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淺析太宰治丑角精神背後的求愛

2020-09-04 土豆燉排骨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最具影響力的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半自傳體小說,也叫私小說。在這部小說中,太宰治以本人生活為基礎,巧妙的把自己的人生經歷、思想感情掩藏在主人公大庭葉藏的際遇之中,通過大庭葉藏一生可以窺探到當初太宰治的內心世界。

而對於丑角精神的解說,太宰治在他的《乞丐學生》中說道,只有具備自我優越感的人才有可能扮演丑角。而作品中的主人公葉藏的優越感是出生議員之家,在學業上他也從不需要過分的努力就能輕鬆取得好的成績。而他之所以要扮演丑角,只是在求愛,精神上的關愛。求得父母的關愛,求得兄弟們的關愛,求得大家的關愛。

太宰治通過內心獨白的敘述方式完整的講述了主人公大庭葉藏27年來的人生歷程。這27年來,他通過扮演丑角達到求愛的目的,卻以失敗告終,到最後還失去了做人的資格。


01出生環境與生存環境,優越感與失落感的雙重矛盾

《人間失格》中的主角大庭葉藏,出生在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父親是議員,母親體弱多病。從他的出生環境來說,他家境優越,衣食無憂。就是這樣在外人看來幸福的家庭,在帶給他優越感的同時,也帶給他一種失落感。而他的失落感來自於兩個方面:

一是對於實用性的嫌棄,對華而不實的追求

天橋的架設乃是便於人們跨越鐵軌,當我發現它不過是為了方便乘客跨越鐵軌而架設的實用性階梯時,頓時感到大為掃興。

每頓端上飯桌的菜餚幾乎一成不變,別奢望會出現什麼稀奇的山珍,抑或奢華的海味,以致我對用餐的時刻充滿了恐懼。

這些床單、枕套、被套,全都是無聊的裝飾品,當我發現它們都不過是一些實用品,我對人類的節儉不禁感到黯然神傷。

看到他這些想法,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會要說他身在福中不知福了。但孩子的想法從來都是天馬行空的。在我看來,這樣想也沒有什麼不對,因為他所處的環境,物質上面的需求已經不存在,而他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滿足。

二是主角大庭葉藏家裡兄弟姊妹眾多,相對來說,父母家人對他的關注就很少。

而想要改變這個狀況,在眾多的兄弟姊妹中突出,以期獲得父母家人對他的關愛,不至於成為家中可有可無的人,他想到的招數就是搞笑。

夏天,大庭葉藏在浴衣裡面套上來一件鮮紅的毛衣,沿著走廊走來走去,惹得家裡人捧腹大笑,甚至連不苟言笑的長兄也忍俊不禁:喂,阿葉,那種穿著不合時宜喲!他的語氣裡充滿來無限的愛憐。

他的搞笑成功的吸引到了家人,並獲得了家人的愛憐。於是,他也就鍥而不捨的扮演丑角角色了。

他既為自己能成功搞笑吸引家人獲得家人的關愛而感到自豪,但在搞笑的同時他又不得不在親人面前掩藏真實的自我而失落。

就好像父親要去東京,每次去都會在下次回來的時候帶禮物。問他需要什麼禮物。他為了迎合父親,就在夜裡偷偷的在父親的筆記本上寫上了父親滿意的禮物——獅子舞。家裡人都以為是孩子的惡作劇,而只有他明白,他只是想要獲得父親對他的關注,刷刷在父親面前的存在感。

不光大庭葉藏,其實在生活中,作為孩子的我們,也都曾有過這種心理,不希望自己在家裡成為可有可無的人,而只希望獲得家人的關注和關愛。我記得我小時候家裡兄弟姐妹眾多,我時常因為作業不會做就跑到父親的房間,請求他幫我講解。其實,有些題目,我一直都會,但為了與父親更靠近一些,孩子都會耍點小聰明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這種目的都是善良的。

所以說,每個孩子在孩童時期內心都是脆弱的,對家人的愛充滿了渴望。而當他內心感覺到自己不被重視的時候,他就會採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吸引你的注意,從而達到他的目的。

小時候的大庭葉藏是憂鬱,敏感而脆弱的,他把自己偽裝成一個天真無邪快樂的孩童,只是為了迎合他人,討好他人,獲得自己想要的愛。而正是因為他的掩藏,一步步地把自己徹底打磨成搞笑的畸人。

所以,與其說他喜歡搞笑,不如說他是一個缺愛的孩子,希望通過搞笑的這種另類的方式來獲得家人對他的關注和關愛。而正是因為他小時候缺愛,所以他才會一直追愛,才在求愛的道路上一步步的遠離真實的自我,走向生而為人不配為人的悲劇。


02在同性朋友和異性朋友交往中,求愛和自虐的報復心理

如果說大庭葉藏小時候的世界只有家人,那麼他整個生活的集中點也在家人身上,故而獲得家人的愛是他努力的方向。那麼在他讀高中以後,同外界有了更多的接觸,他把對家人的求愛移情到了外面的世界。一種是同性朋友,一種是異性朋友。在本書中,大庭葉藏同性朋友只有一個,那就是堀木正雄。

1、同性朋友堀木正雄

與他的相識,是因為兩個人都在一個私塾裡學習畫畫。表面上看來,仿似兩個人因為共同愛好走到了一起。而其實質是大庭葉藏在堀木正雄影響下,學會了喝酒,抽香菸,嫖娼妓。遠離了他的愛好,遠離了他的初心。

大庭葉藏之所以同堀木正雄走得近,是因為他在堀木正雄身上找到了一種自我優越感和同類的感覺

自我優越感表現在一個是經濟上的優越感,葉藏的父親是議員,他每個月有固定的零用錢,而他因為內心恐懼、不安和害躁,把自己所有的錢交給正雄打理,而這種行為,其實是富家公子的做派,從而在內心產生一種身份上的自我優越;另一個是精神上的優越感。書中寫道:

他是在無意識中進行搞笑,並對這種搞笑的悲哀渾然不知。而這正是他與我在本質上迥然相異的地方。

在與人交往時,我最介意的,就是唯恐出現那種可怕的沉默局面。所以,天生嘴笨的我才會搶先拼命地搞笑。現在正雄這個傻瓜無意中主動承擔起了那種搞笑的角色,我才可以對他的話充耳不聞,無須多加搭理,只要適時地笑著敷衍一句「怎麼可能」便行了。

正是通過自己與堀木正雄的搞笑的對比,知道了自己與他的最本質的區別,從而產生了精神上的一種自我優越感。

但優越感存在的同時,失落感也相伴相隨。大庭葉藏的搞笑是善意的,而堀木正雄的搞笑卻充滿了狡詐和冷酷的個人利己主義。

最開始,大庭葉藏有錢的時候,堀木正雄和他彼此形影不離;沒有錢的時候,堀木正雄就消失得無影無蹤。當大庭葉藏落魄的時候去找他,遭到了對方的嫌棄;甚至看見葉藏的女人被人欺負,他沒有第一時間去呵斥拯救,反而跑回來告訴葉藏。從某個角度來說,堀木正雄和他,是同類又不是同類。

同類是因為他們都在自己的生活裡扮演著丑角,不同類的是大庭葉藏偽裝了真實的自己,卻逗笑了別人,他的偽裝,充滿了善意的慈悲;而堀木正雄偽裝,他只是利用了葉藏,最大限度的滿足自己的快樂,表現出一種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

故而,當大庭葉藏真正的看穿看懂堀木正雄時,他想要從同性朋友那求愛即以失敗告終。


2、異性朋友常子和良子

在大庭葉藏的一生中,有很多個女人,常子和良子在他的生命中,卻有著不同的意義。大庭葉藏在她們身上,找到了愛的萌芽和愛的希望,讓他開始希望自己活得像個正常人,而不是通過扮演丑角的方式來逗笑他人偽裝自己。但同時也因為這個愛的萌芽和愛的希望,讓大庭葉藏從愛的希望到愛的絕望,從而有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自殺。

常子

常子是一個詐騙犯的妻子,大庭葉藏與其有過一夜情。

而他之所以和她在一起,就因為一句話「真是寂寞啊」而產生共鳴。

她身體的輪廓中流淌著一種劇烈而無言的寂寞,就宛若一股一寸見方的氣流,只要我的身體一靠近她,就會被那股氣流牢牢地裹挾住,與我自己身上那種陰鬱的氣氛,恰到好處地交融在一起,宛若「枯葉落在水底的巖石之上」,使我得以從恐懼和不安中抽身逃遁。

大庭葉藏從常子身上找到了知音的感覺,而這種知音的感覺讓他對常子產生了愛的萌芽。那麼在這個愛的萌芽中,鼓勵、欣賞、崇拜一般是愛的萌芽的主旋律,相反,對於否定,蔑視、看不起會將愛的萌芽扼殺在搖籃之中,從而做出反常的行為。

就好像大庭葉藏和常子去淺草一家咖啡館喝了杯牛奶。常子要他去結帳。而他口袋只有三塊銅幣,常子說了句「哎?就只有這麼多?!」

說著無心,聽著有意。大庭葉藏本來就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人,更何況在自己喜歡的人面前卻連一杯牛奶都付不起。想想那種感覺。

它帶給我從未咀嚼過的屈辱感,一種沒臉再活下去的屈辱感。也就在這時候,我才真正作為一種實感做出了去死的決定。

可見,促使大庭葉藏去死的不是別的,而是來自於常子對他的輕視,讓他感受到了屈辱。作為他曾經是富家子弟,過去不用考慮金錢,現在卻連一杯牛奶的錢都付不起,境遇上的差距讓他感到了一種屈辱;另外大庭葉藏的內心一直都渴望愛,一直在追愛。當他愛的人卻表現出對他的否定的時候,他內心是悲哀的,脆弱的,心理上就會產生對自我價值的否定,從而做出了自殺式的自虐行為。

這就好像在生活中,一對情侶,如果一方看不起另一方,那麼,另一方就有可能做出不同尋常的行為來,比如自殺或者要挾他人等等。

良子

良子是大庭葉藏的理想伴侶,她純潔純真純粹,對他的愛,是全身心的無條件的信任,包容和肯定。在與良子生活的這段時間,大庭葉藏把酒戒了,開始拼命從事漫畫創作。

每天,他最大的樂趣就是和這個由衷信賴自己的小新娘子廝守一起,傾聽她說的每一句話,欣賞她做的每一個動作。他感覺自己越來越像個正常人。

但隨著良子遭受了無良商人的玷汙,大庭葉藏心中愛的世界崩塌,愛的信任曾經給以他歸屬感,而現在卻變成罪惡的源頭。他開始過回過去的生活,當他看到良子所藏的自殺的藥品時,他毫不猶豫的把所有藥品都吃了。

如果說良子是他理想中的愛,那麼理想中的愛被玷汙說明他對理想愛的追求的失敗。

無論是第一次自殺,還是第二次自殺,大庭葉藏都是因為女人,在女人那裡他得到了他想要的愛,同時,也失去了愛。他的自殺,是對求而不得的一種抗議,他無法對外界做出什麼,而只能通過自虐的形式來達到對這個世界的控訴。

佐木召一說,以自虐為武器,試圖進行報復,這是太宰治的倫理。

而他這種倫理所反映的是,他的這種愛的失去並不是她們不愛他,而是他內心的懦弱而殺死了他愛人的能力。

至此,大庭葉藏想要從同性朋友和異性朋友那裡求愛的目的徹底失敗。看似他離開了自己的丑角角色,而其實質是他又回到了自己丑角的角色中,不過是更徹底罷了。


03啟迪

文章的結尾,葉藏的父親去世,哥哥把他接回鄉下,買了幾間房子,僱傭了一個僕人,過上在別人眼中的平凡生活。

縱觀大庭葉藏的一生,他一直都在追求愛,無論是扮演丑角也好,還是自虐也罷,他的目的都只有一個,希望獲得關注和關愛。而他這種心理,最容易引起我們共鳴,因為在我們內心,也都住著一個內在的小孩,也都在渴望愛,渴望愛的關懷。

而我們也從大庭葉藏的一生中受到了幾點啟迪:

1、不管有沒有人愛,我們都要愛自己。

《生命的重建》一書中,作者路易斯是一個缺愛的姑娘,3歲時父母離異,母親再婚後繼父對她不是打就是罵。可以說在她的童年,她能夠享受到的愛非常少。

長大後她一直都非常自卑,在童年時期所有的人都讓她感覺自己不是好孩子,於是長大後的她也採取了「他們」對待她的態度——挑剔和責備,來對待自己。

當她離婚,患癌後,她才發現,不管有沒有人愛,我們都要學會愛自己。

因為只有你愛自己,才會有資格去愛別人,才會迎來自己新的生活和生命。

2、交友要學會斷舍離

其實,我們每個人生活在塵世間,都害怕孤獨,都希望自己有很多朋友。而有很多朋友就意味著熱鬧、關愛、人脈等等。

大庭葉藏的朋友是堀木正雄,他之所以不捨得和他分開,是因為他是大庭葉藏的唯一。

而大庭葉藏的兩次人生轉折都離不開損友堀木正雄的推波助瀾,一次是在他的帶領下大庭葉藏學會了喝酒抽菸嫖妓;一次是他妻子被商人玷汙,而堀木正雄沒有呵斥拯救,反而叫來大庭葉藏來看,並對他說著我再也不到這兒來了,這兒完全是一座地獄……因為你自己也不是什麼好漢等等。

很多人把吃喝玩樂的酒肉朋友當做真正的朋友,即便發現那些所謂的朋友不過是自私自利的人,他們都以為無關緊要,等到真正明白,才發現,朋友,永遠不是吃吃喝喝那麼回事。

就好像最近的熱播劇《重生》裡面的薛冬律師,總說自己朋友多,結果卻被自己最好的朋友一次又一次地暗殺。還有我姐姐一個朋友,對方不務正業,可姐姐卻還是相信對方,結果被騙入傳銷組織,損失金錢不說,差點鬧得家破人亡。

所以說,交友也要學會斷舍離。值得交的朋友就要繼續交往,不值得交的朋友最好保持距離。

相關焦點

  • 太宰治與三島由紀夫:你我的《人間失格》
    ,他給太宰治提供這樣一種視角,或者說,「不可能的視線」——精神分析稱作根本幻見的東西——就是我不存在的時候別人會怎麼看我。(在人的出生之前或去世之後)《人間失格》之前的《斜陽》,太宰治把自己的人格分配到不同的人物之上。而《人間失格》恰恰相反,只有一個人格(只有葉藏這一個個體),但是不同人物看他的視角是完全不同的,是複數的。《斜陽》的太宰治似乎是德勒茲式精神分裂的主體,這個精神分裂是嚴格的德勒茲意義上的,也就是說,有某種積極的含義在裡面。太宰治可以讓自己變成(生成)母親、女兒、畫家、兒子。
  • 太宰治《人間失格》:討好懦弱的人性背後,藏著一顆孤獨缺愛的心
    《人間失格》是日本戰後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太宰治的經典傳世之作,是一部關於靈魂自白的小說。本書發表的同年,太宰治選擇投水的方式終結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其實本書結尾已經預見了太宰治的命運走向:「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 只是,這一切終將逝去。
  • 「生而為人」的迷惘與痛苦——太宰治與《人間失格》
    1948年6月13日深夜太宰治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時年39歲,《人間失格》則成了太宰治的絕唱。說實話,我內心深處是不願意輕易碰觸日本文學的。閱讀的第一本日本小說是川端康成的《雪國》。
  • 人間失格——不配為人的資格
    《人間失格》用了兩天把這個短篇看完。閱讀面較窄日本小說還是第一次看,作者太宰治,是一部根據他自已經歷來寫的小說,有他人生的影子映射,被冠以「自傳體小說」之名。作者出身富貴顯豁家庭,人間失格以第一人稱講述,主角葉藏幼年為了取悅他人喜歡研究各種搞笑技倆一直以來人緣頗好,進入中學時代在一次扮演搞笑技倆時被旁邊的同學竹一識破,指出你是故意的,陷入痛苦中,生活中找不到讓他快樂的事。
  • 《HUMAN LOST 人間失格》:日本作家太宰治名作賽博朋克化
    從未填補的經濟差距,不死帶來的倫理敗壞,重度的環境汙染,以及從S.H.E.L.L.中脫離而異形化的「人間失格現象」……。 日本在文明的再生與崩潰這兩種可能性之間大幅地動搖。大氣汙染蔓延的環狀16號線外(Outside)——一六。
  • 《人間失格》:太宰治看似喪,其實最治癒
    在歌曲下面的留言「重災區」,留下喪言喪語最多的,是一首叫做《人間失格》的鋼琴曲。5萬多條留言,負能量滿滿,充分體現了現實的骨感。而這首鋼琴曲的誕生,和同名小說《人間失格》息息相關。可以說,這本書是喪文化的最典型代表,沒有之一。男主角葉藏自暴、自棄、自虐,直至喪失了做人的資格。
  • 《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致敬為愛而生的女人們
    」這是太宰治《人間失格》的第一句話。「人間失格」的意思是「不配活在人間」,也是太宰治對自己人生的一種概況。編輯們一邊靠太宰治的文章工作謀生,一邊嘲笑他的殉情自殺行為,說他搞殉情那一套不過是為了寫小說找新鮮感找素材。
  • 太宰治《人間失格》總會讓我想起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這本合集中,喜歡《人間失格》《斜陽》。有些作者的文字讓你看完之後更加熱愛生活,也有作者的文字,讓人充滿絕望,太宰治顯然屬於後者。作者本人頹廢到什麼地步呢?一提起他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日本自殺次數最多的一位作家」,他一共自殺過五次。最可怕的是,他被稱為典型的「自我描繪型」作家,也就是說文學創作中的痛苦都出自他本人。
  • 《在細雨中呼喊》和《人間失格》4點意象對比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半自傳小說,私小說。太宰治曾經5次自殺,4次未遂。這部小說是他生前的最後一部小說,寫完這部小說後沒有多久就自殺了。在這部小說中,他把自己的生活很好的融合在小說之中,我們可以從主角中窺探當初的太宰治心理。 之所以把這兩本小說放在一起,是因為兩位作者雖然處於不同的國度,處於不同的時代,但作品卻有著驚人的相似。
  • 重溫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才發現,這本書不但不喪,還很正能量
    特意選擇在白天重溫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因為總覺得夜裡看這本很「喪」的書,情緒容易崩潰01為何喪 《人間失格我們更應該透過故事,去看作者想要傳遞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否是正能量,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關鍵。 而回到葉藏的故事,我們要去分析背後的精神,也需要退回到葉藏的經歷去詳細分析,而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現代人的眼光去做判斷。
  • 豆瓣評分8.3《人間失格》:你努力合群的樣子真的很孤獨
    我知道,我是無法寫好《人間失格》的書評,但之所以還要寫,是因為實在是喜歡。太宰治說「膽小鬼甚至會懼怕幸福,碰到棉花也會受傷」,我不願做膽小鬼,所以就暫且順著自己的心意來吧,寫不好又何妨。葉藏從小就知道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樣,但是他為了討好這個世界,於是故意飾演生活中的「丑角」,只為博得眾人笑。長大後的葉藏,在內心的自我和世間的認可中徘徊,失意,只能藉助酒精、性來麻痺自我,於是墮落、自殺,慢慢的,他的人生「充斥著恥辱」。這本書整體的基調是頹廢的喪,所以,不建議未形成完成的世界觀的未成年人閱讀。
  • 當抑鬱成為一種流行,《人間失格》是否會成為引發的催化劑?
    不知道從何時起《人間失格》成了一本流行性的小說,刷抖音也總能刷到那些喪氣的句子,壓抑也似乎成為了一種社會潮流,&34;也成為了很多人的日常。為什麼在最近幾年《人間失格》成為了網紅小說?《人間失格》這部作品是太宰治在人世間的最後一部作品在寫完《人間失格》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太宰治就和自己的情人雙雙跳河自殺,而大家打撈上來的時候卻是在一個星期以後太宰治生日的那天。太宰治的作品也是具有青春文學的調調,似乎只有年輕人才能讀懂太宰治,只有年輕人能夠讀懂《人間失格》,因為自尊,自戀,壓抑,甚至是絕望,也只有年輕一代深有體會。
  • 人間失格—僅一夜之間,我的心竟判若兩人
    每次當人們說起太宰治這個名字,我的腦海裡邊就自動出現了他說的那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好像在太宰治創作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給人一種很喪的感覺,而就是這樣自殺五次終於如願的太宰治,給我們留下了那部爭議頗多的《人間失格》。
  • 那麼消極頹喪的《人間失格》,為什麼上榜作家經典文庫?
    我強迫自己耐著性子讀完了這本薄薄的《人間失格》「人間失格」意為失去做人的資格,全書講述了主人公大庭葉藏,消極、頹廢、吸菸、酗酒、吸毒、多次嘗試自殺、看不到希望、一路走向衰亡的一生。沉悶、壓抑,讓我常常想中途放棄。
  • 比較《沉淪》和《人間失格》:你來人間一趟,記得看看太陽
    《沉淪》是鬱達夫踏入文壇的處女作,《人間失格》是太宰治殞身前的絕筆作,兩部作品產生於不同的時代,但文章風格和內容具有不少相似之處,本文就兩人類似的生活經歷、宣洩情緒的手段和作者的心路歷程三部分進行分析介紹。
  • 刷爆網抑雲的《人間失格》究竟有什麼魔力?他們又是否誤解了什麼
    相信你們或多或少也都聽過這些話吧,這些話仿佛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總會出現在深夜,或者用一種更明白的表達方式,它們總會在深夜的十二點,出現在「網抑雲」中,這些風靡網抑雲的話語出自於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他的書究竟有什麼魅力呢?能讓這麼多人沉迷。
  • 一本《人間失格》引發的教育問題
    提問者問出了這個問題代表他自己本身是覺得他弟弟的行為是有問題的,他弟弟看《人間失格》應該怎麼辦?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單純的不能看《人間失格》這種書。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什麼是《人間失格》,《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那這本書到底什麼問題讓他如此緊張,是有封建迷信的成分還是有暴力美學,或者少兒不宜?其實並不是,都沒有,這本書其實很有意義,是一本自傳作品嗎。
  • 喪到極致的太宰治,為什麼總有女人喜歡
    《人間失格》是一部泣血的告白最近,看完了日本無賴派文學的代表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品《人間失格》,心情變得異常複雜。《人間失格》在全世界擁有海量的讀者,看豆瓣裡的評論,感到評價兩極分化得非常嚴重。一部分,會覺得那本書毫無價值;而還有一部分人,被《人間失格》深深觸動。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是20年前,當時讀的是《人間失格》單部小說。《人間失格》這本很喪的書並沒有如今這樣的「文學體量」。就是在那時,青春期的我一度處於自我懷疑中,而這本書那麼巧讓我發現並沉迷,我覺得我就是大庭葉藏,或者我會成為大庭葉藏。
  • 高中生能看《人間失格》嗎?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我發現讀高一的弟弟在看《人間失格》,怎麼辦?要不要告訴爸媽?在網上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感覺這位哥哥或者姐姐心思還是比較細膩的,也很為自己的弟弟著想,但是未免太過小心翼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