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女生徒》:她的一天,是很多人的少女時代

2020-09-04 微讀咖

一個多愁善感的少女,總喜歡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

她那麼容易快樂,可快樂中又透露著絲絲憂傷。看著粉紅色的夕陽美景,會感動得想要落淚,卻也會為未知的生活,莫名地悲觀擔憂。

時而單純快樂,時而憂鬱敏感,時而覺得自己很美好,時而又會對自己有些厭惡……她對這個世界又熱愛,又恐懼,像極了每個人的少女時代。

這就是日本作家太宰治帶給我們的短篇小說作品集——《女生徒》。

1939年4月,《女生徒》首次發表於《文學界》。

1940年,《女生徒》單行本獲第四屆北村透谷獎,同時還受到了川端康成等文學巨匠的強烈讚賞。

書內還同時收錄了《雪夜的故事》、《貨幣》、《千代女》、《十二月八日》、等14部短篇小說。


01.這是一部關於女性視角的作品

這篇《女生徒》,是根據一位十九歲女讀者有明淑寄給太宰的日記所寫成的短篇小說,太宰治將女生的日記壓縮為一位十四歲女生一天中發生的故事。

書中用少女獨白式的口吻,以女性的視角,細膩地描寫了這位少女的情緒變化,展示出了她搖擺不定的自我意識和偶爾的厭世心理,也揭示了少女們所特有的內心感受。

關於女性視角作品,日本文學史上最早是出現在935年。

日本文學範疇內的作家,使用女性視角的創作多數是因為女性本身所具有比男性更加敏感、細膩的感情,從而更符合作者本身想要表達的內容。

而事實上以女性視角創作的作品,其多數都要體現女性本身的特點。

說起作者太宰治,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是他的另一部作品《人間失格》。即使沒有讀過這本書,也一定聽過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經典的語句。

《人間失格》這部作品雖然是男性視角,但從人物內心到情感描摹,都展現出了太宰治極致的細膩。

所以,也許正是這樣細膩敏感也有些脆弱憂鬱的性格,才能將《女生徒》這樣的女性視角的作品,塑造得如此成功。

因為作家的創作,往往和自身的性格還有周圍的環境密切相關。

就太宰治本人的生活經歷來講,他從小周圍就圍繞著形形色色的女性。出生不久離開母親由乳母養育,兩歲開始由叔母照顧,周圍有幾個妹妹,家裡有庸人照料。

太宰治幼時便與母親長期分離,身體多病,而父親過於刻板嚴厲,傭人還時不時的會侵犯他。

所以太宰治心中一直潛藏著一種不安和恐懼,從而導致了他消極避世的生活方式,並引發了身體和情感的創傷。

這樣的成長經歷,讓太宰治開始尋求一種情感的釋放和心靈上的慰藉,而女性正是這一慰藉的主要來源。

這一點,我們從《回憶》、《斜陽》等作品也可管窺。

由於以上的原因,太宰治在其創作中期開始大量創作女性視角的作品,並以其生動細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女生徒》就是太宰治中期的重要作品之一,而這個時期的太宰治,就如同書中的少女一樣,是熱愛著這個世界的。

02.她的一天,是多少人的少女時代

要說早晨精神抖擻,那也是騙人。早晨是灰色的,每天都如此,是最空虛的時刻。早上躺在床上,總會感到悲觀,感到厭世,種種令人討厭的懊喪悔恨,一下子湧至胸口,轉側難安,痛苦不堪。

這個畫面,就好似很多人少女時代自己早晨時的模樣。

討厭早晨的女孩醒來後,小聲試探著叫著「爸爸」,她知道爸爸已經永遠離開了自己。

但這樣的呼喚,會給自己一種既內疚又欣快的情緒,甚至連起床疊被子這樣的小事,都能因此給自己鼓起勁來。

女孩覺得不戴眼鏡,世界是朦朧的,美若夢境,周圍的人也顯得親切溫和,女孩自己的心境也是平和的,而思想似乎也有些恍惚,喜歡胡思亂想,而沒有與任何人爭執的想法。

可是戴上眼鏡後,女孩就會覺得自己的臉消失了,臉上的喜怒哀樂一切情緒也都被眼鏡遮擋住了,她不喜歡這樣的世界。她開始想念逝去的父親,和已經嫁人的姐姐。

就連早飯時咬一口黃瓜,都能在心裡發出感慨:五月黃瓜的澀味中帶有一種會使胸口空虛、刺痛、發癢的哀傷。

上學路上,女孩被一個毫不紳士的男人搶了座位。

她鼓起勇氣說那是她的位子,男人衝她笑了笑,她瞬間又覺得也許是自己過於厚臉皮了。她翻著雜誌,又開始胡思亂想。

女孩總想成為眾人心目中的好女孩,但又十分討厭與別人相處時低聲下氣的自己。

上學的時候,女孩會欣賞很美的老師,也會暗自討厭那些喜歡裝模作樣的老師。

在胡思亂想中,女孩時而覺得自己偉大,時而又覺得自己很糟糕。

放學時看到濃妝的女人,會感覺不舒服,覺得女人就是討厭,也對自己終將有一天變成自己討厭的女人感到恐懼。

在成長的路上,沒有人教會女孩子要如何長大。

正如小女孩心裡的聲音:

我們的苦痛,其實誰都不了解。如果我們現在立刻變成大人的話,我們的苦惱、寂寞說不定就會變得很可笑,一切只能追憶。可是,在成為大人前,該如何度過這段漫長討厭的期間呢?誰都無法告訴我們。似乎只能置之不理,就像出麻疹一樣。可是,也有人因麻疹而死、因麻疹而失明,放任不管是不對的。

在回家的路上,女孩又試著呼喚爸爸、爸爸、爸爸!眼前的景色讓她感動得幾乎落淚。

我愛這所有的一切!」女孩在心中暗想,幾乎熱淚盈眶:

我凝視天空,發現天空慢慢在變,漸漸帶了些許青色。望著雲動色變,我只顧驚嘆,真想讓自己裸露在這絕美的天地之間。隔了一會兒,樹葉和草已不像先前看上去那樣透明、美麗了,我伸手輕輕去觸摸青草。

她在心裡暗暗發誓:我一定要活得精彩

回到家裡,卻遇到了自己並不喜歡的客人。因為媽媽只要有外人在,就會對自己很疏離,女孩就更加想念父親。

可是女孩卻沒有因此怨恨媽媽,雖然她很任性,卻比大人更能理解媽媽。

她知道媽媽也許更孤寂、更痛苦,因為爸爸不在的這些日子,媽媽變得很軟弱,很軟弱……

女孩甚至可以成熟的想到:夫婦之愛是世上最牢固的情感,比親人之間的愛還要珍貴。

但又很快為自己想這些大人的事情,而害羞懊惱。

她盼著頭髮快點長,因為長發可以讓媽媽高興,可是又不想用這樣的方式,去討好媽媽。

真是一個彆扭又懂事的可愛女孩,像極了少女時的每一個可愛的小姑娘。

一天即將結束,女孩兒摘下眼鏡,看著鏡子裡的自己,突然發現看過了美麗夕陽的眼睛,很美好。

這一天,與媽媽有了長時間的交流,很好;幫助媽媽按摩,伴媽媽入睡,很好;自己做了不好吃的料理,很好……

女孩的心裡還是愛美的,也嚮往著美好,她雖然容易悲觀失落,但也同樣容易歡喜快樂。

她蹲坐著,搓著衣服,看著月亮。想著那些和她同樣在半夜裡偷笑著看著月亮的女孩兒。

女孩兒幹完活,聞著百合花的香味,感到清爽舒適。

雖然僅僅只有這一面之緣,但每當女孩看到百合花時,必定會想起那位不顧危險爬上高高的山崖為她折花的礦工,她始終心存感激,她始終沒有忘記這份美好。

她躺在床上,慢慢睡著了,幸福只會遲到一個晚上,明天早上就會到來,對吧?

03.獨白式書信體小說的聚焦模式,擁有獨特的敘事魅力

在文體上,《女生徒》與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非常相似。書信體小說這一體裁的最大特點,就是不僅有作品內部的故事和感情,還會與外部的讀者產生共鳴並發生交流。

單向—無反射聚焦是獨白式書信體小說特有的聚焦模式,它主要是指聚焦出自虛構書信中主人公的觀察—感知,沒有其他人物的視點做參照;

人格化的聚焦對象是聚焦者自己以及故事中的其他被觀察的人物,表現為「主人公=敘述者=聚焦者=人格化聚焦對象(之一)」

根據這點,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女孩的內心世界的起伏和變化。

她會因為在公車上討厭濃妝女人身上的味道,進而來討厭自己,甚至想在少女時就死掉,這樣才能保持冰清玉潔的狀態。

可下車後又會因為看到美麗的景色,而感動得幾乎落淚。

晚霞映紅的天空真美。粉紅色的暮靄。大概是黃昏的落日溶入暮靄,洇染開來,暮靄才變成了這樣柔和的粉紅色吧。粉紅色的暮靄輕徐地飄漾著,鑽入樹林、趨經小路、撫過草地、將我的身體輕輕裹起,我的每一根頭髮都閃耀著幽微的粉紅色的光。它溫柔地慰撫著我。更令我感動的,是這美麗的天空,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想對這天空曲躬折腰,此時此刻,我相信神明是存在的。天空的色彩是什麼顏色呢?薔薇?火?彩虹?天使的翅膀?精舍?不,都不是,比這些更加莊嚴神聖。

回到家裡,因為看到客人,怕被母親冷落疏遠而悶悶不樂,可在看到鏡子裡神採飛揚的自己,感覺自己看過美麗天空的眼睛也變美了,瞬間喜不自禁。

於是來到廚房準備晚餐,可是又突然想起了姐姐、爸爸還在的時候,一家人快樂的樣子,悲傷又猝然而來。

又想到了母親,想到母親的脆弱和消極,想到母親說自己不管看到什麼都會想起父親時的模樣,女孩又無法去怨恨,反而覺得母親也變得可愛起來,甚至心生憐惜,想要真心實意地去好好照顧她。

細細想來,這陣子我之所以焦慮不安跟母親有很大的關係。我很想做個讓母親合心合意的好女兒,但是又不想曲意逢迎來讓她高興,假如不用我自己說什麼,母親便能明白無誤地知道我的想法,並且不再為我擔心,那是最理想的了。不管我多麼任性,也絕不會做出令世人恥笑的事情,不管多痛苦、多孤寂,但至關重要的事情我會堅決固守,我會好好愛母親、愛這個家的,倘若母親對我也絕對信任,放下心思、無憂無慮地過她的日子,那樣不是很好嘛,我一定會好好做,竭盡全力去做好,這是我現在最大的樂趣,也是我今後的人生道路。

我們隨著女孩子的情緒起起伏伏,不自覺地去感受著她的感受,感受著她的快樂與悲傷,也感受著她的彆扭與成長。

文章的結尾:晚安!我是個不會被王子注意到的灰姑娘。王子啊,您知道我在東京的哪個角落嗎?灰姑娘不會再見到王子了。

這最後一段實際上還是在與讀者進行交流。

《女生徒》中少女的一天,就像是一封不知何時被塞進信箱的信,沒有來由沒有根據,給你講了一個與每個人的少女時代如此神似的故事,它終又會結束,從此消失在你的人生裡。

就像少女時代一去不復返,我們將不會再見,少女時代始終在我們的記憶深處,我們終將會以更加成熟的姿態再見。

本文作者:洛子畫,烹字為餚,暖心暖胃,成長治癒。好的文,暖的伴。

共讀書籍:《女生徒》,作者:太宰治。

相關焦點

  • 《HUMAN LOST 人間失格》:日本作家太宰治名作賽博朋克化
    在那裡遭遇了人間失格的異形體——「失格體」的葉藏,被隸屬於對失格體機關「比目魚」、擁有不可思議力量的少女「柊美子」所救,並得知了自己也擁有異於常人的力量—— 墮落與死亡。生存與希望。男人被命運所玩弄,撕裂胸膛, 吶喊。憤怒。悲傷。憐憫——被絕望所吞噬,伴隨著血與淚,大庭葉藏化身為「鬼」。
  • 喪到極致的太宰治,為什麼總有女人喜歡
    《人間失格》是一部泣血的告白最近,看完了日本無賴派文學的代表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品《人間失格》,心情變得異常複雜。《人間失格》在全世界擁有海量的讀者,看豆瓣裡的評論,感到評價兩極分化得非常嚴重。一部分,會覺得那本書毫無價值;而還有一部分人,被《人間失格》深深觸動。
  • 太宰治因「聖母詛咒」苦悶一生,要避免類似的悲劇,該如何自救?
    太宰治出生在日本一個顯赫的人家,父親是當地重要的政界人物,母親體弱多病,太宰治是被姑母和保姆輪流帶大的,缺乏母愛、父親過於嚴厲,身邊照料的人又時常變動,這些童年經歷造就了太宰治的「討好型人格」。書中裡有個細節,把葉藏的「討好型人格」刻畫得入木三分,不排除是太宰治親身經歷的可能性。葉藏的父親因為公務經常要去東京,每次回來都會給大家帶禮物。
  • 太宰治《燈籠》:那個花痴的姑娘,後來怎麼樣了
    太宰治太宰治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人間失格》中,收錄了一篇並無太大名氣的短篇:《燈籠》。 咲子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天能夠身著一件牽牛花紋的浴衣,化著淡妝穿行在廟會擁擠的人群中。只是,就連這樣的夢想對於咲子來說,都仍是奢侈。 24歲的咲子沒有出嫁,在那個時代已屬相當大齡的剩女了。因為家裡太過貧寒,更因為她所出生的家庭被人詬病。
  • 「生而為人」的迷惘與痛苦——太宰治與《人間失格》
    日本的很多作家非常善於對人心理的刻畫,而這種心理的活動往往又是細膩而不著痕跡的,從這一方面來講就顯示出了大和民族柔美的一面。但是,另一方面,在這些作品的背後則是作家理想的堅持。而這種堅韌構成了大和民族的另一面。當這種性格的兩面衝突尖銳時,對於作家來說是非常痛苦的。
  • 太宰治與三島由紀夫:你我的《人間失格》
    」同樣是寫死,三島由紀夫和太宰治有一種微妙而重要的區別。三島重視死的過程,而太宰治重視死後的結果。(在人的出生之前或去世之後)《人間失格》之前的《斜陽》,太宰治把自己的人格分配到不同的人物之上。而《人間失格》恰恰相反,只有一個人格(只有葉藏這一個個體),但是不同人物看他的視角是完全不同的,是複數的。《斜陽》的太宰治似乎是德勒茲式精神分裂的主體,這個精神分裂是嚴格的德勒茲意義上的,也就是說,有某種積極的含義在裡面。太宰治可以讓自己變成(生成)母親、女兒、畫家、兒子。
  • 太宰治《人間失格》:討好懦弱的人性背後,藏著一顆孤獨缺愛的心
    本書發表的同年,太宰治選擇投水的方式終結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其實本書結尾已經預見了太宰治的命運走向:「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 只是,這一切終將逝去。」太宰治將自己的思想和命運寄託於該書主人公葉藏的人生遭遇中,發出了「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靈魂吶喊。
  • 太宰治《人間失格》總會讓我想起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有些作者的文字讓你看完之後更加熱愛生活,也有作者的文字,讓人充滿絕望,太宰治顯然屬於後者。作者本人頹廢到什麼地步呢?一提起他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日本自殺次數最多的一位作家」,他一共自殺過五次。最可怕的是,他被稱為典型的「自我描繪型」作家,也就是說文學創作中的痛苦都出自他本人。
  • 無賴派太宰治作品小感
    看了太宰治獨自查閱了太宰治這個作家,才知道原來還有一個無賴文學派!應該說這個特殊流派是在社會秩序混亂和價值體系崩潰的戰後那個特殊年代的極端產物吧,他們的作品中明顯表現出對傳統價值的質疑甚至嫌惡,對人性的失望乃至絕望,自我嘲諷和否定,所以才有太宰治走極端最後留下的那句遺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吧!頹廢,陰鬱,扭曲,撕裂,絕望。
  • 《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致敬為愛而生的女人們
    所以很多觀眾對這這部影片持懷疑態度——電影沒有特別展現太宰治的成就,也沒有展現他不同尋常的一面。乍看上去他只是一個落魄、鬱郁不得志、對家庭和子女不負責任、只會喝酒找女人的人,那麼兩位情人的出現和為他傷神的動機就不夠有說服力。其實這正是這部電影的特別之處,導演把側重點放在了太宰治生命最後兩年中,比較重要的三位女性身上。
  • 為什麼很多女生,很容易就追到手?
    但是這部劇之中還有一個理論性:為什麼很多女生,很容易就追到手一旦受到傷害,也是被傷的最深的女生之一。所以,如果你的女朋友是單純的姑娘,那麼一定要好好的對待她!猶記得曾經聽過這樣一句愛情觀點:如果你想追求的女生涉世未深,那就帶她看盡世間繁華,如果對方經歷過人間滄桑,那就帶她坐旋轉木馬。
  • 這些令少女心爆棚的電影
    小水也是大部分女生的縮影,會為了喜歡的人自卑,會做一些傻傻的事,為了能靠近一個人,不斷努力,努力變漂亮,努力把成績提高,喜歡一個人能讓她成長。電影很正能量,三觀也很正,就算得不到所愛也會懷著美好的心態回憶,成長。更美的故事是電影原型,現實中的小水和阿亮學長已經結婚,13年還有了愛情的結晶。
  • 《人間失格》:太宰治看似喪,其實最治癒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買這本書來讀呢?我認為有以下3個原因:1、 很多時候,你就是那個無助的葉藏從紙面上來看,《人間失格》講的是一個富二代的病態故事。作為富二代的男主角葉藏,在一般人看來,贏在起跑線上的他,童年應該過得快樂無憂。
  • 《人間失格》:淺析太宰治丑角精神背後的求愛
    在這部小說中,太宰治以本人生活為基礎,巧妙的把自己的人生經歷、思想感情掩藏在主人公大庭葉藏的際遇之中,通過大庭葉藏一生可以窺探到當初太宰治的內心世界。 而對於丑角精神的解說,太宰治在他的《乞丐學生》中說道,只有具備自我優越感的人才有可能扮演丑角。
  • 太宰治留在斜陽下的短暫光亮,他也曾熱愛生活
    我覺得太宰治那短短的人生真是寫遺書的一把好手,在看完《人間失格》之後,我再次看完了他的另一本小說《斜陽》。看完之後讓我對太宰治有了不一樣的認識。這本小說還是一如既往的太宰治小說的風格,對黑暗生活的不滿意,對混亂的日本的控訴,但是這本小說明顯的讓我明顯感覺到和
  • 太宰治:哪怕關係再好,這五種話也別輕易跟外人說,小心吃虧
    《人間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發表於1948年的半自傳體小說,也是太宰治最後一部完結之作。太宰治將自己所想融入小說男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中,在各個方面對為人的資格進行拷問,非常深刻。即使作者筆下的主人公葉藏,並不是一個樂觀向上的人,但書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細節,還是能給人以巨大的觸動。時隔多年,再看《人間失格》,還是能夠一如既往地感觸深刻,能夠透過作者的一字一句,看清這世間的世事沉浮,以及為人所必須的品質。
  • 《太宰治和他的三個女人》正妻美知子:以愛為名的「維庸之妻」
    日本2019年上映的電影《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他的三個女人》,以近乎傳記的形式,記錄了太宰治在創作《斜陽》與《人間失格》之間幾年時間與三個女人之間的感情糾葛。而他與妻子美知子的感情,沒有一個人情人能夠跨越。卻始終沒有一個情人能夠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