺得過於「虛無和理想」,而《面紗》的覺醒讓人覺得「羞愧難當」,因為大家沒有這些覺醒,自然感覺到了作品的背離和侵犯。

從毛姆的幾部作品的行文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深諳人性和人心的人,他看得明白人世間的美醜善惡,拈得清世人的智慧與愚昧,瞥得見人的真實與虛偽,他可以將一個人內心變化和精神世界塑造得及其生動精彩,我想,他應該是個境界很不一般的人吧,所以他的作品才會出現那麼多爭議吧!

「別掀開被那些活著的人稱之為生活的面紗。」

什麼是生活?金錢?權利?美色?欲望?

沒錯,這些就是我們口中的理想生活,但它們有意義嗎?一生追求這樣的生活就是幸福嗎?

因為這張俗世生活的面紗,我們自私、虛榮、嫉妒、貪婪、庸俗、輕佻、自大,我們被這些特點牽著鼻子走,喪失了清醒,喪失了自我,喪失了平靜,喪失了自由。

基蒂揭開了她生活的華麗面紗,她曾經以為自己多麼耀眼,沃爾特多麼無趣,查理多麼迷人,她對查理的愛多麼炙熱,失去查理她就失去了一切......

她曾經放肆地追求自己低俗的欲望,享受著那樣的華麗生活。當她揭開那層面紗,她看到了自己生活的醜陋模樣,她鄙視自己曾經的欲望和追求多麼低俗,她覺醒了,她在湄潭府得到了救贖。

她說:「我想要生個女孩,因為我想把她養大,不讓她犯我犯過的錯誤。我要把我的女兒撫養長大,讓她成為一個自由、獨立的人。把一個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愛她,養她,不是為了讓她將來和哪個男人睡覺,從而讓他心甘情願地為她下半輩子提供吃的、住的,這種事我是不會做的。」

而沃爾特,共具修養和智慧的沃爾特,那麼深愛著基蒂的沃爾特,因為基蒂的自私、虛榮、輕佻、勢力而陷入痛苦,最後滿懷絕望地死去,他的死也許將成為基蒂心中永遠無法癒合的一道疤,儘管她並不愛他。基蒂恨自己當初去追求那張華而不實的面紗。

所以,世人為什麼要去追求那張面紗呢?

毛姆用《面紗》打得許多人臉生疼。

相關焦點

  • 從女性獨立意識覺醒,淺析《面紗》背後的生活隱喻
    在死生面前,凱蒂終於醒悟,以前的自己淺薄無知、愛慕虛榮、一無是處,於是她開始自我救贖,想著自由和獨立向前。正如這部小說的題目「面紗」:在生活的面紗前,讀者能看到人性的模糊複雜,也能看到作者對人性的批判與寬容。
  • 《面紗》基蒂:痛苦令人覺醒,自由勇敢才是通往安寧之路
    導語:《面紗》講述了一個英國女子基蒂嫁給細菌學家瓦爾特後思想轉變的故事。基蒂對丈夫無感情,結婚後很快出軌,但是卻被情人拋棄,被迫和丈夫一起去霍亂之地湄潭府。但是在那裡,她遇到了從來沒有見過之事,自我開始覺醒,走向了自我成長之路。
  • 《面紗》妻子幽會被醫生丈夫撞破,幾天後丈夫說:請隨我去霍亂區
    《面紗》是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19世紀,性感迷人、水性楊花的女主角凱迪,嫁給了醫生費恩。婚後,女主凱迪很快就和第三者偷情。剛好,支援團隨行的使者,也知道唐森這個人,他善意提醒凱蒂,唐森是一個濫情的人,他的妻子也知道有些「二流貨色」會跟他勾搭在一起,但從來沒有第三者能成功和唐森結婚。
  • 《親愛的自己》張芝芝堅持離婚:女人的覺醒,從不委屈自己開始
    我們大部分女人都太容易陷入一種自我感動中,為自己的付出感動,為自己對家庭的犧牲感動,總覺得只要做得足夠多,對方就一定會感念自己的好。直到最後打臉的那一刻,才徹底清醒過來。張芝芝曾經也是這樣一個女性,她把男人當成是自己的靠山,把婚姻當成是避風港,可是後來發現自己所遭遇最大的風浪就是婚姻給的。
  • 疫下之情:能否揭開人性的面紗?
    因為新冠肺炎的「全球肆虐」,人們開始重新反省自己的生活,審視頭腦中既有的一些觀念。有人告訴自己從此要敬畏大自然,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有人表示要珍惜眼前人,珍惜手邊的小確信;有人立志要鍛鍊身體強健體魄,以增強免疫力;還有人悟出了生命的可貴,痛悔此前虛度光陰,發誓今後要珍惜時間,過好人生的每一刻。
  • 《怦然心動》:從朱莉身上看女性意識的覺醒
    所以我將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分析朱莉身上女性意識覺醒的體現。什麼是女性意識?女性意識,是女性在對自己性別認同的前提下,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然人。通常具有女性意識的女性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於社會強加給自己的性別特質及責任會進行思考、辨析,有選擇地接受。
  • 豆瓣9.0《面紗》:毛姆剖析人性的著作,三次被拍成電影
    ---《面紗》《面紗》是英國著名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作品,故事發生在英國的殖民地香港。美麗、虛榮的凱蒂嫁給了刻板嚴肅,性格孤僻的細菌學家沃爾特,婚後不久,熱情浪漫的查理出現,兩人擦出愛的火花,她不可救藥的出軌了。
  • 豆瓣9.0分《面紗》:一生必讀的婚姻經典,讓你看到愛情的真相
    1 淺析男女主破碎的婚姻:草率的婚姻少美滿,人生的選擇權永遠在自己手裡 我一開始想讀《面紗》是因為那段著名的表白:「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面紗》是以中國為創作背景,描述了美麗可愛卻愛慕虛榮的英國姑娘凱蒂,在家庭和世俗的壓力下,為了避免成為「剩女」而草率的嫁給了木訥無趣的細菌學家瓦爾特,之後又與風流倜儻的已婚男子唐生發生婚外情,並在自我救贖的過程中獲得精神自由的故事。
  • 《面紗》:永遠不要高估男人對你的愛,他們只會權衡利弊
    《面紗》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一篇長篇小說,這部女性自我覺醒之作,又被號稱是低配版的《包法利夫人》。《面紗》講敘的是出身中產階級、容貌美麗姣好的年輕女子凱蒂,在經歷一個又一個社交季過後,依然找不到模樣不俗、體貼多金的丈夫的故事。迫於現實的無奈,她隨便答應了相貌平平、身材矮小的細菌學家瓦爾特的求婚。
  • 《我的隱藏人生》:女性在家庭中自我覺醒,實現自我價值永不言棄
    吉達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但她並沒有被現實擊跨,而是不斷奮進的無畏向前的女性。妹妹尤莉迪絲自姐姐離家出走後,選擇做父母的乖乖女。與安德諾爾結婚後,內心那個『想要追尋自己人生』的人格慢慢在甦醒:在經歷過寫菜譜、給人設計衣服卻遭到丈夫的阻攔而頹廢。最後內心中「追尋自我」的人格又一次被喚醒,尤莉迪絲這次把目光轉移到寫小說上,終於在覺醒的路上去體驗自己的人生價值。
  • 豆瓣高分,女性覺醒之作《醒來的女性》:生育是婚姻好壞的照妖鏡
    如果您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對此並不清楚,或是想要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向您真誠地推薦這本《醒來的女性》,或許它能解答您所有的疑問。《醒來的女性》出版於上世紀70年代,是一部反映了整整一代美國女性生存境遇的鴻篇巨製。
  • 《廊橋遺夢》真正表達的不僅是愛情,更是女性追求夢想的意識覺醒
    它之所以能引發女性的廣泛思考,是因觸動了女性內心追求夢想的精神覺醒。《廊橋遺夢》的時代背景,物質空前富足,女性對精神的迫切渴求上世紀90年代,全球普遍經濟增長,人類生活的物質空前富足。據馬斯洛五層需求理論,當物質滿足需要之後,人類會逐漸渴求精神的追求。而當時,有很多女性日復一日的忙活家庭瑣事,拘囿於家庭,才能無法施展,感情無法安放,更別說對夢想的追求了。《廊橋遺夢》的女主角西斯卡,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家庭的主婦。
  • 讀完毛姆的《面紗》,我再也不想出軌了
    《面紗如果說《月亮與六便士》適合每一個有著藝術家夢想卻被生活束縛住的男性,那麼《面紗》則適合每一位對人生和婚姻感到迷惘的女性。女主人公凱蒂為了避免成為「老女人」,匆匆嫁給了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但卻深愛著她的醫生瓦爾特。凱蒂天生活潑,願意一天到晚說個不停,想笑就笑;丈夫的刻板嚴肅、瘋狂工作和乏味無趣卻常常澆滅她的熱情,使她陷入寂寞、孤獨和失落。
  • 《金粉世家》:封建愛情之殤下,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
    許多人惋惜金府少爺金燕西與平民女子冷清秋之間的愛情悲劇,我卻看到了一個在封建愛情之殤下,新女性如何一步步實現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出走」。 張恨水先生筆下的女主角冷清秋是中國傳統女性與現代女性的完美融合,她的身上,不僅有傳統女性的知書達理、大方端莊,也有新時代女性的獨立和追求。
  • 《天道》覺醒系列三 做個明白的女人有多重要
    難道真的就如她所說,上天造物主就是把女人生得很傻,然後等人老珠黃了以後才開始明白嗎?一、芮小丹的父母不及她通透芮小丹的媽媽以前是演員,而芮小丹的爸爸是有名又年輕的導演,兩人結婚又很快離婚了。大多數的言情影視劇是為女人服務的,衝突、仇恨、悲劇,是給女性集體餵養糧食。霸道總裁、富家公子、生離死別、天下獨一份的愛,或者被拋棄傷害,也是專門做給女性的營養餐。年輕的她們會在普通平淡的日子裡會感覺痛苦,感覺自己被普通的日子消磨殆盡,會在生活裡專門製造痛苦,在痛苦衝突的故事裡感受到自己很重要,很悲情,很不一般。平淡等於死亡,等於白活了,只有用激烈的方式才能感受到生命。
  • 《紅樓夢》之林黛玉:改善自己的命運,從覺醒和改變開始
    正所謂「知易行難」,明白該做什麼有時並非難事,真正難的,是不僅要認識到,還要能夠做到做好。 這也是曹公稱頌黛玉的原因,她的這份難得,遠在寶玉之上。按小說的設定,《紅樓夢》是黛玉和寶玉共同做的一個夢,夢中的他們都得到過最優厚的物質生活,也都享受過「眾星捧月」的精神待遇,他們活得如同公主和王子一般,隨心所欲地做自己。
  • 蕭紅《生死場》:愚昧卑賤苦痛的底層人民,埋藏著覺醒的因子
    她用細膩的情感,勇猛的筆觸,刻畫出了底層農民在地主剝削、日本侵華期間飽受內外壓榨,入不敷出,生存難以為繼,人們的精神普遍荒蕪而又愚昧麻木的現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蕭紅的作品也飽含呼籲民眾覺醒的警示。在越來越逼仄的生存空間之下,勞苦大眾內心的覺醒意識、反抗因子在萌發,如同星星之火,積少聚多,最終會成燎原之勢。
  • 《父母的覺醒》:為人父母,就是一場育兒、育己的覺醒
    父母的覺醒和改變才是教育的真正開始。她運用自己在正念生活與覺醒教育領域的研究成果幫助過各類人群。《父母的覺醒》這本書也讓許多來自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父母,完成了從不覺醒到覺醒的蛻變,享受每一個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當下。 讀完《父母的覺醒》,想想究竟什麼是「覺醒」呢?作者說「覺醒」意味著對我們經歷的一切保持清醒,無論過去、當下還是將來,樂於面對與解決問題,而不是妄圖控制或改變它。
  • 原創「書評」《面紗》:柔弱的女人易落淚,堅強的女人惹人愛
    我們來做一個測試題。有一天,你的好朋友拖著疲倦的身體回到家裡,卻發現自己的妻子正在和別的男人偷情。這個時候,你的好朋友會怎麼做?但是毛姆筆下的男主人公卻做了另外一種選擇:如果那個男人答應一周內娶自己妻子,那麼他就成全他們。這個測試題的靈感來源於英國小說家、劇作家毛姆的長篇小說《面紗》。
  • 發展獨立自我,女性如何在個體意識和社會環境影響中尋找平衡
    冰雪奇緣》則通過設置姐姐艾莎擁有魔法但是不能合理控制魔法這樣的矛盾來讓艾莎進入一種既想要自由地做自己又想要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同的衝突之中,最後通過接受自我和對自我的恐懼,成為一個完整個體。而妹妹安娜一開始是一個天真浪漫、不諳世事的小女孩,通過艱難的旅程完成了個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