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神龍島原型,大連蛇島真的有20000多條毒蛇嗎?
看過《鹿鼎記》的朋友,一定對神龍教所在的神龍島印象非常深刻。實際上,金庸作為歷史系科班出身,在全國地理歷史上面研究很多,金庸小說中出現的那些地名、歷史人物,都能在歷史上找到相似的。
金庸小說《鹿鼎記》中,虛構了這樣一個神龍教,教主洪安通手下有五龍使,想要一統江湖領導整個武林。最後神龍教的老窩神龍島被韋小寶帶領清軍團滅,倖存者也被洪安通殺光,只留下教主夫人蘇荃隨著韋小寶離開,成了韋小寶的大老婆。
其實,與小說中提到的華山、泰山、崆峒山一樣,神龍教所在的神龍島,其實也是有原型的,這邊是位於大連附近的蛇島。
大連旅順口區西北部的渤海中,,距陸地最近處7海裡有一座蛇島。島長約1500米,寬約800米,總面積約1.2平方公裡。島嶼不大,並且大都是懸崖峭壁,不適宜人類居住。可是,這裡活動著20000多條蝮蛇,算是中華大地上難得的動植物奇觀。
目前,大連蛇島已經建立了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只有少數一線科研人員在這裡居住,畢竟,這裡的毒殺太可怕了。
科研人員到來前,幾乎沒有人敢涉足蛇島,少數大膽的捕蛇人,去了蛇島,往往也被大量的毒蛇威懾。1981年蛇島成立了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大量科研人員入住。這時候人們才發現,蛇島與周圍光禿禿的小島完全不同,蛇島綠樹成蔭鮮花盛開風景秀美。這一切,都是毒蛇們的功勞。
成立自然保護區之前,一直有人到這裡捕獵毒蛇,再加上惡劣的自然環境,毒蛇數量越來越少。自然保護區成立後,不僅最大限度杜絕了捕蛇人的破壞,還給毒蛇準備了更好的生活環境。
毒蛇在這裡生活,最難的不是吃不到飯,而是喝不到水。一開始,保護區工作人員一直都是從大陸運水過來,自己捨不得喝,儘可能都留給毒蛇們。
最後,管理處還在島上打了井,每逢下雨少的時候,就從井裡面提水上來,然後擺到全島800多個水盆裡面去。如果下雨的話,水盆裡面的水,基本就夠毒蛇們用了。
管理人員每年秋冬季節還要打老鼠,就是為了避免老鼠挖洞,吃掉冬眠中的毒蛇。不過,到了夏季,毒蛇們出來吃老鼠,大家就有好戲看了。
這樣的一個神奇的蛇島,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
原來蛇島只是與大陸相鄰的小山峰,隨著造山運動的進行,渤海沉陷下去,原來的山峰變成了小島。與大陸隔絕開後,蛇島的自然環境逐漸變得惡劣起來,越來越少的動物可以在這裡生存,唯獨毒蛇留了下來。
為何毒蛇能留下來呢?這是因為,毒蛇的消化系統比較特殊,往往吃一頓飯能頂很長時間,特殊的甚至一年不吃東西都餓不死。於是乎,一些毒蛇學會了捕獵候鳥的技能,再加上島上的老鼠、海邊的海膽、小螃蟹等,已經基本足夠毒蛇們生活了。
這就是蛇島的由來。事實上,大連蛇島還有一個絕配是海貓島。傳說二郎神和孫悟空大戰,扁擔挑著兩個小島,路過渤海,扁擔斷了,兩個小島掉進大海,孫悟空把兩個島定在當地,形成了蛇島和海貓島。
海貓島上並沒有海貓這種動物,佔據主流的其實是海鷗,這些海鷗有時候會發出與貓相似的叫聲,大家叫這裡為海貓島。
大連蛇島這種大規模存在毒蛇的島嶼,是非常珍貴的,科研人員從毒蛇身上提取蛇毒,用於製藥,這算是蛇島對中國藥業最大的貢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