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一天

2020-10-09 三晉正能量

母親的一天

慄旭晨

在古代,有個叫韓伯瑜的,每當他犯錯的時候,他的母親就會嚴厲地教導他並毆打他。他長大後,有一回,他的母親又一次打他,他突然哭了起來。母親感到很奇怪,打了他十幾年了,從未見過他哭泣,這次為什麼哭得如此傷心?韓伯瑜對人說:"以前我母親打我的時候,我感到很痛苦,但現在打我時我沒有痛苦。這說明我母親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我可以陪伴母親的時間越來越短了。"

韓伯瑜泣杖磚雕

國慶中秋雙節假期,我帶著這個聽來的故事,回鄉下陪伴娘。陪娘說話,聽娘嘮叨,給娘做飯,看娘幹活,跟娘上街,記錄下娘一天的生活片斷。

我發現,娘確實老了,有些事已經忘記得一乾二淨,有些話翻來覆去說好多遍,有些老姐妹她還惦記著,有些老習慣還堅持著,有些不太耗體力的營生還想做還能做。娘老了,頭上的白髮越來越多,腰越來越彎,腳步越來越搖晃,但有一點,九十一歲了,娘一點兒也不服老。

早晨六點鐘,娘扶起窗簾朝外看看說:"天亮了,該起床了!"這是娘幾十年養成的好習慣,只要天一亮,就不再懶床,穿好衣服疊好被子下地,打開家門,迎接新的一天。娘常說,早起活活腰,一天身體好。

我開始往鍋裡添水準備做飯,娘抱回一抱柴來放倒地上。快寒露了,天氣有點冷,娘戴好帽子戴上手套,轉身走到院子裡。昨夜颳了一夜風,地上儘是棗兒和樹葉。娘拿個小籃子開始撿棗兒,一顆一顆,用嘴吹吹,再用手擦擦,小心翼翼地放進籃子裡,不一會兒,籃子裡裝了大半。娘提著籃子,把棗兒倒進房簷下的柳筐裡。娘拿起大掃帚開始掃院,從前院掃到後院,再掃到大門口,把兩堆垃圾用鐵鍬裝進垃圾桶裡。接著,娘打開大門,掃街道,從萬叔大門外一直掃到六叔門口,足有五六十米長。娘邊掃邊埋怨:這兩個懶鬼,到現在還不起床,這街道一天沒掃,亂七八糟的,成了個甚了?娘拎著垃圾桶到村邊垃圾場去倒垃圾,雖然不遠,但來回也有三百多米。

按說這段距離不算長,娘有十來分鐘就走回來了,可左等右等,不見娘的蹤影,我有點著急,趕到村邊,看見娘提著桶往回走,桶裡是滿滿的玉茭皮皮。娘說這陣子家家收秋,都是機器下玉米,把玉茭皮皮都倒在垃圾場裡,她看見扔了可惜,就撿回來,馬上過冬了生火用。娘過慣了苦日子,信奉撿來的省下的也是掙下的。

吃過早飯,娘又張羅著澆畦子。院裡的豆角下架後,我們兄妹又種了白菜、大蔥、韭菜、香菜,在娘眼裡,綠色是永遠不會凋謝的。院裡就有自來水,我們村吃水是免費的,為了澆地方便,本來是接了軟管子的,可娘覺得用管子澆浪費水,澆得溢了也不知道。我們便在當院置放了兩個大水甕,接滿水,讓娘提個小塑料桶去澆畦子,既滿足了娘的心願,又能鍛鍊身體,一舉兩得。娘有一雙好腳板,去年春上,九十歲的娘還走著去奇村集鎮上去買西紅柿苗,來回十幾裡呢。這不,二十個小菜畦,娘提著小桶澆了一個多鐘頭。也許是累了,娘坐在小馬紮上歇歇喘口氣。

忽然,娘看見靠棗樹立著的小掃帚上的繩子鬆了,找出麻繩重新捆綁了一下。娘對我說,你就在家寫你的稿子吧,我到村邊轉轉。過了半個小時,娘回來了,手裡拿著三四個黃橙橙的玉米。娘說收完秋的地裡有時收不淨,玉米秸稈下還有壓住看不見的玉米棒子,她在村邊一塊地裡翻了十幾捆秸稈,找見幾個玉米,就撿回來了。娘把玉米擺在前院的窗臺上,我一看,嘿,竟有二十多個。娘說從種到收不容易,扔了太可惜了,又說過去吃大食堂的時候,吃不飽,餓著到地裡幹活兒,渾身直冒虛汗。儘管現在生活好了,但不能忘了過去受的苦遭的罪啊!

快中午了,我和娘開始做飯,我和好面,娘開始搓高粱面魚魚。娘在前幾年,雙手左右開弓,能搓十根,如今上年紀了,力不從心,只能用右手搓三根了。好在娘做營生有韌性,慢工出細活兒,不大功夫,半籠魚魚就搓好了。吃午飯的時候,是我們娘倆告訴交流最多的時候,我把城裡的新鮮事講給娘聽,娘也會把一些有趣的事告訴我,講到興奮時,娘會哈哈大笑,有時會笑出淚來。

娘養著一大一小兩隻貓,大的這隻養了十來年了,感情很深。一到吃飯的時候,貓總要伏在飯桌前,等著娘餵它們。娘在餵貓這件事上,一點也不含糊,買上雞蛋火腿割上肉來喂,碗裡有甚餵甚,並且還要看著貓津津有味地吃下去。結果貓吃飽了,娘碗裡的飯卻涼了。娘不讓熱飯,往碗裡兌上開水,還風趣地說,湯飽湯飽,稠的有多少?

中午,娘是要睡午覺的。睡起來,到院裡走走看看。她看到房簷下垛著的剛買的過冬的塊炭沒碼整齊,便動手整理一番,一出汗把手上的黑都抹到臉上了。在我的催促下,娘洗了臉和手,提著馬紮上街去坐。我拿著拐杖追出去,娘已走到街口了,對我說,我今天不拄拐杖了,你送回去吧!娘的話就是命令,我只好送了回去。

大街上十字路口北邊有一塊開闊地,擺放著一個長椅子和幾塊石條,這是我們這一帶的議事中心。大概有十幾個人已坐定,有打撲克的,也有閒聊的,大多是上了年紀的人。娘坐下,便有人圍上來,問中午吃了什麼飯,吃的多不多,又問孫子外甥給了什麼好月餅,娘笑著一一回答。娘聽說小南高的海未子去世了,便說海未子小時候受盡洋罪了,六歲上死了爹,隨母再嫁,継父死後,十六上來到南高頂了姥姥的門子,窮得念不起書,一個字也沒認下。又說,海未子力氣很大,一天能翻兩畝地,當過村裡的勞動模範。聽說才活了七十一,太小了,可惜了。稀稀拉拉的炮聲傳來,娘說是三醜生明天娉閨女呀,他和俺二兒是同學哩。旁邊的人開玩笑說,您這是消息靈通人士呀。娘說,別看我年歲大了,可耳朵一點也不聾。

到下午五點了,颳起了風,坐輪椅的二毛姑要回家去了,可侍候的保姆不知哪去了,娘便站起來,推上輪椅往家送二毛姑。送了二毛姑往回走,在街上遇見了本家六叔把收回來的玉米倒在自家大門口,娘便幫助六叔用桶和籮頭往家倒騰玉米,一幹就是一個多鐘頭。

掌燈時分,狗吠雞鳴小孩哭,滿耳裡響,娘忙完了一天的活兒,回家坐在椅子上休息。娘開始打盹兒,我怕影響到娘,把電視關了。過了半個小時,我叫醒娘,娘沒有吃晚飯的習慣,只喝了一碗紅糖水吃了半截月餅,算是晚飯了。

夜越來越深,燈越來越亮,九點多,娘打個呵欠,困了,上炕睡覺,不一會兒,娘發出了輕輕的打呼嚕聲。端詳著娘,我想起了小時候娘哼過的催眠曲。

娘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作者簡介】慄旭晨,忻府區南高村人,現任忻州市廣播電視臺專題部主任。榮獲第五屆山西省百佳新聞工作者稱號,榮獲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金質獎章。發表新聞丶文學作品80萬字,有散文集《夢裡花落》《夢裡花開》行於世。

相關焦點

  • 兒子娶妻後逼瞎眼母親上街乞討,一天數輛豪車駛來把母親接走了
    吳有為沒娶老婆前就對她瞎眼的母親經常拳打腳踢,不是要錢,就是要物。他瞎眼的老母親苦啊,在這個一窮二白的村落裡,哪裡賺得到幾個錢?現在好了,吳有為娶老婆後,似乎改邪歸正了,在家務農,也不怎麼出去混狐朋狗友了,他年邁的老母親似乎省心了不少。可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天,吳有為跟母親說:「媽,我帶你到城裡轉轉。」「去城裡啊?那得換一身衣服。」
  • 母親農村一天掙150開心的像個孩子,孩子卻負債幾十萬不敢訴說
    孩子的母親在老家,每天都很忙,就沒有閒的時候,因為母親閒下來會心慌,閒下來沒.錢.忙農活,除草,種花生,種地,插秧,種水稻等等,照顧孩子的父親,家裡這邊種植菸草,別人承包很多忙不贏得時候也會讓母親去幫忙,一天一百多,或者會像圖片裡的那樣賣餈粑,每天晚上切酸菜,蔥,凌晨起來磨米漿,趕早就到集市上擺攤賣餈粑了,很多時候母親打電話或者視屏都會對孩子說,今天媽媽賺了100多,孩子,你不要顧著我們,我現在還能動,我能照顧你爸爸,你們自己把生活過好就好了,孩子在對面默默的應著,囑咐你們不要這麼勞累了
  • 女人的一天
    懷著沉重的心情了解了一些實情後,我創作了短篇小說《女人的一天》。故事梗概:被女兒勒死的母親在生命即將結束時內心獨白。 女人的一天 如果提前得知今天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你打算怎麼過?結束那一刻,有愛的人在身邊是不是也是很幸福的事?可惜我們無法提前得知。現在是晚上九點,我已經沒有辦法把今天過完,死亡馬上就降臨。我的震驚困惑是否會隨著心跳的停止就此消解?
  • 父親去世,陌生女人在墳前跪了一天,母親說女人身份不一般
    等一切忙完,父親墳上的土堆好之後眾人便漸漸離開了,就在張婷和母親也準備離開時,張婷卻突然發現之前那個黑衣女人還沒有走。與此同時,母親也看到了這個不速之客,她遲疑了一會便拉著女兒離開了,從母親動作裡張婷看得出來,母親好像認識那個女人但卻跟她的關係不好。母女二人在離開時和那個黑衣女人打了個照面,女人看上去也有50歲了。
  • 小說:母親病重,父親卻羞辱女兒一天一夜,她發誓讓父親高攀不起
    那是高考那年,母親生了場大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沈小柔沒有學費上學,瞞著母親來求助父親。她永遠也忘不了那天,她被羞辱了一天一夜,她在門口跪了一天一夜,沈淮山終於出來,居高臨下地扔給她幾千塊錢,「拿著滾吧!我警告你,這是最後一次,從今以後,我不想再看見你!」那些錢從她頭頂上砸下來,灑了她一臉。她永遠也忘不了,那種被人當狗一樣羞辱的經歷。
  • 住在養老院裡的一天
    前天下午去養老院看望母親,因為持續下大雨,只好在母親那裡住了一晚上。養老院是鎮醫院的康復中心改建的,母親的房間在養老院的三樓,三樓上一共有三十個房間,陽面有二十個,陰面有十個,母親的房間在陽面的中間位置,房間大約二十平米,有獨立的衛生間,還有一個陽臺,陽臺上有一個大衣櫥和晾衣架,母親常站在陽臺上看著外面,房間裡有兩張單人床,就像醫院裡的病床,每張床頭上都有一個床頭櫃,可以放點常用的東西,還有一個茶几,兩把藤椅,電視掛在牆上,我覺得生活足夠了。
  • 我做特賣員的一天。
    早上9:00上班,晚上9:30下班,薪資待遇是150一天加一個點的提成。從我住的地方到達上班的地方,要一個半小時,坐地鐵中途還得轉一條線。今天是上班的第三天,小區裡路燈還亮著,空氣很清新,很好聞,一陣涼風吹來,我不僅打了一個哆嗦,精神為之一振,頭腦也立即清醒。天漸漸亮起來了,走在小區裡,我成了第一個迎接朝霞的人,壯美的朝霞很漂亮,很迷人,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 保姆在我家幹了五年,一天查監控,淚目了
    有一天,家裡來了小偷,由於保姆帶著孩子去公園散步,所以並不知道這件事,我還很慶幸保姆帶著女兒去散步了,畢竟誰也不知道歹徒是不是窮兇極惡之徒。因為這件事,我老公和我商量在家裡裝上監控,好及時掌握家裡的情況。
  • 太宰治《女生徒》:她的一天,是很多人的少女時代
    出生不久離開母親由乳母養育,兩歲開始由叔母照顧,周圍有幾個妹妹,家裡有庸人照料。太宰治幼時便與母親長期分離,身體多病,而父親過於刻板嚴厲,傭人還時不時的會侵犯他。所以太宰治心中一直潛藏著一種不安和恐懼,從而導致了他消極避世的生活方式,並引發了身體和情感的創傷。這樣的成長經歷,讓太宰治開始尋求一種情感的釋放和心靈上的慰藉,而女性正是這一慰藉的主要來源。
  • 我是母親的孩子,母親老了就成了我的孩子
    小時我懼怕母親,很少與她親近,母親老了,糊塗了,越來越像個孩子,倒與我親近了許多。我想人生很有意思:年幼時,我是母親的孩子,母親把我養大。我做了母親,開始養我的孩子。我的孩子長大做了母親,又開始養她的孩子。最後,母親老了,亦如我的孩子。
  • 母親與小魚
    嚴歌苓的這篇《母親與小魚》讓我想起她的另一個長篇《陸犯焉識》。同樣是深愛著父親的母親,同樣是高知且倜儻的父親。不同的是這份愛是否有所得。特意翻了6年前看《陸犯焉識》時做的筆記:62歲的焉識冒著被槍斃的危險去見婉喻, 就是要告訴她,一個花白捲髮的浪子是愛她的,而一個浪子的回頭就是要這麼大的代價。
  • 《關機一天》
    微小說 《關機一天》 劉處長突發奇想:試試把手機關一天,會帶來什麼驚喜?…… 第二天早晨,他關機後找了一個僻靜的洗浴中心,享受難得不受打擾的時光……剛開始,他自己都不適應,一會兒拿起來看看,總感覺丟了什麼似的。隨著時間一分一秒慢慢地過去,適應了…… 就這樣,他輕輕鬆鬆地度過了一個沒人打擾的一天。
  • 小說:母親住院後,老婆一天送10次飯的原因,令人意想不到
    可鄭寶珠卻堅持每天給她送南瓜,還一天送10頓,這分明是想要謀害婆婆!婆婆聽了,也大罵鄭寶珠心思歹毒,居然想要害死自己,難怪她的病一直都不好!鄭寶珠真是百口莫辯,她真是沒有害婆婆的心思。她是聽鄰居說吃南瓜對恢復糖尿病有幫助,她還上網查了,發現是真的,所以才天天給婆婆送南瓜的。後來,醫生也來了,說明了南瓜的確不能多吃。
  • 媽媽的一天
    爸總是迷戀那些老物件,漏水的臉盆他會補起來再用,淘汰的手機他會收藏起來下象棋,在他的飯桌旁邊有六七臺舊手機,有幾臺手機鏡面已破損,弟為了爸看清楚棋子,特為他買了一個華為的平板,在此之前小弟把他兒子用的蘋果的平板也給了爸,算上手機,爸一天要在五六個顯示器平面下棋。十點半,媽在廚房裡準備午餐。
  • 母親的遺憾
    好多年前的一天,媽媽接到一封來自黑龍省伊春市的加急電報,她的手開始顫抖,姥姥一天比一天好了,媽媽一天比一天高興,也一天比一天擔心,擔心自己的家,擔心我們,這一切都沒逃過姥姥的眼睛。一天,姥姥拉著媽媽的手說「老閨女,你幫媽做幾件衣服吧,布料你爸已買回來了
  • 小說:母親斷腿,兒子不管,女兒辭工照顧半年,母親去世後得驚喜
    趕到醫院時,母親正在手術室裡,醫生給她說明情況:「你母親今早去買菜的時候,把腿摔斷了,好心人把她送到了我們醫院,打你弟弟電話他不接,就只好找你來了,這是繳費單你先去交錢吧。」「誒好的。」李雲歡趕緊去付了一萬的醫藥費。她在手術室外焦急地等著,順便一直給弟弟李智博打電話。
  • 為母親搬家
    但母親身體尚硬郎,況且,妹妹的家與母親的家相隔幾百米,妹妹、妹夫及姪女也是隔三差五地回來照顧母親;二弟家也住在老屋的後邊。我在外地,但我並不擔心母親如何。誰知,幾年後村裡又開始拆遷,二弟一家搬到幾裡遠的樓上去了;妹妹一家也買了隔二弟不遠的樓房後搬走了。母親在老屋裡四六不靠。
  • 小說:母親斷腿,兒子不管,女兒辭工照顧4月,母親去世後得驚喜
    趕到醫院時,母親正在手術室裡,醫生給她說明情況:「你母親今早去買菜的時候,把腿摔斷了,好心人把她送到了我們醫院,打你弟弟電話他不接,就只好找你來了,這是繳費單你先去交錢吧。」「誒好的。」李玉玲趕緊去付了一萬的醫藥費。她在手術室外焦急地等著,順便一直給弟弟李大海打電話。
  • 微小說:母親的魅力
    說起忙碌,讓我想起年邁的母親。她是一個典型的傳統的母親,和大多數做了媽媽的人一樣,一心只為孩子著想,時刻為子女忙碌著。從年輕的時候起,家裡就做點小生意,記憶裡,母親每天都在忙碌,忙著生意,還要兼顧家裡的洗衣做飯收拾家務,還要監督我們學習,她一直是一個超人的形象,無所不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母親只在春節這一天休息一天,剩下的全是她的工作日。
  • 母親愛孩子,是無私的,無論什麼情況,兒子愛母親?
    這個故事發生在舊社會,阿牛和母親相依為命,阿牛人比較懶惰,母親身體好時,靠母親養活他,一天無所事事的。母親年紀也大了,身體也不好了,腿腳不靈便了,大多數時間臥倒在床上,靠阿牛養活她,母子倆勉強度日。阿牛這孩子不太懂事,也許是母親從小慣的,對母親不是太好,嫌棄母親是個累贅,真是個不孝子啊。自己養活不了母親啊,阿牛想怎麼擺脫母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