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的大結局有這樣一段,新皇帝弘曆來向太后甄嬛請安,一開始的氣氛一如既往的親切和諧。不料,在一番寒暄之後,弘曆徐徐說道:「最近在看《鄭伯克段於鄢》,見鄭國之禍皆因姜氏寵愛幼子,親子尚且如此,養子又當如何?」甄嬛臉上的笑容瞬間凝住,眉宇間浮現一絲不安,片刻鎮定之後,甄嬛對弘曆說,準備把六子弘曕入嗣果親王一脈。弘曆這才如釋重負,滿意而走。
弘曆講「鄭伯克段於鄢」
《鄭伯克段於鄢》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故事?乾隆刻意提起這個故事是做何想?乾隆說完之後,大風大浪都已經走過的甄嬛為何會感到莫名震驚?咱們還是來細細說一說這個故事。
《鄭伯克段於鄢》是《左傳》中的名篇,說的是鄭莊公與其弟弟共叔段的故事。
鄭莊公的媽媽姜氏在生莊公的時候遭遇難產(臀位,腳先生出來),姜氏受盡了苦楚才生下莊公,因而從小就不喜歡他。姜氏生下二兒子共叔段之後,就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共叔段身上。由於不喜歡莊公,姜氏曾多次向莊公父親提議要廢掉莊公,立共叔段為世子,承襲鄭國國君的位置,但都遭到了反對。
父親去世後,歷經磨難的莊公即位,姜氏對他的不滿也與日俱增。她不斷提出要求,讓莊公給弟弟封地、封爵,將鄭國最大最富庶的京邑封給弟弟,莊公雖不情願,但礙於母親的堅持,最後還是同意了。
莊公的大夫提醒他:「分封的城池太大會成為國家的禍害,京邑是個大而富庶的地方,不符合分封的法制,這樣做對您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莊公無奈表示這是母親的要求。大夫勸道:「禍害一旦滋長就會難以對付,剷除蔓延的野草都不易,何況是弟弟呢?」莊公慨然道:「多行不義必自斃,如若弟弟不知道收手,必定會自我毀滅!」
鄭伯克段於鄢
可是共叔段並沒有收手,他在一次得手嘗到甜頭後,野心越來越大。他慫恿鄭國西北的邊邑歸附自己,過不多久又佔領了兩個城邑,將勢力範圍擴展到了鄭莊公的周邊。莊公身邊的人一再規勸莊公儘早除去共叔段,已定百姓之心,但莊公念於舊情,依舊不願意對弟弟動手。
共叔段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哥哥的統治地位,見哥哥依然無動於衷,終於下定決心要除去哥哥取而代之。不久後,共叔段集結兵馬,私造武器和戰車,準備大舉進攻莊公,更為可怕的是,母親姜氏答應和共叔段裡應外合,屆時打開都城城門放叛軍進入。
莊公得知此事後終於下定決心對弟弟動手,他命令大將子封率領200乘戰車進攻京邑。共叔段是一個野心比能力大,眼光比實力高的典型,他在與子封的對戰中很快敗下陣來,想固守京邑,但京邑的百姓都背叛了他,他只好孤身逃到鄢地,隨著莊公的追軍將至,共叔段最後被迫流亡共國。
這是一個母親偏心引發的手足相殘的故事。
所以此刻身為新皇帝的弘曆實際上是來警告甄嬛的,他雖然是甄嬛一手扶植起來的,但實際上還是非常忌憚六弟弘曕的,他引用《鄭伯克段於焉》這個故事,其實是在向甄嬛旁敲側擊,希望她能夠審時度勢,不要讓弘曕來覬覦皇位,挑起兄弟之間的戰爭。
甄嬛的應對
甄嬛何其聰明,知道眼前這個年輕的皇上,已非昨日繞於自己膝下的天真兒童了,他已經具備與自己抗衡的野心和實力。當然,甄嬛也不希望弘曕介入皇權之爭,於是順勢將弘曕過繼到果親王一脈(本來也是親生父子),既續上了果親王的血脈,又保全了弘曕的安危和地位,自己也得以全身而退。
用典故講歷史,既不傷顏面,又精準傳遞信息,甄嬛和弘曆都是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