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立文
軍旅作家徐貴祥多年來深耕戰爭歷史題材,對於個體生命與戰爭歷史、日常經驗與極端經驗的體悟和書寫都極具個性和深度。他的最新長篇小說《英雄山》(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分為《穿插》《伏擊》上下兩部,各自成書,前後呼應,互為補充,從「一正一反」「一明一暗」兩個英雄人物的視角,譜寫出壯闊的革命歷史傳奇。
追根溯源,探求英雄出處。塵世間沒有天生的英雄,英雄的養成是漸進式的。小說的可貴之處在於,作家沒有止於英雄敘事,而是用細膩的筆觸,以接地氣的方式,藝術再現了英雄的成長路徑。兩部作品的主人公都可以稱為凌雲峰,只不過《穿插》中是真凌雲峰,《伏擊》中是假凌雲峰。真假凌雲峰陰差陽錯角色變換,這本身就是難得的戲劇性反轉,從另一側面印證英雄養成的複雜與真實。在人物細節刻畫上,作家著力關注個體價值判斷的多樣性,特別關照人物內心的悸動與波瀾,在歷史視野之下努力探尋英雄人物的成長軌跡。英雄是鮮活的個體的人,既有七情六慾,也有愛恨情愁。比如易曉嵐,這個人最初沒什麼覺悟,甚至有些反動,他內心糾結、掙扎,思想不斷反覆,而這恰恰符合人物的個性特徵。他不懂政治,但在西路軍歸隊人員學習班培訓期間,以及在之後遂行作戰任務中,他在思想上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淨化和洗禮。易曉嵐一次次把自己當成凌雲峰,在內心深處不斷地實現真正的角色轉換。
撥雲見日,挖掘力量源泉。在《英雄山》中,真假凌雲峰披荊斬棘、無畏生死的英雄壯舉,悲壯激昂,撼動人心。為什麼真的凌雲峰身困國民黨陣營仍信念如鋼?是什麼使易曉嵐從一個潛伏於共產黨隊伍中的國民黨特務,最終成長為共產黨員,成為與真的凌雲峰真假難辨的「穿插英雄」?那是信仰的力量。英雄從來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信仰與責任鑄就的堅強意志。真假凌雲峰兩位主人公,最終選擇的都是為人民謀幸福。民心所向,才是力量之源,勝利之本。正如小說中凌雲峰所說:「我們穿馬克思鞋,走革命路,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不再貧窮,讓更多的人不穿草鞋。」這一崇高信仰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小說就是一面鏡子,警示我們要不斷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忠誠履行職責,勇於擔當作為。
回望歷史,找尋革命初心。作者以文學的方式找尋共產黨人的初心,這不僅是為了認識和銘記這段歷史,更是一種警醒和反思。我們黨已經走過近百年的歷程,但我們要永遠保持奮鬥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曾經走過的路,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一部作品分作兩部來寫,《英雄山》無疑具有突破性的敘事價值。兩部作品一個主題,兩個敘事者均採用第一人稱,最後又皆轉為全知全能的靈魂敘事。多重視角之下,整個故事雖然迷霧重重,諜影叢生,但卻立體多面,震撼人心。小說中眾多人物關係相互勾連,愛恨情愁交織纏繞,真假虛實精彩紛呈。小說結構精巧,語言曉暢,文字幽默,看似自然隨性,信手拈來,實乃飽含匠心,精雕細琢。作品所承載的理想至上、不忘初心的熾熱情懷,充分展現了作家對國家、對社會、對歷史的責任感。也正是這份責任感,使得這部具有濃烈家國情懷的文學精品成色更為本真,主旨更為厚重。(孔立文)
來源: 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