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男子一生品行可嘉,死後七天,菩薩助他起死回生

2020-10-29 生活歷史雜談

男子做了什麼?能在死後七天,屍骨腐爛時,還能得到神人的青睞,重塑身體還魂。《聊齋志異》:湯公,一個有些玄幻的小故事。

湯聘曾是順治辛丑年的進士,一生為人正直誠懇,在他病入膏肓,彌留之際,忽然覺得從腳底有股灼熱之氣慢慢地往上走,到了腿部,腳就沒了任何知覺,好像死了。

到了肚子,腿就沒了知覺,到了心時,熱氣走得很慢了,這時他覺得那些小時候,或者已經忘掉的瑣事,都如潮水般湧上心頭。如果是件好事,心裡就像六月天喝了杯冰鎮的酸梅湯一樣熨帖舒服,如果是一件壞事,心裡頭就會翻江倒海般難受。

當想到七八歲時,自己因掏鳥窩摔死過小麻雀的事情時,心像在油鍋裡翻來覆去地炸過好幾遍,一頓飯的工夫才平息下來。就這樣,把平生的所作所為細細地翻了一遍,那縷熱氣才慢慢地順著喉嚨進入腦子,從頭頂穿了出去,像炊煙一樣嫋嫋升到空中,幾個時辰後,魂魄才脫離軀體而去。

湯公忘了自己的身子,只覺得自己六神無主,如一團柳絮般悠悠蕩蕩的,也不知道去往何處,後來飄到郊外落到路上。

忽然,從遠處走來一個巨人,幾十丈高,他看到湯公後,彎腰把他撿起來,順手塞進袖筒裡,袖筒裡黑咕隆咚的,只覺得熙熙攘攘擠滿了人,空氣混濁,憋屈的難受。他想到佛能解危難,便喊了幾次佛號,說來也怪,他真的飄出了袖外,剛想落地,又被巨人撿了起來,幾次三番後,巨人懶得再撿他,徑直走了。

湯公站在路邊環顧四周,躊躇彷徨地不知去往何處,想了想,佛祖不在西邊嗎?那就往西走,他辨了辨方向,一路向西而去。走了沒多久,見路邊坐著個和尚,上前施禮問路,和尚說:「歷來文官的生死冊,歸文昌,孔聖人管,兩處需要都註銷了名,你才能到別出去。"說完,給他指了路,湯公謝過後,繼續趕路。

不久,來到聖廟,見孔聖人面南背北的坐著,他趕緊上前跪拜,把自己的來意說明,聖人聽完告訴他,還要去找帝君銷名才行。他沿著聖人指地路走去,很快見到一座氣勢恢宏的宮殿,俯身入內,見一位頭戴冠冕,相貌威嚴的神人端坐在大殿上,他誠惶誠恐地趕緊跪下,祈禱。帝君拿過名冊仔細地查看後說:「你正直無私,心性純良,本應可以再活幾年,可你的屍骨已經腐爛,要找菩薩才可以讓你還魂,」於是讓湯公立刻去找菩薩,否則晚了就回不去了。

按照帝君的指引他匆匆來到一片茂密的樹林,蒼翠欲滴的翠竹林掩映著一座華麗的殿宇,他走進殿內,迎面是髮髻高挽,金面滿光的菩薩端坐在蓮臺上,旁邊的玉瓶裡插著傳說能起死回生的楊柳枝,蔥翠如煙,湯公恭恭敬敬的叩頭,稟明了帝君之意。

菩薩聽後,沉思良久,很是為難,畢竟他的肉身已腐爛,即使還了魂,頂著一副破敗的身軀,怎能生活?湯公不住地叩頭,伏在地上聲淚俱下得苦苦哀求。

菩薩旁邊的尊者不忍心看他慟哭 ,就建議菩薩說:「請您施展大法,撮土為肉,折柳為骨,給他一副新的軀體。」菩薩頷首,於是從玉瓶中折了根柳枝,而後又倒出點淨水,抓了把土和成泥,而後把泥拍在他身上,讓仙童把他送回去,與屍體合二為一。

正在為他守靈的家人突然聽到棺材中傳來湯公的呻吟聲,大家戰戰兢兢的打開蓋子,吃驚地發現死去七天的人居然活了過來,而且身體恢復了健康,眾人聽了湯公的描述後都感慨萬千。

湯公的一生,看來無瑕了,文章中雖然沒有具體描述湯公的所作所為,僅僅從其幼年時失手弄死小麻雀,都能讓他難受半個時辰,可見他是個品行多麼高尚的人,這種人,即使是神仙也會被感動,才會有他後來的起死回生。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男子死後不忘債務託生成毛驢,償還恩公的援助之情
    都說人死債消,可偏有一男子死後念念不忘生前的債務,設法償還。《聊齋志異》:騫償債,告訴你是怎麼回事。他素來慷慨,樂善好施,在鄉親們中間,頗有人緣。同鄉趙某,在李公家裡幫傭。趙某這個人,自小遊手好閒,有些懶惰,做活時拈輕怕重,家裡過得一貧如洗。不過他有些小聰明,會些手藝,於是常常為李家做些雜務,李公每次都會付給他豐厚的報酬,趙某也能勉強度日。但這種活計不是每天都有,所以他有時候吃不上飯,會向李公乞討,李公就送些糧食給他。
  • 《聊齋志異》男子不義侵吞同伴血本,其子死後遭借屍還魂尋他報仇
    千般寵萬般愛,養大的孩子,死後卻想弄死自己,到底為何?《聊齋志異》柳氏子帶給我們別樣的警示。柳子看見他們,下了騾子,一一行禮,噓寒問暖特別熱情,村裡人都吃驚不已,也不敢貿然提他早就死了的事,就問他:「你在這裡幹什麼?&34;說完辭別眾人而去。村民們回去後告訴了柳西川,他聞言大哭,於是在四月初七趕到那家旅舍,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店主,主人經常和南來北往的人打交道,奇聞異事知道很多,他勸告柳西川:「那天我見貴公子神情冷酷,對你未必懷有好意,還是小心為妙,不見為好。
  • 《聊齋志異》:男子彌留之際口是心非,復活後所為,讓人意難平
    彌留之際,男子追問妻子日後的打算,死後不甘心,避過鬼差重回陽間。《聊齋志異》——耿十八,解讀他的做法是否正確。:「你我夫妻多年,很快就要永別,我死後,改嫁還是守寡由你自行決定,不過你現在要說實話。」妻子聽後沉默不語,他急切地向妻子表態:「不論守寡,還是改嫁,這些都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趁我還有口氣,只想知道你的決定,若守寡守節,我萬分欣慰,若改嫁他人,我死後也就了無牽掛。」妻子淚漣漣地說:「你也知道咱家的情形,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你活著都如此,死後我無依無靠,守寡的話,如何生活?」耿十八聽後猛地抓住妻子的胳膊悲憤地說:「你好狠的心」。
  • 《聊齋志異》:突破封建的人鬼之戀,是蒲松齡用一生寫下的希冀
    據統計,《聊齋志異》中有80多篇中的主角為女鬼。不知道大家有無發現,蒲松齡筆下的鬼大都與民間傳說中的鬼不同,她們不僅沒有一絲兇殘恐怖,而且楚楚可憐,容貌姣好,平易近人,美麗多情,似乎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例如香港經典電影《倩女幽魂》中的聶小倩,她的原型便是《聊齋志異》篇章中的女鬼。
  • 《聊齋志異》的故事《化男》,女子變男子,以現在的眼光怎麼看?
    《聊齋志異那麼,聊齋中細思極恐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一)清朝的女人突然變成男人,這事很驚悚在《聊齋志異甦醒了之後,笑著說:我現在成為了男子了。於是,趕來的四鄰八舍在進行了查看之後,發現這個民女果然變成了男子。蒲松齡對此評價說,這一家不把她當做妖怪,而且非常高興得了一個兒子。
  • 《聊齋》開篇《考城隍》:秀才在陽間屢試不中,在陰間一舉中城隍
    《聊齋志異》開篇第一則故事,不是人鬼情未了的《聶小倩》,不是至孝至誠的《田七郎》,不是以笑對待世俗的《嬰寧》,更不是詭譎怪誕的《畫皮》,而是這篇寓意滿滿的《考城隍》。嶽父一家人非常驚疑,不知道他已成了城隍。急忙跑到宋公家問過後才知道,宋公已經死了。二、《考城隍》有什麼深意?《考城隍》的故事讀起來很簡單,就是一個人死後在陰間通過科舉考上了城隍,後因陰間的考官們感念其孝道而又準其起死回生的故事,作為《聊齋志異》的開篇之作真就這麼簡單嗎?恐怕沒真麼簡單。
  • 露水的夫妻,多情的姑娘,看《聊齋志異》贊妖魔鬼怪的真性情
    在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中,被搬上螢屏次數最多的,恐怕就是《聊齋志異》了,那個經典的《倩女幽魂》引來多少的少年男女夜不能眠啊!《聊齋志異》成書於清代初年,一向被視為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高峰。蒲松齡字留仙,別號,柳泉先生,不過大家都喜歡稱他為聊齋先生
  • 《聊齋志異》愛財僧人死後為銀子未丟狂喜,男子為博美人一笑送命
    知道守財奴,可這種死後還在為銀子未丟而狂喜的人,卻未曾聽說。有些玩笑開不得,開了一不小心會喪命。《聊齋志異》死僧和戲縊兩個頗有深意的小故事。他見僧人的房門緊閉,心想都已睡下,不好前去打擾,於是找了個蒲團,放在廊下,盤腿打坐。夜深了,周圍一片靜謐,就連草叢中的小蟲也停止了鳴叫,進入了睡眠。他突然聽到開關門的聲音,一眨眼,有個僧人過來,就見他渾身血汙,看上去很狼狽。僧人目不斜視,好像沒看到道士,道士不知出了什麼狀況,也裝作睡熟,沒看見的樣子。
  • 《聊齋志異》狐仙為報男子前世之恩,苦尋幾世救其性命,並嫁恩人
    男子施恩與人,雖然當時未被回報,但後世卻得到報償。《聊齋志異》:諸遂良,一個溫馨有愛,善心被償的小故事。一天,屋內悶熱無比,他拖著病重的身體到屋簷下,找了塊較為涼爽的地方睡覺,一覺醒來,忽然看見一傾城之貌的女子正坐在自己身邊,目不轉睛看著他,於是吃驚地問她是誰?女子笑笑說:「我是給你做娘子的。」
  • 聊齋志異……三條腿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在大道旁,大樹之下,免費提供茶水,得來的故事,再由蒲大爺潤筆成書。其它故事太長,老師說,現代人都忙,寫東西盡力短些。寫一個短的。濟寧有個人,在荒郊某寺院外遇見一個雲遊四方的和尚,正曬著太陽……抓僧袍上的蝨子,杖上掛著個葫蘆,像賣藥的。這人戲弄道;「喂!和尚賣不賣男女房事用的藥?」和尚說;「有!
  • 《聊齋志異》――蒲松齡最愛的女兒
    今天的文化小知識去哪學呢,就是我們的《聊齋志異》 了, 說起 《聊齋志異》大家是不是覺著很熟悉呢,尤其是我們的山東的朋友們還會帶有滿滿的親切感呢,因為由《聊齋志異》改編同名系列電視劇可是陪不少人度過了很長一段美好的時光呢,對於我來說就是童年的時光了(新版的聊齋),好,小小的玩笑,因為這劇不止我們山東人看嘛
  • 聊齋志異——產龍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透過《聊齋志異》來看蒲松齡對美好人生的幻想
    短篇小說以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成就最高,在中國文學史上描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蒲松齡出生在世代書香的家庭,19歲時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秀才,但是後來一直屢試不第,到了72歲的時候被破格提拔為貢生。這樣坎坷的命運,使他認識到了科舉考試的弊端和腐敗,對落榜士子的痛苦心情有了深切的體驗,也是《聊齋志異》中批判科舉制度的重要思想來源。蒲松齡從40歲的時候開始,在本縣畢際有家裡當私塾老師,直到71歲才退休。
  • 從電影《美人皮》看蒲松齡《聊齋志異》影視改編作品的共性
    ——郭沫若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我國清代文言小說的巔峰之作,其文學成就在中國志怪小說中首屈一指。蒲松齡先生創造了一個鬼妖幽冥的世界,以波詭奇絕的想像和充滿詩意的語言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和四大名著相比,《聊齋志異》中的故事篇幅短小卻不失精煉,文中塑造的各色人物性格鮮明,形象飽滿,情節一波三折,建構完整,這使得其多次被搬上大屏幕。
  • 聊齋志異——楊千總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楊千總想用弓箭射他,畢公急忙呵止。楊千總說:「這個一奴一才太無禮了,應該讓他受點小驚嚇。」於是遠遠地喊道:「哎!大便的!送給你一股會稽藤簪綰髻子用。」隨即一箭射去,正中遺便者的髮髻。這個人嚇得急起奔跑,便液撒了一地。
  • 聊齋志異——黑獸
    作者: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 女性多以狐媚為主,那麼《聊齋志異》裡的男性形象又如何?
    前言&34;(清王士禎 《<聊齋志異> 題辭》)《聊齋志異》可謂是中國文學上文言文小說的巔峰,裡面有著鮮活的人物,有著跳脫的故事情節,奇事怪事都完美的與現實生活聯繫在一起,我們在閱讀書中的故事的時候,往往會忽略的書中的男性角色,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女性角色的身上,其實《聊齋志異》中的男性角色亦是十分值得我們去剖析。
  • 聊齋志異——造畜
    蒲松齡《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有的巫術,是以美味作誘餌,引誘你吃下去,便會神志不清,身不由己地跟著他走,這俗稱「打絮巴」,一江一 南一帶叫「扯絮」。小孩無知,常常受騙上當,深受其害。還有一種巫術能把人變成牲畜,稱為「造畜」。這種巫術一江一 北一帶很少見,黃河以南常有。一天,揚州某旅店中,進來一個人,牽著五頭驢,順手拴在馬廄下,囑咐店夥計說:「我一會兒就回來,」並囑咐:「不要給它們水喝。」說完就出去了。
  • 《聊齋志異》改編的電影,還有啥?
    《聊齋志異》雖然影響力不如四大名著,但是作為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頂峰,其影響力不可小覷。蒲松齡筆下的花妖狐鬼折射著人間的善惡美醜。同樣讓我們看到了蒲松齡所生活時代的方方面面:官府的腐敗、官吏的兇暴貪婪、市民階層的崛起、女性的獨立、讀書人的迂腐、科舉的沒落。 從《聊齋志異》問世以後,被改編成了各種藝術形式,講述著一個又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
  • 聊齋志異101冊版連環畫前60回索引
    聊齋志異11-羅剎海市https://mp.weixin.qq.com/s/Vz5VO_sWI6Zumtpf-UPA7A聊齋志異12-阿英https://mp.weixin.qq.com/s/wQu1gfSJ-XDsUoPq-3lrXA聊齋志異13-姐妹易嫁https://mp.weixin.qq.com/s/lOz1VuJMJB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