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英國的BBC電視臺播出了一檔電視紀錄片《文明的軌跡》(Civilisation)。
這部豆瓣評分9.3的紀錄片一共13集,將近700分鐘,沒有曲折的劇情,沒有俊男美女,沒有煽情的套路,年屆70歲的克拉克爵士,擔任節目主持人,一手撰寫全部解說詞,從一個嚴肅而又飽含憂思的角度,帶領觀眾重新回顧了文藝復興以來的歐洲文明史。
當年在英國放映時,擁有彩色電視機的家庭還不多,矜持的英國人結伴湧到有彩色電視的人家集體觀看。這部紀錄片在美國華盛頓首次上映時,觀眾熱情的歡呼使得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獨自跑到洗手間痛哭足足十五分鐘……
克拉克自己都沒想到,這樣一部嚴肅而深沉的歐洲文明史紀錄片,能在英美觀眾中喚起如此大的熱情。雕刻、建築、美術、音樂、詩歌、哲學、科學等曲高和寡的內容,文明、戰爭、帝國、宗教、秩序等抽象的概念,能讓幾代歐洲人陷入深思。
到底什麼才是文明?一些看似強大的文明為何突然之間就會崩潰?
羅馬帝國曾將地中海整個囊括進入版圖。即使從它遺留在地表上的一座橋梁遺蹟,人們都能感受到羅馬人精湛的工藝技術,人們對於紀律、力量、信念的高度自信。可就是這樣一個從戰爭洗禮中走出的強者,為何就在野蠻人的衝擊下轟然倒塌?
還有那個謎一樣的古埃及文明,他們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就創建了統一的領土國家,創造了象形文字,運轉良好的官吏制度,他們還通過來世信仰獲得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在尼羅河畔建造一個又一個宛如神跡的金字塔。如此璀璨的古埃及文明,為何也在歷史長河中戛然而止?
地理是歷史的舞臺,在舞臺上唱主角的是一些文明。
歷史學家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一書的開頭,就尖銳指出,以往歷史研究的一大缺陷,就是把民族國家作為歷史研究的一般範圍,大大限制了歷史學家的眼界。事實上,文明才應該是觀察人類世界發展的標尺。
他進而將文明劃分為20多個形態:
第一代文明:
埃及、蘇美爾、米諾斯、古代中國、安第斯、瑪雅。
從第一代文明派生出來的親屬文明:
西臺、巴比倫、古代印度、希臘、伊朗、敘利亞、阿拉伯、中國、印度、朝鮮、拜佔庭等。
中途夭折的停滯的文明:
玻里尼西亞、愛斯基摩、斯巴達、奧斯曼等。
從時間尺度來看,人類歷史至少已經有30萬年,而歷史進入文明階段不過剛剛6000年,兩相對比,文明的歷史長度只佔整個歷史長度的2%。
6000年前的文明離我們遙不可及嗎?放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去看,6000年前似乎就是昨天。當我們再一次俯瞰這些宏輝的古代帝國文明,有些已然成為遺蹟,有些仍然在以國家的文明延續和演進。
有人問湯因比:為什麼你要去關注人類歷史上的文明?
湯因比說:「我們今天關心的許多問題,柏拉圖和維吉爾也曾經深深地關注過」。
這一次我們將開啟一次古文明之旅,帶你走進古代希臘、羅馬、埃及、亞歷山大、西非、美索不達米亞、阿拉伯、波斯、印卡、阿茲特克、瑪雅、蒙古,講述12個世界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古老神秘帝國文明。
鳥瞰人類文明,歷史在這裡沉思。
本號發布的內容一切為公益分享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有疑問請聯繫我們。
歡迎轉發,喜歡本文的話記得讚賞一下小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