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人的性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從而產生質變。在每個人顯性、鮮明的性格下,其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隱性的陰暗人格。兩種性格相互交織,構成一個完整的人。
在《西遊記》中,有這麼一個人,他是全書中最溫和、善良之輩。在世人的眼中,他是個從不殺生、慈悲為懷的求道者。面對弱小的螻蟻,他絕不隨手碾壓,反而是耐心的放生。但就是這樣一個連螻蟻都捨不得殺的人,曾經卻殺過一人,手段居然比孫悟空還要殘忍。
他就是《西遊記》中的唐僧。
《西遊記》的取經四人組每個人都具有鮮明的特點,孫悟空本領通天、法術高強卻因緊箍咒受制於唐僧;豬八戒好吃懶做,色慾心燻;沙僧勤勞務實、吃苦耐勞;唐僧慈悲為懷,一心向善。在這四人中論其最虛偽的還要數唐僧。
&34;,沒有瑕疵的人是不可以深交的,在相處的過程中,他沒有拿最真實的面貌來對待你。在俗世的芸芸眾生或多或少都會有性格上的缺陷。
那些性格上的缺陷將會伴隨人的一生,機關算盡也只能將它弱化或掩蓋。唐僧在還未得道前也是俗世中的一員,他自然也有性格上的缺陷。
受《西遊記》影視化的影響,人們對唐僧的印象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在世人的眼中,唐僧是一個一心取經、關愛徒弟、慈悲為懷、善待弱小、積極向上的大聖人。
在這正面形象下,實際隱藏的卻是他陰暗的性格。真正的唐僧優柔寡斷、自私多疑、自命清高。這些缺點在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時便能看出。
在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下,妖怪無處遁形。孫悟空再三強調那些柔弱婦孺是妖怪所幻化,唐僧卻一意孤行,毫不聽取意見,甚至把孫悟空趕走,最後落得個被捕的下場。
儘管唐僧在性格上有弊端,但他在《西遊記》中大多還是以善良的正面形象出現,&34;,這樣的翩翩君子為何會與他人結下不共戴天之仇,甚至違背自己的本心去殘忍的傷害別人呢?這一切事情的因果還要從唐僧的父輩說起。
唐僧的父親名叫陳光蕊,他是一名鄉下的窮秀才。陳光蕊的家中破舊不堪,下雨時時常會有雨水滲入。家中的米缸空空如也,從未被填滿過。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陳光蕊寒窗苦讀數十載,最後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中了進士,奉朝廷之命去江州做官。
接到朝廷指派的任務後,陳光蕊連忙收拾行囊,帶著自己的妻子殷溫嬌前往江州。本以為這次江州之行能給他的人生帶來轉機,誰曾想到這做官之路卻使他命喪黃泉,家庭破滅。為了更安全的到達江州,陳光蕊和妻子選擇了水路。
在路上,一位名叫劉洪的船夫,看著殷溫嬌美豔的面龐,不禁心生歹念。某夜劉洪趁陳光蕊夫婦熟睡之際,偷溜進了他們的廂房。只見手起刀落,鮮血迸射開來,陳光蕊便在熟睡的情況下被人奪走了生命。
此時的殷溫嬌已懷有數月的身孕,她被打鬥聲驚醒後,看著眼前血腥的場景昏厥了過去。看著昏倒的美嬌娘,劉洪起了色心,趁機冒犯了殷溫嬌。
殷溫嬌醒後得知自身情況後便想隨丈夫而去,最後腹中的孩子使殷溫嬌忍辱偷生。數月後,殷溫嬌誕下一名男嬰,他便是唐僧。殷溫嬌怕劉洪殘忍殺害唐僧,便把他放在木盆中順水飄走。
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卻因賊寇落得個親人陰陽兩隔的下場,這是何其的可悲!
&34;,子女像弱草一般的孝心,怎能報得父母的恩澤呢?父母之於子女,不僅是生命的賦予者還是人生的指路人,他們為了子女深謀遠慮,只為他們將來有個舒坦的人生。父母之恩大於天,身為子女又怎能做個忘恩負義的小人來無視這些恩惠呢?
&34;,在主持的教導下,唐僧變成了個慈悲為懷、大義至上的賢者。在西天取經之前,他每日的工作便是誦經祈福,祈求天下蒼生平安,世人生活幸福美滿。
&34;,唐僧的性格如溫和的兔子,在他人的眼中,毫無攻擊力。但當怒火攻心時,他也不過是俗世中的一個普通人罷了。
&34;,當唐僧在機緣巧合下,得知自己的父親陳光蕊被劉洪殺害,自己的母親被劉洪玷汙。劉洪甚至趁機頂替了父親的位置,做了18年的江洲知縣。
一瞬間,唐僧的怒火在胸腔中不斷地燃燒,他難以遏制自己手刃仇人的想法。在情緒不穩定時,尤其當一個人怒火攻心之際,往往會在衝動下做出反常的行為。
怒氣已經摧毀了唐僧的所有理智,他等不到衙門宣判劉洪罪責的那天,他必須手刃劉洪來緩解自己心中的憤怒。
在陳光蕊一案中,從犯劉彪被釘在驢行木頭上,拉到刑場千刀萬剮。《西遊記》中,雖未直言唐僧殺人,暗示卻十分明顯:丞相與小姐、玄奘,三人親到江邊,望空祭奠,活剜取劉洪心肝,祭了光蕊,燒了祭文一道。
既是活挖心肝報仇,唐僧的祖父丞相身為高官,是絕不可能親自動手的;唐僧的母親一介弱質女流,刀都提不穩,又如何挖心肝?那麼活挖劉洪心肝的&34;呼之欲出。18歲的唐僧被仇恨衝昏了頭腦,親挖仇人心肝以慰父親的在天之靈。
&34;,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性格來組成完整的靈魂。性格是多變的,他受多方面的影響,唐僧殺人挖心,雖違背了他最初的本心,但這一行為卻是他陰暗面性格外化的真實體現。
文/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