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氏是個非常聰明的女人,雖說是一般農家婦人,但在丈夫死後卻堅決要為丈夫守節。公婆千方百計想將她轟出門去,都被她以巧智一一化解,無奈只好給她分了房屋,讓她做些針線活來餬口度日。
李氏的姐姐嫁給了一個叫王鬼頭的人,生下一個女孩,已經十五六歲了,天生麗質容貌出眾。因此,這鬼頭鬼腦的王鬼頭想給女兒找個有錢有勢的好人家,所以一直沒給女兒定下婚事。
鄰村的張家積攢下百貫家財,掌家的老母親年事已高,就想趕緊給自己家的傻·兒·子張·傻·子找個媳婦。因與王鬼頭熟識,於是就拜託他替自己踅摸個好姑娘。
說是找,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這就是想買一個來做媳婦唄。在看王鬼頭這名字,那肯定就不是什么正經人嘛。
誰願意把自個家的好姑娘嫁給一個傻子?可這王鬼頭貪財啊,找不到合適的姑娘,就動起了歪腦筋,想到了自己的小姨子李氏。
小姨子李氏現在守寡,要是想法子把她嫁給張·傻·子,不就可以從中撈上一筆了嗎?
2,
某日,王鬼頭牽著驢來到李氏家裡,一進門就哭天搶地的哀嚎,說是李氏的姐姐生了重病,不久於人世,臨走之前想見親妹妹最後一面。
李氏聽說姐姐病重,不疑有他,立即上了王鬼頭的驢。
等到了張·傻·子家,王鬼頭讓李氏先下了驢,然後對她說:「這是張·巫·醫的家,我要請她去給你姐姐治病,我進去找人,你在這等著。」
王鬼頭先進了張家,悄悄對張母說:「姑娘給你帶來了,你要是看中了,就讓你兒子馬上把事辦了,過兩天我再來拿禮金。」
兒子能娶上媳婦了,張母自然喜上眉梢。王鬼頭則從後門悄悄地牽著驢溜了。
等張母見到李氏,李氏說自己是來替姐姐請大夫的。
張母笑著說:「新媳婦就別說這些了。你姐夫為我兒子做媒,今天是良辰吉日,他把你送來與我兒完婚。哪是什麼給姐姐治病啊!」
李氏聽罷有如五雷轟頂,立刻明白這是讓那黑了心的姐夫王鬼頭給賣了呀!
3,
李氏怒火中燒,但是很快就冷靜了下來。已經到了這裡,無論說什麼都沒用了,這家人是不可能輕易放過她的。
於是李氏強壓怒火,馬上變了笑臉,對張母說:
「錯啦!錯啦!你看我都多大年紀了,你兒子肯定年歲還小,一老一少年齡差這麼大,怎麼可能成婚?
我是王鬼頭的小姨子,有個女兒到了婚配的年齡,也託他給做媒。他送我來相新郎,要是看了合適,擇個良辰吉日兩家就把事辦了。」
估計這張母也是老·糊·塗了,聽了李氏這番話,竟然相信了。
「原來是親家母啊!我年紀大了糊塗,您可千萬別見怪呀!」說完,趕忙讓兒子出來拜見丈母娘。
李氏看著出來的這位張家公子,年齡跟自己的外甥女相仿,只是看上去有些憨·憨·傻·傻·的。
李氏笑著說:「看公子這年齡跟我女兒挺般配,改日找個車跟我去迎親。」
母子倆聽了很是歡喜,留李氏在家裡住下,殷勤款待奉若上賓。
4,
過了三日,李氏對張家母子說:「今天可是黃道吉日,別錯過了佳期。趕快找輛大車,跟我去接新媳婦。」
張母張羅親朋好友們幫張·傻·子準備了大車,給他穿上新郎官的行頭,一行人歡歡喜喜的駕車去接親。
王鬼頭遠遠的就看到李氏帶著一伙人朝著自己家這邊來了,料想肯定是上門來找自己算帳的呀,不敢在家裡待,慌忙躲了出去。
李氏來到王鬼頭家,怒氣衝衝的質問姐姐:「你丈夫既然好心為我做媒,為什麼不事先找我商量?誑我跟張家的兒子成了親,已經過了三天了也不來看看我,姐姐你怎麼忍心?」
李氏的姐姐說:「這事我根本就不知道呀。妹妹這趟是幹嘛來了?」
李氏說:「我這不是剛嫁過去嘛,舉目無親的,一個人待著實在寂寞,想讓外甥女去給我作作伴陪我幾天。」
李氏轉頭問王鬼頭的女兒:「你願意跟我去嗎?」
王家姑娘道:「既然是姨母讓去,我哪敢不從命。」
李氏立即拉著王家姑娘上了車,來到張家。張母見了俊俏的王家姑娘,那是一千個願意一萬個喜歡。
5,
李氏背著王家姑娘悄悄吩咐張·傻·子:「新媳婦年紀小害羞,今晚我跟她早點睡,等她睡熟以後把你換進去。等你們成了好事,明天再拜堂成親。」
晚飯後,王家姑娘隨姨母李氏到新房安歇,李氏勸她脫衣而眠。等到王家姑娘熟睡以後,李氏偷偷起身,放張傻子進了新房。
王家姑娘在房間裡喊姨母救命,李氏站在門外說:「這都是你父親安排的,由我來主婚,明天一早去再接你父母過來辦婚禮。」
可憐王家姑娘此身已失,別無他計,只能聽憑擺布。
王鬼頭看到小姨子被騙以後找到家裡來了,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晚上就寄宿在外沒有回家。等次日回到家中,才知道女兒昨天已被小姨子帶走了。
王鬼頭質問妻子為什麼不跟著一起去,他妻子說:既然是串親戚,今天去也不晚。
王鬼頭拉著妻子來到張家,只見張家張燈結彩高朋滿座,自己的女兒則正在和張傻子拜堂。王鬼頭急得大聲喊叫想要阻止,奈何現場鼓樂喧天,眾人根本聽不見他的呼喊。
6,
等婚禮完畢,李氏走上前,將來龍去脈對在場眾賓客和盤託出。眾人聽後,全都揪住王鬼頭怒罵,有出於義憤的甚至聲稱要去報官。
王鬼頭被當眾揭發,羞愧難當,又怕被打,找了機會溜走了,李氏的姐姐則在一旁不停的哭喊。心肝寶貝漂亮女兒就這麼嫁給了一個傻子,當母親的心裡自然有萬般苦痛。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這是清代筆記《客窗閒話》中的一則故事,成書時已經是道光年間,為吳熾昌所著。
其實不能說是王鬼頭自食惡果,他犯下的錯卻是他的女兒來承擔。可憐的王家姑娘一輩子就這麼毀了。雖說王鬼頭不是個東西,但李氏也實在太狠了點,畢竟是毀了自己親姐姐的女兒一輩子。
另外,李氏守節肯定是不提倡的,但公婆三番兩次想將她轟出門去,則是不願意給她分家產。
——end——