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慈悲為懷曾經卻殺過一個人,手段比孫悟空還要狠毒

2020-05-18 映真
唐僧慈悲為懷曾經卻殺過一個人,手段比孫悟空還要狠毒

&34;,人的性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從而產生質變。在每個人顯性、鮮明的性格下,其內心深處都住著一個隱性的陰暗人格。兩種性格相互交織,構成一個完整的人。

在《西遊記》中,有這麼一個人,他是全書中最溫和、善良之輩。在世人的眼中,他是個從不殺生、慈悲為懷的求道者。面對弱小的螻蟻,他絕不隨手碾壓,反而是耐心的放生。但就是這樣一個連螻蟻都捨不得殺的人,曾經卻殺過一人,手段居然比孫悟空還要殘忍。

他就是《西遊記》中的唐僧。

唐僧慈悲為懷曾經卻殺過一個人,手段比孫悟空還要狠毒

唐僧的性格弊端

《西遊記》的取經四人組每個人都具有鮮明的特點,孫悟空本領通天、法術高強卻因緊箍咒受制於唐僧;豬八戒好吃懶做,色慾心燻;沙僧勤勞務實、吃苦耐勞;唐僧慈悲為懷,一心向善。在這四人中論其最虛偽的還要數唐僧。

&34;,沒有瑕疵的人是不可以深交的,在相處的過程中,他沒有拿最真實的面貌來對待你。在俗世的芸芸眾生或多或少都會有性格上的缺陷。

那些性格上的缺陷將會伴隨人的一生,機關算盡也只能將它弱化或掩蓋。唐僧在還未得道前也是俗世中的一員,他自然也有性格上的缺陷。

唐僧慈悲為懷曾經卻殺過一個人,手段比孫悟空還要狠毒

受《西遊記》影視化的影響,人們對唐僧的印象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在世人的眼中,唐僧是一個一心取經、關愛徒弟、慈悲為懷、善待弱小、積極向上的大聖人。

在這正面形象下,實際隱藏的卻是他陰暗的性格。真正的唐僧優柔寡斷、自私多疑、自命清高。這些缺點在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時便能看出。

在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下,妖怪無處遁形。孫悟空再三強調那些柔弱婦孺是妖怪所幻化,唐僧卻一意孤行,毫不聽取意見,甚至把孫悟空趕走,最後落得個被捕的下場。

唐僧慈悲為懷曾經卻殺過一個人,手段比孫悟空還要狠毒

結下不共戴天之仇

儘管唐僧在性格上有弊端,但他在《西遊記》中大多還是以善良的正面形象出現,&34;,這樣的翩翩君子為何會與他人結下不共戴天之仇,甚至違背自己的本心去殘忍的傷害別人呢?這一切事情的因果還要從唐僧的父輩說起。

唐僧的父親名叫陳光蕊,他是一名鄉下的窮秀才。陳光蕊的家中破舊不堪,下雨時時常會有雨水滲入。家中的米缸空空如也,從未被填滿過。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陳光蕊寒窗苦讀數十載,最後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中了進士,奉朝廷之命去江州做官。

接到朝廷指派的任務後,陳光蕊連忙收拾行囊,帶著自己的妻子殷溫嬌前往江州。本以為這次江州之行能給他的人生帶來轉機,誰曾想到這做官之路卻使他命喪黃泉,家庭破滅。為了更安全的到達江州,陳光蕊和妻子選擇了水路。

唐僧慈悲為懷曾經卻殺過一個人,手段比孫悟空還要狠毒

在路上,一位名叫劉洪的船夫,看著殷溫嬌美豔的面龐,不禁心生歹念。某夜劉洪趁陳光蕊夫婦熟睡之際,偷溜進了他們的廂房。只見手起刀落,鮮血迸射開來,陳光蕊便在熟睡的情況下被人奪走了生命。

此時的殷溫嬌已懷有數月的身孕,她被打鬥聲驚醒後,看著眼前血腥的場景昏厥了過去。看著昏倒的美嬌娘,劉洪起了色心,趁機冒犯了殷溫嬌。

殷溫嬌醒後得知自身情況後便想隨丈夫而去,最後腹中的孩子使殷溫嬌忍辱偷生。數月後,殷溫嬌誕下一名男嬰,他便是唐僧。殷溫嬌怕劉洪殘忍殺害唐僧,便把他放在木盆中順水飄走。

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卻因賊寇落得個親人陰陽兩隔的下場,這是何其的可悲!

唐僧慈悲為懷曾經卻殺過一個人,手段比孫悟空還要狠毒

為父母報仇,生挖活人心肝

&34;,子女像弱草一般的孝心,怎能報得父母的恩澤呢?父母之於子女,不僅是生命的賦予者還是人生的指路人,他們為了子女深謀遠慮,只為他們將來有個舒坦的人生。父母之恩大於天,身為子女又怎能做個忘恩負義的小人來無視這些恩惠呢?

&34;,在主持的教導下,唐僧變成了個慈悲為懷、大義至上的賢者。在西天取經之前,他每日的工作便是誦經祈福,祈求天下蒼生平安,世人生活幸福美滿。

&34;,唐僧的性格如溫和的兔子,在他人的眼中,毫無攻擊力。但當怒火攻心時,他也不過是俗世中的一個普通人罷了。

唐僧慈悲為懷曾經卻殺過一個人,手段比孫悟空還要狠毒

&34;,當唐僧在機緣巧合下,得知自己的父親陳光蕊被劉洪殺害,自己的母親被劉洪玷汙。劉洪甚至趁機頂替了父親的位置,做了18年的江洲知縣。

一瞬間,唐僧的怒火在胸腔中不斷地燃燒,他難以遏制自己手刃仇人的想法。在情緒不穩定時,尤其當一個人怒火攻心之際,往往會在衝動下做出反常的行為。

怒氣已經摧毀了唐僧的所有理智,他等不到衙門宣判劉洪罪責的那天,他必須手刃劉洪來緩解自己心中的憤怒。

唐僧慈悲為懷曾經卻殺過一個人,手段比孫悟空還要狠毒

在陳光蕊一案中,從犯劉彪被釘在驢行木頭上,拉到刑場千刀萬剮。《西遊記》中,雖未直言唐僧殺人,暗示卻十分明顯:丞相與小姐、玄奘,三人親到江邊,望空祭奠,活剜取劉洪心肝,祭了光蕊,燒了祭文一道。

既是活挖心肝報仇,唐僧的祖父丞相身為高官,是絕不可能親自動手的;唐僧的母親一介弱質女流,刀都提不穩,又如何挖心肝?那麼活挖劉洪心肝的&34;呼之欲出。18歲的唐僧被仇恨衝昏了頭腦,親挖仇人心肝以慰父親的在天之靈。

&34;,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性格來組成完整的靈魂。性格是多變的,他受多方面的影響,唐僧殺人挖心,雖違背了他最初的本心,但這一行為卻是他陰暗面性格外化的真實體現。

文/映真

相關焦點

  • 《西遊記》:唐僧不殺生嗎?他殺過兩人,手段比孫悟空還要殘忍
    但其實唐僧並不是不殺生,他殺過兩人,而且手段比孫悟空還要殘忍。在遇到強盜搶劫或者惡人行兇,唐僧也會慈悲心大發,要求孫悟空饒他們一命。只是很多觀眾不知道的是唐僧也曾殺生,他殺過兩人,而且手段比孫悟空還要殘忍。殺父仇人劉洪第一個人是唐僧的殺父仇人劉洪。
  • 唐僧慈悲為懷,剛開始出徵取經就遇到幾次殺生,卻無動於衷
    小時候看電視劇《西遊記》,覺得唐僧慈悲為懷,不願傷一隻螞蟻,對於殺生,更是痛心疾首。今讀書,看到唐僧奉唐王之命去西天求取真經,一出門,就遇到了鬼怪豺狼,還險些被吃了。幸得一名山漢野夫救下,並帶回家好生招待。這猛漢是個獵戶,以捕捉野生動物為食。唐僧到來之後,他便殺了些老虎、山豹等動物招待。
  • 唐僧真的如我們想像的那樣兒慈悲為懷嗎?
    話說唐僧從東土大唐出發,路過五行山的時候將孫悟空解救出來收為徒弟,在悟空打死猛虎那段,描寫得特殘忍:打得腦漿迸萬點桃紅,牙齒噴幾珠玉塊,將虎拖來,變出一把牛耳尖刀,剁去爪甲,割下頭來,又是挑,又是剝,又是刮,又是割的,折騰出四四方方一塊虎皮。
  • 《西遊記》唐僧才是最狠的人,雖然一生只殺一人,手段比悟空還狠
    《西遊記》唐僧才是最狠的人,雖然一生只殺一人,手段比悟空還狠現在有非常多的電視劇,都是根據以前的小說或者是劇本來進行改編,比如說中國的四大名著現在都已經改編成了電視劇,當時在拍攝這些電視劇的時候,天天絮絮叨叨的看著特別的慈悲,可是唐僧卻不如大家看到了那麼良善,當孫悟空打死猛虎的時候,把猛虎變成了虎皮,在這種情況下,唐僧並沒有覺得猛虎多麼的可憐,反而覺得孫悟空好手段,自己去西天有保障了,連接阿彌陀佛都沒說,就可見唐僧的心有多硬。
  • 唐僧才是最狠的人,雖然一生只殺一人,手段比悟空還狠
    都特別的善良,沒有什麼壞心眼,而且總是想著以德服人,天天絮絮叨叨的看著特別的慈悲,可是唐僧卻不如大家看到了那麼良善,當孫悟空打死猛虎的時候,把猛虎變成了虎皮,在這種情況下,唐僧並沒有覺得猛虎多麼的可憐,反而覺得孫悟空好手段,自己去西天有保障了,連接阿彌陀佛都沒說,就可見唐僧的心有多硬。
  • 閒說西遊十四回:唐僧沒給孫悟空縫衣服,還是個會說謊的
    上次我還說書裡好像沒有「唐僧」這個說法,結果這一回唐僧自己說出來了:「我的法名叫做陳玄奘。只因我大唐太宗皇帝賜我做御弟三藏,指唐為姓,故名唐僧也。」 第二天,兩人出門,又沒走幾步,路邊竄出來六個大漢,搶劫的來了!不過,按照孫悟空的話說,這是來送盤纏的。
  • 孫悟空早已死在取經途中
    一個大膽的想法,既然兩位聖人是同門師兄,且《封神榜》中曾經略提到過,說二弟子準提道人(也就是說菩提祖師),其間不知與接引道人(如來)間發生了什麼變故,卻神秘消失,從此再不聞蹤跡。這是一個很有力度的線索,證明二人之間有矛盾。然後我們再把話題轉回到孫悟空,而孫悟空又恰巧是菩提祖師的徒弟,如來見到昔日仇人的徒弟,又有翻天覆地之本領,不想方設法除之,更待何時?
  • 唐僧和孫悟空,誰才是《西遊記》男一號,小哥有話說
    ,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記名徒弟白龍馬敖烈,在這個團隊中,毫無疑問,唐僧是一把手,負責整個團隊的工作安排,孫悟空是主力人員,豬八戒是輔助,沙和尚管後勤,白龍馬為高端豪車。關於唐僧的記載則相對比較簡短,在《西遊記》中,唐僧的親生父親陳光蕊,高中狀元,被丞相家的千金拋繡球砸中,兩人喜結連理,但是在陳光蕊赴任途中被奸人所害,命喪江河,唐僧的母親因身懷六甲,所以忍辱偷生,唐僧出世不久便被機緣送到金山寺,被高僧收養,終成大唐國最優秀的禪師,為父報仇之後被觀音菩薩選中,前往西天求取大乘佛法,並且和李世民結為兄弟。
  •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從文本到影視,唐僧面面觀
    在《西遊記》中,唐僧確實耳根軟,心善仁慈,這源於他信佛,以慈悲為懷,倡導眾生平等。唐僧軟善在前期表現得特別明顯,這是因為他是肉眼凡胎,不可能像孫悟空那樣擁有火眼金睛,能識別出幻化成人的妖精。所以,唐僧對待所有他肉眼看到的人都持有無差別的善,見到的只要是個人,他都無差別認為是好人,比如在&34;這一個故事裡面,白骨精的三次幻化,第一次幻化成一個妙齡少婦,唐僧稱幻化後的白骨精為「女菩薩」。
  • 為樹立「唐僧」形象,楊潔煞費苦心
    唐僧說完,孫悟空無奈離去,臨行前拜別唐僧時說:"師傅,我也是跟了你一場,又蒙菩薩指教,今日半途而廢,不曾成得功果。您請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此時的唐僧卻轉過了身去,對悟空不予理睬,嘴裡卻唧唧噥噥地道:"我是個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禮!
  • 三打白骨精,唐僧明知三人是妖怪,為何還要趕走孫悟空?
    在《西遊記》三打白骨精這一段,起初唐僧可能不知道村姑是白骨精所化,可是隨著孫悟空連續打死村姑、婦人與老翁之時,早已看出對面可能是妖精,為何還要將孫悟空趕走呢?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荒山野嶺之中,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這麼一個地方,孫悟空想去化緣都需要翻跟頭才能搞定的這麼一個窮山惡水,怎麼可能就跑出來一個如花似玉的大美女呢?當時在《西遊記》描述當中,這位村姑雖說達不到絕色的地步,但是說一句如花似玉並不為過。
  • 如來佛祖能夠降伏,為什麼孫悟空還要打死他?
    是夜,唐僧師徒借宿人家不巧就是這群盜賊的首領家,盜賊的父親得知後情況後連夜叫唐僧師徒四人提前離開。等到天快亮的時候盜賊們發現唐僧師徒已經離開,就趕緊追趕。竟讓他們追上了,這時悟空去攔,攔之前唐僧交待切莫傷人,但悟空聽到帶頭之人是昨晚借宿老漢的兒子的時候,竟然將他的人頭割了下來,還把血淋淋的人頭提給唐僧看,仿佛還要等待唐僧的表揚。這裡體現了悟空的邪惡之心。
  • 精選微小說推薦-孫悟空退休
    一天,唐僧對三個徒弟說:「為師接到天庭的通知,鑑於取經隊人浮於事,浪費嚴重,為節約開支,必須進行機構改革,精簡百分之二十五的人員。按照這個比例,剛好是精簡一個人。大家議一議,看精簡誰最合適。」  豬八戒嘟噥說:「我是多吃一點,多睡點,可從來沒誤過趕路,除妖的時候還出過大力氣。師傅,您可不能無緣無故讓我下崗啊!」唐僧不願大家鬧矛盾,就安慰豬八戒說:「出家人以慈悲為懷,為師豈能讓你無故下崗?」
  • 唐僧為啥死活不吃人參果?你看悟空用火眼金睛發現了什麼
    就像當時有強盜要搶劫唐僧,孫悟空看不過去,把所有強盜都打死了,唐僧責罰孫悟空。還有一次唐僧屢次被白骨精欺騙,但是由於他肉眼凡胎識別不出,孫悟空把白骨精打死之後,他還以為孫悟空殺錯了人,要趕孫悟空走鎮元子的道觀,看見樹上結滿了長得像娃娃的人參果,當時就有童子童女出來,要把人參果送給他們師徒吃,但是唐僧一看這些人參果,和小孩子長得差不多,他就不太敢吃,畢竟他慈悲為懷,平日裡連螞蟻都不捨得踩死,更不用說人參果了。
  • 唐僧和孫悟空還有感情線?西遊記我算是白看了
    就連唐僧也對孫悟空報以全方位的信任,孫悟空也對唐僧百般維護。縱觀整個《天地爭霸美猴王》,孫悟空一共和唐僧吼過三次,孫悟空卻被人誣陷殺害東海龍王,百口莫辯,為了不牽連唐僧,只能與他斷絕聯繫。本來這種妒忌是被他心中的善念壓下的,但有一天,孫悟空去到了他曾經幫助過的城鎮,也搞了一出行俠仗義。
  • 孫悟空成佛後,地位是不是比觀音菩薩高?先看看觀音這個稱號再說
    大家都知道,西遊記的大結局是取得真經了,但是成佛的卻只有唐僧和孫悟空兩個人,唐僧--旃檀功德佛;孫悟空--鬥戰聖佛,那麼問題來了,他們既然已經成佛了,地位是不是就比觀音菩薩高了?雖然是剛成佛的,但是至少也是佛啊,觀音菩薩再怎麼厲害也是菩薩而已,雞頭跟鳳尾,但是,你如果這樣想就錯了,孫悟空唐僧兩個人即使是成佛了
  • 西遊記 唐僧的小九九
    然後呢,觀音給了個孫悟空,唐僧心裡舒服多了,感覺受到領導重視了。唐僧剛開始也是想對孫悟空好一點,剛來個老虎一棒子打死了。但是呢看到孫悟空的手段,也是心裡怕怕啊,後來殺了強盜,估計他心裡也想這也是與虎為伴啊。還好觀音及時送來了緊箍咒,這下心裡才有點譜啊。但是呢,這估計也是心裡毛毛的。這是他的第一個心驚膽戰之處啊。
  • 孫悟空已經拿回金箍棒,為何燃燈仍託夢讓唐僧等人去支援他?
    不料,這個時候唐僧帶著豬八戒,沙僧,小白龍打進地府,秦廣王的手下來不及關門就全部被拿下了。值得一提的是,被如來給了法力的唐僧,身手有如神助,又猶如金蟬子附身回來了一般,法力甚至比同時場的豬八戒,沙僧和小白龍還要高。
  • 為什麼唐僧越多越好,孫悟空多一個都是禍害?
    迴轉身,只見唐僧悠哉悠哉騎著白馬,出現在了視野裡。他下馬,雙手合十說:「我佛慈悲。」我掏出金箍棒,眼裡冒出火來,冷冷回應:「你再說一次,慈悲在何處?」唐僧的神情竟沒有一絲慌亂:「凡事總有因果,若不是當初你強闖地府,在生死薄上劃掉了花果山所有猴兒的名字,阿六至少還可以輪迴往生,是麼?而上蒼法外施恩,容忍了你們的存在,這豈非慈悲?」「哼!
  • 唐僧為何突然得重病,竟要寫遺書?唐僧和老鼠精之間發生了什麼?
    西天取經本就是一個修行的過程,唐僧是出家人,本就該慈悲為懷,應該寧可救錯一千,不可漏救一個。就像唐僧自己說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快去救他下來,強似取經拜佛。」所以當聽到妖精這句話,唐僧最後的防線瓦解了,他決定救老鼠精,非救不可,孫悟空怎麼勸都不聽了。這個劇情的反轉,看似只是把唐僧的智商和行為模式拉回到正常狀態,仔細推敲,卻是疑點重重。疑點一,為什麼只說給唐僧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